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九韶

秦九韶(1208年-1268年),南宋数学家。字道古,普州安岳(今属四川)人。父秦季槱,绍熙进士,任国史院编修等职,九韶早岁随父在任,因得读太史藏书,并向太史及某隐君子学习天文、数学。端平三年(1236),元军攻蜀,九韶沿江东下,先后在蕲州、和州、建康府等地任职。淳祐四年(1244)丁母忧回湖州(今属浙江)家

()

秦九韶(1208年-1268年),南宋数学家。字道古,普州安岳(今属四川)人。父秦季槱,绍熙进士,任国史院编修等职,九韶早岁随父在任,因得读太史藏书,并向太史及某隐君子学习天文、数学。端平三年(1236),元军攻蜀,九韶沿江东下,先后在蕲州、和州、建康府等地任职。淳祐四年(1244)丁母忧回湖州(今属浙江)家居,总结多年来“设为问答以拟于用”的研究成果,于淳祐七年写出《数书九章》18卷。不久,以历学荐于朝,得对,有所述《数学大略》。淳祐十年后,先后在吴潜幕府,历任沿江制置司参议官、知琼州、知临江军。景定元年(1260),吴潜受贾似道陷害而罢相,九韶被株连,“窜之梅州(今广东梅县),在梅治政不辍,竟殂于梅”,时当在景定四年。


九韶多才多艺,星象、历法、音律、算术,以至营造之事,无不精究,诗词歌赋、游戏、球马、弓剑,莫不能知。他指出: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讵容以浅近窥哉!”认为“数与道非二本”。他关心国计民生,反对巧取豪夺,主张施仁政。认为数学在“畡田经入,取之有度,未免力役,先商厥功”,防止“赋役不均”,避免“财蠹力伤”上起着重要作用。九韶生活在元兵压境的南宋末年,主张抗元,认为“兵去未可”,斥责一些人轻敌寡谋,“殄民以幸”的丑恶行径,反映了主战派的观点。他用十五、十六两卷9个题目设立军旅类,第八卷中还有“望敌圆营”、“望敌远近”2个题目,涉及军营设置、队列变换、军需供应、民众动员、敌情侦察中的数学问题。重视军事问题,并将自己渊博的数学知识用之于此,在我国古代大数学家中是仅见的。


《数书九章》继承发扬了《九章算术》的传统,其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正负开方术”和一次同余式组解法“大衍总数术”反映了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正负开方术以贾宪创造的增乘开方法为主导,完满解决了高次方程的求正根问题,方程系数在现今实数域内不再有任何限制,并对开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法。在列一次或二次开方式时,他使用了与古希腊海伦公式等价的三斜公式,列十次开方式时还用到了由《九章算术》引伸出来的勾股差率公式。大衍总数术和大衍求一术发展了《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问的解法,总结了历法制定中计算上元积年的方法,系统解决了一次同余式组解法问题,西方18、19世纪才达到这一水平。此外,在方程术即现今联立一次方程组解法中废止了直除法,提出了完全使用刘徽互乘相消法的术文。科学史家萨顿称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甚至所有时代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数学九章 秦九韶

中国南宋秦九韶著。秦九韶自幼喜爱数学,早年曾随父到杭州向太史局(政府主管天文历法的机构)学习过天文历法,后曾任县尉、通判、郡守、知府等,淳祐四年(1244)因母丧解官在家守孝,遂将他多年研究数学所得整理编写成书。本书完成于淳祐七年(1247)全书共收录81个问题,并分为大衍(介绍大衍求一术)、天时(历法推算、降水量计算)、田域(土地面积)、测望(勾股重差)、赋役(均输及税收)、钱谷(粮谷转运与仓库容积)、营建(工程施工)、军旅(营房设置与军需供应)、市易(商品交易与利息)等9大类,每类各9题,每题都给出答案,并附有术(以说明解题方法)和草(即算草图式,以解释解题步骤)。虽然本书形式上仍为问题集,明显地受到《九章算术》等的影响,但是其内容则远远超过了古代经典著作,在许多方面都有创造,尤其是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大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欧洲同一类成果比较,正负开方术要领先500年,而与大衍求一术相同的定理则要直到欧拉(1743)和高斯(1801)才得到。本书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高峰。本书在流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