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二 剑南道中

李吉甫Ctrl+D 收藏本站

西川下雅州眉州松州茂州翼州维州当州悉州静州柘州恭州真州黎州 州姚州协州曲州雅州,卢山。下都督府。开元户六千五百八十九。乡二十二。元和户一千四百五十二。乡二十四。

  禹贡梁州之域。秦灭蜀为郡,即严道县也。李膺记曰:“自晋永嘉崩离,李雄窃据,此地荒废,将二十纪,夷獠居之。”后魏废帝二年置蒙山郡于此,隋开皇十三年置蒙山县并镇,仁寿四年罢镇,改置雅州,因州境雅安山为名。大业三年,以雅州为临邛郡,武德元年复为雅州。

  州境:东西五百三十九里。南北四百三十五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三百四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二百里。〔东南至嘉州三百二十里。东北至邛州一百七十里。〕西南至黎州二百四十里。西北至西山谷口和顺镇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麸金。赋:绵,绢,葛。元和贡:麸金,落雁木。

  管羁縻州十一。管县五:严道,百丈,名山,卢山,荣经。

  严道县,中。郭下。本奏旧县,属蜀郡。汉迁淮南王长于严道邛邮,县有蛮夷曰道。后魏于此置始阳县,隋大业三年改始阳为严道县。

  蒙山,在县南一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长坟岭,在县西南二十七里。道至险恶。

  平羌水,经县东二里。

  多切镇,在县西北三十二里。

  垅越镇,在县西三十六里。

  百丈县,中。西南至州八十六里。本秦严道县地,贞观八年于此置百丈县。

  今按镇城东有百丈穴,故以为名。

  陇西山,在县西北三十里。

  大池水,经县东,去县十五步。

  抚人戍,在县西南二十里。

  名山县,中下。西南至州四十三里。本秦严道县地,后魏于此置蒙山县,属蒙山郡。隋开皇十三年改为名山县,因县西北名山为名也,属邛州,仁寿四年改属雅州。

  名山,在县西北一十里。

  弱栋坂,在县东北八里。长二里,道至险阻。

  名山水,在县东二百步,东南入平羌水。

  卢山县,中。东南至州七十里。本秦严道县地,隋仁寿元年于此置卢山镇,三年于此置卢山县,因山为名,属邛州,后属雅州。皇朝因之。

  卢山,在县西北九里。其山西北连延入夷獠界,正北即邛州火井县界。浮图水,一名军卢水,经县西南五里。

  罗带水,经县东五十步。

  灵关镇,在县西北六十里,车灵山在下。山有峡口似门,阔三丈,长二百步。

  关外即夷獠界。

  荣经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秦、汉严道县地,武德三年于此置经县。

  邛来山,在县西五十里。本名邛笮山,故笮入之界也。山岩峭峻,出竹高节实中,堪为杖,因名山也。

  铜山,在县北三里。即文帝赐邓通铸钱之所,后以山假与卓王孙,取布千疋。

  其山今出铜矿。

  九折坂,在县西八十里。王阳为益州刺史,经此叹息,谢病去官。后王尊为益州刺史,至此叱驭而过。

  邛来水,东流经县北三里。

  邛来镇,在县西南八十七里。

  石门戍,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眉州,通义。上。开元户四万二千八百三十六。乡六十五。元和户五千八百四。乡七十二。

  禹贡梁州之域。在汉即犍为郡武阳县之南境。梁太清二年,武陵王萧纪开通外徼,于此立青州,取汉青衣县为名也。后魏废帝二年平蜀,改青州为眉州,因峨眉山为名也。武德元年改眉州为嘉州,二年于通义县复置眉州。

  州境:东北至上都二千二百一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七十里。东南至嘉州一百四十四。东至陵州七十里。正西微北至邛州一百七十里。西北至蜀州一百七十里。北至成都府二百里。

  贡、赋:开元贡:麸金八两,獠麻布,柑子。元和贡同。

  管县五:通义,彭山,丹棱,洪雅,青神。

  通义县,紧。郭下。本汉代阳县之南境也,后魏于此置通义县,属齐通君。

  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眉州。皇朝因之。

  大江,一名汶江,经县东,去县五里。出麸金。

  白战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西临汶江。

  彭山县,紧。南至州六十六里。本汉武阳县也。秦惠王时,张仪、司马错伐蜀,蜀之王开明拒战不胜,退走武阳,获之,即其地也。汉昭帝时,犍为郡自道移理武阳。周武帝于此置隆山郡,以境内有鼎鼻山,地形隆起,故为名。隋开皇三年罢郡,以隆山属益州。贞观元年,割属眉州。先天元年,以犯讳改为彭山县。

