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周穆王》:憣校四时。殷敬顺《释文》:顾野王读作翻交四时。麟按:憣犹幡也。《食货志》云狱少幡者,是也。亦犹蕃也。《汉书·成帝纪》引《尧典》:于变时雍(雍)作于蕃时雍(雍),是蕃得借为变矣。校读为交者。《小尔雅·广诂》:交,易也,更也。然则憣校四时,谓变易四时也。
《列子·汤问》:䚦俞、师旷方夜擿耳俯首而听之。麟按:擿耳者,属耳也。擿借为适。《卫风·伯兮·传》:适,主也。主者,谓属意在是也。《荀子·宥坐》:主量必平似法。《小雅·大田·笺》:主雨于公田。皆用主为注义,是主与注谊同。《荀子·礼论》之注纩,即礼之属纩。《考工·函人》之七属、六属、五属,《注》读属为注,是注与属谊亦同。然则主亦属也,故适亦属也。又如言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属者颇有变改,属谊皆与适同,明适属亦以双声通矣。故逗足谓之蹢躅,女谨谓之嫡孎,皆以双声为谊也。然则擿耳即属耳无疑。
《列子·力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钩犹逆也,读如钩距之钩,凡相距者必相逆也。张湛《注》乃云:必引君令,其道不弘,道苟不弘,则逆民而不能纳矣。以引训钩,说甚牵强。
《列子·汤问》:铓锷摧屈,而体无痕挞。按挞借为达。《诗·载芟·传》:达,射也。《方言》:达,芒也。《淮南·脩务·注》:达,穿也。谓刃矢所斫所射所穿之芒也。与痕同意。《韩诗》云:挞彼殷武。挞,达也。是挞与达通也。又按:达训芒,与锐音谊同。《说文》云:锐,芒也。籀文作㓹。《广雅·释诂》:㓹,伤也。是伤痕谓之锐也。古无去声,故锐读如达。
《小雅·节南山》:乱靡有定,式月斯生。《笺》云:用月此生,言月月益甚也。麟按:此谓乱之生如月之三日成魄,八日上弦,十五日正圆,其光递增递益也。用月此生,言用如月然而生也。凡言祸乱之增益,或以日月连言,或以月岁连言,少有单言月者,《笺》说恐失之。
《列子·力命》:婩斫、便辟。《释文》:婩斫,容止峭𪩘也。此于婩谊则得矣,而于斫未得也。又云:婩斫,不解悟之貌。按《方言》:扬越之郊,凡人相侮以为无知,或谓之斫。不解悟即无知,此于斫谊得矣,而于婩未得也。按《方言注》云:却斫,顽直之貌。婩借为悍。《荀子·大略》云:悍戆好斗。然则悍亦戆直之谊,故曰悍斫。上文巧佞与愚直相反,此悍斫亦与便辟相反。《释文》以便辟为恭敬大过,此与悍戆顽直者正相反。悍戆顽直,侮之者每以为愚而无知,故《方言》及《注》云然。
《管子·宙合》: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儒取与之,必因于时也。《雑志》曰:浧当为逞,儒当为偄,皆字之误也。逞与盈同。偄与緛同。《广雅》:緛,缩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注》同。《淮南·人闲》篇曰: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嬴缩卷舒,与物推移。诎伸嬴缩,即诎信盈緛。此说是也。然儒之与偄,古盖同字,而非误写。王氏举隶书从耎之字多误从需,若碝之为需,𪋐之为𪋯,蝡之为蠕以证之。然《鲁峻碑》已以偄为儒,且《说文》儒,柔也;偄,弱也,谊正相同,足见古为一字。且如《释名》云:襦,暖也,言温暖也。此以声为训之书,而以耎声字训需声字,是其声固通。寻《说文》需下云:从雨而声。耎下云:从大而声。是需耎韵部虽异,而皆得声于而,叠韵而取双声也,故儒字自可通緛。盈緛与长短谊亦相引申,故《生气通天论》言大筋緛短,《释天》言夏为长嬴,而呈声之字则《广雅·释言》酲训长,儒则侏儒训短,见《广雅·释诂》,与盈緛引申之谊正合。是儒与緛通,而义亦通矣。故《幼官》篇云:十二小郢,十二中郢,十二小楡,十二中楡。郢楡逞儒,声谊正同。郢楡亦即盈緛,其谊则为长短也。盖于春言小卯始卯中卯下卯,于秋言小卯始卯中卯下卯,〈今本卯皆误卯。〉以其时所合之日辰言之也。于夏言小郢中郢,于冬言小楡中楡,则以其日之长短言之也。楡得与儒声谊同者,如《左传》申𦈡,《大匡》篇作申俞。又如《荀子》言偷儒,言偷懦。《方言》言儒输,皆举叠韵为连语也。
《管子·宙合》:讂充末衡。下解之云: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中正者,治之本也。按当作讂充衡末。讂借为觼。《诗·小戎》:鋈以觼軜。《笺》云:軜之觼,以白金为饰也,鋈系于轼前。充借为统。《荀子·乐论》:钟统实。是借统为充,则亦可借充为统。《易》:干,乃统天。郑《注》:统,本也。《礼记·祭统》,《目录》:统犹本也。本篇云:葆统而好终。终犹末也,统训为本而与末对也。觼者骖马内辔所结,衡者骖马胁驱所系,皆所以止骖马之入,使之中正而不偏邪者也。〈中即忠也。正即端也。〉本与末对文,本指心,〈与治之本也之本异。〉以觼喩之,末指耳目,以衡喩之。觼在内,故以喩本,衡在外,故以喩末也。
《管子·法禁》:故举国之士以为亡党。亡党即盟党,不歃血为誓,歃血为盟。凡结为死党者,必歃血而盟,故曰盟党。亡借为盟,《左昭四年传》:以盟其大夫,《吕览·愼行》作以亡其大夫,是其证也。《管子》以亡为明者,《七法》篇亡君则不然。王怀祖谓亡君即明君,亦犹此以亡为盟矣。《注》云为叛亡之党,殊属牵强。
(《杂志》谓亡为己之误。)
《管子·法法》:令入而不出谓之蔽,令出而不入谓之壅,令出而不行谓之牵,令入而不至谓之瑕。瑕犹蔽与壅也。字借为固。《春秋》宋共公名固。《十二诸侯年表》作瑕,是瑕与固通也。《说文》:固四塞也。引申则《说文》云:锢,铸塞也。塞亦不至之证也。《论语》:学则不固。孔《注》:固蔽也。《周礼》:君子谓之固,《注》谓不达于礼也,不达亦不至之谊也。《周礼·掌固·注》:固,国所依阻者也。惟有塞之蔽之阻之者,是以入而不至,故曰令入而不至谓之固。
《管子·中匡》:掘新井而柴焉。《注》云:新井而又柴盖之,欲以洁淸示敬之。麟按:柴借为泚。《说文》:泚,淸也。淸曰淸,淸之亦曰淸。则《吕氏》淸其灰,是也。掘新井尚恐不洁,故复淸之。淸之者,非如今人陶井,盖如今人以矾石投水中耳。《淮南·道应训》:柴箕子之门。《注》:箕子亡之朝鲜,旧居空,故柴护之也。此说失之。《吕氏·愼大览》作靖箕子之宫。高诱《注》云:淸净其宫以异之。是读靖为淸也。柴亦淸也,《吕》言淸宫,《淮南》言淸门,宫中固当淸,其门前亦当淸也。商容之闾且表之,况箕子之门,有不淸之乎?
《小雅·小弁》:弁彼鸒斯,归飞提提。《传》:兴也。弁,乐也。鸒,卑居。卑居,雅乌也。提提,群貌。《释文》:《尔雅》云: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按《传》意当以不反哺取谊,言鸒不能行孝于其父母,然犹得飞而归,以兴入不能行孝于其父母者,其父母犹肯归之,今我未有不孝之行,而反见放不得归也。下云: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正申此指也。《笺》云:乐乎。彼雅乌出食在野甚饱,群飞而归提提然。兴者,喻凡人之父子兄弟出入宫庭相与飮食,亦提提然乐,伤今太子独不,谊尚未精。
《管子·霸言》:夫上夹而下苴,国小而都大者弑。《注》:苴,苞裹也。上既陕,故为下所苞。案以夹为陕是也。以苴为苞非也。夹苴犹下之小大,但此谓君与在朝之臣权之小大,彼谓与都地之小大耳。《刑法志》:其生民也狭阸。《注》云:地小也。是陕为小也。苴当借为粗。《庄子·让王》苴布之衣,《释文》本苴作粗,粗粗音谊亦同,故苴又通粗。《广雅·释诂》:粗,大也。故曰夹苴犹小大。或曰:《侈靡》篇云:国贫而鄙富,苴美于朝市国。谓鄙美于朝市国都也。然则苴亦有美谊,当是借为𪓐。《楚辞·怨思》:阜隘陕而幽险兮。《东京赋》:陕三王之趢趗。《注》皆以陕为陋。然则上陕下𪓐,谓上陋下美,此言僭逾无度也,亦通。
《管子·君臣下》:宫中乱曰妒纷。与下党偏、称述、詟谆同为平列字。纷借为忿。《庄子·达生》云:忿慉之气。是忿气因郁积而成,妒亦如之,是以乳痈谓之妒。《释名》云:妒,褚也。气积褚不通至肿溃也。由乳妒之义,可以明妒忌之义,故妒与忿并称。《注》云积妒纷然,失之。
《管子·君臣下》篇:中民乱曰詟谆。《注》谓以智诈詟恐谆质,此甚傅会。按《说文》:詟,失气言也。一曰不止也。《吴都赋》:涩譶泶㺒。《注》:譶,不止也。是《说文》一谊即借为譶。《说文》云:譶,疾言也,读若沓沓,语多沓沓也。而《琴赋·注》亦云:𢕬譶,声多也。是譶与沓声谊皆同。谆当为啍,《家语·五仪》:无取啍啍。自注:多言也。实当作噂。《说文》:噂,聚语也。《诗》:噂沓背憎。啍譶即噂沓。多言则怠慢于事,故下云:譶谆生慢。多言无行,故下云顺中民以行也。
《管子·侈靡》:国门则塞,百姓谁敢敖胡以备之。按敖即𢧴。《广雅·释器》:㦸锋谓之𢧴。胡者,㦸之胡也。《说文》𢽿训进取,籀文作𣪏,从爪、从月、从殳。执殳冒而前也。然则敢为执兵器以进取。谁敢𢧴胡以备之,谓谁执𢧴胡以备之也。
《管子·侈靡》:巨瘗堷,所以使贫民也;美垄墓,所以文明也;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犹不尽,故有次浮也,有差樊,有瘗藏。按次浮、差樊、瘗藏,三者平列,皆葬事也。次浮下有也字助语词,古人立文,不必截然整齐不增减一字也。浮借为苞。樊借为藩。《说文》捊或作抱,䍖或作罦。诸书孚声、包声之字关通者不可胜数,故可借浮为苞。《释言》云:樊,藩也。是樊藩声义同。《诗·靑蝇》止于樊,《武五子传》引作止于藩,故可借樊为藩。次苞,苞有次也。差藩,藩有差也。《既夕礼》:彻巾苞牲,取下体。《杂记》:遣车视牢具。《注》:言车多少各如所包遣奠牲体之数也。遣奠,天子大牢,包九个;诸侯亦大牢,包七个;大夫亦大牢,包五个;士少牢,包三个。按此字作包,则其与浮通用,犹《左》隐八年盟于浮来,《穀梁》作包来也。此所谓苞之次也。《既夕礼》:设披。《注》:今文披皆为藩。是披亦名藩。按《丧大记》曰:君𫄸戴六,𫄸披六。大夫戴前𫄸后玄,披亦如之。士戴前𫄸后缁,二披用𫄸。此谓君六披,大夫四披,士二披,〈从王伯申说。〉此所谓藩之差也。
《春官·大祝》:六曰荚祝。郑司农《注》:荚祝,远罪疾。麟按:《书·金縢》:史乃册祝曰。册祝即荚祝,正是远罪疾之事。
《管子·心术下》篇:翼然自来。按翼借为𧾰。一曰《书·多士》:敢翼殷命。马季辰注:翼,驱也。《说文》:驱,马驰也。《广雅·释室》:驱,奔也。言其来如驰如奔也。
《管子·白心》:无迁无衍。按《易》:衍在中也。虞《注》:衍,流也。迁衍犹迁流也。
《管子·水地》:耳之所听,非特雷鼓之闻也,察于淑湫。按淑借为寂。《淮南·原道训》:湫漻寂寞。《注》:湫漻,淸静也。然则湫寂意亦同。《左》文九年《经》楚子使椒来聘。《穀梁》椒作萩。《左》襄廿六年椒鸠,《楚语》作湫。《左》昭三年子服椒,十三年作湫。《左》哀元年败越于夫椒,《史记》作湫。《说文》𪀖或作鹙,是寂湫亦叠韵连语。
(此条尚有《杂志》当检。)
《管子·水地》: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按蹇从寒省声,当借为寒。《说文》:寒,冻也。冻,仌也。凝本作冰,从仌从水。故凝寒即凝冻。《吕氏春秋·大乐》云:萌芽始震,凝𣽬以形,正与此凝蹇而为人同意。《御览》引彼文,正作凝寒。是蹇为寒借无疑。《注》但云:蹇,停也。此寒冻引申之谊,可以解《楚辞》之蹇谁留兮中州与謇不可释,而于此尚非塙谊。《水地》下文又云:此乃其精粗浊蹇能存而不能亡者也。按粗与精对,则蹇亦与浊对。蹇借为浣,《庄子·秋水》:与道大蹇。崔本蹇作浣,是蹇与浣通。《说文》浣亦作浣,云:濯衣垢也。〈蹇之通浣而为濯,犹之为擢。〉《诗·泂酌·传》:濯,涤也。《曲礼》:水曰淸涤。《公羊》宣三年《注》:谓之涤者,取其荡涤洁淸。然则浣濯涤淸,谊相转注。《说文》又云:垢,浊也。然则浣为濯衣垢,即使衣淸也。故此云浊浣,即浊淸也。又按《吕览·有度》:淸有馀也。《注》:淸,寒也。《楚辞》云:挫糟冻饮,酎淸凉。然则淸亦与寒冻同谊。凝蹇之蹇借为寒,与浣亦通。又案蹇借为寒,亦有干谊。凡水湿,冻则干矣。《吕覧·别类》云: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湿之则为干。淖犹湿也,蹇犹干也。
