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成五年五月十七日,将延历寺未决三十条呈上志远知尚,请决释。志远和尚云:「见说天台山已决此疑,不合更决。」不肯通矣。晚际,与数僧上菩萨堂院,见持念和尚,年七十,适见可卌来也。人云:「年高色壮,得持念之力。」开堂礼拜大圣文殊菩萨像,容貌颙然,端严无比。骑师子像,满五间殿在,其师子精灵,生骨俨然,有动步之势,口生润气,良久视之,恰似运动矣。老宿云:「初造此菩萨时,作了便裂。六遍柤作,六遍颡裂。其博士惆怅而云:『吾此一才,天下共知,而皆许孤秀矣。一生来柤作佛像,不曾见裂损之。今时作此像,斋戒至心,尽自工巧之妙,欲使天下人瞻礼,特为发心之境。今既六遍造,六金颜,即遍皆摧裂,的应不称大圣之心。若实然者,伏愿大圣文殊菩萨为我亲现真容。亲仿与而造。』纔发愿了,开眼见文殊菩萨骑金色师子现其人前良久,乘五色云腾空飞去。博士得见真容,欢喜悲泣,方知先所作不是也。便改本样,长短、大小、容貌髣取所现之相。第七遍柤作此像,更不裂损,每事易为,所要者皆应矣。其人造此像了,安置此殿,露光眼中,注泪乃云:『大奇。曾来未曾见者,今得见也。愿劫劫生生常为文殊师利弟子。』言竟身亡。向后,此像时时放光,频现灵瑞。每有相时,具录闻奏,施袈裟。今见披在菩萨体上者,是其一也。因此,每年使送五百领袈裟,表赐山僧。每年使别送香花宝盖、真珠幡盖、佩玉宝珠、七宝等,积渐已多。堂里铺列不尽之余者,寶冠、金鏤香鑪、大小明鏡、花毯白、珍假花在庫貯積見在。自余诸道、州、府官私施主每年送者,不可胜数。今五台诸寺造文殊菩萨像,皆此圣像之样,然皆百中只得一分也」云云。其堂内外,七宝伞盖当菩萨顶上悬之。珍彩花幡、奇异珠鬘等,满殿铺列。宝装之镜,大小不知其数矣。出到殿北,望见北台、东台圆顶高耸,绝无树木,短草含彩,遥望观之,夏中秋色。到堂前,遥望南台,亦无树木,台顶独秀,与碧天接连,超然出于众峰之外。西台隔中台,望不见也。于菩萨堂前,临涯有三间亭子,地上敷板,四面高栏,亭下便是千仞之岸崄峻。老宿云:「昔者,日本国灵仙三藏于此亭子,奉见一万菩萨。」遍礼讫,到阁院,见玄亮座主。从四月始讲法花经兼天台疏,听众卌余人,是远和尚门下。朝座阁院讲法花经,晚座涅盘院讲止观。两院之众互往来听,从诸院来听者甚多。当寺上座僧洪基共远和尚同议,请二座主开此二讲,实可谓五台山大花严寺是天台之流也。共众僧上阁,礼拜功德。阁之内外庄严,所有宝物,与菩萨堂相似也。见辟支佛顶骨,其色白黯色,状似本国轻石;骨内坚实,大二升许大,见是额已上之骨,上生白发,长五分许,似剃来更生矣,西国僧贞观年中将来者也。兼有梵夹法花经,又佛舍利,置之于璃瓶里。金字法花、小字法花精妙极也。阁前有塔,二层八角,庄校珠丽。底下安置阿育王塔,埋藏地下,不许人见,是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一数也。次入善住阁院随喜,有禅僧五十余人,尽是毳纳锡杖,各从诸方来巡者者也。置镇国道场,有天台宗僧讲四分律,亦是远和尚门下。
十八日,赴善住阁院主请,到彼断中。仍见从台州国清寺将来书。先于楚州付留学僧圆载上人送天台山延历寺未决卅条,国清寺修座主已通决之,便请台州印信,刺史押印已了,修禅寺敬文座主具写送台山弘天台诸德。兼日本国无行和尚送天台书,及天台修座主通决已毕,请州印信之书,台州刺史批判与印信之词,具写付来。
廿日,始巡台去。从花严寺向西,上行七里许,到王子寺吃茶。向西上,行六七里,至王花寺。更向西上十余里,到中台。台南面有求雨院。从院上行半里许,到台顶。顶上近南有三铁塔,并无层级相轮等也。其体一似覆钟,周圆四抱许。中间一塔四角,高一丈许。在两边者团圆,并高八尺许。武婆天子镇五台所建也。武婆者,则天皇是也。铁塔北边有四间堂,置文殊师利及佛像。从此北一里半是台顶,中心有玉花池,四方各四丈许,名为龙池。池中心小岛上有小堂,置文殊像,时人呼之龙堂。池水清澄,深三尺来。在岸透见底砂净洁,并无尘草。台顶平坦,周围可百町余,超然而孤起,犹如双出。台形圆耸,于此望见余之四台。西台、北台去中台稍近。下中台,向北上,便是北台之南涯。又下中台,向西上,便是西台之东崖也。三台地势近相连:东台、南台去中台,并五十来里。中台东,长岭高低,屈曲逦迤,向南五十里,地便与南台西北连。北台东北,岭下而复上,高低长岭参差,向东四十余里,便与东台西连。然五台高崄,出众岭之上。五台周圆五百里外,便有高重重,隔谷高起,遶其五台,而成墙壁之势。其参差,树木郁茂,唯五顶半腹向上,并无树木。然中台者,四台中心也。遍台水涌地上,软草长者一寸余,茸茸稠密,覆地而生。蹋之即伏,举还起,步步水湿,其冷如冰,处处小洼,皆水满中矣。遍台砂石间错,石塔无数。细软之草间莓苔而蔓生,虽地水湿,而无卤泥,缘莓苔软草布根稠密,故遂不令游人污其鞋。奇花异色,满山西开。从谷至顶,四面皆花,犹如铺锦,香气芬馥,熏人衣裳。人云:「今此五月犹寒,花开未盛;六、七月间,花开更繁」云云。看其花色,人间未有者也。从台顶东,下半里许,有菩萨寺,夏有粥饭,祇供巡台僧俗。从铁塔前向西渐下路,行十余里,下峻二里许,更上向西半里许,到西台供养院。于院后有三大岩峰,崄峻直秀,三峰并起,名曰香山。昔天竺僧来,见此三,乃云:「我在西国,久住香山;今到此间,再见香山,早出现此乎?」从供养院向西上五六里,到西台顶。台顶平坦,周围十町许。台体南北狭,东西阔,东西相望,东狭西阔。台顶中心,亦有龙池,四方各可五丈许。池之中心,有四间龙堂,置文殊像。于池东南,有则天铁塔一基,圆形无级,高五尺许,周二丈许。莓苔软草、盘石石塔、奇异花草,不异于中台。地上水涌,潜停于草下,洼处水停。三方涯峻,而东岸逦迤渐下,与中台根连。从台西下,行五六里,近谷有文殊与维摩对谈处。两个大岩,相对高起,一南一北,高各三丈许。岩上皆平,皆有大石座。相传云:「文殊师利菩萨共维摩相见对谈之处。」其两座中间,于下石上,有师子蹄迹,蹋入石面,深一寸许。岩前有六间楼,面向东造。南头置文殊像,骑双师子。东头置维摩像,坐四角座:老人之貌,顶发双结,幙色素白,而向前覆,如戴莲荷;黄丹衣及白裙,于衣上袭披皮裘,毛色斑驳而赤白黑;两手不入皮袖,右膝屈之,着于座上,竖其左膝而踏座上,右肘在案几之上,仰掌以申五指,左手把尘尾,以腕押左膝之上,开口显齿,似语之相。近于座前,西边有一天女;,满盛饭而立。又于此楼前,更有六间楼相对矣。人云:「见化现时东边有一菩萨,手擎之样而造之矣。」楼东行百许步,有八功德池,水从大岩底潒。巡看至夜,到供养院宿。