  鼎鼻山,亦曰打鼻山,在县南十五里。宋谯纵据蜀,朱龄石伐之,命臧熹外出奇兵,谯纵遣将谯小苟引兵塞打鼻以御之,即此也。山形孤起,东临江水,昔周鼎沦于此水,或见其鼻,遂以名山。

  大江一名汶江,亦曰导江,在县东七里。

  犍为故城,在县西北五里。汉犍为郡也,武帝建元六年分巴、蜀二郡立犍为郡。

  彭亡城,亦曰平无城,彭祖家于此而死,故曰彭亡。后汉岑彭击公孙述,至武阳,所营地名彭亡,闻而恶之,欲徙,会日暮而止。是夜,蜀刺客诈为亡奴降彭,遂刺杀彭。初,岑彭至其地,改曰平无,若言巴、蜀已平,无复贼也。

  馨堰,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拥江水为大堰,开六水门,用灌郡下。公孙述僭号,犍为不属,述攻之,功曹朱遵拒战于六水门是也。

  丹棱县,上。东北至州七十三里。本南齐之乐郡也,周明帝置齐乐县,武帝改为洪雅县。隋开皇十二年,因县南有洪雅镇,就立洪雅县,仍改今理为丹棱县,属眉州,皇朝因之。

  三青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

  思蒙水,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洪雅故城,在县东一百五十步。

  洪雅县,上。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齐乐郡之南境也,自晋迄宋,夷獠有其地。周武帝攘獠,立洪雅镇。隋开皇十三年,改洪雅为彤棱县,更于此置洪雅县,兼带洪雅镇,属眉州。县西有洪雅川,以名县。

  可暮山,在县西北三十九里。山多材木,公私资之。

  青衣水,一名平羌水,经县南一里。

  青神县,中。北至州六十里。本汉南安县地,李雄之后,夷獠内侵,西魏恭帝遥于此置青衣县,属眉州之青城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徙县居郡理,属眉州。

  皇朝因之。

  青神祠,即青衣神,在今嘉州界。

  汶江,经县东三里。

  青神故城,在县南二十三里。

  松州,齐川,下都督府。开元户七百二十。乡六。

  禹贡梁州之域。古西羌地也。羌本出自三苗,盖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滨于赐支,至于河首,县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夏桀之乱,犬夷入居岐、之间,成汤伐而攘之。及武王伐商,羌、{髟矛}会于牧野。周衰,四戎来寇,杀幽王于骊山。及秦穆公得戎人由余,遂霸西戎,开地千里,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所居无常,依逐水草;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妇人孕有身六月而产子,不避风雪。性刚猛,得西方金行之气。

  始皇时,务力并六国,兵不西行,故羌种得以繁息。汉武帝北逐匈奴,西逐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始置护羌校尉,列河西四郡,隔绝羌胡。后汉至于魏、晋,或降或叛。至后魏邓至王象舒治者,并白水羌也,常为羌豪,因地自号为邓至王,其后子孙舒彭者,遣使内附,拜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甘松县开国子,假以渠帅之名。后魏末,平邓至番,始统有其地。后周保定五年,于此置龙涸防,天和元年改置扶州,领龙涸郡。隋开皇三年废龙涸郡,置嘉诚镇,与扶州同理焉。

  大业三年,改扶州为同昌郡,领嘉诚县。隋末陷于寇贼,武德元年陇、蜀平定,改置松州,贞观三年置都督府,后但为州。

  州境:东西二百一十四里。南北一百七十七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九百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六十里。南至翼州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扶州三百里。西南至当州三百里。〕北至茂州三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孤尾,当归,犀,牛酥。

  管县二:嘉诚,交川。

  嘉诚县,中下。郭下。本周旧县也,武帝天和元年置,属龙涸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扶州,武德元年改属松州。

  雪山,在县东八十里。春夏常有积雪,故名。

  甘松岭,在县西南十五里。

  宁远镇,在县北一百里。

  大定戍,在县北四十里。

  交川县,下。北至州三十四里。本周旧县,天和中置,属龙涸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扶州,武德中改属松州。