《管子·水地》:故其民谄谀葆诈巧佞而好利。按葆从保声,保有信任之谊,而葆云葆诈者,盖犹苦为快,乱为治,臭为香,相反之谊耳。《庄子·齐物论》:此之谓葆光。崔《注》:若有若无,谓之葆光。凡诈伪者之辞,皆若有若无也。又按:保与包声通。《说文》䛬或作䛌,云:往来言也。盖往来异言,是为诈伪。䛬之言陶也。《荀子·荣辱》陶诞突盗,《强国》陶诞比周,是也。《韩诗·菀柳》:上帝甚陶。《注》:陶,变也。《淮南·本经训》:阴阳之陶化。变化亦与诈伪谊近,故知䛬为往来异言。
《管子·正世》:百官有常,法不繁匿。按《左定四年传》繁弱,《上林赋》作蕃弱,《汉书·成帝纪》引《书·尧典》于变时雍作于蕃时雍。然则繁通蕃,蕃通变,是繁亦通变也。匿即慝之正字。《汉书·王嘉传》引《书·鸿范》民用潜忒作民用僭慝,是慝通忒。《说文》:忒,更也。繁匿即变忒,变忒即变更也。
《管子·宙合》:溜,发也。按溜借为刘,发借为废。《释诂》:刘,陈也。《公羊》宣八年《注》:废,置也。《吕览·异用·注》:置,设也。《说文》:设,施陈也。是废置设陈转注也。
《管子·内业》:谋乎莫闻其音。按《玉藻》:视容瞿瞿梅梅。《注》云:不审视也。谋与梅通。不审视曰梅梅,不审听亦曰谋乎,谓虽欲闻之而莫闻,乃似不审听者,故曰谋乎莫闻其音。
《管子·内业》:凡道无所,善心安爱。按所字句绝,无所者,犹下文言眇眇乎其如穷无所也。凡道无所,犹下章言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也。尹《注》云:言道无他善,唯爱心安也。此读善字绝句,误矣。且道体冲寂,宁有所爱。爱当借为隐,实为𤔌,《诗·大雅·烝民·传》:爱,隐也。《释言》:薆,隐也。盖谊同而音亦相转也。《说文》:𤔌,所依据也,读与隐同。《广雅·释诂》:隐,安也。《礼运·注》:隐,据也。《大戴礼·文王官人》:征利而依隐于物。《孟子》:隐几而卧。《庄子》:隐几而坐。皆借隐为𤔌,此谓道无处所,惟人心之善者,则道所安隐也。安隐即依据也。
《管子·内业》:爱欲静之,遇乱正之。《杂志》谓遇为过之误,此不然。按遇即暂遇奸宄之遇也。伯申说《书》曰:《淮南·原道》篇曰:偶䁟智故,曲巧伪诈,皆奸邪之称也。《本经》篇曰:衣无隅差之削。高诱《注》曰:隅,角也。差,邪也。《吕览·勿躬》篇曰:幽诡愚险之言,愚亦即暂遇奸宄之遇也。〈以上王说。〉麟按:遇愚相通,诚哉是言也,可以自易其过误为遇之说矣。寻《登徒子好色赋》曰:愚乱之邪臣,愚乱即遇乱也。然则愚乱者必邪,故当正之。
江氏《群经补义》曰:《周礼》虽极文,然犹有俗沿大古,近于夷而不能革者。如祭祀用尸,席地而坐,食饭食肉以手,食酱以指,酱用蚁子,行礼偏袒肉袒,脱屦升堂,跣足而燕,皆今人所不宜者,而古人安之。噫!周之去大古,亦千有馀年矣。安有袭其礼者哉?古今异宜,今人所安者,复为后人所不宜,可斥今人为近夷乎?以此为夷,则无古非夷矣。且近而一鄕一邑之间,风俗已有不同,今常、镇诸郡,女子或不设利屣。燕、代等省,土俗或时啖膏烛。〈以牛膏为烛。〉异鄕视之,未有不以为怪者。然而以此为近夷,则断断乎不可也。乃可以世俗所不安者。指古礼为近夷哉。
《管子·桓公问》: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注》:讯,问也。唉,惊问也。朱氏骏声曰:唉借为誋,告也,《注》失之。麟按:唉借为誋,终亦未塙。按《说文》:唉,应也。《庄子·知北游》:唉,予知之。《释文》:唉,应声,通作欸。《方言》:欸,然也。讯唉者,问应也。问应者,问答也。问谓上问下,答谓下答上也。一说:讯通作谇。歌以讯之,即歌以谇之,是也。唉借为欸。《说文》:欸,訾也。谇让訾议,即所以谏也。
《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干燥,水纠列之时也。按纠当借为漻。如《释木》下句曰朻,《释文》本又作樛。《太玄》:死生相摎。宋《注》:摎犹纠也。是可证丩声翏声之通。《韩诗》溱与洧,漻其淸矣。《南都赋》:漻泪淢汩。《注》:《韩诗外传》曰:漻,淸貌也。《淮南子》曰:水泪破舟。按水之淸者,每多急疾。然则纠列即漻泪。窃意泪即洌字。《说文》:洌,水淸也。纠列亦漻例也。春三月霖雨未下,故水淸洌。
《管子·地员》:靑龙之所居,庚泥不可得泉。《注》:庚绩其处,既有靑龙居,又沙泥相续,故不可得泉也。此说太迂曲。按庚即唐,《说文》:𰇺从庚声可证。上文云:黄唐无宜也。《注》云:唐,虚脆也,是也。盖虚脆之土谓之庚,亦谓之唐,其实皆借为场。古文唐作啺,从昜声,故唐与场声通也。《释诂》庚、扬皆训续也。是借扬为庚,故庚与场声亦通也。《方言》云:蚍蜉䵓鼠之场谓之抵,蚓场谓之坥。坻与坥亦皆土中之虚脆者也。
《管子·地员》:陕之芳七施,七七四十九尺而至于泉。祀陕八施,七八五十六尺而至于泉。按陕即峡字。芳当借为旁。峡之中水所流,无须求其至泉之数,故但论峡之旁也。祀陕盖借祀为汜,汜有水别复入水,及穷渎、及厓三训。厓则与旁不异,且不当言厓峡而当言峡厓,则汜非训厓也。峡中出水,亦非穷渎。然则从水别复入水之训为合。谓枝水从峡中过者,名其峡为汜峡,此但言汜峡,蒙上旁字而省,实亦谓汜峡之旁也。
《管子·地员》:赤壤𠢕山十七施,百一十九尺而至于泉。按𠢕借为嶅。《说文》:嶅,山多小石也。(再商。)
《管子·地员》:五沃之状,剽怷橐土,虫易全处。《注》:怷,密也。按下文有五剽、五怷之土,怷之训密,古训无考。按下文又云靑怷以菭及,靑怵以肥,则怷亦靑也。盖释训之不遹,即《诗·日月》之报我不术。《释言》遹训述,是术矞声通,此怷则借为矞。《魏都赋》:矞云翔龙。《注》:外赤内靑。《释鸟》:翠,鹬。《说文》:翠,靑羽雀也。是矞声字多有靑谊,故怷亦同之,怷与翠声亦相近。《释山》:未及上,翠微。《蜀都赋》:郁葐蒀以翠微。皆谓山气葱翠之状。山可以翠名,故土亦可以翠名也。窃谓鹬翠古本同字,后稍分别耳。又按:剽亦靑也。下文五剽之状,华然如芬以脤。《注》:谓其地色靑紫若脤然也。此盖以脤为蜃器,故借脤为蜃,蜃色固靑紫也。剽者,缥之假借,非轻票之票也。
《管子·地员》:其山之枭。《注》:枭犹顚也。按此盖谓枭即𥄉。《说文》:𥄉,到首也。《曲礼》:倒䇲侧龟于君前有诛。《注》:倒,顚倒也。而顚字亦从页,因谓顚倒之谊,可引申为顚顶之谊。
《管子·形势》: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先儒有依《方言》训蜀为一者。按《形势解》云所谓抱蜀者,祠器也,则蜀不得训一。抱当借为饱,蜀当借为主,犹不注之即幅属,属纩之作注纩也。《春官·司巫》云:祭祀则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馆。杜子春云:书或为蒩馆,或为租饱,或曰蒩饱,茅裹肉也。按杜本训馆为神所馆止,租饱当读为包茅之包,谓以苞茅为神所止之处耳。言裹肉者失之。租饱所以止神,主所以依神,皆祠器也,故并言之。鬼神不言,而人已为之修庙堂,正如人主不言,而民循正也。尹注《形势》云:抱,持也。蜀,祠器也。未知抱蜀之平列,亦失之。
《管子·版法解》:圣人法之以覆载万民,故莫不得其职姓。按《白虎通》云: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说文》:姓,人所生也。职姓犹《书序》所云别生分类,今人言职分云尔。
《管子·臣乘马》:国谷之櫎,一切什九。《国蓄》而财之櫎可得而平也。《注》音古莫反。《山国轨》以功业直时而櫎之,《注》亦音古莫反。按櫎皆扩之误,即彉字。《注》以彉为𩫖之假借字,故音古莫反。《说文》:𩫖,度也,民所度居也。此度虽宅之假借,而𩫖亦自有度谊。《说文》:𣠐,葬有木𩫖也。而《考工·轮人》:椁其漆内。司农《注》:椁者,度两漆之内相距之尺寸也。是椁训𩫖亦训度,则𩫖之训为度,亦何不可。以功业直时而度之,此量度之谊也。度字本从又,为分寸尺丈引之名,是为度数,引申之则为量度。𩫖、椁皆训量度,引申之则亦训度数。国谷之𩫖,财之𩫖,谓国谷之度数,财之度数也。明赵氏本上题櫎音晃,则不知櫎为扩误。櫎字,《说文》云所以几器,《广韵》训兵阑,《吴都赋》房㰍对櫎,即今之幌字,义皆不可同通矣。
《书·禹贡》马、郑、王本荥播既猪。郑《注》:荥,沇水溢出河为泽也。今塞为平地,荥阳民犹谓其处为荥泽播,在其县东。《春秋》鲁闵公二年:卫侯及狄人战于荥泽,此其地也。伪孔作荥波既猪。《传》:荥泽波水已成遏猪。《正义》谓洪水时动成波浪,此时已成遏猪,而以闵二年《传》作荥泽不名播。《驳三家撰异》曰:《夏本纪》、汉石经作播。扬雄《豫州牧箴》亦云荥播枲漆。《职方氏》:其浸波溠。《注》:波,读为播。《禹贡》曰:荥播既都。梅赜盖因此谓真壁中本作波,其心狡矣。若《班志》亦作波,此后改也。江氏《集注》则改作潘,云:《说文》水部:潘,水名,在河南荥阳。言在荥阳,则与荥泽同处。段谓《水经注》引吕忱曰:播水在荥阳。《字林》本《说文》,正当作潘。马、郑、王谓荥播即荥泽。许、吕则潘别为一水,与荥为二。然郑注《周礼》,分荧洛波溠为四,则注《书》一之,注《周礼》二之矣。又谓伪孔亦以荥与波为二,非谓波浪。麟考《地理今释》云:《水经》沩水又东,门水出焉。《注》云:《尔雅》所谓沩别为波也。然门水至灵宝县入河,不猪为泽。据此说则分荥波为二水,不得合言既猪。《周礼注》及伪孔皆失之。若作潘,则虽亦水而非自沩别者,无容致驳矣。然播、潘实一也。《列子·黄帝》云: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焉。《庄子》崔《注》:潘,回流所钟之域也。殷敬顺《列子释文》以潘为蟠误,非也。又引《南华真经》作审,此相传之误本。《管子·五辅》:决潘渚。《注》:潘,溢也。盖水之溢出而回流锺为渊者,名为潘。下文泆为荥,《正义》本泆作溢。荥泽正是沇水溢出而成渊者,故名曰荥潘,因而其旁傅近之水亦即谓之潘水,亦犹漾水至江夏,谓之夏水,而沧浪为汉别流,汉时亦谓之夏水,互受通称也。潘本字,播真本,波伪本。
《管子·轻重甲》:请君伐菹薪。《注》:草枯曰菹。非也。《山国轨》曰:握以下者为柴楂。菹即楂,菹薪犹柴楂也。《通俗文》:刈馀曰柤。然则柴楂菹薪,皆以刈而得名。楂为柤俗,菹为柤借也。字亦通作柞,且乍声通,如古文殂作𡲡也。《周礼·序官·柞氏·注》:柞,除木之名。除木者必先刊剥之,《诗》载芟载柞,《西京赋》柞木翦棘,皆此谊也。《轻重己》云:趣菹人,薪雚苇,足蓄积。菹人谓刍养者,犹云柞氏矣。
《管子·轻重甲》:女乐三万人,端噪晨乐,闻于三衢。按端借为讙,耑雚声通。《方言》云:獾,关西谓之貒。《释兽》:狸狐貒貈丑,《说文》引貒作獾。《方言》:讙,让也,即《说文》之諯,一曰相让也。是耑雚声通。《说文》:讙,哗也。故曰讙噪。晨借为振。《左传》庄二十八年云: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振乐犹振万也。言或讙噪者,谓人歌也;或振乐者,谓八音也。《太平御览》引《墨子》桀女乐三万人,晨噪闻于衢。引此作晨噪于端门,乐闻于三衢,盖据他家注义,非本文也。《杂志》引之,未是。
《管子·轻重丁》:请以令贺献者,皆以鐻枝兰鼓。下云:寡人有鐻枝兰鼓,其贾中纯万泉也。按《说文》𧇽或作鐻,钟鼓之柎也。枝兰即支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正义》:《素问》云:支者顺节,兰者横节。盖支本有支持支载之谊。兰字则《小匡》兰盾,《注》云即所谓兰锜,兵架也,与支谊亦最近。在人之骨节,则曰支兰。在钟鼓之柎,则曰枝兰。钟鼓柎,植者曰鐻,横者曰栒,正与支兰相似。鐻但当言枝,兼言兰者,栒虏亦通称𧇽。《周礼·小胥·注》云:钟磬者,编县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𧇽,谓之堵,是𧇽可包栒,故兼枝兰横植言之也。枝兰本实指物体,亦可转言物用,鐻枝兰鼓,言以鐻枝兰此鼓也,犹言鐻架鼓耳。梓庆削木为鐻,见者惊犹鬼神,然则鐻之精善者,万泉不足道矣。
《管子·轻重丁》:此谓乘天葘而求民,邻财之道也。按邻借为遴。《汉书·鲁恭王传》:晚节遴。《注》:遴,贪啬也。凡不与曰啬,敛取亦曰啬。遴财谓敛取财耳。《法言》云:鹪明遴集,亦谓群聚。
《管子·侈靡》:古之祭,有时而星,有时而星熺,有时而𬉼,有时而朐。按《轻重己》云:无功者皆称其位而立沃。以馍饇醧互通言之,则𬉼即沃与?《郊祀志》云:祠蓬山石社石鼓于临朐。师古曰:临朐,齐郡县也。《管子》在齐言齐,则朐即临朐欤?