廿一日,斋后,到中台菩萨寺吃茶。向东北遥望,谷底深处,数十町地,见白银之色。人云:「是千年冻凌。年年雪不消,积为冻凌,谷深而背阴,被前岩遮,日光不曾照,所以自古已来,雪无一点消融之时矣。」谷之前岭,便是中台之东也。从菩萨寺向北,傍中台之东岸,逦迤下十里来,又更上行十余里,到北台。台顶周圆六町许。台体团圆,台顶南头有龙堂,堂内有池。其水深黑,满堂澄潭,分其一堂为三隔。中间是龙王宫,临池水上置龙王像。池上造桥,过至龙王座前。此乃五台五百毒龙之王。每台各有一百毒龙,皆以此龙王为君主。此龙王及民,被文殊降伏归依,不敢行恶云云。龙宫左右,隔板墙,置文殊像。于龙堂前,有供养院。见有一僧,三年不饭,日唯一食,食泥土便斋,发愿三年不下台顶。有数个弟子院,前院俯临深谷,台涯嵯峨而可千仞。此谷是文殊曾化现金钟宝楼之处,今呼为钟楼谷。谷之西源,是中台东岸之底。谷南便是高岭。岭之北岸极崄而深至谷底,千年冻凌在幽底而皓晖。又向东南望见大花严寺。台头中心有则天铁塔,多有石塔围遶。软草莓苔,遍敷地上,隔三四步,皆有小井池无数,名为龙池,水涌沙底而清浅。正北、正东岸峻,高临深谷。北谷名之宋谷。曾有一僧,依天台智者法花三昧,行法礼忏,得见普贤菩萨及多宝塔之处。南面虽崄路,而有路可攀蹑。西北岸渐下成帷,终为深谷。台顶东头有高阜,名罗汉台。遍台亦无树木。从罗汉台向东南下,路边多有燋石,满地方圆,有石墙之势。其中燋石积满,是化地狱之处。昔者,代州刺史性暴,不信因果,闻有地狱不信。因游赏,巡台观望,到此处,急然,见猛火焚烧岩石,黑冲天而起。焚石火炭赫奕而成围廓。狱卒现前今见在。燋石垒为垣,周五丈忿勃,刺史惊怕,归命大圣文殊师利,猛火即灭矣。其许,中满黑石。
廿二日,粥后,傍北台东腹向东北逦迤下,寻岭东行廿里许,到上米普通院。在堂里,忽见五道光明,直入堂中照,忽然不现矣。惟正、惟晓等同在堂,皆云不见物,奇之不已。斋后,寻岭向东,渐上廿里,来到东台。台东头有供养院,入院吃茶。向南上二里许,到台顶。有三间堂,垒石为墙,四方各五丈许,高一丈许,堂中安置文殊师利像。近堂西北有则天铁塔三基,体共诸台者同也。台顶无龙池,地上亦无水,生草稍深。台顶周圆,四方各可十丈许。台体南北渐长,东西狭,北根长一里许。台南有岭,高低长连三里许。然台顶最高显而无树木。从台顶向东,直下半里地,于峻崖上有窟,名为那罗延窟。人云:「昔者,那罗延佛于此窟行道。后向西去。」窟内湿润而水滴,户阔六尺,窟内黑暗,宜有龙潜藏矣。日晚,到供养院宿。时欲黄昏,天色忽阴,于东谷底,白云叆叇,忽赤忽白,而飞扬;雷声霹雳,在深谷纷斗。人在高顶,低头而视,风雨共雹乱坠。夜深而息。
廿三日,斋后下台,到上米普通院,便向南直下,行十八里许入谷,更向东南行三四里,更向西谷行一里许,到金刚窟,窟在谷边。西国僧佛陀波利空手来到山门,文殊现者人身,不许入山,更教往西国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其僧到西天,取经来到此山。文殊接引,同入此窟。波利纔入,窟门自合,于今不开。窟岩坚密,带黄色。当窟户有高楼,崛门在楼下,人不得见。于楼东头,有供养院。窟户楼上有转轮藏,六角造之,见于窟记。窟:维卫佛时,香山摩利大仙造三千种七宝乐器,其佛灭后,文殊师利将来,内多有西天圣取此窟中;拘留秦佛时,兜率天王造钟,盛一百廿石。闻声者或得四果,或得初地等,佛灭,文殊师利将此钟来,置此窟中;迦叶佛时,造银箜篌,有八万四千曲调,八万四千曲调,各治一烦恼,佛灭度后,文殊师利将此箜篌来,收入窟中;星宿劫第二佛全身宝塔一千三百级,文殊菩萨将此塔来,收入此窟;振旦国银纸金书及百亿四天下文字,文殊菩萨收入此窟云云。从窟上百步许,有文殊堂、普贤堂,此乃大超和尚见「金色世界」之处也。日晚,到大花岩纲维寺。引涅盘院安置阁下一房,此则讲法花经座主玄亮上人房。座主因讲,权文书备足。居阁院。远和尚及文鉴座主院,天台教廿三日,始写天台文书日本国未有者。
香花等,使送到山表施十六月六日,使来,寺中众僧尽出迎候。常例每年送衣二大寺:细帔五百领、绵五百屯、袈裟布一千端青色染之、香一千两、茶一千斤、手巾一千条,兼供巡十二大寺设斋。
七日,于此寺设斋,斋后转花严经一部。晚际,使共数十僧上菩萨堂求化现。到涅盘院,礼拜远和尚。
八日,使设斋,供一千僧。
九日,斋后,使往金阁寺。
十一日,今上德阳日,于五台诸寺设降诞斋。诸寺一时鸣钟,最上座老宿五六人,起座行香。闻使在金阁寺行香归京。
廿一日,天色美晴,空色青碧,无一点翳。共惟正、惟晓、院中数僧,于院阁前庭中,见色光云,光明晖曜,其色殊丽,炳然流空,当于顶上,良久而没矣。院中数十僧,不出来者不得见。爰有汾州头陀僧,五台十二寺及诸普通兰若十年供养主,名义圆,因送今年供来,同于见光瑞,注泪而云:「义圆发心十年已来,每年送遍山供不阙,未曾见一相。今共外国三藏同见光云,诚知生处虽各在殊方,而蒙大圣化同有缘哉!从今已后,同结缘,长为文殊师利菩萨眷属」云云。
毕,作目录呈远和尚,令题法讳。廿九日,写天台教
七月一日,为往长安,排比行李。见人说:「从五台往长安,向西南行二千余里,得到长安也。」斋前,拜远老宿及讲天台止观、文句二座主及诸大众讫。院主僧广初设空饭送路。斋后便发,院内大众相送到三门外,扪泪执手别矣。取竹林路,从竹林寺前向西南踰一高岭,到保磨镇国金阁寺坚固菩萨院宿。遍台供养主僧义圆亦归汾州去,今日,从花严寺续后,来同院宿。院僧茶语云:「日本国灵仙三藏,昔住此院二年。其后移向七佛教诫院亡过。彼三藏自剥手皮,长四寸,阔三寸,画佛像,造金铜塔安置。今见在当寺金阁下,长年供养」云云。
