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月亮已经落下,城头上栖息的乌驴仍啼呜不已。我辗转难眠,索性披衣到庭院里去。院子里结着薄霜,寒意透入我尊薄均夏衣。我在回廊里徘徊,忧愁满腹,这种心绪能告诉谁人知道呢?
天仙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此调有单调、双调,唐人用单调,宋以后始有双调,此体为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
城乌:城楼上的乌鸦。
“薄霜”句:谓清晨庭院里一层薄霜,凉意袭人,夏衣已不胜其寒。生衣:夏衣。唐王建《秋日后》:“立秋日后无多愁,渐觉生衣不著身。”
夏天的月夜,满心愁事的词人辗转反侧不能成眠,起床又为时尚早,最是百无聊赖。而在这样的孤独无聊中,终究是来到了院中,看到在庭院中已经结了薄薄一层的霜,凉意袭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来怀念自己的妻子卢氏。
参考资料:
1、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54页
这是一首表达相思和孤寂之情的词作。
整首词前五句都是写景,对那位夜来无眠的愁人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通过愁人的耳之所闻,心之所思,身之所感等细节的描写,勾画出他此时的孤寂与无聊意绪。
夏天的衣服想必是较为单薄的,而词人在内悲凉之中,似乎也忘记了更换衣物,就这样穿着单衣来到庭院中。此时此刻,词人唯觉得八中悄然黯淡,左右环顾,看红色的栏杆围绕四同,改言又止之下,只是叹了一句,心中这样的情怀不知有谁知道。纳兰调是含素的,而有时甚至略显晦涩。“心悄悄,红阑绕”,若是有人相伴,则不会到这样孤寂无期的境地,即使失眠,也能同游庭院中,清设闲话,或仅仅是陪伴也好神。
最后一句写情,将词中所酝酿的愁怨一下子抒发出来,令人动容。
全词通篇都使用了词人最为擅长的白描手法,空灵自然,景情俱到,篇末点旨,但景情俱到。整首词显得格外空灵自然。在篇末,搁下一个或许已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将全词孤清寂寞意境推向了顶点。全词表达了词人相思孤寂的情怀。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祝融峰高插南极,东南郴江流不息。桓圭削绿浸瑶池,天下江山奇复奇。
昌黎序送廖道士,地文争奇无比拟。咄嗟道士不可当,岂知今有何夫子。
何夫子,谪仙人。海外紫鸑鷟,天边石麒麟。才如宝剑百乱截,文似万花天下春。
昔辞瑶京下九国,仙姿萧飒难容得。置之江山最奇间,明珠辞辉玉避色。
沈君颇似能写真,陈子善题濡笔墨。何夫子,归去来。
江山之奇亦小哉,君有大道县襟怀。我欲从之问消息,郴江东去何时回。
东瀛弱水倘可渡,与君握手登蓬莱。
祝融峰高插南极,东南郴江流不息。桓圭削绿浸瑶池,天下江山奇复奇。
昌黎序送廖道士,地文争奇无比拟。咄嗟道士不可当,岂知今有何夫子。
何夫子,谪仙人。海外紫鸑鷟,天边石麒麟。才如宝剑百乱截,文似万花天下春。
昔辞瑶京下九国,仙姿萧飒难容得。置之江山最奇间,明珠辞辉玉避色。
沈君颇似能写真,陈子善题濡笔墨。何夫子,归去来。
江山之奇亦小哉,君有大道县襟怀。我欲从之问消息,郴江东去何时回。
东瀛弱水倘可渡,与君握手登蓬莱。
雨漫天兮天不得见。水漫地兮地不得践。烝人不粒兮桑田变。
神仙老死佛入灭,伯禹乘龙,仲尼乘筏。出八极兮睨洚淫而不即。
公无渡河兮公既没。妇逐狂夫,与子偕溺。青山推,鳌足断,蛟蛇腾拿,万物错乱。
厥初天一兮生水,其载与天地兮为终始。
雨漫天兮天不得见。水漫地兮地不得践。烝人不粒兮桑田变。
神仙老死佛入灭,伯禹乘龙,仲尼乘筏。出八极兮睨洚淫而不即。
公无渡河兮公既没。妇逐狂夫,与子偕溺。青山推,鳌足断,蛟蛇腾拿,万物错乱。
厥初天一兮生水,其载与天地兮为终始。
然烛能为月,摇翣能为风。手有造化能,身在造化中。
顺时以道用,天人乃相通。如何负折鼎,而欲求张弓。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