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公迁,生卒年不详,元乐平(今江西省乐平县)人。字克升,一作克生,学者称明所先生。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领浙江乡试,七年征授翰林直学士,因直言朝廷过失,出为婺州学正,后改处州学正。以病归,卒于家。著有《朱子诗传疏义》二十卷、《四书通旨》六卷,均传于世。(事迹见《新元史》卷二百三十六、
朱公迁,生卒年不详,元乐平(今江西省乐平县)人。字克升,一作克生,学者称明所先生。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领浙江乡试,七年征授翰林直学士,因直言朝廷过失,出为婺州学正,后改处州学正。以病归,卒于家。著有《朱子诗传疏义》二十卷、《四书通旨》六卷,均传于世。(事迹见《新元史》卷二百三十六、《元史类编》卷三十四、《元书》卷八十八。)
二十卷。元朱公迁撰。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今属江西)人。至正年间,曾任婺州、处州教授,晚年病归故里。曾题其室为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着述除《诗经疏义会通》外,还有《四书通旨》、《四书约说》、《余力稿》等。《诗经疏义会通》亦称《诗经疏义》。该书为阐释朱熹《诗集传》而作,注之有疏,故名《诗经疏义会通》。其体例为一诗一释,先列朱熹之说,再用小字进行疏证,引用他说,用辑录以示区别。注音夹于句中。该书的特色是:一,对《诗集传》的名物、典故的阐释尤其详尽,弥补了《诗集传》的不足。对朱熹的释意也进行力所能及的诠解,这对把握朱熹的写作用心,对体认朱熹之学有一定的价值。二,对《诗经》的章意和脉络作简明扼要的揭示,有利于《诗经》的学习与研究。三,书中附有图说,对《诗经》的名物进行图解,让读者对古代的许多器物、天文、地理等有感性的认识、清代《钦定诗经传说汇纂》等书附有许多图谱,正是从这里借鉴而来的。朱公迁治学谨严,订正了《诗集传》中的一些错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其学墨守朱子,不逾尺寸,而亦间有所辩证。所作考证虽于宏旨无关,亦足见其用心不苟也,是符合该书的实际的。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