二日,共义圆供主等及寺中数僧,开金阁,礼大圣文殊菩萨骑青毛师子圣像,金色颜貌,端严不可比喻。又见灵仙圣人手皮佛像及金铜塔。又见辟支佛牙、佛肉身舍利。当菩萨顶悬七宝伞盖,是施之物。阁九间,三层,高百尺余。壁檐椽柱,无处不画,内外庄严,尽世珍异。颙然独出杉林之表,白云自在下而叆叇,碧层超然而高显。次上第二层,礼金刚顶瑜伽五佛像。斯乃不空三藏为国所造,依天竺那兰陀寺样作,每佛各有二士,并于板坛上列置。次登第三层,礼顶轮王瑜伽会五佛金像。每佛各一士菩萨。二菩萨作合掌像,在佛前面向南立。佛菩萨手印容貌与第二层像各异。粉壁内面,画诸尊曼荼罗,填色未了。是亦不空三藏为国所造。瞻礼已毕,下阁到普贤道场,见经藏阁大藏经六千余卷,是绀碧纸、金银字、白檀玉牙之轴。看愿主题云:「郑道觉,长安人也。大历十四年五月十四日巡五台,亲见千辐轮相大圣一万菩萨及『金色世界』,遂发心写金银字大藏经六千卷」云云。亦有画,并书迹之根,申云:「贞观年中,太宗皇帝送袈裟使到天竺,见阿育王古寺石上有佛迹,来,今在京城,转画来此安置」云云。次开持念曼荼罗道场长一尺八寸,阔六寸,打得佛,礼拜尊像。此则不空三藏弟子含光为令李家昌运长远,奉持念修法之道。坛面三肘,以白檀汁和泥涂作,每风吹时,香气远闻。金铜道具甚多,坛上。次开普贤堂,礼普贤菩萨像,三像并立,背上安置一菩萨像。堂内外庄严,彩画镂刻,不可具言。七宝经函,真珠奇妙。自余诸物,不暇具录。礼看毕,到院断中。斋绣佛,以线串真珠,绣绢上,功后,共供主头陀僧义圆等数人同为一行,向南台去。从金阁寺西去寺五里,有清凉寺,今管南台。此五台山都号「清凉山」,山中造寺,此寺最初,故号「清凉寺」,寺中有清凉石云云。被头陀引向南台去,不得到彼寺。出金阁寺三门,寻岭向南,上行廿里,到南台西头。向东傍台南岸,行四五里,到台上。并无树木。台东南侧,有供养院。从院向北,上三百步许,方到台顶。于三间堂内,安置文殊菩萨像。白玉石造,骑白玉师子。软草稠茂,零凌香花,遍台芳馥。台体西北及东南,长岭高低,逦迤而渐远。东、西、北面,峻涯临于邃谷。在顶向北,遥见四台,历然在眼前。回首遍观,五顶圆高,超然秀于众峰之上。千峰百岭,松杉郁茂,参差间出。五顶之下,深溪邃谷,不见其底;幽泉涧水,但闻流响。异鸟级翔众峰之上,羽翼凌高,而飞台上顶者稀矣。五顶之地,五百里外,四面皆有高峰张列,围拥五台而可千里。并其锋刃,而有重垆周遶之势,谷重重,不知几重。且从东入台山,入山谷行五百里,上至巉岩之顶,下到深谷之底,动经七日,方得到五台山地。其余三方四维,亦是远涉山谷,方到五台。诚知五台山乃万峰之中心也。五百毒龙潜山而吐纳风云,四时八节辍雷雹频降矣。天色急晴,游人不见长明之光景。每晴明时,观于五台,是浅黄之色。台上忽见一点云起,俄尔之间,重云遍山。入此山者,自然起得平等之心。山中设斋,不论僧俗、男女、大小,平等供养;不看其尊卑、大小,于彼皆生文殊之想。昔者,大花严寺设大斋,凡俗男女、乞丐、寒穷者,尽来受供。施主僧嫌云:「远涉山,到此设供。意者只为供养山中众僧,然此尘俗乞索儿等尽来受食,非我本意。若供养此等乞丐,只令本处设斋,何用远来到此山!」僧劝令皆与饭食。于乞丐中有一孕女怀妊,在座备受自分饭食讫,更索胎中孩子之分。施主骂之不与。其孕女再三云:「我胎中儿虽未产生,而亦是人数,何不与饭食?」施主曰:「你愚痴也。肚里儿虽是一数,而不出来,索得饭食时,与谁吃乎?」女人对曰:「我肚里儿不得饭,即我亦不合得吃。」便起,出食堂。纔出堂门,变作文殊师利,放光照曜,满堂赫奕,皓玉之貌,骑金毛师子,万菩萨围遶腾空而去。一会之众,数千之人,一时走出,忙然不觉倒地,举声忏谢,而不见矣。大会之众悲泣雨泪。一时称唱大圣文殊师利,迄于声竭喉涸,终不蒙回顾,髣饭不味,各自发愿,从今已后,送供设斋,不论僧俗、男女、大小、尊卑、贫富,皆须,平等供养。山中风法,因斯置平等之式。自余灵化,频现多瑞,天下共知。今见斋会,于食堂内,丈夫一列,女人一列,或抱孩儿,儿亦得分,童子一列,沙弥一列,大僧一列,尼众一列,皆在床上受供养。施主平等行食,有人分外多索,亦不怪之,随多小皆与之也。山中多寒。五六七月,遍五台五百里内,奇异之花,开敷如锦,满山遍谷,香香气熏馥。每台多生。昔者,孝文皇帝住此五台游赏。文殊菩萨化为僧形,从皇帝乞一座具地,皇帝许有之。其僧见许已,敷一座具,满五百里地。皇帝怪云:「朕只许一座具地,此僧敷一座具,散五台上,便出山去。其僧在后,将零凌香遍满五台,大奇。朕不要共住此处。」遂以之上,令无臭气。今见每台遍生子散,不闻臭气;有零凌香满台生茂,香气氛氲。相传云:「五台五百里,敷一座具地矣。」今在南台上,共头陀等数十人同求大圣化现,及夜不见,遂归院宿。初夜,台东隔一谷许,后渐大如小屋。大众至心,岭上空中见有圣灯一盏,众人同见而礼拜。其灯光初大如高声唱大圣号。更有一盏灯,近谷现,亦初如笠,向后渐大。两灯相去,远望十丈许。灯光焰然,直至半夜,没而不现矣。
三日,斋后共头陀等,同为一行。头陀云:「相送直到汾州,在路与作主人。」从台顶向南,下行十七里许,于谷里有一院,屋舍破落无人,名为七佛教诫院。院额题云:「八地超兰若。」日本僧灵仙曾居此处身亡。渤海僧贞素哭灵仙上人诗于板上书,钉在壁上。写之如后:
哭日本国内供奉大德灵仙和尚诗并序渤海国僧贞素。
起余者谓之应公矣。公仆而习之,随师至扶桑,小而大之,介立见乎缁林。余亦身期绛物,负笈来宗霸业。元和八年,穷秋之景,逆旅相逢。一言道合,论之以心。素至于周恤,小子非其可乎。居诸未几,早向鸰原,鹡鸰之至,足痛乃心。此仙大师是我应公之师父也。妙理先契,示于元元。长庆二年,入室五台。每以身厌青瘀之器,不将心听白猿之啼。长庆五年,日本大王远赐百金,达至长安。小子转领金书,送到铁懃。仙大师领金讫,将一万粒舍利、新经两部、造五通等,嘱附小子,请到日本答谢国恩,小子便许。一诺之言,岂惮万里重波,得遂钟无外缘,期乎远大。临回之日,又附百金。以大和二年四月七日,到灵境寺求访。仙大师亡来日久,泣我之血,崩我之痛。便泛四重溟渤,视死若归,连五同行李,如食之顷者,则应公之原交所致焉。吾信始而复终,愿灵凡兮表悉。空留涧水呜咽千秋之声,仍以云松惆怅万里之行。四月蓂落,如一首途望京之耳。
不航尘心泪自涓,情因法眼奄幽泉。明朝傥问沧波客,的说遗鞋白足还。
大和二年四月十四日书。
