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踪问园馆,晴色满江郊。
织浪回廊侧,楼烟秃柳梢。
杖寻晞发石,亭欠盖头茅。
清景摹乘兴,含毫浴砚坳。
闲踪问园馆,晴色满江郊。
织浪回廊侧,楼烟秃柳梢。
杖寻晞发石,亭欠盖头茅。
清景摹乘兴,含毫浴砚坳。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遥知无事日,静对五峰秋。鸟隔寒烟语,泉和夕照流。
凭栏疏磬尽,瞑目远云收。几句出人意,风高白雪浮。
雨断西山晚照明。悄无人、幽梦自惊。说道去、多时也,到如今、真个是行。远山已是无心画,小楼空、斜掩绣屏。你嚎早、收心呵,趁刘郎、双鬓未星。
齐山郁愁烟,镜潭坠孤月。佳人去不还,生别成死别。
有才曾未施,负冤终莫雪。世情多反覆,美玉不如铁。
无路攀魂车,隔江寄清血。
百尺游丝当绣户。不系春晖,只系闲愁住。拾翠归来芳草路。避人蝴蝶双飞去。
因脸羞眉无意绪。陌上行人,记得清明否。消息未来池阁暮。濛濛一饷梨花雨。
桃花潭水深如许。只是伤离绪。骊歌唱罢柳枝词。从此江南江北、两相思。
乌啼月落人何处。难系行舟住。还家有梦亦匆匆。何况一枝柔橹、一声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