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有功Ctrl+D 收藏本站

提要

《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宋计有功撰。有功字敏夫,其始末未详。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五年秋七月戊子,右承议郎新知简州计有功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有功,安仁人,张浚从舅也。”又考郭印《云溪集》,有《和计敏夫留题云溪诗》曰:“知君绝学谢芸编,语默行藏不碍禅。亲到云溪重说偈,天开地辟见纯全。”则敏夫为南渡时人。详印诗意,盖耽味禅悦之士。而是集乃留心风雅,采摭繁富,于唐一代诗人或录名篇,或纪本事,兼详其世系爵里,凡一千一百五十家。唐人诗集不传于世者,多赖是书以存。其某篇为某集所取者,如《极玄集》、《主客图》之类,亦一一详注。今姚合之书犹存。张为之书独藉此篇以见梗概,犹可考其孰为主,孰为客,孰为及门,孰为升堂,孰为入室。则其辑录之功,亦不可没也。惟其中多委巷之谈,如李白微时曾为县吏,并载其牵牛之谑、溺女之篇,俳谐猥琐,依托显然,则是榛楛之勿剪耳。

目录

第一卷太宗高宗中宗

第二卷眀皇德宗文宗宣宗昭宗

第三卷武后徐贤妃上官昭容越王贞韩王元嘉孔绍安郑世翼董思恭何仲諠沈叔安陆敬袁朗牛凤及朱子奢庾抱张文恭陈叔达薛收

第四卷王珪褚亮虞世南蔡允恭许敬宗刘孝孙魏征杨师道岑文本李百药来济长孙无忌杜正伦马周李义府陈子良杜之松崔善为王绩

第五卷萧德言颜师古杜淹裴守真胡元范元万顷李敬玄张文琮薛慎惑张大安薛元超郑蜀宾王德真杨思玄郑义真徐珩萧翼张执恭郑轨王勣窦威

第六卷上官仪郭正一乔知之乔侃员半千任希古苏味道杜审言郭利贞吴少微富嘉谟李福业王适李崇嗣

第七卷高正臣崔知贤韩仲宣周彦昭高球弓嗣初高瑾王茂时徐皓长孙贞隐高绍郎余令陈嘉言周彦晖高峤周思钧刘友贤于季子东方虬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田游岩