于小窟中,安置七佛像。当窟户有一堂。堂南边有一小庵室。于堂下有二屋,并破落。庭地荒芜而无人。昔于此窟前,七佛现矣。南行三里许,到大历灵境寺。向老宿问灵仙三藏亡处,乃云:「灵仙三藏先曾多在铁懃兰若及七佛教诫院。后来此寺,住浴室院。被人药(煞-),中毒而亡过。弟子等埋殡,未知何处」云云。于寺三门两边,有圣金刚菩萨像。昔者于大原、幽、郑等三节度府,皆现金刚身。自云:「我是楼至佛,身作神护佛法。埋在地中,积年成尘。再出现,今在台山灵境寺三门内。」三州节度使惊怪,具录相貌,各遣使令访。有二金刚在寺门左右,其形貌体气,一似本州所现体色同。其使到本道报之,遂三州发使来,特修旧像,多有灵。具如碑文,写之在别。近三门侧干角,有山榆树,根底空溪成窟,名曰圣钟窟。窟中时时发钟响,响发之时,山振动。相传云:「斯是大圣文殊所化也。」相传呼为圣钟谷。寺之正东,去寺十来里,有高,号为宝石山。窟中多有小石,每石现圆光、摄身光、五色云,此亦圣人化现所致也。
四日,斋后,向西南入谷踰岭,行十五里,到大历法花寺。重阁于峻崖上建立,四方涯面,尽是花楼宝殿。任地高低,堂舍比栉。经像宝物,绝妙难言。巡观诸院,次入法花院,见神道和尚影。此和尚在生,依天台法花三昧行法修行,长念法花经,四十三年不出院,感得六根清净,迁化数年矣。其影及所持法花经及三昧行法,并证得三昧坐处大椅子,并今见在。从法花寺西北十五里,有佛光寺。
五日,斋后,西南行二里,到上房普通院宿。
六日,早发,向西南行五里许,向南遥望高岭,岩顶巉巘,中心有一大孔,透见那畔之空。其孔远见如笠子许大,斯乃孝文帝射箭透过之处。向西南行七里许,到思阳岭。昔仪凤元年,西天梵僧佛陀波利来到此处,雨泪遥礼台山,感得大圣化为老人,约令回天竺。取佛顶之处,今见建宝幢。幢上箸佛顶陀罗尼及序,便题波利遇老人之事。从思阳岭西南行十三里,到大贤岭,于普通院断中。路从岭上过,当岭头有重山门楼,此乃五台南山门也。斋后,向西南行五里许,到代州所管五台县。向西南行卅里,过胡陀河,到建安寺宿。
八日,斋后向西南行卅里,到忻州定襄县七岩寺宿。
九日,早发,西南行卅里许,到胡村普通院断中,歇。
十日,早发,行卅里许,到宋村普通院断中。行卅五里,到名岭镇南关头普通院宿。
十一日,早发,行廿里许,到大于普通院断中。行廿五里,至蹋地店宿。
十二日五更,发,行卅五里,到白杨普通院断中。更行十五里,到三交驿歇。次入定觉寺庄,见水碾,名为三交碾。更行十五里,到古城普通院宿。
十三日平明,发,行十五里,到太原府,属河东道。此则北京,去西京二千来里。北门入,到花岩下寺住。见南天竺僧法达,从台山先在。自云:「我是鸠摩罗什三藏第三代苗裔。」五台山大庄严寺僧下山来者,皆此寺下,故名花严下寺。彼供养主义圆头陀引到此寺。头陀自从台山为同行,一路已来,勾当粥饭茶,无所阙少。
十五日,赴四众寺主请,共头陀等到彼寺斋。斋后,入度脱寺巡礼盂兰盆会,及入州见龙泉。次入崇福寺,巡礼佛殿。阁下诸院,皆铺设张列,光彩映入,供陈珍妙。倾城人尽来巡礼,黄昏自憩。
十六日,入开元寺,上阁观望。阁内有弥勒佛像,以铁铸造,上金色,佛身三丈余,坐宝座上。诸寺布设,各选其胜。
十七日,赴节度同军将胡家请,共供主僧义圆到彼宅斋。诸寺盂兰盆会,十五日起首,十七日罢。
十八日,南天竺三藏法达边,写取五台山诸灵化传碑等。十八日,欲向长安发去。头陀僧义圆见雇博士,自出帔奥子一领,画五台山化现图,拟付传日本国。为待画毕,不得发去。
十九日,随头陀赴女弟子真如性请,到宅断中。因同巡台来,今为主人。
廿二日,共头陀赴尼真如心宅斋,亦是同巡五台者也。
廿三日,共头陀赴尼真如大业寺律大德院斋。尼大德三人亦共头陀同巡台来。
廿六日,画化现图毕。头陀云:「喜遇日本国三藏,同巡台,同见大圣化现。今画化现图一铺奉上,请将归日本供养,令观礼者发心,有缘者同结缘,同生文殊大会中也。」斋后,辞别院中众僧,始向长安去。头陀云:「余本心欲送和尚,直到汾州,在路作主人。今到此间,勾当事未了,不免停住十数日间,不遂本请」云云。同巡台僧令雅云:「余欲得送和尚向长安去。」头陀嘱云:「替余勤勾当行李,努力侍奉,莫令远客在路寂寞。」便为同行发。头陀云:「相送同出城,共巡礼西山去。」便同出城西门,向西行三四里,到石山,名为晋山。遍山有石炭,近远诸州人,尽来取烧,修理饭食,极有火势,见乃岩石燋化为炭。人云天火所烧也。窃惟未必然矣,此乃众生果报所感矣。山门有小寺,名为石门寺。寺中有一僧,长念法花经已多年。近日感得舍利,见倾城人尽来供养。僧俗满寺,不知其数。得舍利之初源者,念经僧于夜房中坐念经,有三道光明来照,满房晖明而遍照寺。寻光来处,从寺西当岩底出来,每夜照室及寺院。其僧数日之后,寻光到岩所,掘地深一丈余,得三瓶佛舍利。青璃瓶里有七粒舍利;白璃瓶中有五粒舍利;金瓶之中有三粒舍利,擎来安置佛殿中供养。太原城及诸村贵贱男女,及府官上下,尽来顶供养。皆云是和尚持法花经不可思议力所感得也。从城至山,来往人满路稠密,观礼奇之。从石门寺向西上,行二里许,到童子寺,慈恩台法师避新罗僧玄测法师,从长安来始讲唯识之处也。于两重楼殿,满殿有大佛像,见碑文云:「昔冀州礼禅师来此山住,忽见五色光明云,从地上空而遍照。其光明云中,有四童子坐青莲座游戏,响动大地,岩巘颓落。岸上崩处,有弥陀佛像出现。三晋尽来致礼,多有灵异。禅师具录申送,请建寺,遂造此寺。因本瑞号为「童子寺」。敬次镌造弥陀佛像,出现颜容颙,皓玉端丽、趺座之体,高十七丈,阔百尺。观音、大势各十二丈」云云。
廿七日,粥后发,于此与供养主义圆头陀别矣。共同巡台僧令雅,同为一行,共往西京。从童子寺南踰一岭,到雨花寺断中。从雨花寺向西南,出山行卌里,到清凉县,入普通院宿。院主不解主客之礼。
廿八日,向西南行十五里,到晋村家断中。西南行廿五里,到石高村,入石毫院宿。
廿九日,西南行廿五里,到文水县李家断中。是义圆头陀亲门徒,饭食如法。斋后,行卌里,到郭栅村,入村寺宿。院主僧见客不喜。
八月一日,西南行廿五里,到汾州东众香寺断中。寺东有汾河泊水。汾河流到此涨泊,故唤为「泊」。周围千町许,而渐向南流,到河中府,入于黄河。从众香寺西行五里,到汾州城南行门西边,入法津寺涅盘院宿。此院是台山供主义圆头陀院也。于太原告请云:「到汾州,必到院歇息。」因此到院宿。州押衙姓何,来寺中相看安存,是义圆头陀门徒,见此远客,作主人殷懃。从州向西,去寺五十里,山中有广城院。有仙悟座主讲天台止观,门人五十余人,今见在州。南去州八十里,有宝福山高峻,人云空王佛行道之处,迄今圣迹甚多。
