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剑佩已深扃,茅为岳面亭。诗犹少绮美,画肯爱丹青。
换笔修僧史,焚香阅道经。相邀来未得,但想鹤仪形。
弓剑不自行,难引河湟思。将军半夜饮,十里闻歌吹。
高门几世宅,舞袖仍新赐。谁遣一书来,灯前问边事。
吹断南风雨一川,画船到处是青天。公程我枉聊经宿,吾道君忧正百年。
东海病夫身自远,九霄孤凤眼将穿。不知诗史千年下,谁与平章赠处篇。
倚桥临水似催诗,戏伴鹅黄上柳丝。
万里西湖惊断梦,二年东阁忆幽期。
插瓶直欲连全树,簪帽凭谁拣好枝?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初不愿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