《御览》四百八十六引《尸子》: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玉门。按《吕览·首时》云:文王不忘羑里之丑,武王不忘玉门之辱。是其事也。而《韩非·喻老》篇武王作文王,羁作詈。顾千里谓武王不当见羁,作詈为是。然则《韩非》文当作武,《尸子》羁当作詈也。《贾子·连语》云:纣之官,卫与纣之躯,弃之玉门之外。是玉门乃纣所作也。刘渊林《吴都赋注》:汲郡地中古文册书,纣作琼室,立玉门,亦其证也。
《御览》四百十九引《尸子》:驸马共为荆王使于巴。按汉有驸马都尉,今观此,则楚已有是官矣。盖汉世本此为官号耳。驸马,官也。共,名也。汪氏疑巫马之讹,非也。
《广博物志》四十七引《尸子》:夷逸者,夷诡诸之裔,或劝其仕,曰:“吾譬则牛也,宁服軶以耕于野,不忍被绣入庙而为牺。”按夷诡诸见《左传》庄十六年,云子国作乱,以晋师伐夷,杀夷诡诸。杜预云:夷诡诸,周大夫。夷,采地名。然则其裔以祖为大夫见杀,故不欲仕。《论语》逸民,夷逸与虞仲并称,盖以其皆是封君之后也。或疑时世大近,不知柳下惠可列,何疑于夷逸。
《五曹算经》,《中兴书目》谓出于孙武,本夏侯阳之说,五曹者,田曹、兵曹、集曹、仓曹、金曹也。麟疑说本孙武,而张北平述之。北平本有《九章算术》,则述《五曹》正所宜。按:《艺文志》阴阳家有《五曹官制》五篇。自注:汉制,似贾谊所条。彼《五曹》当即此《五曹》,与翼奉所言“五曹”小异。而贾君受业于北平,阴阳家又有《张苍》十六篇。盖古之治算术者,多兼阴阳,〈如孙子有《算经》,而又有《兵法》、《杂占》。〉故疑《五曹算经》述于北平也。
《晏子春秋·谏上》:故外无怨治,内无乱行。又云:国治怨乎外,左右乱乎内。按怨亦乱也,字借为㠾。《广韵》曰:繙㠾,乱取,是也。
《晏子春秋·谏上》:三保之妾,俱足粱肉。下云:狗马保妾。麟按:三保之妾者,《内则》云: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愼而寡言者,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注》:此人君养子之礼也。诸母,众妾也。可者,傅御之属也。盖此三母亦可举保以统之。汉世多言阿保,而师与慈母鲜及者,是知三者可统称为保,是为三保之妾。
《晏子春秋·谏上》:民愁苦约病,而奸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谄其上。〈王怀祖曰:谄当作謟。〉王怀祖曰:尤,过也。佚与溢同。《左传》曰: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麟按:驱当为区。《说文》:区,踦区,藏匿也。《左昭七年传》:作仆区之法。服《注》:区,匿也。字通作𫸩。《左传》有鲁公子𫸩,字子臧。又作抠。《列子·黄帝》:以瓦抠者巧。殷敬顺《释文》以手藏物探而取之曰抠。然则奸区者,谓奸宄隐情怀诈者也。下云:隐情奄恶,蔽謟其上是。
《晏子春秋·谏上》:不易行以续蓄。按续蓄者,叠韵连语。蓄实续之馀声。《说文》:𧷏,读若育。古字育畜相假借,续从𧷏声,蓄从畜声,故蓄得为续之馀声。续即赎,《后汉书·赵壹传·注》赎即续也,是其证。不易行以赎,谓不易行以自赎前愆也。
《晏子春秋·谏下》:圣人之服,中侻而不驵,可以导众,其动作侻顺而不逆,可以奉生。孙氏《音义》引《广雅》侻,可也,是也。按《三苍》云:中,得也。《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可犹宜也。中侻即得宜也。《淮南·本经·注》:宜,适也。侻顺犹适顺也。孙又引《玉篇》:侻,轻也。而以为轻脱,则失之。
《晏子春秋·谏下》:谗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按《月令》:萌者尽达。《注》:芒而直曰萌。是萌者直达之意,故与通并举。萌之言明也。《广雅·释诂》:明,通也。《问上》篇云:是以诸侯明乎其行,百姓通乎其德。是明与通同谊也。
《晏子春秋·问下》: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为生偾于刑。按辟者,如《左庄二十一年传》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之辟。《礼记·玉藻》:素带终辟。《注》亦云:谓以绘彩饰其侧。此谓于荣辱二者中,偏近于辱也。偾当为𣸣。《说文》:𣸣,水厓也。《广雅·释诂》:厓,方也。古诗:各在天一涯。天一涯犹水一方也。此谓于全生与刑二者中,偏近于刑也。
《晏子春秋·杂上》: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孙氏据《吕氏春秋》订。〉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曰。此二托字,与上云请以头托白晏子也之托异,乃借为橐。《淮南子》、《论衡》项托,《史记·吕不韦传》作项橐,是其证。《说文》:橐,囊也。此谓盛头于笋,盛笥于橐,言奉以橐者,谓奉吾头而往则以橐也。若读托与上文同,则奉以托,奉托皆不可通矣。
《晏子春秋·外上》篇:布唇枯舌,焦心热中。按《方言》布谷,《月令·注》作搏谷,是古字布搏通。《释名》云:脯,搏也,干燥相搏箸也。是搏又通脯。《说文》亦云:脯,干肉也。引申则为凡干燥之称。又《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即《左传》杀而膊诸城上之膊。是搏又通膊。《释名》:膊,迫也,薄椓肉迫箸物使燥也。《方言》:膊,暴也,谓暴之使干。布唇即脯唇膊唇,谓干燥其唇,与枯舌同谊。枯亦干燥也。《广雅·释诂》:𦙶即枯干也。《庄子·外物·注》:枯鱼,犹干鱼也。《荀子·劝学·注》:枯,燥也。是以磔曰膊,〈《左传》杜《注》。〉曰搏,〈《周礼·释文》。〉亦曰辜。〈《周礼·大宗伯》司农《注》,《小子》司农《注》。〉而《掌戮》:杀王之亲者辜之。《注》:辜之言枯也。是枯与辜同。益可证膊搏与枯同谊。《淮南·脩务训》:苦身劳形,焦心怖肝。怖与布同,亦谓干也。干焦意相近。高《注》以怖为戒惧,失之。
《晏子春秋·外上》篇: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黄氏元同曰:当作狐白之裘。玄豹之茈。按:茈借为眦。《释器》:衣眦谓之襟。李巡《注》:衣领之襟。此以玄豹为裘,不云玄豹之裘而云玄豹之眦者,领所以为表襮,且是一裘所统,故举眦以该一裘,又与上文相避也。孙渊如以茈为紫,谓毛之有紫色者,既玄矣,何复云紫?
《晏子春秋·杂下》:晏子使吴,吴王曰:夫差请见。考夫差立于定十四年,则晏子至是时犹存也。而《外下》篇云: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飮诸大夫酒。《说苑·君道》篇所载亦同,是十有七年非误字也。景公卒于哀五年,即以为飮酒在是年,前十七年止当定三年,是未及夫差之立矣。据《传》于襄十七年述晏子丧父,有惟卿为大夫之语,而襄十八年又论齐君无勇,虽使年少,当不下二十。自襄十七年至定十四年正六十年,年当八十。古人七十县车,春秋时虽不必如礼,而以八十之老远使异国,当非情事。然据《杂上》篇,又有送曾子而赠以言之事,《荀子》亦引其文。据《仲尼弟子列传》:曾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卒于哀十六年,年七十三。曾子是时财二十七。若晏子卒于定三年,则曾子尚未生,此又杨倞所以生疑者也。然晏子之卒,不得后于景公,据哀六年《传》晏圉来奔,圉即晏子之子,则是时晏子已卒。前此一年为景公卒年,而《外下》篇数叙景公哭晏子事,则晏子必卒于景公前矣。景公卒于哀五年秋九月,若晏子卒稍前于此,而在春夏,是年曾子亦止十五,尚未成人,似亦未当赠言。或者煣木修困湛兰等语,皆劝学之词,故为童子言之乎?然《杂下》又云: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若晏子卒于哀五年,则去晏圉来奔止一年,圉已晓来奔,自非年幼。岂前此一年为幼,后此一年遂为壮乎?若晏子之卒,不在哀五年,以赠曾子以言观之,亦相去不过一二年。若去之远,则曾子更幼矣。然则晏子之卒,难以核定。以臆断之,《外下》篇所云晏子没十七年,而景公犹在为是。所云曾子,或是皙而非参,《檀弓》亦称曾申为曾子,则曾晰亦得称曾子矣。晏子书成于记录者,其中事实或有不核,使吴一事,讹谬无疑。或曰,夫差当作兄,似可从。
《晏子春秋·问下》:溪盎而不苛。孙渊如曰:溪当为谿,言谿刻也。盎即詇假音。《说文》:詇,早知也,谿盎而不苛,言不矜明察。麟按:君子不当以谿刻为行,且谿刻则直与苛同矣,何有相似而殊者哉?此即当证以本书,《外下》篇之尔稽,即《墨子》之尼谿,是谿稽古通。此则借谿为稽也。《周礼·司稽·注》:司稽察留连不时去者。古稽讥声证同,是以《广雅·释诂》二字皆训问。郑注《王制》,赵注《孟子》,皆训讥为察,是稽讥亦同有察谊。稽詇而不苛,谓豫察早知而不苛刻也。
《法言·吾子》: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是则恶沱为水小之名。《礼器》必先有事于恶池。即沱。盖恶池较大河为小,故取此名谊。
《法言·重黎》:或问淳于越。曰:伎曲。请问。曰:始皇方虎挒而枭磔,噬士犹腊肉也。越与亢眉,终无桡辞,可谓伎矣。仕无妄之国,食无妄之粟,分无妄之桡,〈当作饶。〉自令之间而不违,可谓曲矣。按伎与曲对,故以终无桡辞说伎,则伎为直谊明甚。盖当读为支兰之支,兰为横节,支为直节,〈见前。〉引申则凡直者皆得言支。李轨以为有才伎,失之。
《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农不能喜酣奭,大臣不为荒饱。酣奭指酒言,荒饱指肉言。按《小雅·采芑·传》:奭,赤貌。字通赫。《邶风》赫如渥赭,是也。酣奭,谓酒酣而面赤也。
《商君书·农战》:虽有《诗》《书》,鄕一束,家一员,独〈当作犹。〉无益于治也。按员借为麇。如《左传》楚子麇,《史记》作员也。《广雅·释诂》:𡈳,〈即麇之变。〉束也。《左传》云:罗无勇,麇之。又云:麇之以入。杜预《注》以麇为束缚。是一麇与一束谊同也。又按《左传》之楚子麇,二《传》作卷。一麇亦犹一卷也。凡书言一卷,谓帛可卷也,古者束帛必卷之,是一卷亦与一束同也。
《吕览·论人》:哀之以验其人。按《方言》云:凡言相怜哀,九疑、湘潭之间,谓之人兮。《中庸》:仁者,人也。《注》:读如相人偶之人。此人字亦当如是读,与上下文守、僻、节、特、志同意。
《吕览·古乐》:有倕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锺。苓为乐器,不见他书。以意求之,《诗·卢令·传》:令令,缨环声。《说文》:玲,玉声。是凡令声字,多以貌象声音。是以金乐如钟而小者曰铃。而吹乐亦有苓也。《鲁语》:今伶箫咏歌及《鹿鸣》之三。伶当为苓,苓萧是吹乐,咏歌是人声,皆平列字也。韦《解》云:伶人,乐官也,言乐人以箫作此三篇之声,与歌者相应。于文义未为顺也。此篇苓字,王伯申谓当作笭,即笙字。笙之为笭,犹旌之为旍也。说亦甚是,惜笙之作笭,于字书无明据耳。至又列或说,以苓为䈁字之脱坏,则不可从。
《吕览·怀宠》:得民虏,奉而题归之。《注》:奉,送也。按题当借为适,《小雅·四月》爰其适归,是也。古是啻声通,如擿之作提,镝之作鍉,可证。
《吕览·安死》:扑击遏夺。《异用》:以遏夺为务也。按:遏当借为竭。《说文》:竭,负举也。此犹《庄子》云负匮揭箧,担囊而趋也。
《吕览·本味》:旄象之约。《注》:约,饰也,以旄牛之尾,象兽之齿,以饰物也。一曰:约,美也。毕氏沅曰:此论味之美者,何忽及于饰乎?《楚辞·招魂》:土伯九约。王逸《注》:约,屈也。九屈难解。屈必是𡲶之讹。《玉篇》云:短尾也。麟按:高说诚误矣,若土伯九约,自训屈曲之谊。屈即诎字,以约本训缠束,缠束势诎曲,故引申谊如是。土伯身九曲,何难解之有?若训短尾之屈,则与约迥不相涉矣。此约当借为𥭖,同从勺声。《玉篇》云:𥭖,腹下肉也。旄象之𥭖,犹肥牛之腴耳。
《吕览·乐成》:鲁人鹥诵之曰。毕氏沅疑鹥是人名,非也。鹥当借为㿄。《说文》云:剧声也。又通作殹。《说文》殹下云:一曰病声也。孔子初政,鲁人以为困苦,故勮声诵之。
《吕览·察微》:吴楚以此大隆。《注》:隆当作格。格,斗也。按隆格形声俱不相近,未知高说何本。窃谓隆当借为哄。隆从降声。《尚书大传》之降谷,亦作隆谷,是隆降同声。《禹贡》之降水,康成谓即共水,是降共声又同。哄从共声,故隆可借为哄。《说文》:哄,斗也。
《吕览·审分览》:坚穷廉直忠敦之士。《注》:坚,刚也。按穷借为空,如《节南山·传》训空为穷也。《下贤》篇: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注》:空空,悫也。《论语》:悾悾而不信。包训悫悫,郑训诚悫,倥即空字也。
《吕览·用民》:君,利势也,次官也。按次亦利也,借为佽字。《诗·车攻·传》:佽,利也。《说文》:佽,便利也。《知分》篇荆有次非者,亦以次为佽。
《吕览·达郁》:两祛步堂下。《注》:袪步,举衣而步也。《知化》云:子胥两袪高蹶而出于廷。《注》:两手举衣而行。按《舞赋》:黼帐祛而结组兮。《注》:袪犹举也。即用此训。
《吕览·疑似》孽矣,无此事也。按孽当为媒孽。《汉书·司马迁传》:随而媒孽其短。臣瓒曰:孽,谓生其罪衅也。此无而以为有,故以孽言。
《吕览·处方》:向挚处乎商而商灭,处乎周而周王。《注》:向挚,纣之太史令也。按向挚当即《论语》所云师挚,乃是太师,非太史也。