第八卷陈子昂邵大震李日知李景伯刘袆之王无竞袁恕己郭元震崔融张昌龄

第九卷李适张锡徐彦伯宗楚客韦承庆萧至忠李迥秀刘宪崔湜岑羲

第十卷赵彦昭崔日用李乂卢藏用马怀素薛稷刘允济李元纮李峤苏瑰苏颋

第十一卷韦嗣立赵彦伯阎朝隐郑愔沈佺期宋之问徐坚卢怀慎武平一李行言韦元旦

第十二卷毕乾泰辛替否王景韦安石窦希玠李咸陆景初郑南金于经野解琬麴瞻樊忱孙佺李从远周利用杨廉张景源李恒

第十三卷崔液张元一刘希夷郑遂初王熊房融张敬忠崔珪沈祖仙卢崇道徐安期张纮薛曜袁晖李休烈邵士彦吴大江刘幽求贾曾杨齐哲魏元忠李夔司马承祯

第十四卷张说宋璟王邱崔翘王光庭席豫梁升卿源乾曜张嘉正卢从愿韩休徐知仁崔禹锡裴漼韦杭程行谌李暠萧嵩刘升裴光庭宇文融崔沔崔尚陆坚崔泰之崔日知魏奉古

第十五卷王湾魏知古许景先姚崇姜皎姜晞王岳灵杨颜郑繇张谔赵仁奖张晕金昌绪苏晋张九龄崔国辅

第十六卷王维王缙裴迪崔兴宗

第十七卷贺知章贺兰进明李邕阴行先李伯鱼赵冬曦尹懋崔成甫李昂殷遥徐延寿苑咸丘为

第十八卷杜甫李白

第十九卷崔宗之敬括房琯苏源明

第二十卷郑虔严武史俊李适之祖咏李颀綦毋潜赵谦光李元操薛令之张諲陶翰颜舒王琚王熊薛维翰崔亘朱琳王泠然万楚胡皓袁瓘柳识高力士高霁息夫牧崔曙

第二十一卷萧颖士李华崔颢李嘉祐王翰

第二十二卷任华邹象先贾至韦述裴辉卿解彦融储光羲孙翃梁知微沈千运魏万元结张均李嶷万齐融宋鼎崔颂

第二十三卷司马退之吴筠苏广文尉迟匡王諲陈希烈高适张彪张子容李之芳崔彧孟浩然岑参

第二十四卷元杰韦迢孟彦深郭受陶岘张偁王昌龄周万包融颜真卿丁仙芝李清韩滉齐澣顾朝阳韦建

第二十五卷徐安贞崔惠童崔敏童刘晏刘湾薛据刘慎虚张巡张继张谓梁肃柳浑孟云卿

第二十六卷卢象阎防王季友杨贲张陵王之涣李阳冰苏涣刘长卿章八元李穆韦应物朱放孙逖李纾毕耀

第二十七卷于逖姚系赵征明李泌褚朝阳萧昕张潮畅当畅诸独孤及皇甫冉皇甫曾李幼卿赵骅贾邕刘舟长孙铸房白元晟刘太冲姚发郑愕殷少野邬载

第二十八卷张濯孙叔向朱长文胡令能郑丹李希仲杜诵郑锡古之奇秦系令狐峘杨凌刘太真顾况薛业刘希戬朱绛元凛杨志坚刘方平李揆戎昱

第二十九卷常衮张众甫田澄柳郴李彦远薛冔元载张元宗杨郇伯高拯梁锽刘长川姚伦孙处玄刘复朱彬戴叔伦于鹄王季文

第三十卷李益杜羔诸葛觉韦执中耿湋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李端冷朝阳

第三十一卷窦叔向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常建李约柳中庸郭郧韦处厚权德舆张荐杨于陵许孟容崔邠冯伉潘孟阳武少仪郑常郑辕韩浚王濯张莒张叔良

第三十二卷崔琮李竦裴逵于尹躬颜粲叶季良陈通方严公弼严公贶王表陆贽杨炎元季川蒋涣包何刘商陆海

第三十三卷李吉甫武元衡郑絪独孤良弼独孤绶李季何李应卢拱李观裴度韦同则陈蜕

第三十四卷韩愈张籍史延丁泽樊宗师李道昌

第三十五卷陆畅崔元翰张建封皇甫湜李翱麴信陵孟郊卢仝刘叉杨巨源陈羽王履正彭伉辛弘智欧阳詹焦郁袁高

第三十六卷黎逢阎济美裴交泰刘皂

第三十七卷元稹

第三十八卷白居易

第三十九卷白居易韦式崔元亮牛僧孺李绅沈传师卢群刘禹锡封孟绅陈润

第四十卷范传正薛存诚贾岛马异张登包佶长孙佐辅李正封崔护张又新陆复礼柳公权陆鸿渐王季则王公亮徐牧陈存

第四十一卷白行简章孝标施肩吾鲍溶孟简李程张萧远许康佐许尧佐张南史徐凝朱昼侯喜蒋防

第四十二卷王涯令狐楚张仲素

第四十三卷窦参郎士元于良史舒元舆李谅李贺吕温吕恭段洪古何元上羊士谔冯宿柳宗元吴武陵邵真崔膺卫象李宣远熊孺登崔立之郭遵韦纾

第四十四卷王建

第四十五卷朱湾王良会柳公绰张正壹徐放崔备苏郁胡幽贞张俨杜頠韦丹郑俞杜元颖吴丹郑余庆赵宗儒周弘亮王播周匡物许玫张碧

第四十六卷刘言史刘猛李余李涉刘昭禹孙昌胤严休复朱庆余刘轲独孤铉张灿杨虞卿杨汝士张志和

第四十七卷谢良辅鲍防杜奕丘丹严维郑概陈元初吕渭范灯樊珣刘蕃贾弇沈仲昌李祐李播萧静崔子向李逢吉杨乘

第四十八卷李秘韦皋李德裕郑还古裴航裴休吕群徐商王传韦渠牟陆长源卢宗回刘辟薛宜僚陆希声崔季卿皇甫彻

第四十九卷胡杲吉皎刘真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九老项斯庞蕴蔡京滕迈郭周藩殷潜之裴思谦何扶郑澣廖有方薛书记贾耽卢贞姚合

