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纲(约1742——约1800)清代乾嘉时期的一位通俗小说家,生卒年月不详,字振三,别号草亭老人,江苏昆山人。生活于清乾隆时期。乾隆十九年(1754),参加童试,受知于当时的昆山令许治。杜纲少补诸生,颇有声名。其时经生家久不治古文,唯于八股时文中讨生活,而杜纲却不甘受举业之牢笼,“独上下百家
杜纲(约1742——约1800)清代乾嘉时期的一位通俗小说家,生卒年月不详,字振三,别号草亭老人,江苏昆山人。生活于清乾隆时期。乾隆十九年(1754),参加童试,受知于当时的昆山令许治。杜纲少补诸生,颇有声名。其时经生家久不治古文,唯于八股时文中讨生活,而杜纲却不甘受举业之牢笼,“独上下百家,午幽隐难穷之处,辄抒其独见,发前人所未发”,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独立探索精神。大约由于对举子业的揣摩功夫不够,杜纲一生科名不遂,未登仕途,以布衣终老。杜纲虽然始终属于社会的下层,但仍同官场中的人物时有往来。他幼时同学许兆椿,乾隆三十七年(1772)中了进士,五十九年(1794)出知松江府,杜纲正出治下。杜纲“时时过访,绝未尝干以私,兆椿益爱敬焉”。‘与杜纲为至友而又有身份的,还有一位许宝善。许氏江苏青浦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报浙江福建道监察御史.
他的一生共创作了三部小说:《娱目醒心编》、《北史演义》和《南史演义》。杜纲生年当在乾隆七年(1742)左右。《娱目醒心编》为清代乾隆年间惟一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在继承拟话本劝善惩恶的创作宗旨的同时,将头回变长,创立了拟话本的一种“变体”。小说故事多取材于江浙一带的现实生活,使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地域色彩。《北史演义》和《南史演义》两部历史小说,继承了以往历史小说以“通俗为义”、“据实指陈”的创作倾向,借用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手法,使历史小说在尊崇信实的同时,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将原本史书“传”的内容,运用演、转、插等手法,融入到“本纪”中,从而实现了对历史整体的、有机的演述。在历史小说与拟话本小说创作均走向衰弱的清中叶,杜纲的小说保持着难得的文人独创品格,也奠定了他在中国通俗小说史上的地位。
据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三十一,杜纲少补诸生,别号草亭老人,著有《近是集》。他是乾隆时期著名的通俗小说作家,除撰有本书外,另撰《南史演义》(现存乾隆六十年刊本)、《娱目醒心编》,皆由许宝善作序。许宝善于《娱目醒心编》之序中称杜纲“读书识道理,老不得志,著书自娱”。据《南史演义》的“凡例”,杜纲有感于古之演义,前有《东西晋演义》,后有《隋唐演义》,故而编了这《北史演义》与《南史演义》。本书的“凡例”称凡正史所载,无不备录,间采稗史事迹,补缀其阙,以广见闻所未及,皆有根据,非随意撰造者可比。遍观全书,可知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