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
五纹:指五色彩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
葭:初生的芦苇。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浮灰:一作“飞灰”。
腊:腊月。
云物:景物。乡国:家乡。
覆:倾,倒。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
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诗人墨客们都会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诗圣杜甫《小至》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说前一天)。
《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开篇二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作者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中间两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颈联,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结。在这无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事”、“景”、“感”三者烘托,从中可自然地悟出诗人写的只能是“小至”时令,而断非其他什么节候,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吕梁县水三十仞,于今汹涌乃安流。禹平水土通九州,当此徐兖间,罔水破山始行舟。
仲尼逢至人,其言载庄周。尔来二千年,高者乃夷衡者揫。
鱼虾龟鳖不可过,飞鸟临之回翔不能留。嗟尔东西南北之人,胡为此中游。
到京忘家,归家忘京,不知此险死生隔,其中为心喉。
痡人皆化为至夫,吁嗟乎孔庄之叹空悠悠。
吕梁县水三十仞,于今汹涌乃安流。禹平水土通九州,当此徐兖间,罔水破山始行舟。
仲尼逢至人,其言载庄周。尔来二千年,高者乃夷衡者揫。
鱼虾龟鳖不可过,飞鸟临之回翔不能留。嗟尔东西南北之人,胡为此中游。
到京忘家,归家忘京,不知此险死生隔,其中为心喉。
痡人皆化为至夫,吁嗟乎孔庄之叹空悠悠。
洞庭之南潇湘西,湿云从龙凝不飞。九疑纵横不可辨,二女望断重华归。
山河茫茫都一暝,仙宫隐入层霄迥。水浒浑迷行路踪,云端忽露青枫顶。
披图亦觉乱心曲,嗟尔良工意何局。人间晴雨相倚伏,秪在君手一翻覆。
洞庭之南潇湘西,湿云从龙凝不飞。九疑纵横不可辨,二女望断重华归。
山河茫茫都一暝,仙宫隐入层霄迥。水浒浑迷行路踪,云端忽露青枫顶。
披图亦觉乱心曲,嗟尔良工意何局。人间晴雨相倚伏,秪在君手一翻覆。
投弁归柴荆,时晦企遵养。颇谐筑搆庸,亦遂灌植赏。
素履暮已定,空法独结想。自甘娄生戒,无论□□□。
衷和亦气谧,焉足问直枉。违俗柰束扰,钩校既非尚。
物理不爽铢,答应难绝响。一旦□□□,□□□□鞅。
投弁归柴荆,时晦企遵养。颇谐筑搆庸,亦遂灌植赏。
素履暮已定,空法独结想。自甘娄生戒,无论□□□。
衷和亦气谧,焉足问直枉。违俗柰束扰,钩校既非尚。
物理不爽铢,答应难绝响。一旦□□□,□□□□鞅。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