全一卷。全称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唐代文谂、少康共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系集录东晋慧远至唐代中期四十八名愿生西方者之传记。本书之记述虽极简单,然为研究我国净土教不可或缺之书。我国往生传之撰述大约起自唐代前期,于本书之前即有唐代飞锡之‘往生净土传’、‘长西录’中所记载之‘大唐往生传’,及散见于‘三宝感应要略’中之‘并州往生记’等,然今皆已佚失,独有本书流传至今,故本书存在之价值相对增加。宋代戒珠之‘净土往生传’、明代祩宏之‘往生集’、‘新往生传’等,参考本书之处甚多。关于本书之成立颇多疑义,例如:(一)书名应为瑞应传或为瑞应删传之问题。(二)卍续藏经以为本书乃五代之道诜所撰,以本书所收大行传中述及僖宗(874~887 在位)之事,故推测作者当在少康之后。此类问题于学者之间颇多论议,其中,日本小笠原宣秀就上记诸说而主张瑞应传系文谂、少康共集之原本名称,而瑞应删传则为道诜所删削增减者。
全一卷。全稱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删傳。唐代文谂、少康共編。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系集錄東晉慧遠至唐代中期四十八名願生西方者之傳記。本書之記述雖極簡單,然為研究我國淨土教不可或缺之書。我國往生傳之撰述大約起自唐代前期,于本書之前即有唐代飛錫之‘往生淨土傳’、‘長西錄’中所記載之‘大唐往生傳’,及散見于‘三寶感應要略’中之‘并州往生記’等,然今皆已佚失,獨有本書流傳至今,故本書存在之價值相對增加。宋代戒珠之‘淨土往生傳’、明代祩宏之‘往生集’、‘新往生傳’等,參考本書之處甚多。關于本書之成立頗多疑義,例如:(一)書名應為瑞應傳或為瑞應删傳之問題。(二)卍續藏經以為本書乃五代之道诜所撰,以本書所收大行傳中述及僖宗(874~887 在位)之事,故推測作者當在少康之後。此類問題于學者之間頗多論議,其中,日本小笠原宣秀就上記諸說而主張瑞應傳系文谂、少康共集之原本名稱,而瑞應删傳則為道诜所删削增減者。
题目五字,有通有别。“西方发愿”是别名,“文”之一字是通名。就别名中,“西方”二字是所发,“愿”之一字为能发,“发”字具兼能所。又“西方”是所愿之处,“愿”是能发之心。言“西方”,则该依报、正报。言“发愿”,则摄自利、利他。依报则七宝庄严,圆融四土。正报则弥陀、圣众,一体三身。四土者:一常寂光土、二实报庄严土、三方便有余土、四凡圣同居土。三身者:法身、报身、应身。应有胜劣,胜则巍巍堂堂,劣则丈六八尺。
題目五字,有通有别。“西方發願”是别名,“文”之一字是通名。就别名中,“西方”二字是所發,“願”之一字為能發,“發”字具兼能所。又“西方”是所願之處,“願”是能發之心。言“西方”,則該依報、正報。言“發願”,則攝自利、利他。依報則七寶莊嚴,圓融四土。正報則彌陀、聖衆,一體三身。四土者:一常寂光土、二實報莊嚴土、三方便有餘土、四凡聖同居土。三身者:法身、報身、應身。應有勝劣,勝則巍巍堂堂,劣則丈六八尺。
一天一遍发愿文,坚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愿行
一天一遍發願文,堅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願行
