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赵抃的诗文(480篇)

()

轶事典故

赵四郎

  赵抃致仕回到三衢后,与乡民往来不管官位和容貌,将所居之处取名为“高斋”,曾作诗道:“腰佩黄金巳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阿村赵四郎。”

琴鹤随身

  赵抃任成都转运使,到官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见宋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宋史·赵抃传》。后来称人为官清廉,常用此语。按:宋赵善璙《自警篇·嗜好》称抃赴官携一琴一鹤,朱长文《琴史》卷五及叶梦得《石林诗话》则以琴鹤龟三事并言。《宋史·赵抃书》原话为:“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在四川崇州(古蜀州)后人为纪念赵忭与陆游在罨画池旁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其后人为纪念此事以此为堂号曰琴鹤堂。

解救无辜

  赵抃巡察青州时,经常想:有一人下狱就有十人因而耽误工作;那些受牵连波及的,更是无辜;而且监狱中,夏天有湿气、传染病,冬天有冻伤、脚气病;有的人因为一点小罪,长年受到拘禁;有人因为一点牵连,几乎丧命;狱卒、囚长的勒索凌辱,更令人痛恨。他令人常常回派人去查阅各地监狱的记录,以囚犯数目的多少,来推断定官吏的贤明与否。这样的办法实行一年以后,郡、州、县各级官吏都不敢随意羁押人了。邵雍每每称赞这件善政。

主要成就

为政

  由于面颜黑,人称“铁面御史”。与当时的包拯齐名,其实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赵忭。英宗治平初任成都府知府,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相随,在职时,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其后人以此作为堂号名为琴鹤堂,以示纪念。此堂号赵姓后人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等省。

文学

  赵抃擅豪翰,笔迹劲丽。著有《赵清献公集》。

书法

  赵抃工诗善书,和他同时代的苏辙就曾称颂他:“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他的作品之《致知府阁下尺牍》用笔端正严谨,点画润泽,取法北宋初期书坛所流行的颜体,偏向“丽”的书风。另一作品《致知郡公明大夫尺牍》却结字则较宽散,用笔也朴质得多。细韧的笔画加上倾侧的字态,显得清劲而古雅,可说是偏向“劲”的书风。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抃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年少时成为孤儿,且生活贫苦,由长兄赵振抚养。赵抃潜心致志、努力学习,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中乙科进士。

  进士及第后,赵抃任武安军节度推官。当时有人在大赦前伪造公章,在大赦后使用,执法人员认为他该死,赵抃说:“大赦前没有使用,大赦后没有制造,不该死。”终使罪犯免于一死。

  其后历任崇安、海陵、江原三县知县,并任泗州通判。濠州知州不按规定给士卒发放衣食等物,兵士扬言要兵变。知州害怕,太阳还未下山就紧闭城门不办公。转运使函令赵抃代他处理此事。赵抃到濠州后,像平时一样从容办公,成功安定濠州。

声震京师

  翰林学士曾公亮不认识赵抃,却举荐他为殿中侍御史。赵抃在任上弹劾不避权贵佞幸,美誉雀起,京师称之为“铁面御史”。他极力要求朝廷区分君子、小人,认为:“小人虽然过失小,也应努力清除;君子不幸犯了过失,却应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行。”

  皇祐六年(1054年),宋仁宗张贵妃(追谥温成皇后)病逝,刘沆以参知政事职监办丧事,等到他为相后,仍兼监护丧事。赵抃认为这种一身多任有碍政体,又说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错失又多;宣徽使王拱辰与手下人都颇有不法行为;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遭弹劾众人都被罢免。

  吴充、鞠真卿、刁约因制裁礼仪院吏佐,马遵、吕景初、吴中复因为议论宰相梁适,相继被贬外出。赵抃为他们辩护,使得他们都被召回。吕溱、蔡襄、吴奎、韩绛出任地方官后,欧阳修、贾黯又请求出任郡官。赵抃向仁宗说:“最近品行端正之士纷纷出走,皇上身边的贤才如欧阳修这样的已没有几个。现在想到地方上去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为人正直,不事权贵。真令众臣伤心啊。”仁宗于是留用欧阳修、贾黯。

