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细雨好像是白玉堂飘下的帷帘,又像是从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竹席。
当时的神女沐浴披拂着光彩照人的秀发,就像这是气氛变得清凉的细雨。
帷:帷帘,这里指细雨从天而降,形同疏帘。
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
簟(diàn):竹席。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
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
萧萧:清凉的。
发彩:形容秀发光泽华润。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26
2、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21-22
这首诗大约作于大和三年(829),当时作者获得了考取进士的资格,但因其没有什么背景,初试失败,同年,令狐楚为天平军节度使(治郓州,今山东东平县),赞赏他的文才,请他到幕府里去做巡官,一场细雨后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21-22
2、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45
这首诗笔法全属正面铺陈,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写得灵活而新鲜。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蔚蓝清澈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好像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像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盈灵姿。接下来,诗人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
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情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达凉意,如同作者眼前洒落的细雨。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引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情态的虚拟想象,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比较起来,于这首诗主题相似的《微雨》偏于写实作风,而此诗则更多浪漫情味,从中反映出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醉客满船歌月明,隔江灯影逐人行。帆冲雨脚回京口,钟送潮头打石城。
南渡衣冠愁北望,东皋箫鼓报西成。桑田海水依然在,不管人间有变更。
穷阴塞玄冬,万里起墨色。爰有子陵之徒住在溪上头,渺渺孤舟钓风雪。
玄冥尸化枢,天地为冰壶。雾散烟销野马死,溪山佳处好隐居。
繁霙舞空云黯淡,长风捲海天模糊。壮哉滕六大有意,为我渔家扫出万幅真障图。
真障图,世莫比,一钓鲔与鳣,再钓鲂与鲤。三钓鲸与鳌,生杀在钓饵。
失之何足羞,得则良可喜。今者得鱼亟烹之,妇曰有酒无忧矣。
须臾烂醉卧蓬窗,船头雪深尺有咫。酒醒推蓬一开眼,茫茫万境白於纸。
乃知江湖之上多高人,借有驷马高车安肯起。雠太公,友严子,何妨老作烟波士。
湖之滨,江之澨,书可读,谷可艺,君将忘筌予避世。
穷阴塞玄冬,万里起墨色。爰有子陵之徒住在溪上头,渺渺孤舟钓风雪。
玄冥尸化枢,天地为冰壶。雾散烟销野马死,溪山佳处好隐居。
繁霙舞空云黯淡,长风捲海天模糊。壮哉滕六大有意,为我渔家扫出万幅真障图。
真障图,世莫比,一钓鲔与鳣,再钓鲂与鲤。三钓鲸与鳌,生杀在钓饵。
失之何足羞,得则良可喜。今者得鱼亟烹之,妇曰有酒无忧矣。
须臾烂醉卧蓬窗,船头雪深尺有咫。酒醒推蓬一开眼,茫茫万境白於纸。
乃知江湖之上多高人,借有驷马高车安肯起。雠太公,友严子,何妨老作烟波士。
湖之滨,江之澨,书可读,谷可艺,君将忘筌予避世。
秉策志渥丹,牵丝及班艾。拜宠北阙下,寄命南峤外。
霜履将蹈冰,虚舸循寒濑。越乡惭古节,垂堂慄先戒。
刘公存社稷,雅尚幸终会。一丘沈结膺,三历拟投带。
晚荫答苍灵,赤鉴慎无昩。
秉策志渥丹,牵丝及班艾。拜宠北阙下,寄命南峤外。
霜履将蹈冰,虚舸循寒濑。越乡惭古节,垂堂慄先戒。
刘公存社稷,雅尚幸终会。一丘沈结膺,三历拟投带。
晚荫答苍灵,赤鉴慎无昩。
季冬雪重积,十日奇寒冱。啁啾阒不闻,葱茜失其故。
客子欲何归,中林犹独步。幸有苍苍松,为辨去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