全一卷。唐代僧窥基撰。略称西方要决。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旨在劝众往生,内容系阐释往生西方之诸疑难。凡十四段:第一无相有相观念、第二心外心内观佛魔眷属、第三净秽修行胜劣、第四断惑未断念佛、第五静无生观修西方胜劣、第六魔障难解、第七弥勒西方难易、第八得生不退可难、第九念佛多善根、第十二乘有无、第十一会释三阶五种小疑、第十二念佛别时意趣、第十三定散念佛、第十四念佛作业次第。前六段通释金刚般若、佛藏、维摩、弥勒问、最胜妙定、涅槃等诸经所说往生净土之旨趣,第七段比较西方与兜率之优劣,举列十种相异处,八、九、十等三段顺次问答不退、少善根、二乘,第十一段会释三阶行者之五种小疑,第十二段依摄大乘论而论释往生西方是否有别时意趣,第十三段阐论散心称名可生净土,第十四段阐明作业之方轨、四修之行法。本书虽于题下署有‘基述’之字样,然却有疑义,故日僧济暹提出五项疑难:总相相违义、始觉本觉相违义、一乘权实相违义、兜率退不退相违义、迎不迎相违义等,断定其非窥基所撰。本书之注疏有日僧圆智之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科注二卷。
全一卷。唐代僧窺基撰。略稱西方要決。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本書旨在勸衆往生,内容系闡釋往生西方之諸疑難。凡十四段:第一無相有相觀念、第二心外心内觀佛魔眷屬、第三淨穢修行勝劣、第四斷惑未斷念佛、第五靜無生觀修西方勝劣、第六魔障難解、第七彌勒西方難易、第八得生不退可難、第九念佛多善根、第十二乘有無、第十一會釋三階五種小疑、第十二念佛别時意趣、第十三定散念佛、第十四念佛作業次第。前六段通釋金剛般若、佛藏、維摩、彌勒問、最勝妙定、涅槃等諸經所說往生淨土之旨趣,第七段比較西方與兜率之優劣,舉列十種相異處,八、九、十等三段順次問答不退、少善根、二乘,第十一段會釋三階行者之五種小疑,第十二段依攝大乘論而論釋往生西方是否有别時意趣,第十三段闡論散心稱名可生淨土,第十四段闡明作業之方軌、四修之行法。本書雖于題下署有‘基述’之字樣,然卻有疑義,故日僧濟暹提出五項疑難:總相相違義、始覺本覺相違義、一乘權實相違義、兜率退不退相違義、迎不迎相違義等,斷定其非窺基所撰。本書之注疏有日僧圓智之西方要決釋疑通規科注二卷。
凡十卷。明代袁宏道撰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乃承永明延寿等之主张,对禅儒之徒不知念佛实义而妄加非难者,阐述禅净双修之要旨,显示念佛三昧之真义。计分十门:刹土门、缘起门、部类门、教相门、理谛门、称性门、往生门、见网门、修持门、释异门。又智旭尝评点此书,收之于净土十要第十卷。
凡十卷。明代袁宏道撰于萬曆二十七年(1599)。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本書乃承永明延壽等之主張,對禅儒之徒不知念佛實義而妄加非難者,闡述禅淨雙修之要旨,顯示念佛三昧之真義。計分十門:刹土門、緣起門、部類門、教相門、理谛門、稱性門、往生門、見網門、修持門、釋異門。又智旭嘗評點此書,收之于淨土十要第十卷。
凡二卷。清代彭际清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全书摘录古德之教示及其劝说念佛往生之行业,并叙念佛之利益。书名公据,本于苏东坡曾佩阿弥陀佛画像一轴而曰:‘此轼往生公据也’一语。旧本仅一卷,略见杂乱,彭氏予以订正,加为二卷,而题曰‘重订西方公据’。计分起教大纲、净业正因、净课仪式、西方境观、往生功行、莲宗开示、往生现果等七章。其中之第四西方境观揭列接引、见佛二图,以助观力,并以九莲华标示九品往生之机类。第五往生功行,亦绘四莲华,以记诵经、忏悔、作福、普度之行业。第六莲宗开示,收善导之专杂二修说、临终正念诀、永明之禅净四料简等十一条法语。第七往生现果分为集验、书证二项,记录作者当时之见闻。
