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守寒巷,幽独卧空林。松竹生虚白,阶庭横古今。
郁蒸炎夏晚,栋宇閟清阴。轩窗交紫霭,檐户对苍岑。
凤蕴仙人箓,鸾歌素女琴。忘机委人代,闭牖察天心。
蛱蝶怜红药,蜻蜓爱碧浔。坐观万象化,方见百年侵。
扰扰将何息,青青长苦吟。愿随白云驾,龙鹤相招寻。
寂寥守寒巷,幽独卧空林。松竹生虚白,阶庭横古今。
郁蒸炎夏晚,栋宇閟清阴。轩窗交紫霭,檐户对苍岑。
凤蕴仙人箓,鸾歌素女琴。忘机委人代,闭牖察天心。
蛱蝶怜红药,蜻蜓爱碧浔。坐观万象化,方见百年侵。
扰扰将何息,青青长苦吟。愿随白云驾,龙鹤相招寻。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山沉江海阔,月行天中央。游子宿何许,只应归梦长。
浮云且莫生,星河助馀光。徘徊问孤影,惆怅安可忘。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
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
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
遂留结庵。
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
其后僧智凯见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
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广明庚子之乱,寺废于兵火,至乾兴中乃复,而赐名曰梵天云。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死生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従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
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
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
遂留结庵。
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
其后僧智凯见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
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广明庚子之乱,寺废于兵火,至乾兴中乃复,而赐名曰梵天云。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死生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従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山自新亭走下来,化为一虎首重回。
平吞雪浪三江水,卧对雨花千丈台。
点检故城遗址在,凄凉浩叹宿云开。
六朝踪迹登临遍,底事兹游独壮哉。
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
烂熳惟愁晓,周游不问家。更逢清管发,处处落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