《吕览·士容论》:其状朖然不儇。《注》:其状貌朖然舒大,不儇给巧伪为之。按朖当借为良。齐高强字子良,王伯申谓良亦强也,引《墨子·公孟》篇身体强良为证。麟谓强直者,必不儇给巧伪。
《吕览·士容论》:骨节早成,空窍哭历,身必不长。按以鬲或作㽁言之,则历可读如隔。哭历双声,历即齞唇历齿之历,空疏之意。《释名·释疾病》云:历,匘,匘从耳鼻中出历历然也。骨节早成者,气先发泄,故其空窍〈此空窍犹孔窍,非谓空虚也。〉不实。今人谓之髓空,此谓之历,犹匘髓出言历矣。哭则以双声引长之耳。按《管子·地员》云:五觳之状娄娄然。《注》:娄娄,疏也。则哭借为觳,言其疏也。历亦不必读如隔矣。
《吕览·审时》:得时之黍,芒茎而缴下。按缴借为檄。《释木》云:无枝为檄。黍茎本无别枝,谓之檄者,言无芒也。茎上有芒,下无芒。
《韩非子·难言》:则见以为掘而不伦。按掘借为滑。犹《周语》郑武公滑突,《史记》作掘也。滑,乱也。《书》:蛮夷滑夏。郑《注》:侵乱中国。是其谊也。《周语》:滑夫二川之神。《晋语》:不如置不仁以滑其中。《荀子·成相》:吏谨将之无披滑。皆此谊。滑而不伦,乱而不伦也。
《韩非子·难言》: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按诡即恑。《说文》云:恑,变也。《周书·谥法》:好变动民曰躁。引申则变动即可曰躁。《月令》:毋躁。《注》:躁,动也。躁可训动,则亦可训变。人间所说如此,是人所说如彼,则是变易人间之说,故曰诡躁人间。《有度》云:险躁不得关其佞。《说疑》云:噪诈之人。躁噪亦同,言变诈也。《管子·君臣下》云:然则躁作奸邪伪诈之人不敢试也。躁作亦犹噪诈。作与诈,如为与伪矣。《管子·正世》又云:夫民躁而行僻。亦诡躁之谊,谓其好变习俗也。
《韩非子·主道》:是以不言而〈宋本无而字。按此与下文语势相对,藏本有而字,是。〉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按增借为征。《士昏礼》:纳征。《注》:征,成也。《庄子·逍遥游》:而征一国者。司马《注》:征,信也。不约而善成,不约而善信皆可通,成谊为优。
《韩非子·有度》:故绳直而枉木斲,准夷而高科削。按:科者,科厄也。《说文》:科厄,木节也。亦单称科。《易·说卦》:为科上槁,是也。木有节则高起而不平,故以准平而削之。此与上句枉木,皆举木为说,《注》以科为等,失之。
《韩非子·扬榷》: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按:《大雅·民劳·笺》:泄犹发也。动发,犹言发动也。上言虚静无为,道之情也。此所谓根干也,能虚静,则发动不失矣。
《韩非子·八奸》:甚者举兵以聚边境而制敛于内。按敛借为检。《释名·释书》:检,禁也,禁闭诸物使不得开露也。制检即制禁,犹言禁制也。
《韩非子·亡征》:后妻淫乱,主母畜秽,外内混通,男女无别。案:畜借为缩,古字畜与育通。《释名·释车》:齐人谓车枕以前曰缩,兖、冀曰育,是育缩声又通,明畜缩声亦通矣。《释诂》、《说文》皆云:缩,乱也。芜秽亦杂乱之谊,故云缩秽。
《韩非子·用人》:则强弱不觳力。按:觳借为角。《李斯列传》:方将觳抵优俳之观。《集解》云:即角抵,明觳角通。《月令》曰:肄射御角力。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卫人有佐弋者,鸟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鸟惊而不射也。《汉书·百官公卿表》言武帝改左弋为佽飞,而云佽飞掌弋射,则佐弋即左弋矣。左正字,佐俗字,字从左,训从佐。师古以左弋为地名,非官名所取谊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刖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又云:齐有狗盗之子与刖危子戏。〈下云危子曰,脱刖字。顾氏《识误》说是。〉按危借为跪。《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杨倞《注》:跪,足也。韩子以刖足为刖跪,其说是也。《晏子春秋》云景公出,则跪击其马而反之,谊亦同。今《韩子·注》乃云刖者行步危,故曰刖危,谬矣。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故周秦之民,相与歌之曰。按:周秦当为秦周。《左襄十八年传》:及秦周伐雍门之萩。《吕览·权勋》:军于秦周。《注》:秦周,齐城门名也。齐人之德田氏者多矣,歌者当不止秦周之民,此特举秦周之民所歌以概其馀耳。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以疑为能相万乘所〈下文作而。〉不窕也。按《荀子·赋》云:充盈太宇而不窕。《淮南·俶真》:横扃天地之间而不窕。《主术》:横扃四方而不窕。皆谓处大而不觉其空虚也。此亦谓相万乘大国而无不足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王子于期为宋君为千里之逐,已驾,察手吻文且发矣。按察手吻文,谓察辔之上连己手下在马吻者,其相成之文理能比顺否也。《诗·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传》云:纰,所以织组也。总纰于此,成文于彼,愿以素丝纰组之法御四马也。总纰于此,在手也。成文于彼,在吻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之所以自浅娋者,岩穴之士徒也。浅借为嶘。《说文》云:山高也。通作栈。《西京赋》:栈齴巉崄。《注》:高峻貌。是也。娋借为峭,《说文》云:陖也。《广雅·释诂》云:高也。人主之高陖,犹《贾子》所云堂陛之势。其所以自高陖者,以岩穴之士徒为之臣而尊成之也。今士徒皆私门之舍人,则君位陵夷,而子之得行其篡窃矣。上云人主之所以镜照者,诸侯之士徒也,亦谓赖此得明。今诸侯之士徒皆私门之党,则誉子之以壅君矣。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上有积财,则民臣必匮乏于下。宫中有怨女,则有老而无妻者。按怨与积同意,怨读为怨利生孽之怨。怨利,谓蕴利也。《荀子·哀公》云:富有天下而无怨财。怨财,谓滞财也。惟女有蕴蓄于宫中者,而民乃无妻。不论女之情怨与不怨也,即使千人同御,女无怨情,民之无妻,何以异于不怨哉。故知怨非怨恨谊也。下云: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旷者,虚也,与怨相对。内过实则外虚,理势必然。《诗序》云:《采绿》,刺怨旷也。幽王之时,多怨旷者也。亦谓男子从役于外,故虚旷,女子郁滞于家,故怨积。刺怨旷者,刺王政不善,以致怨旷。故下复申之曰:幽王之时,多怨旷者也。以明此是刺王,嫌人似刺怨旷为即刺怨旷之人也。而自郑君已不明其谊,《笺》云:怨旷者,君子行役过时之所由也。而刺之者,讥其不但忧思而已,欲从君子于外,非礼也。又云:怨旷之深,忧思不专于事。则以怨为怨恨之怨,不知之子于狩以下二章,乃思极而假为欲从之辞,非真思从之也。犹《都人士》篇言从之迈,《笺》云欲自杀求从古人,非真思自杀也。不得以辞害志,谓为越礼。乃云刺之,误甚矣。且妇人一己小怨,偶有过情,何关于王政而列《雅》乎?且序幽王二语亦可删矣。然则怨旷宜从《韩非》谊为积,非怨恨。刺怨旷,谓刺民之所以怨旷者由王失政,非刺妇人也。
《韩非子·难三》:知下明则见精沐,见精沐则诛赏明。按《檀弓》:夫子助之沐椁。《注》:沐,治也。《吕览·贵当·注》:治,饬也。《说文》:饬,致坚也。致即今致字。精沐,谓精致也。见精沐,谓识见精致也。今人言之,则曰精细。又《广韵·一屋》沐字下云:汉复姓有沐简氏。沐简之义,当亦与沐椁同,谓沐治之竹简也。附识于此。
《韩非子·说疑》:然使郞中日闻道于郞门之外以至于境内。是郞中以在郞门之中而名之也。自郞门之外以至于境内,皆非所居,故此自郞门之外起数以至境内也。《十过》云: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郞门之垝。按《周书·作洛》云重郞,《注》以为累屋。然则但言郞,即是屋。于门上为罘罳,故谓之郞门也。郞中因此得名。后又省称为郞,则引申之名矣。
《韩非子·说疑》:隐敦适,持私曲,上禁君,下挠治。按适借为谪。《方言》谪训怒。《说文》敦亦训怒。《孟子》使虞敦匠,敦亦督责之意。故敦犹谪也。隐读为依,依乎谪责以自重,如子罕以刑罚夺君权也。禁君者,使君不得行敦谪也。挠治亦承持私曲言。
《韩非子·诡使》: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按《孟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谄施,犹谄笑也。
《韩非子·六反》: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按《荀子·荣辱》:恈恈然唯利飮食之见。《注》:恈恈,爱欲之貌。《方言》云:牟,爱也。宋、鲁之间曰牟。与《韩子》牟食同。
《韩非子·六反》:而世尊之曰磏勇之士,按磏读为噞,《魏都赋》:抗旍则威噞秋霜。善曰:噞犹猛也。
《淮南·原道训》:此齐民之所为形植,黎累忧悲而不得志也。按植者志也,见《楚辞·招魂·注》。黎累叠韵兼双声,累读为儡。《洞箫赋》:桀、跖、鬻、博,儡以顿悴。《寡妇赋》:容貌儡以顿悴。是儡乃本义,而黎则其发声之辞也。黎累属形,忧悲属志。
《淮南·俶真训》:华藻镈鲜。《注》:镈,今之金尊也,鲜明好也。按镈从尃声,尃从甫声,此借为黼。《释言》:黼黻,彰也。华藻黼鲜者,华藻彰明也。
《淮南·精神训》:蜷跼而谛。按《离骚》蜷局顾而不行。《注》云:蜷局,诘屈不行貌也。谛即揥。《文赋》:意徘徊而不能揥,是也。而当作不。蜷跼不揥,与《文赋》同意。
《淮南·本经训》:缠锦经冘。《注》:剑文相句,连缠如绮,经冘如锦。按经当从《说文》训织也。冘借为𬘘。𬘘所以县瑱,织五采丝为之。其文采回曲,亦与锦相似。缠锦织𬘘,皆以状剑文之句曲也。
《淮南·兵略训》:楚国之强,大地计众,中分天下。按《广雅·释诂》:曳,数也。王怀祖曰:曳亦通作世。《逸周书·世俘解》世俘,谓数俘也。麟谓大与世通,若世子即大子,世叔即大叔矣。大地计众,谓数地计众也。
《淮南·兵略训》:人不及步𫓶,车不及转毂。按𫓶借为蜎。《尔雅·释鱼》云:蜎,蠉。《说文》:蠉,虫行也。由虫行引申为凡行之谊。
《淮南·兵略训》:滔滔如春,𣋷𣋷如夏,湫漻如秋,典凝如冬。《注》:典,常;凝,正也。按典当借为錪。《方言》:錪,重也。《释名》典亦训镇。《广雅·释诂》:镇,重也。又云:凝,定也。然则典凝者,镇定也。冬时闭固不泄,故镇定象之。《考工记·辀人》:辀欲颀典。《注》:颀典,坚刃貌。然则典凝亦犹坚凝也。
《淮南·修务训》:夫宋画吴冶,刻刑镂法,乱修曲出。按《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此宋人善画之证。
《淮南·修务训》:扶旋猗那。按扶即蟠。《天文志》:奢为扶。郑氏《注》:扶当为蟠。《吕览·为欲》篇之扶木,钱晓征谓即蟠木,此扶亦同矣。
《淮南·泰族训》:祷祠而求福,雩兑而请雨,卜筮而决事。按《说文》祝下云: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兑与说古字通。《周礼·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六曰说。《注》:以辞责之。董仲舒救日食祝曰:照照大明,瀸灭无光,奈何以阴侵阳,以卑侵尊,是之谓说也。又云:攻说用币而已。《疏》:谓天灾有币无牲。然则兑即说也。使巫祝以口说神,谓之兑,亦谓之说。旱乃天灾,故有币无牲也。《春秋繁露·求雨》篇:祝曰:昊天生五谷以养人。今五谷病旱,恐不成实,敬进清酒膊脯,再拜请雨,雨幸大澍。此雩之辞也。若说则以辞责之,其所责或是句龙后稷等,若五帝则不得责也,其责之辞则亡矣。
《淮南·要略》:钻脉得失之迹。按钻借为讃。《方言》:赞,解也。《周语》:土乃脉发。《注》:脉,理也。凡文理为理,理之亦为理。讃谓解之也,脉谓理之也。
《淮南·要略》:宴炀至和。《诗·谷风·传》:宴,安也。炀借为荡。《诗·南山·传》:荡,平易也。《仪礼·少牢·注》安亦训平,宴炀谓平易耳。
《急就篇》首七章,皆列人姓名。颜《注》引说者云:是古贤圣之人,本出《易纬》。而不信其说,云:或是旧人已经称用,或是新构义理,然非实相配属,真有其人。按非有其人,则以彼之名配此之姓,殊属无谓。且使新构义理,则如妙房,,如交便,如吕张,如宗谈,皆晦涩难解,必多费训语而后明,何苦为此廋辞怪语耶?以郑子方观之,当即田子方,古田字与陈同声,则与郑为平去,故得借用。五章有田细儿,或文字相避也,则知诸姓名皆实有其人矣。且《易纬》有其姓名,则非史游所自配明矣。谶纬之书,观《庄子》言十二经,则虽非真出孔子,而战国时已有其书,当是七十子后学者所为,非起于哀平之世。而颜氏疑《易纬》中所有姓名,皆是后人附箸,又妄也。
颜本《急就》“焦灭胡”章,《皇象碑》无。按无者是也。《急就》例无复字,而“焦灭胡”与六章“郭破胡”重,“司马褎”与五章“马牛羊”重,“尚自于”与五章“尚次倩”重。“姓名讫,请言物”与二十五章“诸物尽讫五官出”重。知史游真本无此章矣。然其名字仍复奇古,当非后人所造,或亦古有是人,而东汉人羼入之,如齐国山阳两章欤?