凡二卷。清代彭際清編。收于卍續藏第一○九冊。全書摘錄古德之教示及其勸說念佛往生之行業,并叙念佛之利益。書名公據,本于蘇東坡曾佩阿彌陀佛畫像一軸而曰:‘此轼往生公據也’一語。舊本僅一卷,略見雜亂,彭氏予以訂正,加為二卷,而題曰‘重訂西方公據’。計分起教大綱、淨業正因、淨課儀式、西方境觀、往生功行、蓮宗開示、往生現果等七章。其中之第四西方境觀揭列接引、見佛二圖,以助觀力,并以九蓮華标示九品往生之機類。第五往生功行,亦繪四蓮華,以記誦經、忏悔、作福、普度之行業。第六蓮宗開示,收善導之專雜二修說、臨終正念訣、永明之禅淨四料簡等十一條法語。第七往生現果分為集驗、書證二項,記錄作者當時之見聞。
西方子,元以前针灸学家。名佚。有《西方子明堂灸经》(或作《明堂灸经》)八卷,今存元刊本。与《铜人针灸经》俱刊于山西平阳府。其书专论灸法,较《铜人针灸经》多侧面人形图。详论穴位、主治病症及灸法,资料丰富。
西方子,元以前針灸學家。名佚。有《西方子明堂灸經》(或作《明堂灸經》)八卷,今存元刊本。與《銅人針灸經》俱刊于山西平陽府。其書專論灸法,較《銅人針灸經》多側面人形圖。詳論穴位、主治病症及灸法,資料豐富。
鲁郊秋已深,西泺多蒲鱼。日暮积霭重,维舟月生初。
露凉水禽宿,雨晴艳芙蕖。撷花结楚佩,宛若湘南居。
魯郊秋已深,西泺多蒲魚。日暮積霭重,維舟月生初。
露涼水禽宿,雨晴豔芙蕖。撷花結楚佩,宛若湘南居。
睢阳三绝从来传,坡仙铁杖为之先。宋朝四美岂易得,地君神器称手贤。
了然居士隐洛瀍,读书好古有积年。擒龙捉日获二宝,宝之凿栋屋壁穿。
龙庭万里叠山川,欲来馈我嗟无缘。将夺固与此理玄,慇勤携赠陈与田。
陈田今岁来朝天,惠然出赐穹庐前。乌虬入手苍壁悬,恍然遗世如登仙。
长蛟倚壁光娟娟,鳞介欲生如蜿蜒。澄澄秋月莹朝镜,须臾洗尽余腥膻。
足方法地顶法乾,四十五节松柏坚。七尺乌金三十两,微簧瑟瑟鸣哀蝉。
云顶纤纤空腹圆,十三玉柱鸿翩翩。耽耽云坐踞猛虎,岩岩山口双双弦。
铁君伴我游林泉,足疾顿减冲云烟。临风三弄碎琼玉,清商秋水声涓涓。
安仁得此如临渊,子聃求杖不惜钱。湛然坐受匪劳力,不胜其服心胡然。
西方讽我求终焉,故令二友相招延。抱桐扶杖闾山巅,举觞笑咏秋风边。
睢陽三絕從來傳,坡仙鐵杖為之先。宋朝四美豈易得,地君神器稱手賢。
了然居士隐洛瀍,讀書好古有積年。擒龍捉日獲二寶,寶之鑿棟屋壁穿。
龍庭萬裡疊山川,欲來饋我嗟無緣。将奪固與此理玄,慇勤攜贈陳與田。
陳田今歲來朝天,惠然出賜穹廬前。烏虬入手蒼壁懸,恍然遺世如登仙。
長蛟倚壁光娟娟,鱗介欲生如蜿蜒。澄澄秋月瑩朝鏡,須臾洗盡餘腥膻。
足方法地頂法乾,四十五節松柏堅。七尺烏金三十兩,微簧瑟瑟鳴哀蟬。
雲頂纖纖空腹圓,十三玉柱鴻翩翩。耽耽雲坐踞猛虎,岩岩山口雙雙弦。
鐵君伴我遊林泉,足疾頓減沖雲煙。臨風三弄碎瓊玉,清商秋水聲涓涓。
安仁得此如臨淵,子聃求杖不惜錢。湛然坐受匪勞力,不勝其服心胡然。
西方諷我求終焉,故令二友相招延。抱桐扶杖闾山巅,舉觞笑詠秋風邊。
西方子尚气凌云,一见忘年各任真。阴德传家宜有庆,义方垂训不违仁。
雄文固可魁天下,确论曾无诡圣人。天产英才须有意,好将吾道济斯民。
西方子尚氣淩雲,一見忘年各任真。陰德傳家宜有慶,義方垂訓不違仁。
雄文固可魁天下,确論曾無詭聖人。天産英才須有意,好将吾道濟斯民。
关中王翁慕乐邦,焚香礼诵朝暮忙。两儿计偕从放落,一媪牵衣任夜长。
滇南王生拍手笑,翁岂欲产莲花房。野人心净佛土净,有口不复挂西方。
问余谁者得衣钵,余亦左袒滇南王。忽然别我向京辇,谒选且赴中书堂。
蹇驴席帽辞江乡,此时关中意气强。远公破例沽米汁,留与彭泽同一觞。
