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
冷冷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河水叮咚流向桥东,行云悠闲飘聚在溪水上边。清风淡月往来有规律,流水行云却难寻踪迹。美人独自伫立备受相思之苦,单薄衣衫浸透寒露,日日伴修竹,双眼欲穿盼郎归,常常等至天色暮。残雪身边春色青,我却白发头上生,执意问春我老否?春天默默不出声。
冷冷:形容流水的清脆声。
漠漠:弥漫广布貌。
脩竹:高高的竹子。
这首词的题目是“东山探梅”,全篇写的就是去杭州东山探梅的所见与所感,重心在一个“探”字。上片以探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时所见的“泠泠”流水、"漠漠"归云和"疏风淡月"等景物烘托渲染环境,意致十分闲淡。下片前两句以杜甫诗所写幽独佳人比拟梅花,以抒发探梅之所感;后两句则借探梅这个话题慨叹道:往昔白白错过了雪中赏梅的大好机会,如今已进老境,失去的青春已经无法追回了。最后两句的这个慨叹,才是一篇抒情的主旨。
宋广州南海人,字叔安,号随如。宁宗嘉泰二年进士。以诖误谪居三山三十年。性恬淡,士大夫皆贤之。工诗词,尤长于诗,明白清润,为时所推。有《随如百咏》。
金汤天险尽成隳,遗老空伤汉鼎移。城柝乱鸣寒雨夕,酒旗斜挂夕阳时。
田庐荒弃无人住,骨肉奔逃到处疑。最是多情双语燕,向人如诉主人悲。
长安昔日在关中,洛阳浙右亦相同。江东自古帝王宅,周秦已见气葱葱。
长道石城如踞虎,长道钟阜似蟠龙。千年王气浮天表,一日真人建法宫。
天府天开天阙起,五门三殿当中峙。五凤楼前柳似烟,奉天门外天如水。
金陵金阙胜金城,玉陛连天接玉京。星散羽林霜气肃,天临华盖日华明。
十二飞楼石门缭,百万貔貅屯八表。宝刹天花和月飞,郊坛神乐穿云窅。
御史当街百骑骢,将军纳陛罗霜锋。五侯甲第遥迷雾,七贵前驱响斗风。
凤凰台上凤凰游,玄武湖中水似油。万户莺啼花里晓,千家砧捣月中秋。
会同馆外白雉多,包茅楛矢交经过。重译来宾醉卉服,轻烟澹粉列青蛾。
六楼六馆斗倡妍,曰日新声沸管弦。狭市斜街迷错络,曲房洞户暗钩连。
吴下书生好远游,抱书来看帝王州。那知高卧西风邸,蓬眉萧飒长安秋。
长安昔日在关中,洛阳浙右亦相同。江东自古帝王宅,周秦已见气葱葱。
长道石城如踞虎,长道钟阜似蟠龙。千年王气浮天表,一日真人建法宫。
天府天开天阙起,五门三殿当中峙。五凤楼前柳似烟,奉天门外天如水。
金陵金阙胜金城,玉陛连天接玉京。星散羽林霜气肃,天临华盖日华明。
十二飞楼石门缭,百万貔貅屯八表。宝刹天花和月飞,郊坛神乐穿云窅。
御史当街百骑骢,将军纳陛罗霜锋。五侯甲第遥迷雾,七贵前驱响斗风。
凤凰台上凤凰游,玄武湖中水似油。万户莺啼花里晓,千家砧捣月中秋。
会同馆外白雉多,包茅楛矢交经过。重译来宾醉卉服,轻烟澹粉列青蛾。
六楼六馆斗倡妍,曰日新声沸管弦。狭市斜街迷错络,曲房洞户暗钩连。
吴下书生好远游,抱书来看帝王州。那知高卧西风邸,蓬眉萧飒长安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