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野塘烟雨罩鸳鸯。
红蓼渡头青嶂远,绿萍波上白鸥双。淋浪淡墨水云乡。
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野塘烟雨罩鸳鸯。
红蓼渡头青嶂远,绿萍波上白鸥双。淋浪淡墨水云乡。
这是一首题画小词。它以形象化的文字,再现了原画的色彩、布局和意境,使未睹其画的读者,犹如身临画前。末句点题,绾结入妙。
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本泉州人,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北方守令之才,几人得似贤侯者,炳烈声光动朝野。
金茎承露晓苍苍,玉树临风秋洒洒。惟茂恭与遂霸侯,也直欲蹑足青云攀逸驾。
三年理剧割牛刀,生齿林林沾惠化。风回芹沼汎凫鹥,水满稻田抽䆉稏。
花村社鼓林边挝,茅店酒旗烟外挂。啁啾丝管劝农归,杏花满街红扑马。
五弦清响奏虞歌,三峡崩涛翻邺瓦。去年上计如帝京,袖拂天香五云下。
竹马重迎郭伋来,和风欢谣腾苃舍。腾苃舍,扬休声,谈锋磊落肝胆倾。
往时辞家上策登辕门,奇气万丈横秋冥。六韬三略常在手,擐甲上马忼慨践虏庭。
黄金散众虎旅集,红旗渡海鲸涛平。只今太平不用武,狌鼯不鸣鸡犬鸣。
况侯岂弟爱百姓,东郊西社歌丰登。邑有倅,弼厥能,幕有长,赞厥成。
如此一时贤令佐,不若同气好弟兄。三花葳蕤月窟静,八窗窈窕冰壶清。
嗟宵人,藉培育,肮
北方守令之才,几人得似贤侯者,炳烈声光动朝野。
金茎承露晓苍苍,玉树临风秋洒洒。惟茂恭与遂霸侯,也直欲蹑足青云攀逸驾。
三年理剧割牛刀,生齿林林沾惠化。风回芹沼汎凫鹥,水满稻田抽䆉稏。
花村社鼓林边挝,茅店酒旗烟外挂。啁啾丝管劝农归,杏花满街红扑马。
五弦清响奏虞歌,三峡崩涛翻邺瓦。去年上计如帝京,袖拂天香五云下。
竹马重迎郭伋来,和风欢谣腾苃舍。腾苃舍,扬休声,谈锋磊落肝胆倾。
往时辞家上策登辕门,奇气万丈横秋冥。六韬三略常在手,擐甲上马忼慨践虏庭。
黄金散众虎旅集,红旗渡海鲸涛平。只今太平不用武,狌鼯不鸣鸡犬鸣。
况侯岂弟爱百姓,东郊西社歌丰登。邑有倅,弼厥能,幕有长,赞厥成。
如此一时贤令佐,不若同气好弟兄。三花葳蕤月窟静,八窗窈窕冰壶清。
嗟宵人,藉培育,肮
葑亦多彦,哿矣两朱。昆丘连璧,峄阳双梧。子出最后,遗风爽如。
寒泉冬洁,菉竹秋臞。积百媚学,孰俪君劬。宵闻片籍,屏寐以须。
失之皇皇,获之愉愉。抛裘喷炙,投玉捐珠。珍香宝茗,法绘名书。
清谈晏对,日坐仙区。爱我维笃,弃我亦徐。怅其邈矣,临风永吁。
葑亦多彦,哿矣两朱。昆丘连璧,峄阳双梧。子出最后,遗风爽如。
寒泉冬洁,菉竹秋臞。积百媚学,孰俪君劬。宵闻片籍,屏寐以须。
失之皇皇,获之愉愉。抛裘喷炙,投玉捐珠。珍香宝茗,法绘名书。
清谈晏对,日坐仙区。爱我维笃,弃我亦徐。怅其邈矣,临风永吁。
予行物已隔,极境愈欲至。独有仙巢子,被发跪云内。
栖岩玩颓阳,流谷响清喟。须臾始云觏,伺我九千岁。
海中多真人,徒美遐不值。琅霄有飙轮,中夜以为会。
青天恒高高,欲上不可得。
文成食马肝,汉武知复惑。
狂念如推澜,滔天不容塞。
坐此弊其躯,亦复几丧国。
吾有升天方,难言姑缄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