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诗文

天涯有客赋长征,身要从容马不停。故节又从江左认,《移文》应向北山听。

梅花送我开如雪,春草留人绿满庭。揽辔挥毫缘底事,几行僮约付园丁。

()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

萧郎白马远从军,落日樊川吊紫云。客里莺花逢杜曲,唐朝春恨属司勋。

高谈泽潞兵三万,论定扬州月二分。手折夫容来酹酒,有人风骨类夫君。

()

曾把江湖当敌攻,三千强弩水声中。霸才越国追句践,家法河西仿窦融。

宰树重重封锦绣,宫花缓缓送春风。谁知苦创东周局,留与平王避犬戎。

()

不相菲薄不相师,

公道持论我最知;

一代正宗才力薄,

望溪文集阮亭诗。

()

沙沟日影烟朦胧,

隐隐黄河出树中。

刚卷车帘还放下,

太阳力薄不胜风。

()

听筑长围几万重,将军匹马独临戎。天山扫雪兵犹战,青海啼乌帐已空。

拜表泪流秋草上,弯弓弦断夕阳中。男儿欲报君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

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

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

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

()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

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

()

一笑翩然载酒行,东山女妓亦苍生。能支江左偏安局,难遣中年以后情。

花下残棋儿破敌,镫前老泪客弹筝。荒祠隔叶黄鹂语,犹似当初丝竹声。

()

出门身在百花前,难免花枝笑独眠。南陌马冲红杏雨,竹楼书锁绿杨烟。

长抛春色偏正月,小住名山合四年。薄宦心情江上水,好风吹处便开船。

()

天地平成始,皇王禅让终。一人生石纽,万古辟蚕丛。

玉斗胸垂象,金鼗耳启聪。寻书斋委宛,受牒作司空。

地险龙门凿,人功鸟道通。为鱼援赤子,干蛊慰黄熊。

学裸姑徇俗,乘樏又转蓬。庚辰禽水怪,竖亥步崆峒。

贰负甘双梏,将军号百虫。尝闻下车泣,忍过羽山东。

破石佳儿出,开山遁甲穷。勤能师睪子,威不赦防风。

息壤波全奠,扶桑日更红。过门心澹泊,造粉事朦胧。

铸鼎神奸列,遐方玉帛同。偶然巡越甸,遽尔堕轩弓。

身自跳天上,椑应葬穴中。葛绷烟露冷,阴眄水云空。

复土来苍鸟,南风送祝融。江山犹拱侍,庙貌更穹隆。

真冷怀文命,偏枯想圣躬。两厢环岳牧,九殿拜儿童。

窆石摩挲古,衡碑刻划工。微臣擎旨酒,不敢献玄宫。

()

霜月两澄鲜,孤篷夜悄然。自携双鬓雪,独对一江烟。

僵树立如铁,寒星摇满天。横斜几枝桨,也学榜人眠。

()

生绡一幅红妆影,玉貌珠冠方绮领。眼波如月照人间,欲夺鸾篦须绝顶。

怀刺黄门悔误投,遗珠草草尚书收。党人碑上无双士,夫婿班中第一流。

绛云楼阁起三层,红豆花枝枯复生。班管自称诗弟子,佛香同事古先生。

勾栏院大朝廷小,红粉情多青史轻。扁舟同过黄天荡,梁家有个青楼样。

金鼓亲提妾亦能,争奈江南不出将。一朝九庙烟尘起,手握绳刀劝公死。

百年此际曷归乎?万论如今都定矣。可惜尚书寿正长,丹青攘与柳枝娘。

()

路出澶河水最清,当年照影见亲征。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

金币无多民已困,燕云不取祸终生。行人立马秋风里,懊恼孱王早罢兵。

()

雨帝当年一曲阑,西山藁葬草漫漫。目夷守国才何大,叔武迎君事本难。

金锁门高星象动,玉连环小泪珠乾。阿兄南内如嫌冷,五国城中雪更寒。

()

小步闲拖六尺藤,空山来往健如僧。

栽花忙处儿呼饭,夜读深时妾屏灯。

()

文思天子搜遗书,子以文名领石渠。士安不用借五车,嫏嬛福地张华居。

忆昔蛩蛩附蚷虚,两家简牒争搜储,爱而不见心瞿瞿。

一朝去我翔天都,明堂大开招群儒。青藜太乙从从趋,四千年物尽挽输。

朱文绿字体制殊,龙威玉牒元皇符,汉唐所少元明无。

咸集舜陛来尧衢,酉山光芒烛太虚。子与兰台诸大夫,双眸一串牟尼珠,部居别白分锱铢。

纵难读尽在须臾,但观大略亦足娱。有如饿腹餐天厨,朵颐未动口欲呿。

又如大海游蟫鱼,恣汝属餍乐有余。问谁有此遭逢欤,领百万军恐不如。

我犹未免为乡愚,闻见狭隘探索疏。侧身西望空嗟吁,不能从子为书奴。

愿钞书目遥寄予,俾得约略知些须,此身不负生唐虞。

()

云若司马真英豪,磨墨捉我题宝刀。此刀不许俗笔写,也须笔健如刀者。

拔鞘相夸风满庭,将拔未拔刀先鸣。电光荧荧射窗冷,夫容飘飘上手轻。

伸则铿然屈则转,从古英雄善舒卷。海上长鲸见汝愁,月中丹桂为谁短。

精铁镕成历几年,孟劳身分压龙泉。可磨巴汉三江水,可走哥翰万里天。

摩挲拟叩金环问,吾戴吾头不敢近。今年六月如秋凉,疑是刀来照此方。

吁嗟乎!神农药,尧舜法,一半生人一半杀。不如君家此物知恩仇,不报仇时绕指柔。

()

金章紫绶照江滨,王者衣冠古逐臣。但说权门难托足,谁知文士易成神。

宫庭慷慨伊周事,湘水凄凉屈贾身。剩有《荔支丹》一曲,至今歌遍楚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