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泉

杨泉,生卒年不详,魏晋之际哲学家,无神论者。字德渊。梁国(治今河南商丘南)人。一生隐居不仕。对天文、地理、历法、物候、农学、医学等均有研究。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建立自己的哲学学说。反对魏晋玄学的清谈之风,认为“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无异春蛙秋蝉聒耳而已”。主要著作有《物理论

()

杨泉,生卒年不详,魏晋之际哲学家,无神论者。字德渊。梁国(治今河南商丘南)人。一生隐居不仕。对天文、地理、历法、物候、农学、医学等均有研究。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建立自己的哲学学说。反对魏晋玄学的清谈之风,认为“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无异春蛙秋蝉聒耳而已”。主要著作有《物理论》16卷,早佚。清孙星衍有辑本。清严可均辑《全三国文》中辑有一些散见佚文。在哲学上,杨泉主张元气说,认为天地万物都由元气组成。“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也”。自然现象的形成和变化是元气自然积聚的结果,是“自然之理”。在形神问题上,继承汉代桓谭和王充的形神观,认为“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人死之后,无遗魂矣”。主张少思寡欲的养生方法,并认为“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体现了其医学观点。杨泉重视科学,所以他的思想表现出与玄学清谈不同的风格,在玄学盛行之际,颇具特色。


人死无遗魂 杨泉的无神论命题。杨泉是一位元气论者。他认为“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也”。元气之外并无他物。“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杨泉似乎认为人是由“精气”组成。“死,犹澌也,灭也”。死也就是精气的消尽。就像火一样,薪尽而火灭。”火灭之余无遗熖矣。人死之后,无遗魂矣”。杨泉指出,精气耗尽,人即死亡,但如果养生得法,则可减少精气的损耗,延长寿命。他说:“智慧多则引血气,如灯火之于脂膏。炷大而明,明则膏消。炷小而暗,暗则膏息,息则能长久也”。杨泉人死无遗魂的思想是范缜神灭论的思想前驱。而从其关于养生的观点,又可看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物理论 杨泉

魏晋之际杨泉著。自然哲学著作。《隋书·经籍志》:梁有《杨子物理论》十六卷。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辑有《物理论》一卷,并保留了原书思想梗概,但其所据武英殿本《意林》误把《傅子》杂入《物理论》。严可均《铁桥漫稿》讲到此点。钱保塘作了重校。叶德辉辑《傅子》,根据宋本《意林》区分了二者。另有黄奭辑《汉学堂丛书》本等。书中提出了气一元论的自然观,认为夫天,元气也。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从这种元气论出发解释了各种自然现象,指出:风者,阴阳乱气激发而起者也。……方土异气,疾徐不同,和平则顺,违逆则凶,非有使之者也;激气成风,涌气成雨;积风成雷,热气散而为电;游浊为土,土精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