二日,雨下,早朝到何押衙宅茶语,押衙设断中。斋后发,向南行卅里,到孝义县。县北一里有魏文侯墓。入城内涅盘院宿。有桂轮座主,初见则不喜,后语话始欢喜。曾讲涅盘经数遍,兼解外典。新造唐韵略及大藏经音八卷,拟进今上,未毕功迹。
三日,早发,向南行十五里,到王同村王同院断中。斋后,南行卅里,到冷泉店宿。主人周匝。
四日,粥后,傍汾河寻山谷行卅五里,到小水店李家断中。斋后,傍汾河西南行十里,到灵石县。过县,傍汾河南行廿里,到阴地关。关司勘出。过关南行十里,到桃柳店掉家宿,店临汾河,有五六家,主人心平。
五日,平明,南行十里到长宁驿汾水关,关司勘入。是河中府北界晋州汾西县管内。南行廿里,到永清驿断中。斋后,南行廿里,到晋州管内霍邑县。县城西近侧有白雉泉。昔魏孝文帝此城西过,见石下白雉飞山,其泉涌出。县城南行三里,有金狗鼻。汉文帝自代过此南,见金狗吠于此鼻上。已上二事并题木上。金狗,丘体高大,北西二方峻岸。北向县家,西临汾河。县北去太原鼻者,三丘并列,貌如覆三百五十里,南去上都九百一十里,南去晋州百六十里。从县西行十五里,到霍昌村马家店宿。主人贼。
六日,粥后,南行十五里,到益昌驿断中。主人虽有道心,极贫。斋后,南行卅里到赵城县。从县南行十五里,到屈项村大历寺宿。
七日朝,南行廿里,到洪洞县断中。斋后,南行六十里,到晋州城内市西普通院宿。
八日早朝,出城西门,西南行卅里,到晋桥店断中。南行廿五里,到故关店。过河入景云普通院宿。河北晋州襄陵县南界,河南绛州太平县北界。
九日,朝,雷雨。少时雨止。南行廿五里,到太平县断中。出南廓门,向未申行五十里,到长秋驿宗家店宿。驿北十五里许,有马头山。
十日,早发,西行卅里,稷山县断中。从县山望见稷山,去县十五里地。黄虫满路,及城内人家无地下宿。斋后,西行六十五里,黄虫满路,吃粟谷尽,百姓忧愁。黄昏之时,到龙门县,入招提院宿。院主僧无周匝。
十一日,斋后,西南行十六里,到新桥渡。渡汾河,从渡西岸,东岸。正南行卅五里,到宝鼎县管内秦村,入村院宿。
十二日,迟发,向西望见黄河。南行廿五里,到宝鼎县,入天王邑断中。斋后,南行卌里,到临晋县粉店宋家宿。主人有道心。
十三日,早发,南行卌里,到辛驿店头断中。斋后,南行卅五里,到河中节度府。黄河从城西边向南流。黄河从河中府已北,向南流到河中府南,便向东流。从北入舜西门出,侧有蒲津关。到关得勘入,便渡黄河。浮船造桥,阔二百步许。黄河西流,造桥两处。南流不远,两派合。都过七重门。向西行五里,到河西县八柱寺宿。寺在县城西,去县百步来地。
十四日,歇。
十五日,发,西行卅里到朝邑县,于店断中。斋后,西行卅五里到同州,入靡化坊天王院宿。夜雨。
十六日,朝时雨停。发。西行十里,渡洛河。西行十里,到冯翊县安远村王明店王家断中。雨行不行,入村院宿。从洛河西,谷苗黄虫吃尽,村乡百姓愁极。
十七日,雨止。西行十五里,到蕃驿店高家断中。西行卌里,到故市店,入天王院宿。
十八日,迟发,西行廿五里,到永安店断中。斋后,西行卅五里,到新店。经卅来家,觅宿处不得,强入赵家宿。
十九日,南行卅里,到京兆府界操阳县断中。于县南头见山陵使回入京城。是葬开成天子使。营幕军兵,陈列五里。军兵在大路两边对立,不妨百姓人马车从中路过。县西,去县八九十里山中,有陵头,去京在东二百余里。过军营中,南行卅五里,到高陵县渭桥。渭水阔一里许,桥阔亦尔。镇临渭水,在北岸上。渭水本从土蕃出来,东流远入黄河。过桥南行五里,到三家店佛殿宿。
廿日早,南行廿五里,到万年县灞桥店断中。灞水本从终南山来,入渭河。斋后,从灞桥南行十五里,到浐水桥。浐水从终南山来,入于渭河。灞、浐两水向北流去,水色清。唯未问得泾水。西行十里,到长安城东章敬寺前歇。寺在城东通化门外。从通化门外南行三里许,到春明门外镇国寺西禅院宿。
廿二日午前,山陵使回来,从通化门入。斋后,出镇国寺,入春明门,到大兴善寺西禅院宿。
廿三日,斋后,到左街功德巡院,见知巡押衙、监察侍御史姓赵名炼,通状请寄住城中诸寺寻师。状文如左: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弟子僧惟正、惟晓、行者丁雄万,并连青州公白
右圆仁等,去开成三年,随朝贡使来寻访佛教。今年三月,请青州公,入五台山礼谒圣迹,遂到此间,拟学圣法。伏请寄住城中寺舍,寻师听学。谨具如前,伏听处分。帖件状如前。
谨牒
开成五年八月廿三日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牒
知巡侍御差巡官一人,领僧等于资圣寺安置。
廿四日,辰时,巡院押衙作状差巡官,令参见功德使。左街功德使、护军中尉、开府仪同三司、知内省事、上将军仇士良,封三千户。僧等随巡官人使御,从寺北行,过四坊,入望仙门,次入玄化门,更过内舍使门及监院,更入一重门,到使衙南门。门内有左神策步马门。过六重门,到使衙案头通状请处分。细问来由。更作一状,合知事由如左:
日本国僧圆仁、弟子惟正、惟晓、行者丁雄万
右圆仁等,去开成三年四月,随本国朝贡使,上船过海。到七月二日,到扬州海陵县白湖镇。八月内到扬州,寄住开元寺,过一冬。开成四年二月,离扬州到楚州,寄住开元寺。至七月,到登州文登县赤山院。住过一冬,至今年二月,离登州。三月到青州,权住龙兴寺。十日已来,遂于节度使寿尚书边请得公。五月一日,到五台山巡礼圣迹。七月一日,从五台来。今月廿三日到城。今请权寄住城中寺舍,寻师听学,归本国。谨具如前,伏请处分。牒件状如前。谨帖
开成五年八月廿四日日本国求法僧圆仁帖
缘开府不出,不得进状。案头何判官送到内护国天王寺安置。寺在左神策军球场北。寺与大内隔墙,即皇城内城东北隅也。常置二七僧令转念。众僧见客周匝。
廿五日,斋后,从使院有使,唤僧等随使入使衙。得功德使牒,称权寄住资圣寺,仰纲维供给者。知巡侍御准使帖,转帖资圣寺便差巡官送到寺,且在库西亭安置。
廿六日,雨下。暮际,纲维安排房院,于净土院安置。院主僧师安有道心,见客僧慰问殷懃。每向诸僧寻问持念知法人,未得的实。
九月五日夜,系念毗沙门,誓愿乞示知法人。闻扬州节度使系李德裕,有令入京,九月三日入内任宰相。
