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江干:江边;江岸。
忘忧:忘却忧虑。
阖(hé )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和銮(luán):同“ 和鸾 ”。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参考资料:
1、李改之 游国恩.陆游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201-202
2、山东文艺出版社编辑部.陆游诗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96-97
《病起书怀》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1、张永鑫;刘桂秋.陆游诗词选译.北京:凤凰出版社,2011:39-40
《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熏风好处行人路。莺舌巧,榆钱舞。天长草树接云霄,野阔牛羊如鹜。
晚烟绿涨,夕阳红淡,又早千山暮。
农家筑就新场圃,麦未刈,秧先布。荒村灯火夜寥寥,夫妇牛衣中语。
可堪凄断,一声画角,吹彻楼头戌。
熏风好处行人路。莺舌巧,榆钱舞。天长草树接云霄,野阔牛羊如鹜。
晚烟绿涨,夕阳红淡,又早千山暮。
农家筑就新场圃,麦未刈,秧先布。荒村灯火夜寥寥,夫妇牛衣中语。
可堪凄断,一声画角,吹彻楼头戌。
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
或云昆仑之山出西纪,元气融结自兹始。
地维崩兮天柱折,于是横奔逆激日夜流不已。
九功歌成四载止,黄熊化作苍龙尾。
双谼凿断海门开,两鄂崭崭尚中峙。
盘涡荡激,回湍冲射,悬崖飞沙,断岸决石,瞬息而争靡。
洪涛巨浪相豗,怒声不住从天来。
初如两军战方合,飞炮忽下坚壁摧。
又如丰隆起行雨,鞭笞铁骑驱奔雷。
半空澎湃落银屋,势连渤澥吞淮渎。
天吴九首兮,魌魋独足。
潜潭雨过老蛟吟,明月夜照鲛人哭。
扁舟侧挂帆一幅,满耳萧萧鸟飞速。
徐邳千里半日程,转盼青山小如粟。
吁嗟雄哉!其水一石,其泥数斗。
滔滔汩汩兮,同宇宙之悠久。
泛中流以击楫兮,招群仙而挥手。
好风兮东来,酬河伯兮杯酒。
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
或云昆仑之山出西纪,元气融结自兹始。
地维崩兮天柱折,于是横奔逆激日夜流不已。
九功歌成四载止,黄熊化作苍龙尾。
双谼凿断海门开,两鄂崭崭尚中峙。
盘涡荡激,回湍冲射,悬崖飞沙,断岸决石,瞬息而争靡。
洪涛巨浪相豗,怒声不住从天来。
初如两军战方合,飞炮忽下坚壁摧。
又如丰隆起行雨,鞭笞铁骑驱奔雷。
半空澎湃落银屋,势连渤澥吞淮渎。
天吴九首兮,魌魋独足。
潜潭雨过老蛟吟,明月夜照鲛人哭。
扁舟侧挂帆一幅,满耳萧萧鸟飞速。
徐邳千里半日程,转盼青山小如粟。
吁嗟雄哉!其水一石,其泥数斗。
滔滔汩汩兮,同宇宙之悠久。
泛中流以击楫兮,招群仙而挥手。
好风兮东来,酬河伯兮杯酒。
昨日之日短,今日之日长。昨日虽短霁而暄,今日虽永阴复凉。
胡不雨雪为岁祥,胡不稍暖开初阳。徒为蔽天氛曀日,黭黮人物惨懔无精光。
物情望有常,造化诚叵量。气候淑美少,君子道难昌。
阴晴长短不可问,古来万事都茫茫。独怜穷海客卧者,魂绕江南烟水航。
昨日之日短,今日之日长。昨日虽短霁而暄,今日虽永阴复凉。
胡不雨雪为岁祥,胡不稍暖开初阳。徒为蔽天氛曀日,黭黮人物惨懔无精光。
物情望有常,造化诚叵量。气候淑美少,君子道难昌。
阴晴长短不可问,古来万事都茫茫。独怜穷海客卧者,魂绕江南烟水航。
送君行,君行直到东船里。风物幽回宛似江之南,土壤肥夷可艺稷。
黍茫茫,墟市隔林皋,寂寂衡茅荫溪水。天空鸥鸟閒,地古风俗美。
铿訇教铎振文声,子衿揖让春风里。我欲乘桴直上海之涯,鱼龙掀舞烟涛起。
老翁晒网立船头,儿子叉鱼傍船尾。滩声奏曲响琴窗,水风吹香堕书几。
先生宴坐清可人,陶写神情舒四体。携壶觞,临沼沚,或开襟,或洗耳。
或赋长歌咏古今,或掉扁舟弄清泚。世间万事岂足挂心旌,为问此乐平生还有几。
我欲诛茆结屋与君邻,我欲浮家泛宅学丹子。云水之间,栖迟之乐,可以忘岁年,不知老之将至矣。
送君行,君行直到东船里。风物幽回宛似江之南,土壤肥夷可艺稷。
黍茫茫,墟市隔林皋,寂寂衡茅荫溪水。天空鸥鸟閒,地古风俗美。
铿訇教铎振文声,子衿揖让春风里。我欲乘桴直上海之涯,鱼龙掀舞烟涛起。
老翁晒网立船头,儿子叉鱼傍船尾。滩声奏曲响琴窗,水风吹香堕书几。
先生宴坐清可人,陶写神情舒四体。携壶觞,临沼沚,或开襟,或洗耳。
或赋长歌咏古今,或掉扁舟弄清泚。世间万事岂足挂心旌,为问此乐平生还有几。
我欲诛茆结屋与君邻,我欲浮家泛宅学丹子。云水之间,栖迟之乐,可以忘岁年,不知老之将至矣。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