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宣(公元596—667年),唐代僧人。中国佛教律宗的创始人,佛教史学家。俗姓钱,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另说丹徒(今属江苏)。20岁依大禅定寺智首受具足戒,并从智首听受律学,奠定了一生的律学基础。自称“居无常师,追千里如咫尺唯法是务,跨关河如一苇周游晋魏,披阅累于初闻顾步江淮,缘构彰于道听
道宣(公元596—667年),唐代僧人。中国佛教律宗的创始人,佛教史学家。俗姓钱,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另说丹徒(今属江苏)。20岁依大禅定寺智首受具足戒,并从智首听受律学,奠定了一生的律学基础。自称“居无常师,追千里如咫尺唯法是务,跨关河如一苇周游晋魏,披阅累于初闻顾步江淮,缘构彰于道听”(《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序》) 武德七年(624)往终南山,栖居于仿掌谷修习禅定慧。在山整修10余年的律学心得,并于武德九年(626)撰成《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3卷(今作12卷),阐发了他为律学开宗的见解。后到各地参学,广求诸律异传,先后撰成《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2卷,《疏》4卷(今作8卷)《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1卷、《疏》3卷《比丘尼钞》3卷(今作6卷)。这就是他所开启的南山宗义五大部疏钞。他曾为长安西明寺上座,参与玄奘译场。乾封二年(667)二月,在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依所制义规为诸州沙门20余人传授具足戒。一生精持戒律,盛名远播于西域。因其长居终南山,故被称为“南山律师”。他所传授的《四分律》学,称为南山宗。由于他主张《四分》圆融之学,并以大乘的聚净戒为律学的归宿,正适应大乘佛教在中土的机运,故南山宗得以盛传。他的著作,据载有220余卷,《续高僧传》、《释迦方志》、《集古今佛道论衡》、《大唐内典录》和《广弘明集》等,均为佛教史上的重要名著。唐智升称他:“外博九流,内精三学,戒香芬洁,定水澄奇,存护法城,著述无辍”(《开元释教录》)。有弟子千余人,著名的有文纲,大慈等。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又作释氏略谱、释迦氏略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分所依贤劫、氏族根源、所托方土、法王化相、圣凡后胤等五科。系据大小乘三藏,叙述释迦出世之时间、释迦族谱之传说、释迦创教之地域、传教经过及圆寂后佛教之兴废等。大意虽同南朝梁代僧祐所作之释迦谱,而简略其文,结构整然,使后进者易得其门而入。唯引用之经文多阙题名,出典之检索不便。
凡二卷。唐永徽元年(650),道宣撰。又作释迦方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全书分为封疆、统摄、中边、遗迹、游履、通局、时住、教相等八篇。叙述佛教传播之地域及时期、佛教传说之须弥山及四洲之相状,以及中印佛教交流之路线、十六位入印求法僧俗之传略、流传于中国之印度佛教故事等。本书除引用佛教经传外,亦参考一般史书、道教经书等。
简称《续大唐录》、《续内典录》等。佛教经录。唐道宣撰。一卷。麟德元年(664)始撰于京师西明寺,后撰毕于总持寺。总分为十录,又按朝代先后下设十七项细目。但在正文中仅记第一个朝代(即东汉)的译经情况。疑为残本。见载于历代大藏经。
亦称《律相感通传》。佛教感应集。唐道宣撰。一卷(或十卷)。据《法苑珠林》称:唐乾封二年(667)仲春,道宣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书分两部分:(1)初问佛事,涉及神佛、寺塔等内容;(2)后论诸律相,多为戒律方面的内容。书中所述天神有王璠、罗天、费天、姚天、苟天、陆玄畅、韦将军等。此书见载于《高丽藏》及日本《卐字续藏》、《大正藏》。国内有天津刻经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