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的诗文(382篇) ►沈约的名句(7条)
沈约瘦腰
沈约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二十几岁的时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一部晋史。可惜,这部晋史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沈约暮年,身体消瘦。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诗文
沈约诗文兼备。当时的许多重要诏诰都是出自于他的手笔,在齐梁间的文坛上负有重望。《南史》称:“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钟嵘《诗品》将沈约的诗作定为中品,评道: “梁左光禄沈约。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馀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见重闾里,诵咏成音。嵘谓约所著既多,今翦除淫杂,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矣。故当词密於范,意浅於江也。”
在“永明体”诗人中,沈约占有重要地位。钟嵘以“长于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
与同时代的“二谢”等人相比,沈约的山水诗并不算多,但也同样具有清新之气,不过其中又往往透露出一种哀怨感伤的情调。如《登玄畅楼》诗:“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写景清新而又自然流畅,尤其是对于景物变化的捕捉与描摹,使得诗歌境界具有一种动态之势。诗人以登高临眺之所见来烘托“离群客”的孤独形象,从而将眼前之景同“归心”融为一处。又如其《秋晨羁怨望海思归》诗:“分空临澥雾,披远望沧流。八桂暖如画,三桑眇若浮。烟极希丹水,月远望青丘。”全诗境界阔大高远,给读者展示出天水一色、烟波浩淼的海天景色。结合诗题来看,海天的空旷辽远,正反衬出“羁怨”之情与“思归”之念。此类诗歌在齐梁山水诗中,亦不失为上乘之作。此外,像“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等描写山水的诗句,皆令人耳目一新。
沈约的离别诗也同样有“清怨”的特点,如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别范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将少年时的分别同如今暮年时的分别相对比,已经蕴含了深沉浓郁的感伤之情;末二句又用战国时张敏和高惠的典故(见《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更加重了黯然离别的色彩。全诗语言浅显平易,但情感表达得真挚、深沉而又委婉,在艺术技巧上具有独创性。沈德潜评此诗:“一片真气流出,句句转,字字厚,去‘十九首’不远。”(《古诗源》卷十二)沈约的悼亡怀旧之诗,“清怨” 的色彩更加突出,如《悼亡诗》:“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除离别哀伤之作外,沈约的抒怀之作如《登高望春》、《古意》、《伤春》、《秋夜》以及乐府诗《临高台》、《有所思》、《夜夜曲》等,在沈约集中皆为上乘之作,而且也都具有“清怨” 的风格特征。
四声八病说
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颐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沈约与谢朓、王融、范云等人一起,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八病”具体为何,说法不一。“四声八病”说为后来产生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本出龙门山。长枝仰刺天。
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幽根已盘结。孤枝复危绝。
初不照光景。终年负霜雪。自顾无羽仪。不愿生曲池。
芬芳本自乏。华实无可施。匠者特留眄。王孙少见之。
分取孤生蘖。徙置北堂陲。宿茎抽晚干。新叶生故枝。
故枝虽辽远。新叶颇离离。春风一朝至。荣华并如斯。
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顾已非嘉树。空用凭阿阁。
愿作清庙琴。为舞双玄鹤。薜荔可为裳。文杏堪作梁。
勿言草木贱。徒照君末光。末光不徒照。为君含噭咷。
阳柯绿水弦。阴枝苦寒调。厚德非可任。敢不虚其心。
若逢阳春至。吐绿照清浔。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本出龙门山。长枝仰刺天。
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幽根已盘结。孤枝复危绝。
初不照光景。终年负霜雪。自顾无羽仪。不愿生曲池。
芬芳本自乏。华实无可施。匠者特留眄。王孙少见之。
分取孤生蘖。徙置北堂陲。宿茎抽晚干。新叶生故枝。
故枝虽辽远。新叶颇离离。春风一朝至。荣华并如斯。
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顾已非嘉树。空用凭阿阁。
愿作清庙琴。为舞双玄鹤。薜荔可为裳。文杏堪作梁。
勿言草木贱。徒照君末光。末光不徒照。为君含噭咷。
阳柯绿水弦。阴枝苦寒调。厚德非可任。敢不虚其心。
若逢阳春至。吐绿照清浔。
纤手制新奇。
剌作可怜仪。
萦丝飞凤子。
结缕坐花儿。
不声如动吹。
无风自褭枝。
丽色傥未歇。
聊承云鬓垂。
三朝礼乐和,百福随春酒。玉樽湛而献,聪明作元后。
安乐享延年,无疆臣拜手。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九功播祧墠。
七德陈武悬。
展事昌国图。
息兵由重战。
皇情咨阅典。
出车迨辰选。
饰徒映寒隰。
翻绥临广甸。
飒杳佩吴戈。
参差腰夏箭。
风斾舒复卷。
云霞清似转。
轻舞信徘徊。
前歌且遥衍。
秋原嘶代马。
朱光浮楚练。
虹壑写飞文。
岩阿藻余绚。
发震岳灵从。
扬旌水华变。
凭高训武则。
中天起遐着。
凤盖卷洪河。
珠旗扫长汧。
方待翠华举。
远适瑶池宴。
九功播祧墠。
七德陈武悬。
展事昌国图。
息兵由重战。
皇情咨阅典。
出车迨辰选。
饰徒映寒隰。
翻绥临广甸。
飒杳佩吴戈。
参差腰夏箭。
风斾舒复卷。
云霞清似转。
轻舞信徘徊。
前歌且遥衍。
秋原嘶代马。
朱光浮楚练。
虹壑写飞文。
岩阿藻余绚。
发震岳灵从。
扬旌水华变。
凭高训武则。
中天起遐着。
凤盖卷洪河。
珠旗扫长汧。
方待翠华举。
远适瑶池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