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炳璋(1736-1813),字石贞,号白岩,象山丹城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与钱大昕、纪昀等,时称“八彦”。后任四川石泉知县,其民世代业山,荞麦充粮,因教民种水稻,栽桑桐,建书院。继任江浦知县,率民筑堰,辟田数千亩,民称“姜公堰”。归里后讲学金华、鄞县等地。精于经学,兼长义理考
姜炳璋(1736-1813),字石贞,号白岩,象山丹城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与钱大昕、纪昀等,时称“八彦”。后任四川石泉知县,其民世代业山,荞麦充粮,因教民种水稻,栽桑桐,建书院。继任江浦知县,率民筑堰,辟田数千亩,民称“姜公堰”。归里后讲学金华、鄞县等地。精于经学,兼长义理考据。二十三年与冒春荣等纂乾隆《象山县志》,次年刊行。著有《诗序广义》、《读左补义》、《周易通旨》、《周礼提纲》、《石泉县志》、《尊乡集》、《历朝纪元考》、《白岩山人诗文集》等24种、185卷,其中《诗序广义》、《读左补义》收入《四库全书》。
(清)姜炳璋撰姜炳章,字石贞,号白岩,清象山(今浙江省)人。乾隆进士,知石泉县,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署江浦,旧县坝久废,谕民修筑,躬亲督之。堰成,开田数千亩,民因号为姜公堰。所作《诗序补义二十四卷》,以诗序首句为国史所传,如苏辙之例。但又有不同,删除首句下的申明之语,存其原文,与首句中离一字书之,一一订其疏舛。炳璋认为,有诗人之意,有编诗之意,如《雄雉》为妇人思君子,《凯风》为七子自责,是诗人之意。《雄雉》为刺宣公,《凯风》为美孝子,是编诗之意。朱子顺文立义,大抵以诗人之意为该诗之旨。国史明乎得失之迹,则以编诗之意为一篇之要。尤其可谓解结之论。原作今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