出使蜀州

  赵抃后请求调任睦州知州,又改任梓州路转运使,又改任益州转运使。蜀地地远民穷,官吏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州郡公然互相行贿。赵抃以身作则,蜀地风气为之一变。穷城小镇,百姓有的一生没见过朝廷命官,而赵抃的足迹无所不至,父老乡亲大感欣慰,奸猾的官吏不得不悚惧服从。

上言政事

  后获召入京,任右司谏。内侍邓保信勾引退兵董吉在宫中炼丹,赵抃将其比之为于西汉的文成、五利,唐代的郑注等妖道,极力指斥其过失。

  陈升之任枢密副使,赵抃与谏官唐介、吕诲、范师道共同揭露陈升之奸邪,认为他勾结宦官,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升迁。上书二十多次,陈升之因而被罢免,赵抃同弹劾者也一道被撤职,外出任虔州知州。虔州一向难治,赵抃为政严厉而不苛刻,将政令下达给各县令,层层监督,人自为治。各县令都愿意尽其力,监狱为之一空。岭外官员去世后,多半无法归葬,赵抃造船百只,告诫各郡说:“官宦人家有无法回家的,我都帮助。”于是来求助的人接踵而至,赵抃都给他们船只、盘缠。

  后来,赵抃回京任侍御史知杂事,又改任度支副使,升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当时前任宰相贾昌朝出判大名府,赵抃要检察府库,贾昌朝派人来劝告说:“以前的监司是从不检察我的库藏的。没有先例怎么办?”赵抃说:“魏郡不查,其他郡就不会服气。”便坚持检查,贾昌朝非常不高兴。当时,官吏因不能按期招募够义勇乡兵而受罚的已达八百余人,赵抃奉诏督责此事,回报仁宗说:“河朔地区由于连年丰收,所以乡民应募的少,请从宽处理那些官吏,等农闲时再说。”仁宗允准。受罚者被平反,义勇也招募足够。贾昌朝才羞愧地对赵抃心悦诚服。

中和之政

  赵抃又任龙图阁学士、成都府知府,为政以宽。他从前出使蜀州时,对聚众搞迷信活动的治以严刑峻法。这次重来,又有人犯同样的罪,都认为在劫难逃。赵抃看罪犯没有其他劣行,就说“:这仅仅是骗酒食的小过失。”只处罚首恶,将其他人释放,蜀人大为高兴。正值荣諲任转运使,英宗对荣諲说:“赵抃治理成都,行的是中和之政。”

力反变法

  宋神宗即位后,召赵抃知谏院。按照旧例,近臣从成都回来就会担负重任,必然去省府任职,不当谏官。众臣大惑不解,神宗说:“朕是想发挥他仗义直言的优点,将采纳他的主张,不是小看他。”赵抃谢恩时,神宗说:“听说你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政策宽松平和,也能任谏官吗?”不久,升任参知政事。赵抃感念神宗知遇之恩,朝政有不妥之处,他总是密启上奏,神宗也常亲笔回书予以褒奖。

  王安石主政后,赵抃屡屡反对他的变法主张。韩琦也上书反映青苗法对民间的危害。神宗同宰执商量后,停止青苗法。王安石正在家休假,想辞官。赵抃说:“新法都是王安石创立,不如等他假满归来再说。”王安石回来后,推行新法更坚决。赵抃非常悔恨帮他,向神宗说:“制置条例司设使者四十余人,扰乱天下。王安石善于诡辩,刚愎自用,诋毁天下公论为庸俗,违背众议,欺瞒民众,文过饰非。近来谏官们多因说话无人听而辞职,司马光受聘枢密,不肯赴任。而且事有轻重,体有大小,一时的财富利润是轻,人心的得失才是重;青苗使者的去取荣辱是小,左右大臣的取舍为大。现在因小失大,去重取轻,臣担心这不是国家的福气啊!”

