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源洁,生卒年不详,蒙古族,郭尔罗斯氏;内蒙古科尔沁人。著名明朝初期大臣,古代民族文字学家。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官翰林侍讲。曾以汉字译蒙古用字,反复纽切,使之声音谐和,成《华夷译语》一卷,传于世。(见《小学考》卷十一。)按: 清钱曾《读书敏求记》作史源洁,误。明洪武十五年(公
火源洁,生卒年不详,蒙古族,郭尔罗斯氏;内蒙古科尔沁人。著名明朝初期大臣,古代民族文字学家。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官翰林侍讲。曾以汉字译蒙古用字,反复纽切,使之声音谐和,成《华夷译语》一卷,传于世。(见《小学考》卷十一。)按: 清钱曾《读书敏求记》作史源洁,误。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命通晓蒙汉两种文字的翰林院侍讲火源洁与编修马沙赤黑二人,在光华门附近的会同馆里编纂一部“用汉字译写胡语”的词典,这就是中国工具书史上第一部正规的多文种词典——《华夷译语》。《华夷译语》中收录了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包括蒙古、女真、高昌(畏兀儿,即维吾尔)、西番(藏)、倮倮(彝)、壮、百夷(傣)等,古蒙古文即八思巴文亦为其一种。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元末帝妥欢帖睦尔率众北走荒漠,在全国还留下相当一部分蒙古人在明朝辖境内。这时,不仅有大批蒙古历史文献、文书档案要整理,日常也需语言沟通。于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时任翰林院侍讲的蒙古族学者火源洁等主持纂辑蒙汉文对照的词汇集《华夷译语》。这是研究当时蒙古语言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它为沟通蒙汉语言,促进明蒙关系,推动蒙汉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火源洁开始做《蒙古秘史》的翻译工作。《蒙古秘史》在元朝称为“脱卜赤颜”。元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火源洁主编《华夷译语》结束后,又与马沙懿黑二人一起开始翻译《蒙古秘史》。这项工作除了把全书译成汉字之外,还把蒙古语原文用汉字逐字音译出来(汉字标音),并逐词作了旁译。这个附有汉文总译的汉字标音本,共分12卷282节。由于这项翻译工作,才完整地保存了这部历史名著,使我们能够如实地了解和研究蒙古早期的社会、历史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