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靖(1667年~1756年),字位山,安徽当涂人。生于清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活了九十余岁,卒年不详。少时生活困苦,勤学不怠。雍正元年(1723)以57岁得中举人。主试官黄叔琳(昆圃)自谓得了3个人才,徐文靖为其中之一。乾隆元年(1736),试鸿博,没赶上。乾隆十五年(1750)又试经学,次年会试授翰林院检讨,
徐文靖(1667年~1756年),字位山,安徽当涂人。生于清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活了九十余岁,卒年不详。少时生活困苦,勤学不怠。雍正元年(1723)以57岁得中举人。主试官黄叔琳(昆圃)自谓得了3个人才,徐文靖为其中之一。乾隆元年(1736),试鸿博,没赶上。乾隆十五年(1750)又试经学,次年会试授翰林院检讨,时已84岁。徐文靖他虽家境贫寒,但矢志治学,后来成为清代著名的经学大师,深得江南学者的推崇。八十四岁后告老还乡,潜心治学,著书立说,硕果累累。
徐氏仕途缘浅,先是困于诸生,五十七岁才举乡试,古稀之年,得甘司马等保举博学鸿词料,偏又廷试不谐,于是只好“天假穷愁得着书”(湖居三十咏,见志寜堂稿),聊以自慰。后来他的著作被侍读学士张鹏翀看中,于乾隆九年上呈皇帝。十七年,安徽巡抚再度推荐其经学,乾隆皇帝看他年高体健又如此好学,着实世间少有,方赐了个翰林检讨。
徐文靖著作大部分已在十九世纪前半期的水灾和政治变故中散佚无存,但《徐位山先生六种》仍然行世,此书收有徐文靖六种著作,第一部名为《天下山河两戒考》十四卷,第二部名为《竹书统笺》十二卷,第三部名为《禹贡会笺》十二卷,第四部名为《管城硕记》三十卷,约刊于1744年。第五部名为 《周易拾遗》十四卷。第六部名为 《志宁堂稿》。《管城硕记》是徐氏整理的历年读书笔记,是他的代表作。此书考订经典,驳难传统注疏,旁及子史杂说,材料丰富,立论有据,堪称一家之言。
徐文靖一生淹贯经史,择善而从,既不墨守先儒,也不妄加臆断。他特别致力于一般学者所不甚注意不愿研究的《竹书纪年》一类的典籍。《竹书纪年》原为蝌蚪文。其注相传为梁沈约所作,自沈约以后能够加以研究的极少。徐文靖作了大量的文字校勘工作,他广征博引,著《竹书纪年统笺》12卷。又潜心研究地理地貌,每到一处,记录在簿,著成《山河两戒考》14卷。在清胡渭著《禹贡锥指》的基础上,他又补其所未涉猎之处著《禹贡会笺》12卷。接着又撰《周易拾遗》14卷。大力阐发程朱的学术见解,而对汉唐以来各家学派也多有独见。他的《管城硕记》(30卷)一书,涉猎诗、礼、经、子、史各个领域,其中有关历史部分的论断,亦时有创见。鄞人全祖望极服其考据精博。他还著有《皇极经世考》3卷,《志宁堂诗赋集》若干卷。徐文靖不仅致力于古代典籍研究,对于当代人的著作也极为注意,他还订正张芑山的《正字通》,并对方以智的《通雅》提出修正意见。徐文靖生于清朝全盛时期,一门兄弟,自相师友。居湖阳,鱼米丰饶,菱藕飘香,命耕课读,寄情水乡,有《语助七字诗》、《湖居三十咏》,脍炙人口。清著名学者袁枚(简斋),将其采入《随园诗话》,学士张大礼《文汇》,选其著作前后二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