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康

卓尔康,字去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代经学家。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历官工部屯田司郎中、常州府检校,两淮盐运通判,罢官。卢象升为总督时,和他多有交往。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悲愤而死。博遍经籍,著有《易学》五十卷(残存十二卷),《诗学》、《春秋辨义》三十九卷等。

()

卓尔康,字去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代经学家。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历官工部屯田司郎中、常州府检校,两淮盐运通判,罢官。卢象升为总督时,和他多有交往。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悲愤而死。博遍经籍,著有《易学》五十卷(残存十二卷),《诗学》、《春秋辨义》三十九卷等。

春秋辨义 卓尔康

三十八卷。明卓尔康撰。此书正文三十卷,卷首八卷。其正文于每条经文之下,杂取旧说排比诠次,而断以己意。每公之末,又各附以列国本末一篇,提举有关盛衰兴亡之大事,别为类叙。其考证有得有失,如隐公六年郑人来谕平,卓氏认为当依《左传》训更成,《公羊》以为堕成,《榖梁》以为不果成者,文义皆误。又隐公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公羊》以为此执而言伐为大之,因为孔子不与夷狄之执中国。卓氏则认为伐字即可用于国,亦可用于人,无《公羊》所谓大之之大义。如此之类,皆有见地。至于桓公五年甲戌己丑陈侯鲍,卓氏以为本为甲戌年正月己丑,史官偶倒其文;僖公十六年书宋五石六鹢是因为宋为三恪,如此之类,皆为臆说。卷首八卷为全书之宗旨。其中第一二卷为《经义》,相当于诸书之《纲领》,其后附卓氏自论,认为:《春秋》一书乃夫子当日樵揆天理、本人事,随文生义以著其志焉。方其未著,则君父而冒首恶,人子而陷篡弑,有国者而前不见谗,后不见贼,及经笔削,而或以一字,或以微言,点缀拨动,俾躬弑逆者、谋弑逆将弑者,渐弑逆者与非弑逆而实弑逆而不知其为弑逆者,莫不抉其隐衷蓄志。又谓《春秋》喜辞剧,怒辞遽,与辞详,弑辞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