《书·禹贡》:荆州,惟箘簵楛,三邦厎贡厥名。《夏本纪》及马《注》皆如此读,而马以名善释名。郑则以厥名下属包匦菁茅读。麟按:二马读是也。但名非谓名善耳。案《鲁语》:肃愼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桰曰,肃愼氏之贡矢。今此箘簵楛是荆州所贡。据《吕览·本味》篇言越骆之箘。《汉·两粤传》云:赵佗以兵威财物赂遗闽、粤、西瓯骆,设属焉。师古曰:西瓯即骆越也。言西者,以别东瓯也。据此,知越骆在南粤之西,荆州西南界至越城岭,则越骆亦荆州部中所羁縻者。箘簵贡自越骆,〈康成注:箘簵,聆风也。是箘簵为一物。〉则楛亦出于越骆等国可知。是知三邦皆荆州所属蛮夷之国,更远于冀州之岛夷,靑州之莱夷,与肃愼之为远国同。蛮夷所贡,或称号有异,而中国必名从主人,彼亦预知,故并贡其图籍以自说其名,〈《周书·王会解》:郭叔掌为天子菉币马。菉即录,天子录其名于上,则诸侯自当陈其名于下。《觐礼》: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注》:卓,犹旳也。以素旳一马以为上,书其国名,后当识其何产也。马尚书名,况蛮夷所贡之箘簵楛乎?蛮夷似未知书,然亦有识别,如今满文、英文,使译官各就以为通也。〉是曰三邦厎贡厥名。《祭统》曰:铭者,自名也。武王之铭楛矢,非知其名,何以题刻,此箘簵楛皆所以为矢。〈马《注》:楛,木名,可以为箭。徐广注《夏本纪》云:箘簵楛,一作箭作杆。《撰异》以为今文。然则箘簵亦所以为矢也。〉此州又贡砺砥砮丹。弩正可以为镞,犹周之楛矢,是知三邦贡其名,而中国因汛铭棔也。《鲁语》又云: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考荆州言江汉朝宗于海。郑《注》谓荆楚之域,国有道则后服,国无道则先强,故记其水之义,以著人臣之礼。然则此记三邦厎贡厥名者,亦以箸人臣之礼,使无忘贡职也。以铭证名,乃知厥名必属箘簵楛说,非菁茅所得夺也。若以为名善,则可上属,亦可下属,皆泛语不切矣。
《急就》篇:冠帻簪簧结发纽。《注》:簧,即步摇也。《补注》:簧未详,疑是簂字。麟按:谓簧簂同训则可,疑簧是簂字则不可。盖《说文》云:椢,筐当也。《释名·释首饰》云:簂,恢也,恢廓覆发上也。簧与筐声本相近,且簧者横也。《书》光被四表,亦作横被四表。《孔子闲居》:以横于天下。《注》:横,充也。《尔雅》:桄,充也。声谊同。桄横声转为扩为廓,《淮南》云:横廓六合。《方言》云:张小使大谓之廓。皆充谊也。步摇之得名簧者,即《释名》所云恢廓之谊也。或曰:簧借为筐,《淮南·齐俗》云:筐不可以持屋。《注》:小簪也,此与簪连文,则大者为簪,小者为筐,亦通。
《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后予极焉。《传》:靖,治。极,至也。按治者,谓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及考礼正刑壹德等事,是之谓治也。言假使我朝王以治彼诸事,王意苛求,或以我为后至,如防风之会禹焉。后予至者,谓王意后之也。次章云:后予迈焉。《传》无训,亦当如《笺》训行,伹不以行为放。凡后至者,必在国时后行,王以为后至,则必以为后行矣。三章云:曷予靖之,居以凶矝。《传》:曷,害。〈《正义》以害浣害否为说。〉矝,危也。言予曷为而朝王以治诸事乎?若治之,彼以我为后至,必加诛于我焉。居以凶危,犹言处以凶危,杀亦是矣。《易》曰:后夫凶。则凶矝之谓也。《正义》所释皆非。
《周礼·夏官·校人》:驽马三良马之数。八丽一师,八师一趣马。〈《注》:八皆宜为六字之误也。〉沈氏《周官禄田考》改为驽马二良马之数。其说曰:驽马六趋马一驭夫,四百三十二匹而一驭夫,经有定数。两驭夫掌二厩,当八百六十四匹,不得增多,所以必破三为二也。于是以《序官》无驽马之驭夫二人而补之。麟按:沈以驽马居二厩,若三良马之数,则为千二百九十六匹,当有三驭夫分之,则每厩六百四十八匹。其四百三十二匹,既每厩各有驭夫掌之矣。而每厩馀二百十六匹,须合两厩而始得四百三十二匹,则更须一驭夫以兼掌之。意其支离繁碎,不合事情,故必改三为二也。及以邦国及家之厩法观之,而知沈说之不合也。案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种。康成云:诸侯有齐马、道马、田马,大夫有田马,各一闲。其驽皆分为三,是邦国及家,亦驽马三良马之数而分为三闲。若天子驽马二良马,则邦国及家亦当同,则驽马衹得二闲,是邦国马四种仅得五闲,家马二种仅得三闲矣,将何以通之乎?若邦及家之驽马不以二百一十六匹居闲,而以四百三十二匹之数分居三闲,则一闲谨得一百四十四匹,驽马一闲,其数反少于良马一闲,无是理也。且嫌一驭夫兼掌二闲,亦无庸虑此也。就使天子驽马二良马,而邦国及家则必不能不驽马三良马,如上所计是也。邦国驽马三闲,〈以下不言家者,以家或不备官,故但就邦国计之。〉凡六百四十八匹。〈家亦同。〉四百三十二匹而一驭夫,则邦国亦当有一驭夫以掌两闲,而馀一闲二百十六匹,将谁掌之乎?若谓邦国非六趣马驭夫,则《校人》说良马,亦云皂一趣马,三皂为系,系一驭夫,是趣马上惟有驭夫,邦国趣马之上,不应别设一官,必是驭夫。既是驭夫,则亦当六趣马而一,馀一闲三趣马所掌之二百十六匹,终使谁人掌之乎?然则以驭夫计之,而在邦国固有难处者,而于王国能强求其惬适乎?然则如之何?曰:驽马之驭夫,《序官》无文。假使邦国以一驭夫掌二闲之数,而馀一闲,则三趣马上更无长官;天子亦每闲有一驭夫,而馀二百十六匹,自听三趣马掌之,更无长官,未为不可,以驽马轻也。
《管子·侈靡》:而祀谭次祖,犯诅渝盟伤言。按谭借为道,犹三年禫服作三年导服也。诸侯适天子,道而出,道一名祖,故曰祀道次祖。次者,谓设主迎尸之次耳。《侈靡》篇又曰:辟之若尊谭,末胜其本,亡流而下。谭亦道也。尊道者,尊其神,故名。尊犹宗也,犹言宗祀文王及六宗为六子之尊气也。末胜其本者,按犯軷以乘车轹牲,疑系之木本。《墨子》说武王杀纣云:万年梓株折〈当与下系字互讹。〉纣而系之赤环,〈《御览》作轘,谓轮也。〉是车轹者,系木本也。若末胜其本,则轹时木必倒,不能分牲矣。亡流而下者,亡读为无,《广雅·释诂》:流,行也。行而下,亦犹言顺流而下也。礼既轹牲遂行,《大驭》所谓及犯軷遂驱之也。末胜本则轹牲不分,牲不分则无遂行之理,故曰末胜其本亡流而下也。又《五行》云:货曋神庐,合于精气。曋亦谭之误,借为道也。古货化通,如化居即货居也。此货借为化祝之化。《大祝》:四曰化祝。司农《注》:弭灾兵也。汉天汉二年,止禁巫祠道中者。文颖曰:汉家于道中祠排祸咎,移之于行人百姓。排祸咎犹弭灾,故亦得化祝之名。而名之曰化道,化祝之道,祭神之庐,两者相对,此道即《说文》所云禓道上祭者,与祖道别。庐者,引申为居止之通名,如周庐精庐倚庐之等,皆非中田之庐也。合于精气者,犹祝由移精变气也。又按春秋时重祖道之祭。《墨子·明鬼下》云:期年;燕将驰祖。燕之有祖,当齐之有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是也。
《墨子·修身》:批捍之声,无出之口。按批当为㧗之误,㧗借为呰。《说文》:呰,苛也。《华严经音义》引作诃也。《说文》又云:诋,苛也,一曰诃也。是呰诋谊同。捍借为讦,呰讦与下云诋讦之民,字异而谊一也。上云谮慝之言,无入于耳,彼谓无听人毁人之言,此谓己无毁人。
《墨子·辞过》:此非云益暖之情也。按云即员。《诗·正月》:员于尔辐。《传》:员,益也。员益同谊。《说文》:䚋,外博众多视也。谊亦近。
《墨子·辞过》:冬则冻冰,夏则饰饐。按《说文》:饰从巾从人,食声。《释名·释飮食》:食,殖也。然则饰食殖声三通,此则借饰为败殖之殖。《说文》:殖,脂膏久殖也。字亦作殕。《广雅·释诂》:殕,败也。《通俗文》:殕,腐也。此谓夏日飮食腐败也。《说文》:饐,饭伤湿也。夏日蒸溽,故饭久尤易餲饐也,殖饐同类。
《墨子·尚贤中》:先王之书,距年之言也。毕解为远年,未是。《尚贤下》云:于先王之书,竖年之言然。按引距年云,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引竖年云,晞〈当作睎。〉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身,两书文法略同,则距年、竖年是一,必是书名矣。又《尚同中》曰:是以先王之书,相年之道曰。相与距竖声远,或名异,或字误,皆不可知。
《墨子·尚贤中》:乃热照无有及也。毕曰:言其罪绩用弗成,亦止见有所不及耳。按热借为蓺。〈实为臬。〉《诗·行苇·笺》:蓺,质也。《汉书·司马相如传》:蓺殪仆。《注》:蓺,谓射的。照借为招。《吕览·本生》:共射其一招。《注》:招,埻的也。引申则蓺招亦为极谊。故《晋语》:贪欲无蓺。《注》:蓺,极也。言鲧于事理,但见及其浅,未能见及其极也。
《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按阅借为𩊭。《广雅·释诂》:𩊭,补也。赞者,佐助之谊。𩊭者,禆益之谊。上云: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然则赞阅贤良圣知辩慧之人,谓其德能佐助裨益天子者也。赞阅之文,犹言裨辅矣。〈见上。〉
《墨子·尚同下》:必疾爱而使之,畋信而持之。按畋借为陈,犹田陈之通也。
《墨子·非攻中》云:靡弊腑冷不反者。毕谓腑冷即腐烂,是也,而未通其音。按冷与连声同,如《龟策传》龟千岁乃游苓叶之上,借苓为莲。《说文》魿训虫连行纡行者,亦以魿连同声为训,是其例也。《淮南·天文训》:日至于连石。《注》:连读腐烂之烂。连可通烂,则冷亦可通烂矣。
《墨子·非攻下》:争之不疾,孙之不强。按孙与争,谊反而相成。《说文》:𦥊,忿戾也,从至。至而复逊,逊,遁也。《周书》曰:有夏氏之民叨𦥊。是𦥊之所以为忿戾者,正得谊于逊也。忿戾在心,发之则为争,此盖用引申之谊。
《墨子·非攻下》:五分而得其一,则犹为序疏矣。按序疏犹馀疏。《庄子·天道》:鼠壤有馀蔬。司马云:蔬读曰糈。糈,粒也,一云:馀,益。疏,外也。按两说皆非。鼠壤谓鼠肝之土与息壤,有馀蔬即有馀也,谓田土有馀也。馀蔬本叠韵连语。《书大传》:不爱人者,及其胥馀。《注》:胥馀,里落之壁。取谊虽异,要皆不分析为谊。此序疏即馀蔬,余声予声一也。此文谓所丧者多,若能失五分而复得其一,则犹为遗馀矣。《庄子·让王》:其绪馀以为国家。《楚辞·涉江·注》:绪,馀也。绪馀同谊而亦叠韵,序疏、馀蔬,皆与緖馀同。
《墨子·非攻下》:量我师举之费,以诤诸侯之毙。按诤借为正,当也。
《墨子·节葬下》:翁缞绖。按《说文》:翁,颈毛也。《广雅·释亲》:𩔚,〈翁之俗。〉项也。盖翁项谊同,声亦同矣。此所谓翁。疑指辟领。《丧服记》云:适博四寸。彼上《注》云:适,辟领也。本《注》云:辟领广四寸。释曰:据项之两相向外各广四寸。然则辟领而即以翁名者,犹衣在领曰领也。
《墨子·节葬下》:是以僻淫邪行之民,出则无衣也,入则无食也,内续奚吾,并为淫暴而不可胜禁也。按古文内作�,见《南宫中鼎》。《说文》入训从上俱下,盖入字从上而下小屈之,篆文似丄,此当是丄误入,又误内也。续字古文作赓,而读者误音庚,古庚更通,此盖借庚为更,误赓又误续也。奚吾即《晏子》之溪盎。《诗》颙颙卬卬,《韩诗》作颙颙盎盎。是卬盎声通。故卬训我者,与女人自称姎我之姎同字,实皆借为吾。是知盎卬吾声通。前以溪盎为稽诀,为察知之谊,此言民已无衣食矣,上更稽察其家资,则无可如何,相率而为淫暴矣。
《墨子·节葬下》:以此求治,譬犹使人三睘而毋负己也,治之说无可得焉。按三古与参通,睘借为环。《春官·簭人》:八曰巫参,九曰巫环。〈巫皆即筮。〉《注》:参谓筮御与右也,环谓筮可致师不也。《墨子》即以参环为筮之名。负读为背。《释名》负,背也,声通之证。《楚辞·惜诵·注》:背,违也。《吕览·尊师·注》:背,戾也。凡筮听可否于神,今使人筮而又欲使筮辞毋与己心违戾,此筮者所不能为也,故以此譬求治而不可得治者。王伯申以睘为还,负为背,云使人三还转其身于己前,欲使其毋背己,不可得也,说未确。
《墨子·天志中》:今夫天兼天下而爱之,撽遂万物以利之。按撽借为要,犹侥幸作要幸也。《诗·萚兮·传》、《吕览》以要甲子之事于牧野。《注》皆云:要,成也。《月令注》:遂犹成也。要遂同谊,言天成万物以利民也。又《明鬼下》云:汤乘大赞,〈毕曰疑辇字,是也。〉犯遂下,众人之𧎸遂,王乎〈毕曰当为手,是也。〉禽推哆、大戏。犯遂下,犯即犯軷字,言乘大辇犯軷而遂下行也。〈谊见《管子》。〉𧎸遂即撽遂。凡言成功者,功本与成同谊,故众人之成,即众人之成功,犹言要甲子之事也。言当众人之成功也,王亦自禽推哆、大戏。𧎸字或鰝异文,或蛟异文,犹郊高蒿之通也。
需初九《象》:需于郊,不犯难行也。按卦《象》云: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飮食宴乐。然则以人事明之,此需于郊,谓饯也。《大驭》:及犯軷,遂驱之。《注》云:封山为山象,以菩刍棘柏为神主,既祭之,以车轹之而去,喩无险难也。《聘礼·注》云:行出国门,释酒脯之奠于軷,为行始。道路以阻险为难,是以委土为山,或伏牲其上,使者为軷,祭酒脯祈告。卿大夫处者于是饯之,飮酒于其侧。礼毕,乘车轹之而遂行,舍于近郊矣。是饯于国门外者有犯軷之礼,犯难而行,以难为易,故云喩无险难,此行之始,故有是礼。至郊则行久矣,若复有饯者,则无犯軷之礼,故云不犯难行也,言不犯难而遂行也。于郊有饯者,若郑六卿饯韩宣子于郊也。《韩奕·笺》云:祖于国外,毕乃出宿,示行不留于是也。《彖》云:需,须也。须有留意,然则既至郊则可留以待人之饯,故云需于郊。
《墨子·天志下》:有具其皮币,发其綛处,使人飨贺焉。按飨借为聘享之享。綛即纫字,与希绣字通。《方言》:希,摩也。《管子·霸形》:裸体纫胸称疾。尹知章《注》:纫,犹摩也。此谓借纫为希,盖脂文二部通转最近,希本即黹字,音陟几切,与纫声亦相转,故得相借。此借纫为希绣字。《司服》希冕,《注》引《书》希绣,绣之曰希,引申之则成繍亦曰希。处乃虎之误字,借为琥,亦容以处从虍声,同借为琥也。《小行人》:琥以绣,璜以黼。康成谓子男于诸侯享用琥璜。此希琥即绣琥,所谓琥以绣,故用之享。
《墨子·明鬼下》:武王以择车百两,虎贲之卒四百人,先庶国节窥戎,与殷人战乎牧之野。按《大传》载《大誓》文云:大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盟津之上,乃告于司马、司徒、司空诸节,允才。然则节亦谓诸节也。庶亦诸也,庶字兼贯国节二字:庶国者,从征之诸国也;庶节者,《大誓》所云是也。〈诛纣虽在《大誓》后,其称诸节则同。〉言以择车及虎贲,先庶国庶节之兵而窥戎也。戎指殷也,犹言寇也。庶节亦有兵者,即《周礼》之百官建旟,以其属卫王者也。
《墨子·非乐上》: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声不和调,明不转朴。下云:眉之转朴。朴疑借为赴字。
《墨子·非命上》:吾当未盐数天下之良书,不可尽计数。大方论数,而五〈毕曰:三之讹。〉者是也。毕氏谓盐为尽之讹。麟按:盐自当有尽谊。《诗·巧言》:乱是用餤。《释诂》、《毛传》皆云:餤,进也。《表记》徐本作乱是用盐,是盐得通餤。古进尽声通而谊亦近。《释诂》:荩,进也。《高祖纪》主进,以进为𧂰,是声之通也。《列子·黄帝》:竭聪明,进智力,以进为尽,全书皆然。盖进尽谊得相通,故𨔥字从𦘔声,与尽同声。《说文》训自进极也。《吕览·明理·注》:尽,极也。是知日进无疆,即是欲造其极,故进尽同谊。餤为进,即为尽。未字衍。言吾当尽数良书,则不可尽数也。以大率数之,则有此三者耳。
