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澄之,字仲静,生卒年不详,晋太原阳曲(今太原阳曲)人。似应为随家族南渡乔居江南东晋的移民。史称其少有才思,机敏过人。逮东晋末年曾为南康(今江西赣县)郡相。所谓“相”,乃郡守之副职。在任内时,恰逢卢循在广州起义,义军挥师北上,连克南康、庐陵、豫章等郡,势如破竹。是时,郡守见义军势大,南康
郭澄之,字仲静,生卒年不详,晋太原阳曲(今太原阳曲)人。似应为随家族南渡乔居江南东晋的移民。史称其少有才思,机敏过人。逮东晋末年曾为南康(今江西赣县)郡相。所谓“相”,乃郡守之副职。在任内时,恰逢卢循在广州起义,义军挥师北上,连克南康、庐陵、豫章等郡,势如破竹。是时,郡守见义军势大,南康必不能守,遂率其属下弃城而走,郭澄之则随太守辗转流离返回京师建康(今南京)。当时的东晋王朝,大权旁落,朝政由当朝相国、宋王刘裕执控。郭澄之回京待命不久,刘裕即命他为相国参军,随其北伐后秦。义熙十三年(417年)七月,刘裕所率东晋北伐军,攻克长安,活捉后秦皇帝姚泓,灭亡后秦。大战告捷的东晋军统帅刘裕本想率军继续西进,但众将并幕僚意见不一,众说纷纭。刘裕遂询郭澄之意下如何?久受刘裕青睐的郭澄之,避而不答刘裕所问,而是面向东方吟诵王粲诗句:“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刘裕顿时明白了郭澄之之意:恐久伐征战在外,朝中不稳。遂班师回朝,郭澄之亦被晋升为相国从事郎中,封南丰侯。末几,刘裕取代东晋自立,建宋国,史称南宋。
不过,郭澄之名载史册,传名后世,并不仅仅是因其为官,受宋帝刘裕呵护,而是因其有小说传世,是为当时之小说大家。据《中国小说史》所载,郭澄之所著作品大多收集在《郭子》三卷中,后来《郭子》虽佚亡,但其作品却散见于马国翰的《玉幽山房辑佚书》中,达一卷之多。而鲁迅先生所著《古小说钩沉》中,亦辑有80余条段。从这些郭澄之小说作品辑录中,仍可窥到郭氏之小说,主要是从各个方面描写人物生活片断的作品,以“志人”为其特色,有别于当时的“老怪”小说,可谓不随大潮,另树一帜,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郭澄之一生所著,除《郭子》三卷外,尚有《郭澄之集》十卷,可惜亡佚不传,难知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