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是宋国贵族。父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母颜氏。早年丧父,家境衰落,“多能鄙事”。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15岁即“志于学”,“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不得志,返鲁。“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鲁定公九年(前501)见用于鲁,任中都宰,“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再行为大司寇。孔子任于鲁,齐人恐惧,以女乐馈于当政之君鲁定公,欲以怠堕鲁国之政,果然奏效,孔子感到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便带领弟子开始了14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生活。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归鲁,仍不被重用。晚年致力于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
孔子的一生,在宗教天命观上,敬重天命,但却怀疑鬼神。在哲学思想上,他的天道观包含着辩证法因素,他的人道观的主要特点是标仁智以统礼乐。在认识
窗里娟娟纳月光,床头顾影转凄凉。束书几日还山去,露坐弹琴秋树傍。
龙天拥护大江西,江上分襟绿草齐。一路藤萝秋色里,山山树树白猿啼。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