《墨子·非命上》:百姓之谇也。谇当借为祟。《贾子·无蓄》云:是天下之大祟也。
《墨子·非儒下》:君子胜不逐奔,揜函弗射施,则助之胥车。按揜函者,𨼮陷之借声。《广雅·释诂》:𨼮,陷也,是也。射施犹谢施。《庄子·秋水》: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淮南·俶真训》云:二者代谢舛驰。《楚辞·大招》:靑春受谢。《注》:谢,去也。则代谢之谢亦去也。谢之言射也,故《广雅·释诂》云射,行也,谓行而去也。射施即谢驰,言随分而行,周流不拘耳。𨼮陷弗谢驰,谓车陷不能驰去,如戎马旋泞而止也。胥借为苏。《淮南·脩务》:苏援世事。《离骚注》苏训取,则苏亦与援同意。援,引也,谓助之引车也。若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畀之脱扃等也。
《墨子·经说下》:包、肝、肺、子,爱也。按包象人褢妊,此训爱,犹子训爱,即字也,字亦孕育也。故《说文》:字,乳也。
《墨子·经说下》:橘茅,食与招也。按橘所以食也,茅所以招也。《男巫》曰:旁招以茅。
《墨子·经说下》:合之府水。毕氏曰:府疑同腐。麟按:毕说是也。《贾子·耳痹》曰:吃山草,飮腑水。腑即腐字,移月于旁耳。
《墨子·经说上》:倍,二尺与尺但去一。《庄子·天下》篇云: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司马《注》:若其可析,则常有两,若其不可析,其一常存,故曰万世不竭。《墨子》说即取半之谊。《经下》云:狗,犬也。而杀狗非杀犬也可。此即《天下》篇狗非犬之说。《经说下》云:或不非牛而非牛也可,则或非牛成牛而牛也可,故曰牛马非牛也未可,牛马牛也未可,则或可或不可,而曰牛马牛也未可亦不可,且牛不二,马不二,而牛马二,则牛不非牛,马不非马,而牛马非牛非马,无难。此即《天下》篇黄马骊牛三之说,谓黄马一,骊牛一,合之为黄马骊牛又一,既非黄马,又非骊牛也。又云:智以目见,而目以火见。此即《天下》篇目不见之说。《经说上》云:宇东西,家南北。〈此上文不可读,姑如此断句。〉穷,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经说下》云:无南者,有穷则可尽,无穷则不可尽。有穷无穷未可智,则可尽不可尽未可智。此即《天下》篇南方无穷而有穷之说。无南者,当作南无者,无借为方,本双声,韵又通转,如无之作亡,甫之作方也。《经说下》曰:若以火见火,谓火热也,非以火之热。此亦与《天下》篇火不热之说近。又《小取》篇:杀盗人非杀人也,无难。此即《庄子·天运》篇所谓杀盗非杀,亦名家之说也。
《墨子·大取》:伣日之言也,乃客之言也。《说文》:伣,譬喩也。日,实也。则日可通实。伣实者,以假设之词誉喩实事也。实事为主,譬喩为客,故曰乃客之言也。
《墨子·耕柱》:楚四竟之田,旷芜而不可胜辟,𧦝灵数千不可胜。〈下有脱字。〉毕曰:《说文》云:𧦝,召也。麟按:灵借为令。《释诂》:令,善也。《广雅》作灵,善也。明古字通。《吕刑》苗民弗用灵,《缁衣》引作苗民匪用命,是灵本借为令,故引者以训诂之命字代本文也。召令犹使令,谓承使令之人也。
《墨子·公孟》: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亦冠也。王以亦为亣之误,是矣。葆字则云未详。按《释言》:翢,𦇨也。《注》:今之羽葆幢。《杂记》:匠人执羽葆御柩。《说文》䍿下云:乐舞以羽翿自翳其首。然则葆者,翳首以舞者也。命人葆即命人䍿舞也。葆下当有冠,葆即箸于冠,去冠则葆无所箸,犹有命则学无所就也。
《祭统》述孔悝鼎铭曰:其勤公家。按其勤声转,其亦借为勤也。《射义》:旄期称道不乱者。《注》:期或为勤。《诗·行苇·传》正作勤。期通勤,故其亦通勤。
《墨子·贵义》:商人用一布,布不敢继苟而雠焉,必择良者。按《易·坎》系用徽𬙊,范甯引作继用徽𬙊,是继与系声同。《说文》:𣤢,𣤢且也,唾声。一曰小笑。疑当作小笑,一曰唾声。以小笑训𣤢且,小笑即哂,有苟且之意,故曰𣤢且。此继由系通𣤢,𣤢苟即𣤢且。《礼记注》云苟,且也,是也。由小笑为苟且,故引申为凡苟且之称。𣤢苟之言䜁诟也,犹系絓声谊相近也。《贾谊传》:奊诟无节。《考工·弓人·注》云:苟,愉也。《匡谬正俗》:苟者,婾合之称,所以行无廉隅,不存德义,谓之苟且。是䜁诟与苟且谊亦近也。人立行苟且,谓之䜁诟。为事苟且,谓之𣤢苟。实由小笑引申而为此谊。
《墨子·鲁问》:厚为皮币,卑辞令,函遍礼四邻诸侯。按函借为咸。《周礼·伊耆氏》共其杖咸,《注》读咸为函。《鲁语》:小赐不咸。《注》:咸,遍也。函遍连文,古人复语也。
《墨子·鲁问》:鲁君之嬖人死,鲁君为之诔,鲁人因说而用之。子墨子闻之曰:诔者,道死人之志也。今因说而用之,是犹以来首从服也。按当作是犹以首从来服也。《吕览·辩土》:故不能为来。《注》:来,丕成也。是来有成谊。众人之首不同,而以从已成之服,是谓以首从来服。〈服冠也,如用之冕,是也。〉曰元服、曰服,死人之志各不同,而一用鲁君已成之诔,犹是矣。
《论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注》: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后儒因以淫伤为乐哀之过,其说大误。按乐者,《诗序》所谓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也。不淫者,《诗序》所谓不淫其色也。哀者,《诗序》所谓哀窈窕也。不伤者,《诗序》所谓无伤善之心也。乐由于不淫,淫则必不乐矣;哀由于不伤,伤则必不哀矣。乐淑女与淫己色,哀窈窕与伤善,意正相反,安得以淫伤为乐哀之过乎?《诗序》作于子夏,而《论语》则《撰考谶》谓子夏等六十四人所撰,是必彼此同谊。说《论语》者不得悖《诗序》也。邢《疏》引《诗序》,但不能驳孔《注》,此疏家之体,实其失也。而训为以,犹可而即可以,刭而独鹿即刭以独鹿也。乐以不淫,哀以不伤,言所以乐者,以不淫致之也;所以哀者,以不伤致之也。郑康成笺《诗》,易哀为衷,亦失之。于《论语》则读如本字,以乐哀对文,不容改也。然云哀世夫妇不得此人,则所哀者不主窈窕不得配君子言,与《诗》义又乖,不知何据?
《伐木》:无酒酤我。《传》:酤,一宿酒也。《笺》云:酤,买也。王无酒,酤买之。《正义》曰:既有一宿之酒,不应谓之无酒,故《笺》易为酤买。曾氏钊云:王者酤酒,非其理矣,从《传》。麟谓无酒者,非不能备酒也,谓无三酒耳。按《烈祖》:既载清酤。《传》:酤,酒。《笺》云:既载清酒于尊,酌以裸献。据裸当用郁鬯,而以清酒当之,郑说稍误。彼《烈祖》为祀中宗之诗,《周礼》五齐以献神,而三酒为诸臣所酢。既载清酤,下言赍我思成,则清酤是献神者,其为五齐中之品可知也。五齐泛醴盎缇沈,惟醴速成,故《说文》醴训酒一宿孰,而《释名》亦云醴醸之一宿,是酤即醴无疑。臧玉林以为酤酒、醴酒、事酒、醳酒一物四名,此则大误。事酒即醳酒,乃三酒之一,与醴迥殊。且《释名》云:醳酒,久酿至泽也。是醳以久得名。郑注《郊特牲》云:事酒,今之醳酒,皆新成也。此特对旧醳为言耳。《酒正·疏》云事酒,冬酿春成,是也,岂一宿成哉?而臧氏又驳《酒正·疏》,误甚矣。有酒无酒,犹言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其用之有无各有所宜,非不能备也。又如言天子无介;诸侯相朝,灌用郁鬯,无笾豆之荐,无者乃贵于有也。《伐木》本兼诸父诸舅兄弟言,然则卑者则有酒湑我,谓有三酒,莤而饮之也;尊者则无酒酤我,谓无三酒,而但以醴饮之也。《士冠礼》有醴冠者、醴宾,《士昏礼》有父醴女,是皆以用醴为敬,故尊者无酒有醴也。若然,《燕礼》有玄酒,彼《疏》谓凡用醴者无玄酒,此燕得用醴者,天子礼殊,犹《燕礼》不用羊而此有肥羜也。《浆人》云:共夫人致饮于宾客之礼,清醴医酏糟而奉之。彼王致酒时,夫人致饮,饮中尚有醴,然则王燕当有醴明矣。有酒固湑,无酒而用醴,则《司尊彝》云醴齐缩酌,缩即莤,是醴亦湑之,故下文言,饮此湑矣,得兼包二者也。《传》说长矣,《正义》之驳,不明《传》意也。康成说误。然《食货志》云:《诗》曰:无酒酤我。而《论语》曰:酤酒不食。《诗》据承平之世,酒酤在官,和旨便人,可以相御也。《论语》孔子当周衰乱,酒酤在民,薄恶不诚,是以疑而弗食。鲁匡当王莽时,四家《诗》皆完全无缺,其说或出于三家,《笺》谊亦有所本。曾谓王者不当酤酒,康成大儒,岂于此犹未审。按《夏官·羊人》:若牧人无牲,则受布于司马,使其贾买牲而共之。牲可买,则酒亦可买也。此非王亲自酤,亦必酒正使贾买之,未尝轻损威重,不得云非理也。但此则当于未饮时早计及之,不得临时匮乏而始买也。终不能易《传》说。
《墨子·备城门》:寇所从来,若昵道傒近。毕曰:《说文》云:尼,从后近之。此说是也。但从后近之,引申即为远近之近,《尸子》所谓不避远尼也。其实从昵近字足矣。昵道当倒。傒本徯之俗。《通俗文》:邪道曰徯。道昵,言正道近也。徯近,言径路近也。毕读为谿,或笔误。
《墨子·备梯》:裾城外,去城十尺,裾厚十尺,伐裾,小大尽本。〈《备蛾傅》作木。〉断之,以十尺为传,〈《备蛾傅》作断。毕曰:此传字为即之讹。按此十尺言长也。〉杂而深埋之,坚筑毋使可拔。《备蛾傅》篇裾皆作薄。毕氏因彼上文有卢薄,训以《说文》栌柱上柎也,欂壁柱也,因亦以此薄为欂,而于裾谊不可通。麟按:所谓薄,与上卢薄异。《荀子·礼论》:薄器不成内。《注》:竹苇之器。《庄子·达生》:高门县薄。《注》:薄,帘也。《释训》亦云以薄为鱼笱。则薄盖由此引申而为篱之名,篱与帘形近也。裾借为椐。《释名》曰青、徐谓篱曰椐,是也。篱而云厚十尺者,其一边用木为篱以障土,一边仍积土,土厚十尺,非篱厚十尺也。以裾为大名,故云裾厚十尺。
《墨子·备梯》篇:二十步一杀,杀有一鬲,鬲厚十尺。《备蛾傅》作二十步一杀,有𡑾,厚十尺。毕曰《方言》:㷭虞,望也。𡑾即虞之俗。按鬲借为檕,实为挈,如戛击作拮隔,及《说文》𩱝之读若击,𧈖之读若隔,皆鬲与𣪠声通之证。按《说文》:檕,繘耑木也。此汲绠上端所系以收绳者,本与挈皋相类,而《诗草木疏》言,檕迷一名挈橀,是檕声又同挈。《司马相如传》孟康《注》:㷭如覆米䉛,县著挈皋头,有寇则举之。此挈即挈皋也,即烽也。米䉛县著挈皋,而云厚十尺者,此与𡑾皆举烽之台,即取台上有挈皋而为名,非即挈皋也。按此说非也。《列子》曰:望其圹,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宰,即《公羊》宰上之木拱矣之宰,《公羊注》云:宰,冢也。宰坟既一物,则鬲不当有异,亦即宰坟可知。𡑾候积土为高,故与宰坟形相似,故名曰鬲。
《墨子·迎敌祠》:坛高八尺,堂密八;坛高七尺,堂密七;坛高九尺,堂密九;坛高六尺,堂密六。案密本山如堂者,《尸子》云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是也。此祭而为之者,犹犯軷之封土为山也。
《墨子·旗帜》:城中吏卒民男女皆葕异衣微,〈即微[职]。《号令》篇微职,即微识也。王怀祖谓此微下亦当有职字。〉令男女可知。按葕当即莚字,如衍祭即延祭也。莚本延之变。衍字,《诗》云椒聊蕃衍,《西京赋》云筱荡敷衍,故字变亦从艸矣。《释诂》:延,闲也。此取声同为训,则莚亦可通闲。《内则》:惟及七十,同藏无闲。《正义》:闲,别也。《庄子·齐物论》:小知闲闲。《释文》:有所分别也。然则莚异即闲异,谓别异也。《荀子·君道篇》:故由天子至于庶人也,莫不骋其能,得其志,安乐其事,是所同也。衣暖而食充,居安而游乐,事时制明而用足,是又所同也。若夫重色而成文章,重味而成珍备,是所衍也。衍亦谓异,与同为对文。言重色重味,是贵者所独异也。下云圣王财衍以明辨异,言圣王裁制此色味之异,以明等级之辨异也。下文又云: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彼衍字则从饶衍谊,与不足为对文,与上二衍字异也。王伯申以葕为隶书辨字之讹,未确。
《墨子·号令》:度食不足食,民各自占家五种石升数,为期。其在莼害,吏与杂訾。期尽匿不占,占不悉,令吏卒款得皆断。按莼当借为篿。《说文》:篿,圜竹器也。篿与篅音义同。《说文》:篅,判竹圜以盛谷也。害借为篕。如《吕刑》之鳏寡无盖,《孟子》之谟盖都君,皆借盖为害也。篕与盖同声。《方言》云:籧篨,自关而东或谓之篕掞。按籧篨卷之,即与篅篿同形。籧篨不可使俯,正象卷席而直立之也。今浙人盛谷之篅,形正如此,故因谓篅为篕。訾即訾程之訾,亦期也。凡占五种之谷者,既与之期矣。然谷少者不必再占,其谷多而在篅中者,或为蛊蚀鼠窃,不能即如本数,必量以斗斛,而后知其实数,故先自占其大较,而后吏以其大较之多少,断其核量之期。谷最多者期长,谷次多者期稍短,以下以次差之,其期不一,故曰杂訾。款者,《广雅·释言》云:叩也。凡言款门款塞,皆是叩谊,此叩则考问也。《列子·天瑞》曰子贡叩之不已,是也。叩得,犹今人云访得耳。
《墨子·号令》:无敢有乐器、毙骐军中,有则其罪射。按毙借为蔽。《招魂》:菎蔽象棋,有六簙些。王逸《注》:菎,玉;蔽,簙箸,以玉饰之也。骐借为棋。《说文》:骐,马青骊文如博棋也。是骐棋本通。蔽棋废军事,故禁之。而乐器亦与之并禁者,墨子非乐,故其本篇云: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是以军中必禁也。
《列子·黄帝》:乃若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谡操之者也。《注》:谡,起也。按《庄子》谡作便,则谡当借为稷。《诗·楚茨·笺》云:稷之言即也。未尝见舟而即操之,比起谊为切。
《列子·黄帝》:以智鄙相攻,强弱相凌。又云: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按《东京赋》:鄙哉予也。《注》云:固陋不慧也。《董仲舒传》:或仁或鄙。《注》云:谓不通也。《老子》:我独顽似鄙。《注》:鄙,似若不逮也。此鄙与智能对之证。
《列子·周穆王》:荣汝之粮,不若遄归也。《注》:荣,弃也。按张意以为荣与环声通,如营与环通,茕与瞏通也。《释器》云环谓之捐,是环捐得通。此荣由环声而借为捐也。《说文》:捐,弃也。
《列子·仲尼》:衎衎然若专直而在雄者。《释文》:在,—本作存。按作存是也。《庄子·天下》篇:施,存雄而无术。〈按:施字当属上句。〉司马《注》云:意在胜人而无道理之术。此《注》亦云:似求是而尚胜。是古语谓好胜为存雄也。衎衎当借为侃侃。
《列子·汤问》: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丈节皮毛齿髪,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按《国语》:宣王料民于大原。《注》:料,数也。王谛数之,谓数肝胆等物。
《列子·汤问》: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释文》:牵挺,机蹑。按挺当是借为筳。《说文》:筳,繀丝筦也。牵当借为弦。《释名·释姿容》:牵,弦也,使弦急也。是牵弦声通。《说文》: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盖弦本以丝为之,而琴瑟之弦亦名弦,是弦即丝也。弦筳,犹言丝筳也。