  洛稽山,在县西北七十五里。

  江源镇,在县西北三十里。

  茂州,通化。下都督府。开元户二千五百四十。乡一十三。元和户六百九十。

  禹贡梁州之域。本冉ζ国,汉武帝破南越,冉ζ等皆震恐,请臣置吏,元鼎元年以冉ζ为汶山郡,今州即汉蜀郡汶江县也。周保定四年立汶州,隋开皇五年改为会州,大业三年罢会州为汶山郡。武德三年,改置南会州总管府,贞观八年改为茂州,以茂滋山为名。

  州境:东西四百七十八里。南北三百六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一百四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里。南至成都府三百七十里。东至绵州取松岭关路三百七十里。〔南至彭州三百七十里。西至维州二百二十里。〕北至翼州一百二十里。

  贡、赋:开元贡:麝香,升麻。赋:麻布,元和贡:麝香,生马牙硝。

  管县四:汶山,汶川,通化,石泉。

  汶山县,中下。郭下,本汉汶江县地,晋改为广阳县,属汶山郡。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汶山县,属会州,皇朝改属茂州。按汶山,即岷山也,南去青山、石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见成都。山岭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为之洪溢,即陇之南首也。

  汶江,北自翼州南流,经县西二里。

  石密溪,在县东十九里。

  汶江城,在县北三里。

  汶川县,中下。北至州一百里。本汉绵音夷。县地,梁于此置汶川县,县西汶水,因以为名,仍于县置汶山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汶州,汶州,即茂州汶川县理是也。六年又属会州。武德中,改隶茂州。玉垒山,在县东北四里。

  湿坂,在县南一百三十七里。岭上树木森沈,常有水滴,未尝暂燥,故曰湿坂。

  大江水,一曰汶江,至汶山故郡乃广二百步。

  广柔故县,在县西七十二里。汉县也,属蜀郡。禹本汶山广柔木,有石纽邑,禹所生处,今其地名刳儿畔。

  故桃关,在县南八十二里。远通西域,公私经过,唯此一路。关北当风穴,其一二里中,昼夜起风,飞沙扬石。绳桥,在县西北三里。架大江水,篾笮四条,以葛藤纬络,布板其上,虽从风摇动,而牢固有余,夷人驱牛马去来无惧。

  今按其桥以竹为索,阔六尺,长十步。

  通化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汉广柔县地,周武帝时,于此置石门镇。隋开皇六年,以近白狗生羌,于金川镇置金川县,十八年改为通化县。皇朝因之。

  蜀山,在县东北六里。

  县城,累石为城,内实外险,东北二百并累石,南面西面临岸,去地百余丈。

  石泉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汶江县地,贞观八年于此置石泉县,属茂州。

  石城山,在县东南一里。

  石密水,经县南一里。

  翼州,临翼。下。开元刻一千七百一十四。乡七。

  禹贡梁州之域。本秦、汉徼外羌也,武帝元鼎中开为县,今州即汉蜀郡蚕陵县之地也。梁太清中,武陵王萧纪于蚕陵旧县置铁州,寻废。周武帝天和元年讨蚕陵羌,又于七顷山下置翼州,以翼针水为名。隋大来三年省州,改置和山镇,以翼水等三县属会州。武德元年重置翼州。其城西枕大江,南面临溪。

  州境:东西三百三十里。南北一百七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四百二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二百七十里。南至茂州一百二十里。西至悉州二百二十里。西北至当州二百七十里。北至松州一百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麝香。赋:麻布。元和贡:散麝。

  管县三:卫山,翼水,峨和。

  卫山县,中下。郭下。本汉蚕陵县地,周武帝于此置翼针县,以翼针水为名,属翼针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翼州。皇朝因之,天宝元年改为卫山县。

