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译文

鸱鴸出现在城里,国内便有放逐士。

想那楚国怀王时,此鸟必定常飞至。

青丘之山有奇鸟,独自出现人不知。

本来就为迷者生,不必晓喻贤君子。

注释

鸱鴸(chīzhū):鸟名。见(xiàn):出现。

怀王:楚怀王,战国末期楚国君主。屈原便在怀王时被放逐的。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鉴赏

  此诗用《山海经》中两则奇异之鸟的神话,来表达诗人对政治时事的感慨,其内涵具显隐两重。从表层看,含义颇为明确,古今学者多有解说。大致而言,是采《南山经》所记述的鸱鴸、灌灌故事: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鸣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通过对当年楚国屈原被放而怀王不悟,终至亡国的历史教训的回顾,影射批评东晋政权在用人上的亲信邪佞,疏放忠良,不重正士。此层含义,感慨极深,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也很强烈,它们一方面体现了渊明在当时特有的关于“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非士无以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的治国尚贤重士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诗人自己在东晋社会里所深切体会到的“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的感士不遇的家国身世之叹。如进一步对此诗的深层含蕴进行探索,可以发现,此诗还在一层奇幻迷离的神话气氛遮蔽下,隐含有陶渊明对当时敏感政治时事的进一步揭露之成分。具体而言,此诗在引用《山海经》传说时,也利用上古神话系统,借“鸱鴸”之语言符号,暗示了恭帝被害的历史真相,在命义上,与诗人大致在同一时期所作的《述酒》有异曲同工之处。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朗读
()

猜你喜欢

先生夙华川,山中好隐居,门前十柳青扶疏。种来不记几岁月,生意蔼蔼充吾庐。

先生一生好心事,放迹其下乐有馀。垂垂露叶覆轩户,灿灿雪絮吹琴书。

清风潇瑟来枕席,流水汨■鸣阶除。或逢樵,或对渔。

隔浦荡轻航,呼童巾小车。丸药听黄鸟,攀条穿白鱼。

野老争席树阴底,凉影团团摇酒壶。山中之人有天趣,丹墨点染成画图。

若非下惠当时宴休处,定是柴桑处士之故墟。自持御史节,朝夕赋归与。

载歌柳居柳,临觞惜居诸。既不能归田重培育,又不能驰书问何如。

风瑟瑟,动干旟,露湑湑,沾佩裾。千丝万缕乱心曲,渺渺遥思飞云衢。

寄言子孙爱惜之,要使清阴大芘吾里闾。

()

远是非,寻潇洒。地暖江南燕宜家,人闲水北春无价。一品茶,五色瓜,四季花。

()
唐代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
唐代杜甫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

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

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

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

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

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

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

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

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

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飧。

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

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

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

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

()

楚乡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

水纹如縠燕差池。朱轮尚忆群飞雉,青绶初县左顾龟。

非是湓城旧司马,水曹何事与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