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26岁进士及第,入仕后曾担任校书郎和参军,之后还在宣州做过团练判官。37岁那年,杜牧要奔赴长安就职,途中经过安徽和县江边的横江渡口,当地的裴使君及李、赵二秀才冒雨前来见迎,他因而写了一首诗,同时想到远在当涂担任县令的许浑,又感慨万千。
开篇先描绘渡口的场景,江边渡口栽种了很多杨柳,初春时在细雨中枝叶婆娑、随风摇摆,柔枝嫩叶、轻拂水波。“万株”二字,极言一片碧绿,也委婉地传达出朋友间惜别之意。
接下来具体描绘暖春景象,天气和暖、冰消雪融,水里的蒲草疯长,大雁也初次来此沐浴。早梅鲜艳绽放,更吸引了众多的蜜蜂采蜜,可是蜜蜂只闻到花香,却并不知道梅花如何艰难地熬过寒冬。“雁初浴、蜂未知”,照应题目中的“初春”二字,也生动地描绘出早春时乍暖还寒、却不乏生机。
景色宜人、朋友情深,诗人感怀经此一别,不知重聚何期,不禁怅然若失地写道,作者和诗友难得相见,本该痛饮美酒、携手同游,可惜聚散匆匆,只能倚风即兴唱和。而使君回马之际,连绵细雨早已打湿了锦旗。
“吟暗淡、湿旌旗”,烘托了一种令人惆怅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出对朋友深情迎送的感谢。而一个“湿”字,在此呼应“雨中”的送别环境,可谓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最后两句运用典故,表达对许浑的思念之情,张仲蔚是晋代的一名高士,擅长诗词,因为看淡名利,不愿随波逐流,于是便隐居在嵩阳。李白曾在诗中提到这位高士,谁念张仲蔚、还依蒿与蓬,表达出对前贤的赞赏之意。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