  七顷山,一名落目山,此路山岩峻阻,平地唯有七顷,因呼为七顷山。

  龙涸故城,俗名防浑城,在县北十一里。城之北境旧是吐谷浑所居,故曰防浑城。

  石臼戍,在县北六十里。

  笮桥,在县北三十七里。以竹篾为索,架北江水。

  翼水县,中下。北至州六十里。本汉蚕陵县地,周于此置龙求县,属清江郡,隋开皇三年改为清江县,寻罢郡,以县属翼州。十八年又改清江为翼水县。皇朝因之。

  石镜山,在县东南九里。山侧有石,圆径二尺,明澈如镜,因名。

  大江水,经县西二百步。

  翼水,出县南。

  峨和县,中下。东北至州六十里。本汉蚕陵县地,天宝十一年分置峨和县。

  以县有峨和山也。县在石臼戍北大江之西也。

  维州,维川。下。开元户七百六十五。

  本徼外羌冉ζ之别种也,初蜀将姜维与忠北讨汶山叛羌,此其地也,今名姜维城,即维所筑。自晋以后,羌夷或降或叛。隋开皇四年,讨叛羌,以其地置薛城戍,属会州,后又没贼。武德七年,白狗羌首领内附,于姜维城置维州以统之。其城甚险固,乾元二年没西戎。

  州境:东西三百二十五里,南北二百五十三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八百三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五百六十里。东至真州一百里。东至茂州二百二十里。东北至恭州三百五十里。南至当州二百六十里。

  西至悉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麝香。

  管县三:薛城,定廉,盐溪。

  薛城县,下。本隋薛城戍,武德七年改为县,与州同置。

  姜维山,在县西一里。

  定廉县,下。本隋开皇四年置定廉戍于此。属会州,武德七年改为县,与州同置,因定廉水为名。

  盐溪县,下。贞观三年置,有盐溪村,因为名。定康水,在县东一十里。

  当州,江源。下。本汉蚕陵县地,贞观二十一年割松州通轨县置当州,仍以羌首领为刺史。

  州境:东西二百六十八里。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一百一十里。东北东都二千九百七十里。东至翼州二百七十里。东南至悉州三十里。东北至松州三百里。西南至静州六十里。北至维州二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麝香,大黄,当归,牛尾,羚羊角。元和贡:当归,散麝香。

  管县四:通轨,利和,谷和,平康。

  通轨县,下。郭下。贞观三年置,属松州。二十一年,於县置当州。

  得和县,下。西南至州三十里。周天和元年于此置广平县,寻废。显庆二年,于广平旧城置得和县。

  谷和县,下。东至州六十里,文明元年开生羌置。

  平康县,下。西南至州六十里。显庆中因古平康城置,在平康水西,隶翼州,寻废。垂拱元年置,以属当州。

  悉州,归诚。边下。开元户八百五十五。

  显庆元年分当州置,在悉唐川,因以为名。其首领任刺史。

  州境: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八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三百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二百一十里。东至翼州二百二十里。西南至静州六十里。东南至成都府六里五十里。〔东至维州二百五十里。〕贡、赋:开元贡:麝香,当归,羌活,牛酥并尾。元和贡:麝香,当归。

  管县三:识臼,左封,归诚。

  识臼县,下。郭下。显庆元年与州同置,地名识臼,因之为名。

  肃蕃山,在州北八十里。肃番镇在山下。

  左封县,下。燕南至州二十里。周天和元年于此置广平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左封。天宝中,又于县置守捉。

  归诚县,中下。西北至州八十里。本生羌,垂拱二年从化,三年置县以处之。

  静州,静川。下。开元户六百七十二。乡二。

  本汉蚕陵县地,天授元年于此置静州。其城据山,甚险固。

  州境:东西三百二十里。南北二百三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二百九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一百五十里。东北至悉州六十里。西北至柘州三十里。南至赤和县三十五里。东北至当州六十里。北至茹州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麝香,牛酥。

  管县三:悉唐,静居,清道。

  悉唐县,中下。西至州二十四里。

  静居县,中下。

  清道县,下。

  右并显庆二年与悉州同置,天授二年割属静州。

  柘州,蓬山,下。仪凤二年置,以山多柘木,因以为名。其城四面险阻,易于固守。有安戎江、蓬婆水,在州南三十里。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二百六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一百三十里。〔东南至静州三十里。南至维州三百里。西至恭州一百里。〕贡、赋:开元贡,麝香,当归,羌活。

  管县二:柘,乔珠。

  柘县,中下。郭下。前上元年置。

  大雪山,一名逢婆山,在县西北一百里。

  柏岭,在县北八十里。岭北三十里至白崖驿,与吐蕃接界。

  乔珠县,中下。东至州五十里。与州同年置。

  恭州,恭化。下。开元二十四年,析静州部落于柘州西置。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三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一百五十里。东至柘州一百里。东南至茂州三百五十里。西南至维州三百五十里。

