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

钟嵘(约468年—约518年)南朝诗歌美学家。字仲伟。颖川长社(河南长葛县)人。齐永明(483—494)中肖赜诏立国学,他为国子生,研读《周易》,“好学有思理”。建武(494)初年任南康王萧子琳侍郎,后迁抚军行参军。任过安国县令。由齐入梁后于天监初年(502)上书梁武帝,抨击时政。后出任临川王萧宏参

()

钟嵘(约468年—约518年)南朝诗歌美学家。字仲伟。颖川长社(河南长葛县)人。齐永明(483—494)中肖赜诏立国学,他为国子生,研读《周易》,“好学有思理”。建武(494)初年任南康王萧子琳侍郎,后迁抚军行参军。任过安国县令。由齐入梁后于天监初年(502)上书梁武帝,抨击时政。后出任临川王萧宏参军。卒于晋安王萧纲的纪室任上。所作《诗品》是继《文心雕龙》之后的重要美学著作,集中阐述了他的诗歌美学理论。他用“气动物感”说阐释诗歌的本质和源泉,《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是元气论在美学上的运用。指出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平和哀怨是激发创作的源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主张抒发怨愤,但以不违背“雅”为原则,坚守儒家“怨而不怒”的传统观念。确认当时兴起的五言诗的成就:“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在艺术美感和诗歌品评上提出了著名的“滋味说”,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诗歌创作上重视发挥主体的感受,反对堆砌典故,强调直感在审美创造中的作用。他说:“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反对“永明体”过分雕琢声律的作法“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追求有“自然英旨”的“真美”,即不仅要求诗歌情感的真实,也要求语言表现流畅自然,“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清章学诚认为《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诗品》则“思深而意远”(《文史通义·诗话》)。这两部著作对中国文艺和古典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嵘学通周易,词藻兼长,所品古今五言诗,自汉魏以来一百有三人,论其优劣,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之首,各冠以序,皆妙达文理,可与《文心雕龙》并称。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晋侍中雅七世孙。文蹈,齐中军参军。嵘与兄岏、弟屿并好学,有思理。……嵘尝求誉于约,约拒之。及约卒,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云:“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齐永明中,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故当辞密于范,意浅于江。”盖追宿憾,以此报约也。顷之,卒官。


《南史》卷七二《文学传》


(汪京秋)


《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照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如云某人之诗,其源出于某家之类,最为有本之学,其法出于刘向父子)论诗论文而知溯流别,则可以探源经籍,而进窥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矣。此意非后世诗话家流所能喻也。(钟氏所推流别,亦有不甚可晓处。盖古书多亡,难以取证。但已能窥见大意,实非论诗家所及。)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


【评】《诗品》和《文心雕龙》虽是文学批评史上的名著,但对钟、刘二氏及其著作评价文字却甚少,章氏所论尤足可贵。


诗品 钟嵘

钟嵘著。字仲伟。颍川长社人。生于齐梁时代。该书又名《诗评》。以评名是论作家优劣,以品称是定作家品第。后《诗品》成为定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著作。全书由正文和序文两部分组成。《序》是全书总论,论述了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写作的看法以及对当时诗风的批评。正文分三品论评自两汉至齐梁诗人,每品一卷。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共计一百二十二人。略以时代为先后,对各家逐一品评,论其创作得失及承传关系。虽不乏见地,然强分等第,牵强附会,亦有未当。约成书于南梁天监十二年(513)后。通行有《四部备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陈延杰的注本《诗品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