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燎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
元杂剧剧本。简名《三虎下山》或《争报恩》。撰人姓名不详。旦本。剧写赵通判离家赴任,其妾王腊梅与丁都管通奸。梁山头领关胜下山探事时染病,病后为筹盘缠而卖狗肉,与王腊梅、丁都管发生口角,打了丁都管。赵通判的正妻李千娇知关胜是梁山好汉后,与其结拜为姐弟,赠钗送走了他。徐宁奉命去接应关胜,也生病落魄,夜宿赵通判家,被丁都管与王腊梅私会时撞见,欲扭送官府。李千娇又因徐是梁山好汉而与他结拜,赠钗送走。花荣又奉命去接应关、徐二人,误入赵家花园,见李千娇祝“天下好男子休遭罗网之灾”,遂与之相见,并结拜。事为王腊梅所知,通知赵通判来捉,花荣砍伤赵通判逃走,赵以私通奸夫伤害本夫罪将李千娇送官,李千娇被判死罪。关胜、徐宁、花荣闻知李千娇遭难,同下山劫法场救出李千娇,捉了王腊梅、丁都管回梁山。关胜等劝赵、李夫妻二人和好,将王腊梅、丁都管斩首。剧本虽属“水浒戏”写梁山好汉,但情节不见小说《水浒传》。现存主要版本有《元曲选》本。
()
亦称《佛报恩经》、《报恩经》。佛教经典。失译人名。七卷。本经通过释迦牟尼驳斥一外道指责释迦不报父母之恩,阐述了佛教对“恩”及“报恩”的观点。经中认为,在过去无量劫生死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曾为如来的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的父母。正是为了普度众生,即报一切父母之恩,如来才出家修行。本经行文华丽,收入了不少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既是卓越的佛教宣传品,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所述与中国传统孝道思想有关,故在中国民间有较大影响。历代大藏经均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
一卷,又名报缘功德经,失译。佛说盂兰盆经之异译。
()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十二天报恩品。属于密教杂密经十二天法之经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经末题名‘十二天仪轨’。十二天系指总摄一切天、龙、鬼、神、星宿、冥官等护持世间之诸尊。本经内容即依十二天之喜怒而述二利二损,行者可随所祈愿之种类而行不同之供养法。此外,大正藏第十八册另收有供养仪式一卷,内容依大日经法摘录供养仪式之要旨,略述二十四法,并图示手印及真言。然译者不详,或谓亦系不空所译。
()

推恩及物本无私,报德遗珍似有知。蕞尔羽虫成故事,世间谁忆翳桑时。

()

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

心力长年人事外,种花移石尚殷勤。

()

琳宫创自报恩年,突兀浮屠势插天。万井莺花随地见,九层金碧半空悬。

远波帆影秋风里,绝顶人行晓日边。最好三更铃铎静,镫光遥接大江烟。

()

凄凉塔庙几经春,往事重思迹已陈。夜半梦回禅榻上,不知曾是寺中人。

()

高阁閒登四望宽,青山极目倚云端。水村漠漠连天远,垄树沈沈带雨寒。

罢马嘶风春草遍,倦鸦归堞夕阳残。岂知大道平如掌,今古人间行路难。

()

老石经劫坏,神物在处留。元丰苏长公,有倡当须酬。

莫作分别想,沧海粟影浮。□生宇宙间,何许更九州。

文字千古映,醉墨楷法遒。愿杳五百年,华屋真山丘。

且从蓟子训,铜狄三千秋。

()

跋涉经江夏,悲凉忽莫秋。雨登罗汉阁,醉上庾公楼。

风急将吹帽,江寒更泛舟。川涂元不隔,归梦到东瓯。

()

终夜江声枕上喧,子规未叫已销魂。身乘筚路思熊绎,词诵离骚吊屈原。

城邑旧为夔子国,民人多是楚王孙。误恩分阃方图报,宿处那堪是报恩。

()

万家九陌车尘中,丹甍碧瓦真人宫。

回廓小院略具体,清风爽气无能同。

殿檐密有杉松护,炎蒸纵酷来无从。

偶因谒客凌晨入,归迳往往侵昏钟。

道人坐稳知乐否,我生半世犹飘蓬。

茅檐与此异寒暑,分毫不透东南风。

()

竹枝桐叶满秋霜,愁倚栏干望草堂。过涧歇时芳草渡,绕池游处芰荷香。

应思佳客伤情远,欲诉衷情促拍忙。好是山亭宴僚友,夜深红烛映天长。

()

老禅心地已如灰,愁眼能令一笑开。落日无情且归去,梅花若在却须来。

()

文脊坊边雪作堆,报恩溪上冻全开。一天云叶卷风去,四面玉峰攒马来。

()

浇睡莫教茶乳薄,留香不放画帘开。道人知我无馀事,特为寻诗借榻来。

()

忆携拄杖过东林,掣电奔雷听法音。青壁倚天元满眼,白云出岫本无心。

峨眉江崄公无度,法眼泉清我欲寻。手种庭前柏树子,孤根应比乡来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