  贡、赋:管县三:生集,博恭,烈山。

  和集县,中下。郭下。旧名广平县,属静州。开元二十四年于县置恭州,天宝元年改名为和集。

  博恭县,中下。西至州二十五里。

  烈山县,中下。西至州五十里。

  真州,昭德。下。在合江镇西一百二十四里。其地本名真符,天宝三年,节度使章仇兼琼以其地险阻,又当西山要路,奏置真符营,控押一州,仍置兵于其处。五年,节度使郭虚己缘羌、项摇动,仍奏置昭德郡,乾元元年改为真州。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一百八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四十五里。东至翼州四十里。西至维州一百里。西北至茂州通化县一百。北至悉州界四十里。

  贡、赋:元和贡:当归三斤半,麝香。

  管县四:真符,昭德,昭远,鸡川。

  真符县,中下。郭下。11111111111昭德县,中下。

  昭远县,中下。

  鸡川县,中下。

  右昭德等三县,并在州侧近,以熟羌首领为其令长,居无常所。

  黎州,洪源。中府。开元户,乡无和户三百三十。乡五。

  禹贡梁州之域。汉武帝破夷于邛,置沈黎郡。周天和三年开越,于此置黎州。隋废州,置沈黎镇。武德元年罢镇南登州。大足元年,巡察使殷祚奏割雅州汉源、飞越、通望三县置黎州,神龙三年,州都督元膺奏废。开元三年,本道使陆象先重奏置,天宝初废飞越县,止领县二。其州城,东西南三面并临绝涧,唯北面稍平,贞元二年节度使韦皋凿北面,隍堑深阔,又于州北故武侯城逦迤置堡三所,为州城之援。管羁縻州五十七,并蛮夷部落大首领主之。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五百八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四百三十里。东至戎城无路,约七百里。东北至雅州三百四十里。西南至州六百五十里。西至廊清城一百八十里。其城西临大流河,河西生羌蛮界。

  贡、赋:开元贡:椒一石。

  管县二:汉源,通望。

  汉源县,中。郭下。本汉旄牛县地,隋仁寿二年平夷獠,于此置汉源镇,因汉川水为名。四年罢镇立县,属雅州。贞观三年,割属州,开元三年分属黎州。

  飞越山,在县西北一百里。山西北两面并接羌戎界,仪凤二年置飞越县,天宝初废。

  沈黎镇,在县东南六十一里。

  廓清城,在州西一百八十里。

  铜山城,在县西北五十里。

  定番城,在通望军东一百八十里。

  要冲城,在通望县东一十三里。

  大定城,在州南二百三十里。乾元二年改和集镇置。

  已上五城,并贞元中韦皋置。

  通望县,中。北至州九十里。本汉旄牛县地,隋开皇二十年于此置大渡镇,大业二年改为阳山镇,武德元年改为阳山县,属州,天宝元年改名通望县,割属黎州。

  大渡水,经县北二百步。

  沈黎镇,在县东北六十一里。

  通望戍,在县西南一十二里。

  州,越。下府。开元户三万八千三十五。乡二十六。元和户一万六千五百八十。乡三十。

  本汉南外夷獠,秦、汉为邛都国,秦尝攻之,通五尺道,改置吏焉。至汉武帝始诛且兰邛君,并杀笮侯,而冉ζ等皆震恐,乃以邛都之地为越郡,属益州。按郡有越水水,出生羌界,言越者,以彰威德远也,领县十五。魏、晋已还,蛮、獠恃险钞窃,乍服乍叛,周武帝天和三年,开越地,于城置严州。

  隋开皇六年,改为西宁州,十八年改为州。皇朝因之。至德二年没吐番,贞元十三年节度使韦皋收复。

  州境:东西九百八十里。南北一千二百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二百三十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九十里。北至成都府一千二百九十里。东至蛮界约二百里。西至东泸水二百里。南至泸渡四百五十里。

  东南至姚州三百五十里。(西)〔东〕北至雅州六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丝布。

  管县七:越,西沪,苏祁,台登,邛部,昆明,会川。

  越县,上。郭下。本汉邛都县地,隋开皇六年分邛都置越县。皇朝因之。

  陷河,在县东南一十里。初,成帝置邛都县,无几陷为泽,因名陷河。

  西沪县,下。东北至州二十七里。本汉邛都县地,南武帝天和三年于此置本可泉县,天宝元年改名西沪县。

  温阳水,出县西山下一十二里。

  泸水,在县西一百十二里。诸葛亮征越上疏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谓此水也。水峻急而多石,土人以牛皮作船而渡,一船胜七八人。