天宫人世俱茫茫,它年但坐青毡破,不妨归去无津梁。
關中王翁慕樂邦,焚香禮誦朝暮忙。兩兒計偕從放落,一媪牽衣任夜長。
滇南王生拍手笑,翁豈欲産蓮花房。野人心淨佛土淨,有口不複挂西方。
問餘誰者得衣缽,餘亦左袒滇南王。忽然别我向京辇,谒選且赴中書堂。
蹇驢席帽辭江鄉,此時關中意氣強。遠公破例沽米汁,留與彭澤同一觞。
天宮人世俱茫茫,它年但坐青氈破,不妨歸去無津梁。
野阔秋无际,天空夕始凉。渔船下浦急,畬火入云长。
洲远怀鹦鹉,山危指凤凰。戍人新敛甲,垂老幸时康。
野闊秋無際,天空夕始涼。漁船下浦急,畬火入雲長。
洲遠懷鹦鹉,山危指鳳凰。戍人新斂甲,垂老幸時康。
参,总有十星觜相侵。两肩䨥足三为心,伐有三星足里深。
玉井四星右足阴,屏星两扇井南襟。军井四星屏上吟,左足下四天厕临,厕下一物天屎沉。
參,總有十星觜相侵。兩肩䨥足三為心,伐有三星足裡深。
玉井四星右足陰,屏星兩扇井南襟。軍井四星屏上吟,左足下四天廁臨,廁下一物天屎沉。
奎,腰细头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绕鞋生,外屏七乌奎下横。
屏下七星天溷明,司空左畔土之精。奎上一宿军南门,河中六个阁道形。
附路一星傍道明,五个吐花王良星,良星近上一策名。
奎,腰細頭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繞鞋生,外屏七烏奎下橫。
屏下七星天溷明,司空左畔土之精。奎上一宿軍南門,河中六個閣道形。
附路一星傍道明,五個吐花王良星,良星近上一策名。
娄,三星不匀近一头。左更右更乌夹娄,天仓六个娄下头。
天庾四星仓东脚,娄上十一将军侯。
婁,三星不勻近一頭。左更右更烏夾婁,天倉六個婁下頭。
天庾四星倉東腳,婁上十一将軍侯。
胃,三星鼎足河之次。天廪胃下斜四星,天囷十三如乙形。
河中八星名太陵,陵北九个天船名。陵中积尸一个星,积水船中一黑精。
胃,三星鼎足河之次。天廪胃下斜四星,天囷十三如乙形。
河中八星名太陵,陵北九個天船名。陵中積屍一個星,積水船中一黑精。
昴,七星一聚实不少。阿西月东各一星,月下五黄天阴名。
阴下六乌刍藁营,营南十六天苑形。河里六星名卷舌,舌中黑点天谗星,砺石舌傍斜四丁。
昴,七星一聚實不少。阿西月東各一星,月下五黃天陰名。
陰下六烏刍藁營,營南十六天苑形。河裡六星名卷舌,舌中黑點天讒星,砺石舌傍斜四丁。
觜,三星相近作参蕊。觜上坐旗真指天,尊卑之位九相连。
司怪曲立坐旗边,四鸦大近井钺前。
觜,三星相近作參蕊。觜上坐旗真指天,尊卑之位九相連。
司怪曲立坐旗邊,四鴉大近井钺前。
毕,恰似爪叉八星出。附耳毕股一星光,天街两星毕背傍。
天节耳下八乌幢,毕下横列六诸王。王下四皂天高星,节下团圆九州城。
毕口斜对五车口,车有三柱任纵横。车中五个天潢精,潢畔咸池三黑星。
天关一星车脚边,参旗九个参车间。旗下直建九斿连,斿下十三乌天园,九斿天园参脚边。
畢,恰似爪叉八星出。附耳畢股一星光,天街兩星畢背傍。
天節耳下八烏幢,畢下橫列六諸王。王下四皂天高星,節下團圓九州城。
畢口斜對五車口,車有三柱任縱橫。車中五個天潢精,潢畔鹹池三黑星。
天關一星車腳邊,參旗九個參車間。旗下直建九斿連,斿下十三烏天園,九斿天園參腳邊。
听说西方无量乐。三贤十圣同依托。稽首弥陀圆满觉。长参学。川流赴海尘成岳。佛性在躬如玉璞。须凭巧匠勤雕琢。凡圣皆由心所作。难描邈。华台宝座珠璎珞。
聽說西方無量樂。三賢十聖同依托。稽首彌陀圓滿覺。長參學。川流赴海塵成嶽。佛性在躬如玉璞。須憑巧匠勤雕琢。凡聖皆由心所作。難描邈。華台寶座珠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