六日早朝,当院僧怀庆持念为业,将佛舍利五粒来令礼拜,语曰:「如要持秘法,余能知一城内解大法人。青龙寺润和尚但解胎藏,深得一业,城中皆许好手。彼寺虽有西国僧,未多解语,持念之业,不多苦解。大兴善寺文悟阇梨解金刚界,城中好手。青龙寺义真和尚兼两部。大兴善寺有元政和尚,深解金刚界,事理相解。彼寺虽有西国难陀三藏,不多解唐语。大安国寺有元简阇梨,解金刚界好手,兼解悉昙、解画、解书梵字。玄法寺法全和尚深解三部大法。新天子新造一寺,在宣阳坊,未赐寺额,是元和上太后所建也。今上与太后别新造,城中诸寺简择五十余僧,配入此寺。
七日,斋时,左街功德使知巡押衙赵炼入当寺来,简取七僧。从八月廿六日至九月十日,霖雨不霁。
十四日,作状起居知巡侍御如左:
季秋渐冷,伏惟侍御尊体,动止万福。即此圆仁蒙恩,限以客事,不获诣展。觐谒之诚,在物难喻。圆仁先因小事,甚为奉烦。乍得房院,欲拟参谢。缘数十日阴雨不晴,未由遂情,伏深悚疚。伏请莫赐怪责。觐谒在近,但增驰结。谨遣弟子僧惟正,奉状起居。不宣。谨状
开成五年九月十四日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状上
知巡侍御阁下谨空。
侍御答书在别。更得侍御传语云:「客中乍到如何,寺里无堂饭,饭食应不如法,和尚自作一状将来。余进开府,安置有堂饭寺」云云。
十八日,作状,奉呈侍御: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
右圆仁先日伏蒙雅旨,殊赐安存,下情无任欢荷之诚。然圆仁等乍到,已蒙使司仁造,权置此寺。感庆伏深,更无所望。如请移住有堂饭寺,伏恐恼乱大官。今请住资圣寺,往来诸寺,寻师听学,任意求法,夜归本寺。伏乞侍御恩造,特赐允许。谨具如前,伏请处分。牒件状如前。谨牒
开成五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牒
侍御传语云:「任和尚意。更有所要,即报来,与和尚取稳便。」
十月十三日,差惟正共怀庆阇梨,遣青龙寺,令见知法人。于东塔院有义真和尚,解胎藏。日本国行阇梨于此学法。更有法润和尚,解金刚界,年七十三,风疾老耄。
十六日,遣大兴善寺,令简择知法人。翻经院有元政阿阇梨,解金刚界,持念文书备足。天竺难陀三藏不多解唐语。文悟阇梨不及于政阿阇梨。
十七日,遣状起居政阿阇梨,兼借请念诵法门:
久藉芳猷,未因接展。钦仰之诚,难以喻言。昨辱荣问,殊慰愚情。孟冬渐寒,伏惟和尚道体动止万福。圆仁远辞本缘,访寻佛教,游到城中,未有服勤。伏承和尚德尊道高,究畅法藏,开演真教。圆仁虽未顶谒,殊仰道风。伏以客事,不获专诣。勤慕空积,奉颜未间,但增驰结。谨遣弟子僧惟正,奉状代身。不宣。谨状
开成五年十月十七日 日本国僧圆仁状上
兴善寺政和尚法前谨空。
于赤山寺梦见买得秤一具。其卖秤人云:「此是秤定三千大千世界轻重之秤也」云云。「闻语奇欢」云云。借得念诵法门。
十八日,始写。
廿九日,往大兴善寺,入翻经院,参见元政和尚。始受金刚界大法。入置灌顶道场,礼诸大曼荼罗。设供养,受灌顶。又翻经堂壁上画金刚智和尚及不空三藏影。于翻经堂南,有大辨正广智不空和尚舍利塔。金刚智、不空二三藏曾于此院翻经也。
开成五年十二月廿九日夜梦见画金刚界曼荼罗到本国,大师披其曼荼罗,极大欢喜。拟礼拜大师,大师云:「我不敢受汝礼拜,我今拜汝」云云。殷懃欢喜画曼荼罗来。
十一月三日,雪下。
十三日,雪下。
廿六日,冬至节。僧中拜贺云:「伏惟和尚久住世间,广和众生。」腊下及沙弥对上子。座说,一依书仪之制。沙弥对僧,右膝地,说贺节之词。吃粥时,行馄饨、
十二月八日,准,诸寺行香设斋当寺,李德裕宰相及使行香,是大唐玄宗皇帝忌日也。用官物设斋,当寺内道场三教谈论大德知玄法师表赞。
廿二日,令永昌坊王惠始画金刚界大曼荼罗四幅。
子。众僧吃粥间,纲维、典座、廿五日,更则入新年。众僧上堂,吃粥、馄饨、杂直岁,一年内寺中诸庄及交易并客断诸色破用钱物帐,众前读申。
开成六年辛酉正月一日,僧俗拜年寺中。
三日,有饭供僧。
四日国忌。奉为先皇帝,于荐福寺令行香,请一千僧。
六日,立春节。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又别除左金吾卫大将军,是国亲,今帝之阿舅。元来贫穷,去年行于坊寺,担萝卜紫土卖。今新承恩,作金吾大将军,入内蒙除。出来时,廿对金甲引马、骑军将五六十来把棒遏道,步军一百来卫驾。步军并皆锦来帽子、锦袍。其大将军衣冠靴,皆绣鸟卫瑞草之文。拜南郡后,除凤翔府节度使。
七日,今天子幸太清宫斋。
八日,早朝出城,幸南郊坛,坛在明德门前。诸卫及左右军廿万众相随。诸奇异事,不可胜计。
九日五更时,拜南郊了,早朝归城,幸在丹凤楼。改年号,改开成六年为会昌元年。又于左、右街七寺开俗讲。左街四处:此资圣寺,令云花寺赐紫大德海岸法师讲花严经;保寿寺,令左街僧录、三教讲论、赐紫、引驾大德体虚法师讲法花经;菩提寺,令招福寺内供奉、三教讲论大德齐高法师讲涅盘经;景公寺令光影法师讲。右街三处:会昌寺令内供奉、三教讲论、赐紫、引驾起居大德文溆法师讲法花经。城中俗讲,此法师为第一。惠日寺、崇福寺讲法师未得其名。又开讲道教,左街令新从剑南道召太清宫内供奉矩令费,于玄真观讲南花等经;右街一处,未得其名。并皆奉讲。从大和九年以来废讲,今上新开。正月十五日起首至二月十五日罢。
二月八日,金刚界曼荼罗帧画了。又令章敬寺镜霜法师于诸寺传阿弥陀净土念佛教。廿三日起首至廿五日,于此资圣寺传念佛教。又巡诸寺,每寺三日,每月巡轮不绝。又大庄严寺开释迦牟尼佛牙供养。从三月八日至十五日,荐福寺开佛牙供养。蓝田县从八日至十五日,设无碍茶饭,十方僧俗尽来吃。左街僧录体虚法师为会主。诸寺赴集,各设珍供,百花,众香严备,供养佛牙,及供养楼廊下敷设,不可胜计。佛牙在楼中庭,种药食,珍妙城中大德尽在楼上随喜赞叹。举城赴来礼拜供养。有人施百石粳米、廿石粟米;有人施无碍供念头足;有人施无碍供杂用钱足;有人供无碍薄饼足;有人施诸寺大德老宿供足。如是各各发愿布施庄严佛牙会,向佛牙楼散钱如雨。求法僧等十日往彼随喜,登佛牙楼上,亲见佛牙,顶戴礼拜。兼入翻经院,见义净三藏影。壁上书三藏摩顶松树。街西兴福寺,亦二月八日至十五日开佛牙供养。崇圣寺亦开佛牙供养。城中都有四佛牙:一,崇圣寺佛牙,是那咤太子从天上将来,与终南山宣律师;一,庄严寺佛牙,从天竺入腿肉里将来,护法迦毘罗神将护得来;一,法界和尚从于填国将来;一,从土蕃将来。从古相传如此。今在城中四寺供养。