《庄子·则阳》: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菑,子独先离之。按子乎子乎,与下子异,下子斥辜人也。子乎子乎,犹子兮子兮。《绸缪·传》云:子兮者,嗟兹也。说乎本从兮,其谊得通。子乎与《尚书大传》之嗟子乎,《管子·小称》之嗟兹乎,《秦策》之嗟嗞乎,文法同。
《列子·力命》:墨杘单至。按此二者相反。《方言》言墨杘即无赖。然则单当读为亶,诚也。至读为质,犹桎训质地也。襄九年《左传》服《注》:质,诚也。《小尔雅·广言》:质,信也。
《列子·力命》:𧮈㥛凌谇。按《庄子·徐无鬼》:察士无凌谇之事则不乐。是凌谇者,苛察之意,名家之所喜也。《天官书》:凌杂米盐。此凌当读从之。谇读为碎,碎犹杂也。𧮈㥛者,口吃而语急,则不能辩言胜人,故相反也。
《列子·杨朱》:拘此废虐之主,录而不舍。按录字与上拘字同谊。《荀子·荣辱》云:軥录疾力。彼《注》读軥为拘,是也。拘录者,录本与拘系同谊,故《小戎·传》云:楘,历录也。引申即为检束之谊。《说文》行谨为逯,目睐谨为睩,又自此谊引申。
《管子·牧民》篇:子目有士经。尹知章《注》:士,事也。麟按:此上有四维四顺,下有六亲五法,则士经之士,当亦为数名。《说文》: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窃以十一两数合为士字,其有事谊,亦取十一而天地之数毕也。此士经所叙曰:错国于不倾之地(一),积于不涸之仓(二),藏于不竭之府(三),下令于流水之原(四),使民于不争之官(五),明必死之路(六),开必得之门(七),不为不可成(八),不求不可得(九),不处不可久(十),不行不可复(十一)。凡十一事,据下文分疏可见,故曰士经。
《管子·乘马》:汎山。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按汎山犹上之蔓山,当读为芃芃棫朴之芃。
《管子·乘马》:方六里命之曰暴。又云:五连而暴。按暴者借为表,犹《广雅·释诂》训襮为表,以声谊兼通也。古者地必有表,邮表畷是也。是以地邑亦多称表,《左传》表淳卤,贾侍中《注》淳卤之地,九夫为表,是也。此犹彼谊。
《管子·乘马》:士闻见博学意察而不为君臣者。按意借为抑。《诗》抑此皇父,《韩诗》云:意也。古书语辞,意抑多通。《释训》及《大雅·抑·传》皆云:抑抑,密也。抑察,即《中庸》文理密察之谊。
《管子·七法》:衡库者,天子之礼也。《注》:衡者,所以平轻重;库者,所以藏宝物,不令外知者也。言王者用心,常当准平天下,既知轻重,审用于心,无令长耳目者所得,此则天子之礼然也。按《注》说是,但未明措词之由。《天文志》云:南宫朱鸟权衡,衡大微三光之廷。轸南众星曰天库,库有五车。衡、库皆南宫之星,而又皆隶于五帝,故云:衡库者,天子之礼也。借天象以见义。不然,衡与库辞不相会也。
《管子·七法》:故攻国救邑,不恃权与之国。《幼官》云:愼号审章,则其攻不待权与。《事语》云:独出独入,莫之能禁止,不待权与。《轻重甲》云:数欺诸侯者无权与。四权与一也。待即恃也。《幼官》下文云:明必胜则慈者勇,器无方则愚者智,攻不守则拙者巧。三者文法一例,明必胜为一句。而尹《注》以权与明必胜为句,云:权谋明略,必能胜敌。此谬,《杂志》已驳之。尹于《七法·注》云:权与谓权为亲与也。其说亦非。《杂志》但谓权与为与国,未说权字之训。按权圈同字。《管子》书中两言圈属,圈即麇至之麇,谊训为群,说见《左传读》。权得通圈者,犹鬻拳《后汉·孔融传》作权,《诗·卢令·笺》云鬈读当为权,是权与卷声字通也。《说文》:与,党与也。权与谓群党,指同好之国也。兵力自足,故无恃乎此。
《管子·幼官》: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称材。按《释言》:称,好也。《考工·轮人》:欲其肉称也。《注》:肉称,弘杀好也。皆训称为好。好材犹言美材也。上文云精材,《小问》篇亦以精材、豪杰并言,字与此异而意则大同。尹《注》谓材称其所用,失之。《杂志》以称为精之误,亦不必然。
《管子·幼官》:刑则绍昧断绝。按绍昧与断绝同谊,古人之复语也。绍从召声,召从刀声,刀之俗字作𠚥。《广雅·释诂》:𠚥,断也。绍借为𠚥。昧者,《公羊襄二十七年传》:昧雉彼视。《注》:昧,割也。〈彼《释文》云:昧,旧音刎。此犹昧与㫚之通。〉断割,犹断绝也,皆谓斩断之刑。且以谊之相反相成言之。断字从𢇍,𢇍,古文绝也;反𢇍为㡭,即今继字。绍,继也;反则为断绝之谊。昧之言未也。《方言》:未,续也。继续同谊,《说文》继亦训续也。故反亦为断绝之谊。
《管子·宙合》:适善备也,仙也,是以无乏。按仙字或作仙,从山声。《春秋说题辞》、《说文》皆训山为宣,则仙亦得借为宣。《释言》:宣,遍也。遍与备谊近,故言是以无乏。尹《注》以为轻顺貌,失之。
《管子·宙合》:忧则所以伎苛,伎苛所以险政。按伎苛犹小苛。《史记·汲郑列传》云汤辩常在文深小苛,是也。《说文》:妓,妇人小物也。𩓸,小头𩓸𩓸也。《史记·项羽纪》:莫敢枝梧。臣瓒曰:小柱为枝。《东京赋·注》:鬾,小儿鬼。是凡从支者皆有小谊。此伎则借为彼四字之谊也。又《诗·瞻卬》鞫人忮忒,《说文》引作伎。此伎亦借为忮。凡苛者必忮很,故曰忮苛。《形势解》云能宽裕纯厚,而不苛忮,是也。
《管子·宙合》:方明者,察于事,故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按方明即六玉之方明也。以其名〔方〕明,故云察于事。上下四方无所专主,故曰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下云:道也者,通乎无上,详乎无穷,运乎诸生。是其谊也。
《管子·法禁》:则大臣之赘下,而射人心者必多矣。《注》:越职行恩曰赘。此训于古无征。按赘缀本通。《商颂·长发》:为下国缀旒。《笺》:缀犹结也。结下与射人心谊平列。
《管子·法法》:国毋怪严,毋杂俗,毋异礼,士毋私议。俞先生训严为尊。按严当与俗礼同意,借为业也。《小匡》篇: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齐语》严作业,是以平入相通也。《释诂》:业,事也。凡所行者谓之事,故与俗礼意同。毋皆借为无。
《管子·问》:大夫疏器,甲兵、兵车、旌旗、鼓铙、帷幕、帅车之载几何乘?按此军事所用,无取疏通。《楚辞·湘夫人》:疏石兰兮为芳。《注》:疏,布陈也。疏器谓陈器也。下云疏藏器,谓器之可陈与可藏者耳。
《管子·君臣上》: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则众不敢逾轨而行矣;下有五横以揆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注》:横,谓纠察之官,得入人罪者也。五官各有其横曰五横。按五横即五潢,假天象以名官也。此如天有司禄之星,《周官》亦有司禄也。《天文志》: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又曰:德成衡,观成潢,伤成戌,祸成井,诛成质。晋灼《注》:观,占也。《方言》:凡相窃视,南楚或谓之占。此谓占觇通。成十七年《左传注》:觇,伺也。《广雅·释诂》:占,视也。又云:占,譣也。是潢主伺察按验之事,故纠察之官亦曰五潢也。其官盖如今六科给事中。
《管子·侈靡》:俈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尹知章《注》:言二帝之时,比屋可封,美俱在下。其说是也。而以混为同,则非也。《说文》:琨,石之美者。《子虚赋》:琳瑉琨珸。然则混吾即琨珸,以石之美喩人之美也。
《管子·侈靡》:若夫教者,摽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𩿊然若謞之静,动人意以怨,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人所生往。〈流水已去,而人犹思之,下句未详。〉按此以秋云、夏之静云、謞、流水四者比教。尹《注》乃以𩿊然若謞之静属上文为说,非也。謞即歊,《解嘲》云:浡滃云而散歊烝。盖歊之言熇也。《说文》云:熇,火热也。𩿊本作𪈩,此乃借为观。《周礼·序官·注》:爟读如予若观火之观。今燕俗名汤热为观。静读为青,《续汉·五行志》:青青者,暴盛之盛也。是青有盛意。观然若歊烝之暴盛,使人难受,故动人怨也。若然,上言若秋云之远,若夏之静云,皆远于人而能动人及人,故以喩教之微妙夙切。今言歊则逼人矣,而得与彼为类者,《说文》歊训气上出貌。气无形,非若夏日之可见者,是亦微妙之物也。若然,教乃动人怨者,此但以四者之感人喩教之感人,非谓教令人怨也。不然,教岂有令人悲者乎?或曰:教以前代之事,使有所感激,以生悲怨,如言学诗者可以怨也。此虽近似,终非本谊。
《管子·侈靡》:故法而守常,尊礼而变俗,上信而贱文,好缘而好驵。按下好字上疑当有不字。缘谓缘饰,此示之所以辨吉凶贵贱者,故好之。驵读如《晏子·谏》篇今君之服驵华之驵,驵华非俭,故不好之。此以衣服喩政,缘犹礼文也,驵则礼过而淫矣。
《管子·势》云:慕和其众,以修天地之从。按慕即莫,《左昭二十八传》:德正应和曰莫。应和由于和同,故莫亦有和谊,所谓慕和也。
《史记》述《大誓》:毕立赏罚。《书大传》述《大誓》:必力赏罚。必借为毕,其实即《顾命》之毕协赏罚也。盖协立同部,故借作立,而协又脱误作力。立声与力亦相近,所以误作力也。
《管子·度地》:夏有大露原烟,噎下百草。按噎当读天地壹㚃之壹。今《易》壹㚃作𬘡缊,壹𬘡亦一声之转也。《新序·杂事五》云: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咽与此噎声义同,亦犹壹𬘡之转。
《周语》引《夏书》:关石和钧。韦《解》:一曰:关,衡也。麟按:此以声通也。盖关从𢇇声,𢇇从丱声,而衡与横古字通。横从黄声,关之借为衡,犹丱之借为磺耳。关又本有横谊,古固门者,横曰关,直曰植。
《吕览·功名》:今之世,至寒矣,至热矣,而民无走者,取则行钧也。按《说文》:则,等画物也。是则有等谊,与钧同意。取读为趣,趣则与钧平列。犹《孟子》言地丑德齐,莫能相尚也。
《吕览·圜道》:以言不刑蹇,圜道也。按刑当作訮。《说文》:訮,诤语訮訮也。《洞箫赋》:终嵬峨以蹇愕,《注》以为正直之貌。《高颐碑》云:清寋之口。寋即蹇字,亦作謇。以者,用也。用言者,所以出言之道也。人君出言,不必如人臣独持正直,与人诤语而清寋也,故曰圜道。自帝无常处至此,皆谓君道,非天道,帝谓人帝,非上帝也。
《庄子·骈拇》:蒿目而忧世之患。按蒿借为眊,犹𦽡之借用眊与旄,俗又作耄也。
《吕览·诬徒》:羁神于世。《注》:羁,牵也。神,御也。世,时也。按神训御者,《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广雅》:神,引也。《易通卦验》:冬至日置八神。《注》亦读神为引,而御者所以引马。《诗·小戎·传》云:靷,所以引也。是引马之说,神训御,犹训引也。《决胜》篇云:有以羁诱之也。《注》:羁,牵。诱,导。按《乐记》:知诱于外。《注》:诱,犹道也,引也。是羁神羁诱,皆训牵引也。
《吕览·怀宠》:得民虏,奉而题归之。按《释名·释书契》:题亦言第,因其次第也。然则题有第谊。题归之,谞按其邮驿过而递传以归之也。
《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笺》云:惩,艾也。《韩诗》云:惩,苦也。按由此可知,创艾之字,实由本谊引申。下文云:予又集于蓼。《传》云:言辛苦也。此亦自悔前事之语。盖事本辛苦,事后自觉其辛苦而悔之,谓之惩。艾者,辛药,故惩训苦,亦训艾。
《吕览·谨听》:牟而难知,妙而难见。按牟当借为瞀。《荀子·非十二子》:世俗之沟犹瞀儒。《注》:〔瞀〕,暗也。暗故难知。此但取其幽暗难识之谊,犹妙为微妙耳,非愚暗之暗也。
《吕览·先识览》:爰近姑与息。《尸子》:用姑息之语。《注》:姑,妇也。息,小儿也。据此,则《檀弓》云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姑息犹言妇寺之忠耳。
《吕览·达郁》:善衣东布衣,白缟冠,颡推之履。《注》:弊履也。毕氏沅曰,子高方且自矜其容以问侍者,恶有着弊履者乎?高不能注,不若阙诸。麟按:推当借为顀。《说文》:顀,出额也。谓额突出,今人所谓冲额角也。《史记》魋颜蹙齃,魋即顀,颜者额也。履头突出者如颡之顀,谓之颡顀之履。今人犹有冲头履,谓之京式鞋。
《韩非子·存韩》: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按《少仪》:毋报往。《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注》读报为赴疾之赴。此报谊亦同。
《韩非子·三守》:人主不心藏,而漏之近习能人。按能与态通。故郑注《虞书》柔远能迩云:能,姿也。即《说文》云态,姿之馀也。《荀子·臣道篇》:有态臣者,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此能人即态人,态人犹态臣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中章胥已仕,而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平公腓痛足痹而不敢坏坐,晋国之辞仕托者国之锤。顾千里云:按《八说》云:死伤者军之乘。或此与彼同。麟谓此亦数目耳。锤之训甚多,而皆可通。以两为主而计之,则《说文》云:锤,八铢也。《淮南·说山注》同。二十四铢为两,八铢于两居三分之一,则锤为三分之一也。《通俗文》铢六则锤,则于两居四分之一,则锤为四分之一也。以斤为主而计之,则《淮南·诠言注》云六两为锱,倍锱为锤,十六两为斤,十二两于斤居四分之三,则锤为四分之三也。此三训未知谁得其的,要必在其中矣。此与凡言锱锤谓少者异意。盖锤数诚少,而此以分率计,则不主少意也。《八说》之乘,六锤之误也。或曰:以乘皮乘禽言之,四为乘,则乘当为十分之四,与锤各不相涉,亦通。
《丧服》齐衰三月章,有曾祖而无高祖。郑康成谓高曾同服,本于戴德、马季长也。顾亭林、戴东原则谓曾祖父母关四世已上,苟相见则服齐衰三月,则是高祖以上皆同矣。此论尤为允当。而程易畴乃谓古者三十有室,逾年生子,则三十一也。推而上之,则见曾孙必九十三岁矣。曾孙成人,能备礼于曾祖,则曾祖已百十岁外矣。如是已难得。若玄孙能备礼于高祖,则高祖必百四十岁外矣,而谓得见之乎?不见其人,故不为制服也。乌呼!谬矣。夫百年寿之大齐也,以百四十岁为不可得,则百一十岁岂可得乎?若论其变,则有百一十岁者,又安见无百四十岁者乎?即谓童子能备礼于曾祖,曾祖之年固不必及百,然总麻章明有曾祖为曾孙之服。夫十九以下为殇,二十始从成人之服,然则曾祖服曾孙,欲不至百十岁外不能矣。百十岁可有,而独无百四十岁者乎?即在制礼时,固有百八十之召公,岂士大夫必无百四十者乎?且三十有室,不过极限,非谓三十以内不得娶也。故《媒氏》三十不娶,二十不嫁,则不禁奔以耻其父母,明三十为极限也。则又未可以拘执曲礼也。若夫以五为九,则固至高祖而止,不计高祖以上有服者也。必欲举此为驳,则高祖玄孙无服,但有七而无九矣。欲驳人之增,而己不能无减,其说顾可信乎?
