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恩寿

杨恩寿(1835-1891),字鹤俦,号蓬海(又作朋海),别署蓬道人。湖南长沙人。生于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1835年1月7日)。咸丰八年(1858)优贡生,同治九年(1870)举人。曾多年以教馆、佐幕为业。同治元年,充任湖南郴州知州魏镜余府中教席。二年,任詹事府主簿。四年,随六兄彤寿赴广西北流县,办理刑

()

杨恩寿(1835-1891),字鹤俦,号蓬海(又作朋海),别署蓬道人。湖南长沙人。生于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1835年1月7日)。咸丰八年(1858)优贡生,同治九年(1870)举人。曾多年以教馆、佐幕为业。同治元年,充任湖南郴州知州魏镜余府中教席。二年,任詹事府主簿。四年,随六兄彤寿赴广西北流县,办理刑名.钱粮、税关诸事务。五年回长沙,在府署任事。继应魏镜余之聘,赴澧州修订州志。光绪元年(1875)佐幕云南,未几授湖北盐运使,后升任湖北候补知府。光绪三年,越南贡部正使裴文祀来朝,杨恩寿奉旨为湖北护贡使,与裴文祀“晨夕晤对,一月有余,无日不有唱和”(裴文祀《词余丛话·序》),裴为其《词余丛话》作序,并希望该书付梓后,能以百本相赠,于中、越文化交流多有促进。


杨恩寿能诗、能赋,兼工词曲、骈文,自谓“半生所造,以曲子为最,诗次之,古赋、四六又次之,其余不足观也”(《坦园日记》)。其于清末文坛,以戏曲作家及戏曲理论家著称。吴梅曾谓其《坦园六种曲》“其中排场之妙,无以复加,真是化功之笔”(《复金一书》)。著有传奇八种,其中六种《姽婳封》、《桂枝香》、《理灵坡》、《桃花源》、《再来人》、《麻滩驿》合刊为《坦园六种曲》;《双清影》收入《杨氏曲三种》;唯《鸳鸯带》二四出因剧中插叙时事,语多过激,以朋友之劝,焚毁不传。戏曲论著有《词余丛话》、《续词余丛话》各三卷,并有小说集《兰芷零香录》。其诗、文、词、赋皆辑入合刻本《坦园丛书》中。又有《坦园日记》手稿一○册,1982年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生平事迹见《坦园日记》、《坦园诗录》。

词余丛话 杨恩寿

近代戏曲论著。3卷。杨恩寿著。辑入光绪年间长沙杨氏家刻坦园丛书。又见《重订曲苑》、《增补曲苑》。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1959年1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第一版)选录。卷首有光绪三年(1877)九月越南贡部正使裴文禩(殷年)《序》。该书分原律、原文、原事各1卷。原律谈律吕、宫调、曲谱、声韵。原文则专谈词藻、文章。原事以考证或记述戏曲故事为主。裴文禩评云:一曰‘原律’,辩论宫商,审明清浊;一曰‘原文’,凡曲之高下优劣,经都转(指杨恩寿)论定者,悉著于篇;一曰‘原事’,诙谐杂出,耳目一新。制曲之道,思过半矣。较之《随园诗话》、《制艺丛谈》、《楹联丛话》,更足启发心思,昭示来学。不得以曲子相公为名臣累也。并云:付梓后愿以百本见寄。(《序》)。其影响已及于海外。该书以研究和评论清中叶以来的当世作家与作品为主,多为前代曲论所未能涉及者,对于研究近代戏曲史颇多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