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宽

桓宽,西汉文学家。字冶公,生卒年不详。汝南人。约汉昭帝(前86—前74)、汉宣帝(前73—前49)在世。博通善属文。治《公羊春秋》,举为郎,至庐江太守。汉昭帝始元(约前83年)中,丞相御史与诸贤良文学,议论盐铁事,预相诘难。至汉宣帝时,宽乃衍其议论之文,增广条目,极其论难,著数万言,名曰《盐铁论》。

()

桓宽,西汉文学家。字冶公,生卒年不详。汝南人。约汉昭帝(前86—前74)、汉宣帝(前73—前49)在世。博通善属文。治《公羊春秋》,举为郎,至庐江太守。汉昭帝始元(约前83年)中,丞相御史与诸贤良文学,议论盐铁事,预相诘难。至汉宣帝时,宽乃衍其议论之文,增广条目,极其论难,著数万言,名曰《盐铁论》。其美学思想,认为诗书要在安国利民,不苟繁文众辞。审美共鸣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心于善恶同,故善有所合,诚有所应。“好音生于郑、卫,而人皆乐之于耳,声同也。”“故曾子倚山而吟,山鸟下翔;师旷鼓琴,百兽率舞。未有善而不合,诚而不应者也。”又强调言为知者道,辞为知者陈。指出“夫为不知音者言,若语于喑聋,何特蝉之不知重雪耶?”(《盐铁论·相刺》)注重美的内在素质,提出“至美素璞,物莫能饰”(同上《殊路》)的美学命题,反对虚加修饰的丑恶作用,认为“至贤保真,伪文莫能增也。故金玉不琢,美殊不画。”(同上)把“真”视为“美”的生命。指出“夫丑者自以为姣,故饰;愚者自以为知,故不学。”(同上)“说西施之美无益于容,道尧、舜之德无益于治”,强调以实际行动来改造和整治社会,并主张以道德教育与礼乐制度作为治世之良方,所谓“上自黄帝,下及三王,莫不明德教,谨庠序,崇仁义,立教化。此百世之不易之道也。”(同上《遵道》)又说:“礼所以防淫,乐所以移风,礼兴乐正则刑罚中。”(同上《论诽》)反映其重质轻文,反对虚言以乱实的美学观点。著有《盐铁论》凡六十篇。

盐铁论 桓宽

西汉著作,桓宽编著,共10卷60篇。内容主要是记述了西汉始元6年(前81年),汉昭帝召集郡贤良、文学60余人,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辩论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策的情况。史称这次辩论为盐铁会议。会议中,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提出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桑弘羊则认为盐铁官营政策是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内容还涉及到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从伦理思想方面看,贤良文学发挥先秦儒家的德治仁政思想,夫礼让为国者,若江海流,弥久不竭,其本美也(《诛秦》);御史大夫桑弘羊则颂扬秦国的法制强力,非服其德,畏其威也,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矣(同上)。《汉书·艺文志》和隋唐《经籍志》均有收录,并有《四库备要》和《诸子集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