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字东原、慎修,号杲溪。安徽休宁人。清乾隆五年(1740)随父至江西南丰贩布谋生。曾在福建邵武县设馆讲学。七年,回乡拜江永为师,潜心学问。对制度、名物、数学、天文、地理等均悉心钻研,尤精音韵、训诂。治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实事求
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字东原、慎修,号杲溪。安徽休宁人。清乾隆五年(1740)随父至江西南丰贩布谋生。曾在福建邵武县设馆讲学。七年,回乡拜江永为师,潜心学问。对制度、名物、数学、天文、地理等均悉心钻研,尤精音韵、训诂。治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亦不过骋其辩。十六年,补县学诸生。二十年,乡里豪族侵占其祖坟地,并欲加罪,遂避祸入京,寄居歙县会馆。与纪昀、王鸣盛、钱大昕、王昶、朱筠等名士交往,声重京师,名公卿争相与交。二十七年,乡试中举。三十四年、三十六年,先后应汾州知府孙和相、汾阳和县李文起聘,修成《汾州府志》、《汾阳县志》。三十八年,四库开馆,特召为纂修官。曾先后6次参加会试,均未及第。四十年,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四库馆5年,馆臣凡有奇文疑义均前往咨访,请为考订始末源流。以积劳致疾病逝,归葬休宁县商山。其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深有造诣,尤精音韵。所创古音9类25部之说,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对经学、语言学贡献尤大。由其辑佚整理的古代算经10种,系统总结前人成就。所校《水经注》,纠正长期以来经、注混淆的错误,对地理学为功尤巨。在哲学上肯定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而“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就是“道”或“理”。强调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理)的必要,并用“理存于欲”的命题,反击理学家所谓“去人欲,存天理”的说教,认为“后儒以理杀人”,为一代思想大师。著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等50余种。后人编有《戴氏遗书》、《戴震集》。
清戴震著。分上、中、下三卷。本为其《孟子字义疏证》初稿。是作者指名批判程朱理学的第一部著作。首先肯定宇宙天地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物质世界,其物质基础即是阴阳五行,认为阴阳五行,天道之实体也。世界上一切人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人性即人所禀得的阴阳五行之气。人物分于阴阳五行以成性,舍气类更无性之名。提出人的感性情欲即源于气化自然,因而是合理的,反对宋儒存理灭欲的道德说教。草成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写定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是对《原善》和《孟子私淑录》观点的综合、增补与发展。后又增定成《孟子字义疏证》。其基本观点与《孟子字义疏证》一致。上卷重点论述理气、心物关系,中卷论述人性伦理问题,下卷重点批判程朱理学。
中国清代伦理学著作。戴震著。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曲阜孔继涵刻《戴氏遗书》本。论述了哲学、政治、伦理方面的基本观点。在自然观上,坚持一元论的观点,认为宇宙间的人和物都是阴阳二气化生而成的。把仁、礼、义这三者既看成是自然界的常规,即所谓天地之常,又看成是人、物所具备的美好的德性,即所谓天下之懿德,人物之常。这样,人物与天地就被看成是息息相通的。初为上中下三章,后以三章及《读易系辞论性》、《读孟子论性》为基础,修订成三卷。本书着重阐述善的内容及其与天道、人性、人道的关系。认为天道即五行阴阳,分而有之以成性,人性得天道之全。人性内容为欲和觉。
中国清代哲学著作。戴震著。初稿题为《绪言》,修改稿为《孟子私淑录》,1777年定稿为《孟子字义疏证》。1778年左右,曲阜孔继涵曾选辑若干种刻为《戴氏遗书》,收入《微波榭丛书》。此后主要版本有清光绪《端溪丛书》本、1936年影印的《戴东原先生全集》本、1961和1982年中华书局点校单行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