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宫绣(1720-1817)清医药学家。字锦芳。江西宜黄人。父为谔,著医书《理解体要》两卷。初业儒,为太学监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所著《医学求真录》十六卷、《本草求真》十二卷呈《四库全书》书局采择。别抄《医学求真录总论》五卷(1750年),以标明其宗旨。《四库全书提要》评其书曰:“
黄宫绣(1720-1817)清医药学家。字锦芳。江西宜黄人。父为谔,著医书《理解体要》两卷。初业儒,为太学监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所著《医学求真录》十六卷、《本草求真》十二卷呈《四库全书》书局采择。别抄《医学求真录总论》五卷(1750年),以标明其宗旨。《四库全书提要》评其书曰:“议论亦明白易解,然不无臆说。如论风土不齐,而云西北人不可温补,则未免胶柱而鼓瑟矣。”《本草求真》中收药五百二十味,按药性功能分类,以便查索。书中论药性尤详,每从实处追求。末为《脉理求真》一卷,掇取诸脉学之精华,强调“持脉之道,贵乎活泼”,于脉理颇多阐发。又有《锦芳太史医案求真初编》(即《锦芳医案》,1769年)。
黄宫绣出生儒医世家,于医研究有成,著有《医学求真录》《脉理求真》和《本草求真》等,尤以《本草求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黄宫绣编著《本草求真》之初衷,实有感于当时本草书籍多“理道不明,意义不疏”,乃力纠时弊,集平素之治验,采百家之精粹,终成《本草求真》。《本草求真》既是一部本草著作,更是一部本草研究著作。较之先期的本草著作,如《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以及《证类本草》等,都是各药物“性味毒性、主治功效、形态产地、修治”等的记载,即使不同本草著作对上述各项有不同的表述,也是“前文照录,我文附后”的“朱墨体”或其变体,一般对前文、他文内容不置品评和取舍。而《本草求真》则不同,其对前文、他文采取的是“其有一义未明,一意未达,无不搜剔靡尽”、“既于药品之宜反复申明,复于药性之忌多为诰诫”的本草研究,所以说《本草求真》更是一部本草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