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侃如

陆侃如(1903年11月26日-1978年12月1日),古典文学研究家。字衔庐。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1920年进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次年刚刚20岁即出版了《屈原》一书(上海东亚图书馆),发表了《宋玉评传》(《小说月刊》,第17卷号外)。1925年又完成了《乐府古辞考》,还在《

()

陆侃如(1903年11月26日-1978年12月1日),古典文学研究家。字衔庐。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1920年进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次年刚刚20岁即出版了《屈原》一书(上海东亚图书馆),发表了《宋玉评传》(《小说月刊》,第17卷号外)。1925年又完成了《乐府古辞考》,还在《努力周报》、《学灯》、《晨报副刊》、《国闻丛刊》等报刊上发表了《宋玉赋考》、《屈原生卒考证》等学术论文10多篇,并同时开始《中国诗史》的写作,崭露才华。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随即到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任中国文学系主任,同时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1930年,出版了《中国诗史》(与夫人冯沅君合作,1956年再版),1933年,出版了《中国文学史简编》(与冯沅君合作)。1932年秋,赴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入博士班学习三年,于1935年秋获文学博士学位。由于向慕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绕道莫斯科经西伯利亚回国。归国后,应燕京大学之聘,执教中文系,并兼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云南,四川,先后执教于中山大学、东北大学,兼任过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长等职,直至抗战胜利。其间,在重庆加入抗敌协会,任理事,同时从事繁重的《中古文学系年》的研究考订工作。1946年随东大迁回沈阳,1947年因思想进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列入黑名单,被迫转赴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在以后两、三年中,积极支持学生的革命活动,阅读革命报刊。青岛解放后,先后被任命为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副校长,并陆续兼任《文史哲》编委主任、山东省人民代表等职。1953年后,相继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文学研究》编委等。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任中央常务委员。在这几年中,除发表了10多篇论文外,主要致力于用新的思想观点来修改《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简编》两书,分别于1956、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再版。后者是解放后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写成的第一部系统的中国文学史。1958年—1964年间,在山东大学除担任汉魏六朝的基础课和《文心雕龙》选修课外,还担任培养研究生、进修教师和本校青年教师的工作。1970年前后,先后参加《杜甫诗选》、《韩非子选注》、《刘禹锡诗文选注》的编写工作。晚年论著《与刘大杰论杜甫信》(1976年),被誉为《文史哲》复刊后六年来所发质量最高的文章之一。其一生对《楚辞》的研究,为学术界所公认,在历史上有重要贡献,在古典文学研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治学特点是,不发空论,而是用详尽的事实说话。1978年12月病逝。主要著作还有《中国古典文学简史》(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次年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和捷克文版)、《楚辞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学理论简史》(作为教材印发)等。主要论文还有《关于文学理论遗产学习的意见》、《如何批判继承文学理论遗产》、《诗歌创作的金光大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