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流(1914—1977),当代作家。原名刘其庚。河北省河间县念祖村人。出身贫寒,小时家庭生活穷苦,仅读过二年私塾,对戏曲评书等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比较熟悉。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军区五支队侦察科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侦察参谋、晋察冀军政学校区队长、军区政
刘流(1914—1977),当代作家。原名刘其庚。河北省河间县念祖村人。出身贫寒,小时家庭生活穷苦,仅读过二年私塾,对戏曲评书等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比较熟悉。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军区五支队侦察科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侦察参谋、晋察冀军政学校区队长、军区政治部干部军事教官、军区白求恩学校军事教员、政治教员、大队长。在革命队伍里提高了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开始文艺创作。后被调至晋察冀边区抗敌剧社工作,参加过京剧《史可法》、《苏州城》、《李自成》的改编演出。解放后,仍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先后担任保定市文化馆宣传部长、保定市文联秘书和创作部长、保定文化宫主任、河北省文艺处干事、《戏剧战线》编辑部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一方面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编写一些小型文艺作品,如反映劳动人民翻身斗争的叙事诗《哑吧大娘的话》(1949年7月21日《河北日报》),表现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短篇小说《锻炼》(1949年7月21日《河北日报》),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鼓词《把侵略者一扫光》,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独幕话剧《命根子》(195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等,同时,写出了长篇评书体小说《烈火金刚》(195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该书的出版,是他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作品以抗日战争最艰苦复杂的1942年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冀中八百万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五一”反“扫荡”的惊心动魄的斗争。曲折的故事情节,众多的传奇式抗敌英雄形象,使作品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在接受和运用我国古典小说的一些创作经验上,特别是利用民间说书形式来表现现代斗争生活方面,《烈火金刚》确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和值得重视的收获。其他作品还有反映抗日斗争的长篇评书《红芽》,第一部曾在《河北文艺》1964年6月至12月号上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