二月十三日,受金刚界大法毕。供养金刚界曼荼罗及受传法灌顶,以五瓶水灌于顶上。至夜,供十二天。每事吉祥,兼登慈恩寺塔。
十五日,兴唐寺奉为国开灌顶道场,从十五日至四月八日,有缘赴来,结缘灌顶。
三月廿五日,诣崇圣寺,礼释迦牟尼佛牙会。有人多云:「终南山和尚随毘沙门天太子得此佛牙。那咤太子从天上将来与和尚,今置此寺供养。」
四月一日,大兴善寺翻经院为国开灌顶道场,直到廿三日罢。
四日,往青龙寺,入东塔院,委细访见诸曼荼罗。
七日,往大兴善寺,入灌顶道场随喜,及登大圣文殊阁。
九日,开府迎碑,赞扬开府功名德政之事也。从大安国寺入望仙门,左神策军里建之,题云:「仇公纪功德政之碑。」迎碑军马及诸严备之事,不可计数,今上在望仙楼上观者。
十三日,唤画工王惠,商量画胎藏帧功钱。
十五日,斋了,睡见当寺老僧送卌疋绢来云:「有施主知道和尚拟作胎藏像,故付布施来」云云。房里有俗人十人许,相共随喜云:「和尚令早作胎藏曼荼罗。」钱物满满,无处领得其物。又梦有一僧,将书来云:「从五台山来住北台,头陀付书慰问日本和尚。」便开封看书,初注云:「生年未相谒,先在五台一见」云云。具问词,付送来白绢带、小刀子并旧极好,领得其物,擎喜云云。晚间,博士惠来,画帧功钱同量定了,五十贯钱作五副帧。
廿八日,始画胎藏帧。
孟夏渐热,伏惟和尚道体万福。即此圆仁蒙惟免,被拘抄写事,不得数就面展,乃疚伏深。一两日后专到,拜觐未间,但增驰结。谨遣弟子僧惟晓,谨状起居。不宣。谨状
会昌元年四月日日本国求法沙门圆仁状上
青龙寺真和尚座前谨空。
绢参任
右物轻,谨充遮势之资。圆仁数年行客,缘身贫薄,奉觐虽近,无物供养。前件微物,谨表重志。伏望领至,莫嫌轻少。不宣。谨白
会昌元年四月日 求法僧圆仁上
青龙寺真和尚法前
兴善寺新译经、念诵法等,四月廿二日写了。和尚曰:「余所解金刚界大法尽付嘱了,其法门等尽写了,更有不足者,别处寻觅。」与元政和尚金,前后都计廿五两。自外不在数限。
钱壹拾贯文
右虽轻,谨表重诚,伏望检领。圆仁为法远来,喜遇和尚,求学胎藏大法,伏请慈悲,特垂付授。伏愿弘传佛法,利益有情,无任勤钦之诚。谨奉状。谨白
会昌元年四月廿八日日本国求法僧圆仁上
青龙寺真和尚法前
廿八日,下手画胎藏帧。
卅日黄昏,画金刚界九会曼荼罗功钱商量定,除画绢外,六十文。真和尚教化俗人,助加绢卌六尺,赐充画绢。
五月一日,遣行者丁雄万谢。
昨日伏奉芳旨,诸事欲成就,欢跃无极。深谢和尚教化赐绢卌六尺,充画功德。慈缘殊深,专在圆仁,无任感荷。夏热夜来,惟和尚道体万福。即此圆仁蒙惟免,缘有小事,不获自诣陈谢,悚愧伏深。后日专到院中,面谢未间,但增驰仰无任感愧欢欣之诚。谨遣丁雄万奉状伏申。不宣。谨状
会昌元年五月一日 求法僧圆仁状上
青龙寺真和尚法前谨空
五月一日,开讲,两街十寺讲佛教,两观讲道教。当寺内供奉讲论大德嗣标法师,当寺讲金刚经;青龙寺圆镜法师,于菩提寺讲涅盘经。自外不能具书。
三日,始画金刚界九会曼荼罗帧五副。除画绢外,六千文,是画功也。此日于青龙寺设供养,便于置本命灌顶道场,受灌顶拋花;始受胎藏毘卢遮那经大法兼苏悉地大法。
美熟。五月十四日,吃
六月十一日,今上降诞日,于内里设斋。两街供养大德及道士集谈经。四对论议,二个道士赐紫,释门大德得不。南天竺三藏宝月入内对君王,从自怀中拔出表进,请归本国。不先谘开府恶发,五日军内收禁。犯越官罪,故宝月弟子三人各决七棒,通事僧决十棒,不打三藏,不放归国。
八月七日,为归本国,修状进使。
资寺日本国求法僧圆仁、弟子惟正、惟晓、行者丁雄万
右圆仁等,去年八月廿三日从五台山来到城中,伏蒙开府仁造,令推寄住资圣寺。今拟归本国,不敢专擅。谨具如前,伏听处分。牒件状如前。谨牒
会昌元年八月日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谨牒
九月一日,两街诸寺开俗讲。
七日,闻日本僧惠、弟子三人到五台山。其师主发愿,为求十方僧供,归本国。留弟子僧二人令住台山。
廿三日,大雪下一日一夜,树木摧折。
十一月一日,冬至节,彗星出现。数日之后,渐渐长大,官家仰诸寺转经。
十二月三日,移住西院。
四日,月共大伯星相近一处行。
八日,国忌,当寺官斋。城中诸寺有浴。彗星渐没现。
会昌二年岁次壬戌正月一日,家家立竹杆悬幡子,新岁祈长命。诸寺开俗讲。
二月一日,加盖仇开府充观军容使,便知天下军事。
十七日,寒食节。前后一日,都三日暇,家家拜墓。
十九日,清明节。
廿九日,于玄法寺法全阿阇梨所,始受胎藏大法。又于大安国寺元简阿阇梨所,重审决悉昙章。
三月三日,李宰相闻奏僧尼条流,下发遣保外,无名僧不许置童子、沙弥。
八日,荐福寺开佛牙供养,诣寺随喜供养。街西兴福寺开佛牙会。巡院转帖兴善、青龙、资圣等三寺:
外国僧三藏等
右奉军容处分,前件外国僧并仰安存,不得发遣者。事须转帖,各仰准此处分讫报者。准状转帖者。
会昌二年三月五日帖
押衙知巡何公贞
十一日,诣兴福寺礼佛牙,一宿。
十二日晚,因台山求供义圆归山,付送百五十僧供。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弟子僧惟正、惟晓、行者丁雄万
敬送清凉山百五十僧供。
右圆仁等,设供意者,求法得遂,过海无难,平善得达,广利生。劫劫生生,常为大圣文殊眷属,利益十方。法界含灵,同沾此福。谨疏
会昌二年三月十二日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等谨疏
回鹘军兵入唐侵境,今在秦府。国家抽六节度府兵马,遣回鹘界。首城中有回鹘人数百,准尽斩(煞-)讫。在诸州府,亦同斯格。
巡院帖资圣寺:
日本国僧圆仁并弟子惟正、惟晓、行者丁雄万等
右奉使帖得状,令发遣保外客僧出寺。其圆仁等未敢专擅发遣。奉军容处分,不用发遣,依前收管者。准状帖巡者。帖寺仰准使帖处分者。