  奏章上呈神宗后,赵抃恳请辞官,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杭州知州,又改任青州知州。当时京东旱灾、蝗灾,青州麦多,蝗虫飞到青州边境,遇狂风阻遏,都落水被淹死。

再守成都

  成都因为戍卒困扰,赵抃以资政殿大学士之职再任成都知府。神宗召见时慰劳说:“还没有过从朝廷下到成都去的先例,你能为了朕破一次例吗?”赵抃回答说:“陛下的话就是法律,何必管例不例呢?”因而请求神宗允许他相机行事。

  赵抃到成都后,政令相较上次更宽简。有个卒长站在堂下,赵抃喊他说:“我同你年岁相当,我单身匹马入蜀,为天子镇抚一方。你也应清廉谨慎威严地统率士卒,等戍期满,分得些余财回家,替妻儿考虑,岂不好?”人们欣喜地奔走相告,不敢再为恶,蜀郡一片升平景象。剑州有人伪造和尚的度牒,被告企图谋反,赵抃不将案件交给司法人员,而由自己判断,皆从轻处理。诽谤者诬告赵抃纵容叛党,朝廷取来审案记录一看,认为赵抃的判决都符合法律。茂州少数民族在边境抢掠后,害怕官府讨伐,请求投降,就绑了一个奴隶,想杀死后取血为盟。赵抃让他们改用牲口,放了奴隶,大家都欣然听令。

遍游名山

  赵抃其后请求辞职回乡,改任越州知州。吴越地区闹饥荒,人口死亡过半。赵抃奋力救荒,治病救人,掩埋死者,使生者得以保全。让老百姓修城,以使他们得到糊口钱。又调任杭州知州,以太子少保之职致仕,其子赵屼被授为提举两浙常平仓,以便就近照顾赵抃的晚年。赵屼带赵抃遍游江南名山大川,吴人都感到自豪。

  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享年七十七岁。神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十二月,赵抃葬于西安莲花山。

评价

  赵抃忠厚淳朴,善良温和,喜怒不形于色。平生不治家产,不养歌伎,帮兄弟之女十余人、其他孤女二十余人办嫁妆,其他抚恤孤寡贫寒之事,不可胜数。白天所做之事,晚上必然服饰庄重地烧香,告诉上天,凡是不能对天说的事就不做。从政时,因地制宜,不同情况不同政策,在虔州和成都的政绩,尤其为世人称道。神宗以后每次训导这二郡的继任,都要把赵抃作为楷模。总之,以增加人民财富为根本。晚年修行炼道,颇有心得,临死与其子赵屼诀别时,说话仍有条有理,安然去世。宰相韩琦曾称赵抃说:“赵抃真是世人表率,我也赶不上。”

为爱东园四照亭,剪开繁木快人情。新秋雨过閒云卷,十里南山两眼明。

()

倾国铅黄不假施,吴兵勍敌顿凌夷。苧罗石在千馀载,好事公今尚作诗。

()

锦川城里玉溪横,溪上浮图画阁明。我念官拘登未暇,有风终日为谁清。

()

郡国秋闱吁俊辰,行修经治以名闻。芳筵缥缈开三岛,大乐諠哗彻五云。

高桂折香期月窟,祥星垂彩应天文。集英唱第麻衣脱,得志无忘贤使君。

()

倚栏曾此望沧溟,延颈移时类鹤形。别后几回关梦寐,终求精笔写丹青。

()

去岁南来幸守麾,故人江上喜新眉。十分劝我流霞酒,一曲听公白雪词。

此后拙疏真有赖,而今谈笑杳无涯。惊闻拥节重湖去,凭仗西风寄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