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骥,清书画理论家。生卒年不详。字赤霄,号勉斋。江苏金坛人。精书法,善人物写真。据程嗣立记载:“蒋子骥三岁失恃,初不省太夫人遗像。及少有知识,即日夜思慕,求画工仿貌似者为之。呈于太翁拙存先生,曰弗肖也。由于思念之,益不容已。年逾就傅,潜心画诀。及长,遂工其技。屡追遗像,终以不得神似为
蒋骥,清书画理论家。生卒年不详。字赤霄,号勉斋。江苏金坛人。精书法,善人物写真。据程嗣立记载:“蒋子骥三岁失恃,初不省太夫人遗像。及少有知识,即日夜思慕,求画工仿貌似者为之。呈于太翁拙存先生,曰弗肖也。由于思念之,益不容已。年逾就傅,潜心画诀。及长,遂工其技。屡追遗像,终以不得神似为恨。因亦不为他人一试也。余与蒋子为世好,时往来其斋中,偶见其所著《传神秘要》,方心嘉其多技能。而蒋子挥泪而前,具述所以工此之由如此。”其书法美学思想,认为“学书莫难于临古”,强调“当先思其人之梗概,及其人之喜怒哀乐,并详考其作书之时与地,一一会于胸中,然后临摹”,“可以涵养性情,感发志气”,反对以“形似”论书。要求从书法美的根源着眼,在创造书法艺术中,获得审美享受:“知篆隶则楷法能工。篆法森严,隶书奇宕,运用篆法,参合隶书,可谓端庄杂流丽矣。乃于字势之长短、大小,又因其自然,则直与天地为消息,万物为情状,错综变化,意趣无穷。”注重书法美所显示的力感,并以作者审美个性表达“规矩绳墨”:“作书用全力,笔划如刻,结构如铸,间用燥笔如抽茧,然惟知篆隶,方能解此。”在把握传统书法家的审美原则中,“以自成一家,如圣道一以贯之也”。故能于“字里行间,其人之度量、志气一一毕露。若间架未定,随笔涂抹,即心切追摹,此不能有帖,更不能有我。”(《续书法论》)其绘画美学思想,专从人物肖像画着眼,主张“传神”,表达对象的“天真”、“神情”、“生趣”和“意思”。强调观察人物行为和性格、语言和情感:“须于未画部位之先,即留意其人行止、坐卧、歌咏、谈笑。见其天真发现,神情外露,此处细察,然后落笔,自有生趣。”强调在山水画中,讲求物象之“理”,讲究远近比例关系,指出今人画树,枝干与人之臂指仿佛,此不知远近之法也。或画茅亭小艇,而身不能容,此不揣理也。”要求以笔底表达的“书卷气”,与画家作品的“气韵”联系在一起,认为“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此关系人之学问品诣。人品高,学问深,下笔自然有书卷气。有书卷气,即有气韵。”(《读画纪闻》)主张作画须“从师求其规矩”,“多临古人好画”,学其“色泽纯和”,“笔法沈秀”;“临摹名人真迹,先求其用笔用墨之法”(《传神秘要》)。其美学观点,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理性和意趣情状相结合的艺术精神。著有《续书法论》、《传神秘要》和《读画纪闻》。
《楚辞》研究著作。6卷。清代蒋骥撰。此书卷首有屈原传记及楚辞地图,另附《楚辞余论》2卷、《楚辞说韵》1卷。正文6卷为屈原作品,对《楚辞章句》自《九辩》以下概删。以二招为屈原作品,认为二司命和二湘是同类神,故将《大司命》、《少司命》合为一篇,《湘君》、《湘夫人》合为一篇,以《九歌》为9篇,加其它各篇,以就《汉书·艺文志》谓屈赋25篇之数。此点不可取,书中亦不无穿凿附会,但其征实之谈,终胜悬断(《四库全书总目》)。《楚辞余论》2卷,上卷除通论《楚辞》外,尚论及《离骚》、《九歌》、《天问》;下卷论《九章》以下6篇,其驳正旧注之失、考征典故异闻,时有精深之见。《楚辞说韵》1卷,论楚声音韵。版本方面有清康熙年间武进蒋氏山带阁刻本和雍正刻本,通行本有50年代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