会昌二年三月十日帖
押衙知巡何公贞
四月,见说回鹘兵马入秦府城住,节度使逃走,新除节度使在路不敢入。玄法寺法全座主解三部大法,施胎藏大轨仪三卷,兼别尊法三卷、胎藏手契,充远国广行。送书谢展:
接近勤谒,难令夏契。伏惟座主道体万福。即此圆仁蒙恩,依少故,诣展不获,伏深反疚。谢座主慈流,施法门六卷,充广行,不胜感愧。弘传远国,以答法恩。但未有供养,悚侧尤甚。一两日后,自到院中面谢未间,但增驰结。谨遣小师奉状。不宣。谨状
四月日 日本国求法沙门圆仁状
金座主法前谨空
四月廿三日,天子在御楼册尊号,诸司军兵马排队楼前。百寮、僧门、道士班列,宰相进尊号。
五月,奉开俗讲,两街各五座。
廿五日,圆载留学傔从僧仁济来,便得载上人会昌元年十二月十八日书,委曲云:「日本入唐大使相公,到本国京城有亡薨,长判官得伊豫介,录事得左少史,高录事大宰典。淳和皇帝去年七月崩。第二船漂落裸人国,被破船,人物皆损。偶有卅来人得命,拆破大舶作小船,得达本国」云云。又楚州新罗译语刘慎言今年二月一日寄仁济送书云:「送朝贡使、梢工、水手,前年秋回彼国,玄济阇梨附书状,并砂金廿四小两,见在敝所。惠和尚附船到楚州,已巡五台山,今春拟返故乡。慎言已排比人船讫。」其和尚去秋暂往天台。冬德四郎船,取明州归国。」依和尚钱物衣服并弟子悉在楚州,又人中得书云:「拟趁李船已备,不免奉邀,从此发送。载上人委曲云:「僧玄济将金廿四小两,兼有人人书状等,付于陶十二部归唐。此物见在刘慎言宅。」
廿五日,使牒勘问外国僧艺业。
巡院帖杨化团
当团诸寺 应有外国僧等
右奉使帖,勘从何国来,及到城年月,兼住寺,并年几,解何艺业,且名申上者。事须帖团,仰速折状通,切待申上,不得迟速者,准状帖团者。
会昌二年五月廿五日帖
押衙知巡何
资圣寺日本国僧圆仁年五十,解讲法花经。弟子僧惟正年三十僧惟晓年卅一,并解法花经。
奉帖勘从何国来,及到城年月,兼住寺,并年几,解何艺业等。
右圆仁等,为抄写阙本经论流传本国,去开成三年七月,随日本国朝朝贡使来到扬州。去开成五年八月廿三日到城。奉使牒权寄住资圣寺听学。谨具如前。谨牒。牒件状如前。谨帖
会昌二年五月廿六日日本国僧圆仁等谨牒
五月十六日起首,于青龙寺天竺三藏宝月所,重学悉昙,亲口受正音。
廿九日,有停内供奉大德,两街各廿员。
六月十一日,上德阳日,大内降诞降斋。两街大德对道士,御前论议。道士二人得紫,僧门不得紫。
七月廿一日,留学僧傔人仁济归天台去,遣惟正相随到楚州,令取本国书信。
八月十六日,夜月蚀。
十月十三日,惟正从楚州归,到上都。得大国书二封、楞严院状一封、高上人书一封、刀子四柄。其付陶中金廿四小两,楚州译语刘慎言先已月尽,不得而空手来。得译语报云:「据圆载阇梨命,先已用矣。」书函封先已折开。十月九日,下:「天下所有僧尼解烧练、咒术、禁气,背军、身上杖痕、鸟文,杂工功,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并勒还俗。若僧尼有钱物及谷斗、田地、庄园,收纳官。如惜钱财,情愿还俗去,亦任勒还俗,充入两税徭役。」文在别。城中两街功德使帖诸寺:不放出僧尼,长闭寺门。僧眩玄奏:「自作剑轮,自领兵打回鹘国。」令彼僧试作剑轮,不成。又准宰相李绅闻奏,因起此条流,其僧眩玄,当诳罪。准斩首讫。左右街功德使帖诸寺,勘隶僧尼财物。准条流,天下大同。诸州府、中书门下牒行。京城内仇军容拒,不欲条流。缘意不许,且许请权停一百日内帖诸寺不放僧尼出寺。左街功德使奏,准条流僧尼,除年已衰老及戒行精确外,爱惜资财,自还俗尼,共一千二百卅二人。右街功德使奏,准条流僧尼,除年已衰老及戒行精确外,爱惜资财,自还俗僧尼共二千二百五十九人。奉:「左、右街功德使奏:『准去年十月七日、十六日条流,令还俗僧尼』,宜依。其爱惜资财,情愿还俗者,各委本贯,收充两税户。向后诸道有如此色类,并准此处分。所蓄奴婢,僧许留奴一人,尼许留婢二人,余各任本家收管。如无家余外资财收贮,待后处分。其僧尼所留奴婢,如有武艺,及解诸药者,官为货卖。同衣诸术等,并不得留,不得削发私度。如有违犯,纲维知事录报官。余资产钱物等,各委功德使自条流闻奏。」
会昌三年岁次癸亥正月一日
十七日,功德使帖诸寺,僧尼入条流内,并令还俗。此资圣寺卅七人。
十八日早朝,还俗讫。左街还俗僧尼共一千二百卅二人,右街还俗僧尼共二千二百五十九人。
廿七日,军容有帖,唤当街诸寺外国僧。
廿八日早朝,入军里。青龙寺南天竺三藏宝月等五人、兴善寺北天竺三藏难陀一人、慈恩寺师子国僧一人、资圣寺日本国僧三人、诸寺新罗僧等,更有龟兹国僧,不得其名也,都计廿一人,同集左神策军军容衙院。吃茶后,见军容。军容亲慰安存。当日各归本寺。
廿九日,楚州新罗人客来,得楚州译语刘慎言书一通、顺昌阿阇梨书一通。
不得入寺及停止。又发遣保外僧尼,不许往京二月一日,使牒云:僧尼已还俗者,入镇内。
二月廿五日,和蕃公主入城,百司及三千兵马出城外,迎入通化门,入内得对。令安置南内院。是大和公主,大和天子为和回鹘国,嫁与回鹘王。今缘彼国王法崩,兵马乱起,公主逃归本国。随公来回鹘人,并不得入城。回鹘王子随公主来,公主在路自(煞-)之。
四月中旬,下,令(煞-)天下摩尼师。剃发,令袈裟,作沙门形而(煞-)之。摩尼师即回鹘所崇重也。
五月廿五日,使帖勘诸寺外国僧来由。
巡院帖菩提团
诸寺应有外国僧等:
右奉使帖,仰勘从何处来,及到城,兼住寺年月,并年几,解何艺业。各具名分析申,不得迟违者。事须帖团,仰速具分析状过,待凭申使者。准状帖团者。
五月廿五日 行押衙知巡何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年五十一,解讲法花经。弟子僧惟正年卅一僧惟晓年卅二并习法花经。
右圆仁等为求佛教,随朝使过海。去开成五年八月廿三日,奉使处分,权寄住资圣寺。谨具如前。谨牒。牒件状如前。谨牒
会昌三年五月廿六日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谨牒
以写本一校了。 兼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