第五十卷封敖郑薰王轩宋雍李挚韦澳段文昌姚向温会李敬伯姚康张正元杨嗣复炙毂子杨厚刘郇伯王观陈上美侯冽崔枢陈彦博郭良骥崔嘏李景逊康球

第五十一卷白敏中魏扶马植崔铉殷尧藩沈亚之裴夷直杨敬之房千里厉元喻凫杨衡符载王彦威繁知一杨洵美

第五十二卷雍裕之裴潾皇甫曙李肱皇甫松徐凝张祜崔涯卢储赵璜柴夔王继勋夏鸿曹汾杨鸿易重

第五十三卷乔琳王鋋于兴宗李朋杨牢李汶儒薛蒙李邺于瑰王严刘骙李渥刘璐卢栯李续卢求田章高璩牛征萧祐魏谟陆肱李商隐刘得仁

第五十四卷韦表微罗弘信高崇文王智兴刘绮庄马戴孟迟南卓郑颢李群玉温庭筠周繇

第五十五卷周墀王起卢肇丁棱姚鹄高退之孟球刘耕裴翻樊骧崔轩蒯希逸林滋李宣古黄颇张道符丘上卿石贯李潜孟守唐思言左牢金厚载王甚夷

第五十六卷郑畋李汇征刘威崔郊谭铢郭夔来鹏来鹄郑洪业杜牧许浑童翰卿雍陶周元范李远朱可名赵嘏祝元膺韦承贻郑史韦楚老

第五十七卷段成式

第五十八卷温庭皓韦蟾李敬方李溟李郢韩琮刘沧柳棠贺兰朋吉崔珏李洞长孙翱崔橹曹唐于武陵霍总刘鲁风卢尚卿

第五十九卷薛莹褚载汪遵萧遘卢渥李讷崔元范杨知至封彦卿卢邺高湘卢溵滕倪林杰李明远李章武郭圆薛逢张宏靖附韩察崔恭崔公信陆瀍胡证高铢张贾

第六十卷李节费冠卿刘虚白萧建袁不约孙纬周祚崔澹卢频李廓李频贾驰薛能曹邺裴虔余陈陶

第六十一卷聂夷中刘象纪唐夫罗绍威郑仁表张林李搏裴廷裕高蟾宋邕崔涂孙郃郑准章碣于溃

第六十二卷郑嵎

第六十三卷方干刘驾王驾卫准詹雄顾非熊司空图秦韬玉潘诚胡骈高骈潘纬武瓘于邺路德延翁承赞韩垂

第六十四卷颜萱李縠司马都郑璧崔璞魏朴张贲陆龟蒙皮日休崔璐任蕃卢休刘畋

第六十五卷袁郊卢延让裴说张为韩偓曹松杜荀鹤孙棨王铎郑綮胡玢杨收平曾缪岛云

第六十六卷冯涓卢嗣立李质姚岩杰王璘严郭陈标崔安潜卢发钱珝卢骈严恽王涣张曙翁绶戴司颜孙定赵牧卢注郑愚王镣陈琡

第六十七卷李嵘袁皓欧阳澥徐振李涛王贞白王祝刘谷李昌邺王涤王硕陆贞洞李缟高衢张绮韦冰薛昭纬郑合敬许昼程贺裴铏张孜顾云李昭象

第六十八卷汤文圭唐彦谦裴澈卢携韦庄吴融公乘亿罗邺罗衮

第六十九卷罗虬罗隐陆扆

第七十卷许棠张乔剧燕任焘张蠙郑谷温宪李昌符王毂李山甫伊璠钟离权

第七十一卷张道古许鼎李京胡曾伍唐珪韩定辞蒋贻恭狄归昌李拯高越许郴孙蜀牛峤崔庸同谷子陈咏李旭沈彬周朴孙鲂王易简范摅之子郑云叟谢太虚李屿江为

第七十二卷僧法宣僧中寤僧子兰僧灵澈僧灵一僧清江僧广宣

第七十三卷僧法振僧常雅僧隐邱僧法照僧泠然金地藏僧皎然僧护国僧含曦

第七十四卷僧文秀僧尚能僧栖白僧无可僧神颖僧怀浚僧应物僧可朋僧云表

第七十五卷僧虚中僧贯休僧齐己殷七七许碏许宣平裴翛然

第七十六卷僧太易僧惟审僧沧浩僧良义僧志定僧栖蟾僧昙翼僧清塞僧无闷僧文益僧修睦僧景云

第七十七卷僧栖一僧可止僧卿云僧处默僧澹交僧若虚僧僧峦僧昙域僧怀楚僧怀浦僧慕幽僧尚颜僧善生

第七十八卷开元宫人杨氏女薛彦辅母林氏崔氏刘氏慎氏薛媛李季兰侯氏如意中女子裴柔之鱼玄机僖宗宫人张建封妓宫女女道士元淳

第七十九卷张夫人崔仲容女郎张琰女郎崔公达女郎宋若昭女郎宋若荀女郎田娥女郎刘云薛涛女郎葛鸦儿女郎张文姬鲍君徽女郎张窈窕倡妓常浩女郎蒋蕴女郎刘媛廉氏彭伉妻程长文尼海印孙氏莺莺非烟徐月英

第八十卷河北士人不知名仆新罗主杨奇鲲不知名权龙褒

第八十一卷毛仙翁赠行诗

唐人以诗名家,姓氏著于后世,殆不满百,其余仅有闻焉,一时名辈,灭没失传,盖不可胜数。敏夫闲居,寻访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下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间捧宦牒,周游四方,名山胜地,残篇遗墨,未尝弃去。老矣无所用心,取自唐初首尾,编次姓氏可纪,近一千一百五十家;篇什之外,其人可考,即略纪大节,庶读其诗,知其人。所恨家贫缺简籍,地僻罕闻见,聊据所得,先成八十一卷,目曰《唐诗纪事》云。灌园居士临邛计敏夫有功叙。

庆元辛酉,禧从大谏傅公游于凌云,邂逅灌园季子次阳总干,盖禧戊午类试坐主也。因得是书,立命数十吏传录,其间不能无鲁鱼亥豕之误,翻阅累年,手自雠校,十是正其七八,余则传疑,不敢妄加损也。夫文章与时高下,而诗发于情,帝王盛时采之,以观民风,在治忽。春秋之时,赵孟请赋诗以观郑七子之志,季札请观乐以知列国之风。世之君子,欲观唐三百年文章人物风俗之污隆邪正,则是书不为无助。乃锓之怀安郡斋,与世共之。嘉定甲申怀安假守王禧庆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