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

法宝,唐代僧。生卒年、籍贯俱不详。资性敏利,受业于玄奘。高宗永徽五年(654),玄奘译出俱舍论,师着疏三十卷详解之。与同学普光共为奘门俊杰。后与胜庄等于东都福先寺、西京西明寺共入义净之译场,担任金光明最胜王经等二十部一一五卷之证义,颇露头角。著有一乘佛性究竟论六卷、大般涅槃经疏

()

法宝,唐代僧。生卒年、籍贯俱不详。资性敏利,受业于玄奘。高宗永徽五年(654),玄奘译出俱舍论,师着疏三十卷详解之。与同学普光共为奘门俊杰。后与胜庄等于东都福先寺、西京西明寺共入义净之译场,担任金光明最胜王经等二十部一一五卷之证义,颇露头角。著有一乘佛性究竟论六卷、大般涅槃经疏二卷(或一卷)、释禅次第法门、会空有论等。


《宋高僧传》卷第四:释法宝。亦三藏奘师学法之神足也。性灵敏利最所先焉。奘初译婆沙论毕。宝有疑情。以非想见惑请益之。奘别以十六字入乎论中。以遮难辞。宝白奘曰。此二句四句为梵本有无。奘曰。吾以义意酌情作耳。宝曰。师岂宜以凡语增加圣言量乎。奘曰。斯言不行我知之矣。自此炰烋颉颃于奘之门。至乎六离合释义。俱舍宗以宝为定量矣。光师往往同迦湿弥罗余师礼记衍字也。时光宝二法师若什门之融睿焉。后越精义学令问孔胶。长安三年于福先寺京西明寺。预义净译场。宝与法藏胜庄等。证义。于时颇露头角。莫之与京欤。

俱舍论疏 法宝

凡三十卷。唐代法宝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略称宝疏。此书与光记皆为俱舍论学者所必修。共分五门:第一初转法轮时,第二学行之次第,第三教起之因缘,第四部执之先后,第五依文解释。日本十八世纪学僧快道评本疏之特点,谓法宝多以一解为决,并常斥泰疏、光记之非。盖法宝宗涅槃,信一性皆成佛,忌惮法相之五性各别义,而此常为讲新译者所讥嫌。法宝因感光记解释之繁琐,大加排斥,自创独特之解释,后世亦有崇宝疏者,故今有光、宝二学派之诤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