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辅

靳辅(1633年—1692年12月26日),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馆编修,改内阁中书,迁兵部员外郎。康熙初年,自郎中四次迁升为内阁学士。康熙十年(1671),授安徽巡抚,疏请行沟田法,以十亩为一畘,二十畘为一沟,沟边垒土为道,道高沟低,涝则泄水,旱以灌田,会三藩乱起,没有施行。<br>清初,黄

()

靳辅(1633年—1692年12月26日),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馆编修,改内阁中书,迁兵部员外郎。康熙初年,自郎中四次迁升为内阁学士。康熙十年(1671),授安徽巡抚,疏请行沟田法,以十亩为一畘,二十畘为一沟,沟边垒土为道,道高沟低,涝则泄水,旱以灌田,会三藩乱起,没有施行。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在河南、安徽一带经常决口,后来竟改道与淮河合流,从今天的苏北地区入海,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变成了沙洲。为此,康熙十分关注,他曾把“三藩、河务、漕运”作为他要亲自抓好的三件大事,并书写成幅悬挂在宫中大柱上。康熙十六年,高家堰决口三十余处,淮水全入运河,黄水逆上至清水潭,淹没七州县,康熙任靳辅为河道总督,靳辅提出分段治理黄河全面方案,但需银二百一十四万八千多两,民工十二万多人,因当时平定三藩之战未息,经费筹措困难,未果行。十七年,靳辅上疏,改征驴马运土,可减少民工之半,把毕工日期由二百日延长为四百日。疏入被批准执行。是岁,吴三桂死,康熙促诸将进兵,为了军资所需,靳辅又修改计划,筑东西长堤两道,挑新河八百四十丈,疏积水,山阳、高邮等七州县民田出水,恢复耕种,并请名新河为“永安河”。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帝亲自巡视治河工程,对靳辅多有指示,亲书《阅河堤诗》赐之。康熙二十五年(1686)工部劾靳辅治河九年还没有成功。康熙认为“河务甚难,而辅易视之,若遽议处,后任者益难为力,今姑宽之,仍责令督修。”康熙二十七年(1688)春,给事中刘楷、御史部琇交章论辅,经廷辩后,被罢官。是时黄河中游工程峻工,康熙派人勘察,中河商贾舟楫不绝。康熙认为对靳辅的处理不当。康熙二十八年(1689)帝巡视黄河,特奖辅所治河深堤固,官复原职,康熙三十年,靳辅病,上疏乞解任,十一月卒,谥“文襄”。三十五年,允江南士民请求,为靳辅建祠河畔。

治河奏绩书 靳辅

清朝靳辅撰。辅有《奏疏》,已著录。是书卷一为《川泽考》、《漕运考》、《河决考》、《河道考》。卷二为《职官考》、《堤河考》及《修防汛地埽规》,河夫额数、闸坝修规、船料工值皆附焉。卷三为辅所上章疏及部议。卷四为各河疏浚事宜及施工缓急先后之处。其《川泽考》所载,於黄河自龙门以下,至淮、徐注海,凡分汇各流,悉考古证今,颇为详尽。

()

文襄奏疏 靳辅

水利志。清靳辅撰。八卷。辅字紫垣,汉军镶红旗人。初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总督河道、兵部尚书。康熙初,黄河屡次泛滥成灾,靳氏奉诏治河,后辑此间奏议成书,记事止康熙二十四年(1695)其子治豫汇刊传世。约十八万字。全书计收恭报到任、经理河工、江南大修、指陈河道、酌改运口、请修运河、全河归故等百余通奏疏。每卷卷首题治河题稿,卷末附抚皖题稿,虽系文牍汇编,但所载治河史事比较集中、系统。凡治河动议、勘测、计划、措施、方案、工程全过程、验收、缮后处置均有详细记载。间涉郑成功复明、吴三桂叛乱诸史事及其影响。清初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史料均有收集。其中有作者继承和发展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的成果,力主蓄水冲沙、全盘规划综合治河。曾请命疏浚运河及黄河下游至入海口,以减弱黄河入淮流量。请筑河崖遥堤、缕堤,修高堰,置减水六坝,以供蓄水、分洪之用。提倡筑堤崖、疏下流、塞决口三事。作者治水十年,成绩显著,为后人所效法。比书系其一生治水经验汇编,有较高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