《释木》:痤,接虑李。按接虑即捷卢。捷卢者,锄铻也。痤当借为锉。《说文》:锉,折伤也。凡折伤者多有锄铻。今所谓槜李,中有指爪印,岂是欤?
《韩非·难二》: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按玉女与王欲玉女之玉同,玉即㜅也。《说文》:㜅,媚也。孟康云:北方人谓媚好为诩畜。玉女者,好女也。《礼》云:君之玉女。犹云美女也。
太史公《报任少卿书》:佴之蚕室。佴当作茸。《淮南·氾论训》:大祖軵其肘。《注》:軵,挤也。读近茸。然则茸之蚕室者,軵之蚕室也。挤与推同谊,谓推之蚕室,其谊塙矣。
《庄子·让王》:颜色肿哙。按《考工·轮人》:旁不肿。《注》:肿,瘣也。然则哙即瘣。观绘亦通缋,馈亦通馈,则是会贵鬼声三通也。或曰《秋官·庶氏·注》,玄谓此禬读如溃疖之溃,桧声通溃,则哙亦可通溃,亦通。
《淮南·齐俗训》:而求之乎浣准。《注》:浣准,水望之平。按浣当为櫽桰之桰。《檀弓》:华而睆。《注》:说者以睆为𠜜节目,字或为𠜜。是浣声与桰通也。水望得称桰者,《荀子》以渠匽隐桰并言,渠匽以水言,隐桰以木言,皆取平直为谊,故引申得通也。
《淮南·泰族训》:故守不待渠壍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拔。按冲降即冲隆,隆从降声也。冲隆即冲临,犹隆虑作临虑也。
《曲礼》曰:玉日嘉玉,币曰量币。而《大戴·诸侯迁庙礼》云:敢以嘉币告于皇考某侯。然则嘉与量谊亦近。《考工》有嘉量。《律历志》云:而五量嘉矣。是则嘉者中法度之谊也。
崔骃《大尉箴》云:天官冢宰,庶僚之师,师锡有帝,命虞作尉。据《中候握河纪》、《河图录运法》,有舜为大尉之说。是崔以大尉为冢宰也。末又云:宰臣司马,敢告在际。是大尉又即司马也。然则大尉以一官兼二职者也。舜命百官,独无司马,郑康成以为后稷为之。按后稷本天官,今乃忽为司马,得无贬乎?盖唐虞司马即大尉,本兼天官。稷为司马,仍带旧时天官之衔,故不为贬也。
崔骃《大尉箴》云:天官冢宰,庶僚之师,师锡有帝,命虞作尉。据《中候握河纪》、《河图录运法》,有舜为大尉之说。是崔以大尉为冢宰也。末又云:宰臣司马,敢告在际。是大尉又即司马也。然则大尉以一官兼二职者也。舜命百官,独无司马,郑康成以为后稷为之。按后稷本天官,今乃忽为司马,得无贬乎?盖唐虞司马即大尉,本兼天官。稷为司马,仍带旧时天官之衔,故不为贬也。
《后汉·赵岐传》:著《要子章句》。刘攽《两汉刊误》谓要当作孟。吴仁杰《补遗》谓古字要黾互误,〈𦥺黾相似。〉盖本作黾子。周广业疑古孟黾无通者。麟按:孟黾古音同部,故《尔雅》训孟为勉,即黾勉之黾也。何云不通耶?
《毛诗》三周行。《卷耳》:寘彼周行。《传》云:置周之列位。《鹿鸣》:示我周行。《传》:周,至。行,道也。《大东》:行彼周行,无《传》。马瑞辰曰:《左传》以各处其列释周行,则周谓周遍,非商周之周,故杜云周,遍也。毛《传》置周之列位,谓置周遍之列位。《淮南·俶真》云:《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以言慕远世也。高诱《注》:言我思古君子官贤人置之列位也。诚古之贤人各得其行列,故曰慕远也。则亦不以周为周朝。《鹿鸣》、《大东》二《笺》,皆云周之列位,谊并同。麟按:马说是也。《嵩高》:周邦咸喜。《笺》云:周,遍也。亦不指为国名,则《传》言周之列位,可以此比例矣。《春官·大祝》:四曰周祭。司农《注》:四面为坐也。则周之列位,正谓四面之列位。郑《笺》云:周之列位,谓朝廷臣也。在朝,王南面,诸侯三公北面,孤东面,卿大夫西面,是非四面之列位乎?〈《左传》言王及公侯伯子男采卫大夫各处其列,所谓周行也。〉《司马迁传》云:出入周卫之中。周卫亦谓周遍之卫,正足与周行相证。《吴语》言军,则云周军饬垒。《西都赋》言宿卫,则云周以钩陈之位。皆可为旁证者也。《大东》无《传》,胡承珙、陈奂、魏源皆云:《传》言佻佻独行貌,则周行为道路也。不知毛意亦与《鹿鸣·传》训至道同。马瑞辰曰:《粊誓》郑《注》云,至犹善也,则至道即善道。其说是也。《九叹·注》引《诗》苕苕公子,即《西京赋》所云状亭亭以苕苕也。《韩诗》作嬥嬥。《说文》训直好貌。则佻佻谓孤直不群,倜傥自喜耳。毛云:独行貌,读如《后汉书》之《独行传》,非行走之行也。惟其是独行之人,故行彼善道也。衹以文在履霜往来之间,故读者误会,殊不知葛屦履霜,言其困乏,困乏之由,由于独善也。犹屈原独醒独清而见放也。下言往来,复说其困乏,以佻佻二句厕其闲,欲令文势委曲不平也。而诸儒皆以独行为行走之行,又参以经文行彼,遂谓毛指周行为道路。按《都人士》云:行归于周。《传》:周,忠信也。有行归之文,而毛不因此训周为国名,则此正可比例矣。
王怀祖以《卷阿》鸣韵生,高韵朝,菶韵雍。孔巽轩以《急就篇》有出句在上章之尾,韵句在下章之首者。二说虽似纤巧,而其法律犹秩然整齐。乃臧拜经以为三百篇首尾中间无不可韵者,则支离破碎,厚诬古人,宜为陈恭甫所讥也。乃又谓《仪礼》叙事之文亦皆有韵。夫《诗》与《仪礼》祝醮等辞,及群经中应对议论之文,及引古语之文,此乃文章润色之法,设有不韵者,易以训诂相同之字,而韵协矣,于理可也。至叙事则如人名、官名,有不容改易者,如谓协韵,则《春秋》亦可协韵乎?元年春王正月,元春合韵,年正亦合韵。西狩获麟,西麟亦合韵。郑伯克段于鄢,段鄢亦韵。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使宰来子之亦韵,归惠亦韵,公仲亦韵。伯姬归于纪,姬纪亦韵。若是者不可更仆数也。且宋公亦韵,杞子亦韵。日有食之,有食之亦韵。以《仪礼》叙事之文为协韵,则此亦得协韵乎?古圣人于叙事之文,实事求是,适同韵者不改,不同韵者亦不改,何至斤斤于是哉?故许周生难臧云:《论语》开卷,三不亦、三乎,岂亦可为韵耶?臧不得已谓《论语》文本无韵,故无取乎此耳。夫《论语》中言语多而叙事少,然犹云本无韵,况《仪礼》叙事之文,可云协韵乎?臧氏自谓所举数十条,非单辞孤证。然则《春秋》经文同韵者,岂止数百条乎?推而求之《史记》、《汉书》,同韵者岂止数千条乎?是以考古当论其理,不可以适合者为证。
附记:陈恭甫《与王伯申书》所论古韵,其说又谬。盖陈谓闾巷讴谣,发于妇孺,不必皆合音韵。然三百篇虽陈妇孺之情,其诗则皆学士所作也。至诗中音韵有不能通者,固当阙疑,要不可以破碎部分也。
褚先生补《滑稽列传》曰:建章宫后阁重栎中有物出焉。《索隐》:重栎,栏楯之下有重栏处也。麟按:此栎乃乐之误,古文以乐为栾。《周礼·凫氏·注》故书栾作乐,是也。犹以丂为于,以贝为鼎,不可以声谊论者也。栾训为阑,则声谊之通,犹𨷻入作阑入也。
王莽时有嘉新公刘歆,有祁烈伯刘歆,人所知也。乃同时又有一刘歆,《后汉·刘植传》言植有从兄歆。据《东观记》,字细君,为世祖偏将军,后为骁骑将军,封浮阳侯。而刘植之子又名向,袭封昌城侯,异哉!《桓彬传》云:彬厉志操,与左丞刘歆、右丞杜希同好交善。此东汉末又有一刘歆。又郑司农名众,而和帝时亦有大长秋郑众。贾侍中名逵,而魏贾梁道亦名逵。张子高名敞,而《颜氏家训》又有吴人张敞造�字。何治《左氏》者多与人同名也?后人谓《论语》之左丘明非作《左传》者,得无因是而起疑耶?然而两人同名,终不可溷,一人异见,终不可分,嚣嚣者祇见其惑耳。
《后汉·窦宪传》:南单于于漠北遗宪古鼎,容五斗,其傍铭曰: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按漠北何以有仲山甫鼎?《诗》云: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陈硕甫谓为天子之二伯。故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然则仲山甫当于此时巡行漠北矣。
泰折之折,当即𫮃字之借。《王吉传》引《诗》中心𢛁兮,今《毛诗》𢛁作怛。𢛁从制声,制折声通。怛从旦声,旦单声亦通。故东门之𫮃亦作东门之坛,怛可作𢛁,故𫮃可作折。
《诗·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传》:共,法。骏,大。厖,厚也。毛训共为法,亦以为玉,《左传读》已著之矣。上章之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阮云台因球磬而说缀旒为竟上之县裘,是矣。然则骏厖亦因共玉为谊也。骏与全通。如《老子》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朘亦作全也。厖与尨駹通。《考工记·玉人》云:天子用全,上公用尨。〈郑司农读。〉《说文》云:全,纯玉也。尨作駹,云:四玉一石。此泛记用玉之等,举王公之全尨,而侯用瓒,伯用埒,皆可统摄于其中。为下国全尨者,为下国用玉之法也。《荀子·荣辱篇》引此《诗》厖作蒙,同。而先云先王制礼义,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是亦以此为制法之等也。毛云:骏,大者。全亦大也。厖,厚者。《说文》厖训石大,由石大引申为厚,厚亦从厂,亦谓石也,故言厖厚也。而四玉杂以一石,可知厖与尨駹非直声同,谊亦通矣。
《都乡正街弹碑》:梵梵黍稷。梵即芃字。《诗·黍苗·传》:芃芃,长大貌。后汉樊梵,字文高。高长同谊,名字相应也。据《后汉书·郭伋传》云:父梵为蜀郡大守。下云: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是西汉时已有梵字也。而葛洪《字苑》乃训净行也,洁也,其妄甚矣。
《尚书大传》:阳伯之乐,舞侏离,其歌声比余谣,名曰晰阳。按晰阳当即《庄子·天地》篇所谓折杨皇荂也。但庄子以此为里耳所好之乐,盖乐虽雅正,若为人所习闻,里耳亦喜听之。如皇荂即《皇皇者华》,亦是《小雅》诗,本非俗乐也。
《吕览·谕大》:地大则有常祥、不庭、歧母、群抵、天翟。《注》:皆兽名也。麟按:常祥当即商羊,鸟名也。羊祥古本一字。以商容作常摐,商阪作常阪证之,是常商又通。
宋高宗宪圣慈烈皇后吴氏,于庆元三年崩。时光宗以大上皇承重,宁宗降服齐衰期。凌氏曙《礼说》曰:宁宗于吴皇后,曾孙也。为曾祖母本宜服齐衰三月,今服齐衰期,过矣。光宗服齐衰三年,则合于《丧服小记》为祖后者为祖母三年。麟按:二议皆非也。天子以宗庙社稷山川土地为重。光宗既传宗庙社稷山川土地于宁宗,则重在宁宗矣。祭则宁宗主之,丧亦宁宗主之。则宁宗当为吴后服齐衰三年,不为蔑其父也。何则?凡后之丧,非百姓祖母曾祖母死者可比。《礼》曰:为后服齐衰,服母之义也。光宗固后之孙,而亦后之臣也,则重虽不在光宗,而光宗未尝不可服齐衰三年也。然而主丧者惟一人,宁宗既受重,则主丧属宁宗,而光宗不得主丧矣。斯不为蔑其父乎?曰:礼本无传位,《荀子》曰:诸侯有老,天子无老。有擅国,无擅天下。后世既有是事,则不得不为之制礼。礼有父废疾而子嗣位者,父亦不为丧主,今背古义而行传位,是父贻谋之不善,愿自同于废疾者也。其事既成矣,则不得不同于废疾者,而以子为主矣,此父自作之咎也,非子之蔑其父也。且平日祭祀,固子主之矣。于祭不嫌其蔑父,而于丧独嫌其蔑父乎?《内则》云:舅没则姑老,祭亦妇主之。不为蔑姑,而此独为蔑父乎?且《内则》于舅没则姑老下,仍云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是固不替其姑也。以此准之,父废疾而子嗣位者,丧祭当请命于父矣。则子受襌者为丧主,亦当请命于大上皇矣。于主丧见受祖之重,于秉命见奉父之尊,恩义犹为两得也。若乃大上皇持重,而宁宗仅服齐衰期或齐衰三月,然则期年或三月之后,宁宗已除服,而大上皇犹服齐衰也。《玉藻》云:缟冠玄武,子姓之冠也。所谓父有丧服,子不纯吉者也。宁宗除服当如是。然而缟冠玄武,非丧服也,不以之废祭也。礼无脱缟冠玄武而祭者,以祭皆父主之,无子主之也。虽大夫七十而传,丧祭犹父主之,不得以子主之也。今子已为天子,已受宗庙社稷山川土地,则祭当子主之矣。只除服而不祭,如先帝何?已除服而祭,如大上皇尚有重服何?一进一退,无一可者也。然则非以宁宗持重主丧,不能全其礼也。虽然,此因有天子传位而制者也。天子传位本非礼,既有是事,则不得不为之制礼,然则为人主者,不如预禁传位之为得也。《礼》:后崩不再立,妾母不得立为太后。而后世习为常事,因而为之制礼,有不能遽绝者。若夫天子传位,行与不行,无所损益也。创制之君,可以永禁,守文之君,可以不为,吾愿后世有天下者,以此全先圣之大礼也。
吾丘寿王善格五。旧谓格五者,至五即格不得行。按今棋局十九道,古棋局十七道。若至五始格不得行,两家相去,太逼窄矣。今之跳五子,当即古之格五,其法两家各五棋,至三即格不得行。然则格五者,谓行五棋而有格法也。《大戴·小辨》篇:夫亦固十棋之变,由不可既也。此即格五也。一家五棋,两家则十棋也。若谓至五格不得行,则必不止五棋矣,两家必不止十棋矣,与《大戴》文又忤。且十七道之中,容棋不太多乎?
《特牲》:宗人执毕。《注》:毕状如义。按义当是弋字,篆文弋作篆文“弋”,与义相似。毕必古通,必字从弋,以其似弋也。篆文“弋”字象立竿有所县,从�则象竿有枝节旁出也。故凡物有旁出者当曰弋,因字误而为义,今人皆呼旁出为义矣。
《晋语》: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万充宗《礼记偶笺》谓考之《史记》,献公乃隐之高祖,武公乃隐之曾祖,范献子聘鲁在昭公二十二年,而鲁人犹讳,则讳非止于高祖也。麟谓武公之庙,象武世室,世世不毁,故讳其名。献公或以有功德,其庙亦不毁,如天子之宗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