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猿应喜,三秋暑未徂。片时收逝魄,终岁倦艰虞。
月到阴还碎,云过气更殊。石能供卧枕,天地足蘧庐。
一木猿应喜,三秋暑未徂。片时收逝魄,终岁倦艰虞。
月到阴还碎,云过气更殊。石能供卧枕,天地足蘧庐。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横披五尺素,中有万叠山。山卜千丈溪,恍疑泻潺潺。
西风偃古木,惨淡秋色顽。蓼红菱荇碧,缺岸如破环。
小舟半阁沙,茅屋深无关。三牛行啮草,一犊随母还。
牧儿掣牛鼻,望家喜生颜。欲知田家乐,此趣何由攀。
而况画手妙,意思能馀闲。远出物象外,不在粉墨间。
临之发孤兴,飘忽辞尘寰。
横披五尺素,中有万叠山。山卜千丈溪,恍疑泻潺潺。
西风偃古木,惨淡秋色顽。蓼红菱荇碧,缺岸如破环。
小舟半阁沙,茅屋深无关。三牛行啮草,一犊随母还。
牧儿掣牛鼻,望家喜生颜。欲知田家乐,此趣何由攀。
而况画手妙,意思能馀闲。远出物象外,不在粉墨间。
临之发孤兴,飘忽辞尘寰。
乘槎归去,成都何在,万里江沱汉漾。与君各赋一篇诗,留织女、鸳鸯机上。
还将旧曲,重赓新韵,须信吾侪天放。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