  姜磨戍,在县西南三里。

  苏祁县,上。东南至州二十五里。本汉旧县,属越郡。后陷夷獠,周武帝重开越,复立苏祁县,属严州。隋开皇初改属州。皇朝因之。

  温水,出县东平地二十一里。

  台登县,下。正南微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汉旧县,属越郡。周武帝重开越,于旧理立台登县,后遂因之。

  铁石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山有石,火烧成铁,极刚利。

  念诺水,本名绳水,流入沪水,在县西北七百里。自羌戎界流入。

  长江水,本名孙水,出县西北。

  胡浪册,下有司马相如定西南夷桥,桥孙水以通邛、笮,即此水也。

  诸葛亮故城,在县东南三里。亮南征至此所筑也。

  邛部县,下。西南至州二百六十里。本汉阑县地,属越郡。周武帝于此邛部城置县,仍以旧城为名,属邛部郡。隋开皇三年改属州。皇朝因之。

  山,在县西南九里。水出山下,州郡得名,因此水也。

  清寇镇,在县西北五十八里。

  昆明县,中。东北至州三百里。本汉定县也,属越郡。去县三百里,出盐铁,夷皆用之。汉将张嶷杀其豪率,遂获盐铁之利。后没蛮夷。周武帝立定笮镇。凡言笮者,夷人于大江水上置藤桥谓之“笮”,其定笮、大笮皆是近水置笮桥处。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以为名。

  盐井,在县城中。今按取盐先积柴烧之,以水洒土,即成黑盐。

  会川县,中。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汉会无县,属越郡。萧齐没于夷獠,高宗上元二年,于其地置会川县。天宝初又于县侧立会同军,在今州南三百七十里是也。

  姚州,云南。下。本汉云南县之地,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以此中人多姓姚,故置姚州,为泸南之巨屏。天宝十三年没蕃。贞元初蛮帅异牟寻归国,册拜谓之南诏。九年,南诏又以其地内属。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北至上都四千三百里。东北至东都四千八百九里。东南至安南二千里。南至戎州三百一十里。西至羊苴咩城三百里。西北至州三百五十里。北接{髟弟}州。

  贡、赋:管县三:姚城,长明,长城。

  姚城县,下。郭下。

  长明县,下。西南至州十五里。

  长城县,下。南至州五里。

  右并与州同置。龙朔中于州理置都督府,寻废人州,垂拱元年重置。

  协州,下。开元户三百二十九。

  本夜郎国也,汉武帝开夜郎置犍为郡,今州即犍为郡之南广县也。其后蛮夷内侵,郡因荒废。隋开皇四年中隶附,于此置协州,大业三年废入犍为郡,武德元年开南中复协州。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一百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九百六十里。东北至戎州四百一十里。南接曲州。

  贡、赋:管县三:东安,西安,胡津。

  东安县,下。郭下。

  西安县,下。东南至州二十七里。

  胡津县,下。南至州六十里。

  右三县,隋开皇四年并同州置。本汉南广县之地,大业二年废,武德元年南夷款附重置。

  曲州,朱提。下。本汉夜郎国地,武帝于此置朱提县,属犍为郡。后立为郡,在犍为郡南一千八百里,后汉省郡。诸葛亮南征,复置朱提郡。自梁、陈以来,不复宾服。隋开皇四年开置南中,立为恭州,武德元年改为曲州。朱提,山名,出善银,食货志曰“朱提银重八两名为一流”,因山名郡县也。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三百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三百三十里。南接郎州。北接协州。

  贡、赋:管县二:朱提,唐兴。

  朱提县,下。郭下。

  唐兴县,下。西至州五里。

  右二县,并武德元年与州同置。朱提,取汉旧名也。

  七曲水,在州西北三十里。

  溺水,在七曲水北一百三十里。南北四百里,东西七百里,穷年密雾,未尝睹日月辉光,树木皆衣毛深厚,时时多水湿,昼夜沾洒。上无飞鸟,下绝走兽,唯夏月颇有蝮蛇,土人呼为漏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