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鉴赏

  咏物诗在中国起源甚早。从现存作品来看,《诗经》中的《鸱鸮》,《楚辞》中的《桔颂》已肇其端。魏晋以后,作者渐众,作品渐多,如张协、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何逊等,都有“尚巧似”或“形似”的特色,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总结道:“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但这首诗咏山寺夜灯却基本上是出之以虚笔。首联言山灯明亮,照彻天地,如百花怒放,就像春天突然来到了人间。夜晚的冷寂,本不足比为春,今有灯火,不仅形象如花,亦为环境增添了暖色,所以这个比喻可以成立。这使世人想起了岑参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银花开。”比体和喻体之间反差也很大,这种相似或许不是偶然的。三、四两句是最实的一联,但写佛灯之盛、之亮,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五、六两句宕开一笔,调动神话传说,一方面渲染佛灯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佛灯的神奇。至结尾处,诗人突发奇想,认为佛灯“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这固然是点出了某种喻意,但从自然现象来说,也是由黑夜到白天的一个自然的流程,从而使得通篇前后一体,非常圆融。

  诗人把黑暗的大千世界变为朗朗白昼,实则暗示佛教是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但这层意思完全融于诗化的语言之中,毫无枯涩之感,这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江总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江总朗读
()

猜你喜欢

骁腾迥踏瘴烟底,万骑纷披不敢嘶。天绕阆风追日毂,雨收沙苑散霜蹄。

金鞍光动青云表,玉辇飙驰碧海西。白首何堪攀逸驾,几回执策听朝鸡。

()

匡庐遗想定如何,文物风流也自多。月满空山号虎豹,日穿林樾涨藤萝。

青莲结社朝乘犊,白水渔竿晚浴鹅。多半蟠根是仙李,向阳枝叶更婆娑。

()

秋恨斜飞啼恨深,示将燕调杂吴音。人人竟听抛红锦,悔杀当时苦学琴。

()

秉策志渥丹,牵丝及班艾。拜宠北阙下,寄命南峤外。

霜履将蹈冰,虚舸循寒濑。越乡惭古节,垂堂慄先戒。

刘公存社稷,雅尚幸终会。一丘沈结膺,三历拟投带。

晚荫答苍灵,赤鉴慎无昩。

()

慕诡适修禊,啸侣阅灵渊。机权知匪测,橐籥讵云偏。

觱沸连波起,鸿垆不断燃。盖石愈怪杰,襟湖何渺绵。

萧丘有寒燄,化理同一玄。燧人与尧井,无为帝力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