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陕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陕西通志卷五
建置四
唐
隋氏改州为郡高祖受命改郡为州自隋季丧乱权置州郡倍於开皇大业之间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於山河形便分为十道曰关内道曰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又分天下为十五道曰京畿关内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旧唐书地理志】凡州郡县无所更置者皆仍隋旧【唐书地理志 按通典京畿道领京兆华隂冯翊扶风新平等郡关内道领延安榆林五原朔方等郡而新旧唐书不分列京畿道仍以关内道统诸郡今仍之】
关内道 古雍州之境京兆至绥银等州东距河西抵陇坂南据终南之山北边沙漠又开元中以近畿之州同华岐蒲为四辅【唐六典】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载曰中京上元二年复曰西京肃宗元年曰上都【唐书地理志】天授二年置鸿宜鼎稷等州制云京兆之地一州独治事多拥滞宜令雍州管内析置五州【文苑英华】
京兆府京兆郡 隋京兆郡武德元年改雍州天授元年改京兆郡其年复旧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旧唐书地理志】京兆郡领县二十【唐书地理志 按天佑中仍以奉先属隶同州】唐京兆即隋大兴城【宋敏求长安志】
万年 周万年县隋改大兴武德元年复为万年乾封元年分置明堂县理永乐坊长安三年废天宝七年改为咸宁乾元元年复名万年【元和志】
长安 乾封元年分置乾封县理怀真坊长安三年废【元和志 按文苑英华作总章元年析置二县无元和志异】皇城南大街曰朱雀街东万年县领之西长安县领之【旧唐书地理志】城内为京县【唐六典】
咸阳 隋废县武德二年复分泾阳置初治鲍桥其年移治杜邮【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二年徙白起堡六年又徙便桥西北即今县【宋敏求长安志】
兴平 隋始平县天授二年隶稷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景龙四年送金城公主於此因改金城至德二年改兴平县【旧唐书地理志】景龙四年改金城移治马嵬故城复还故治改为兴平寻复为金城今又为兴平【括地志】
云阳 武德元年析置石门县三年以石门温秀置泉州贞观元年州废省温秀更石门曰云阳云阳曰池阳八年省云阳更池阳曰云阳天授二年以云阳置鼎州大足元年州废【唐书地理志】武德二年移云阳於县南十五里治水冲城【寰宇记】云阳镇在泾阳县北三十里即旧云阳县长街镇在泾阳县北五十里即故鼎州【泾阳县志】
泾阳 隋县天授二年隶鼎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旧唐书地理志】
三原 武德四年移治清父南故任城改为池阳六年又移故所改置华池县仍分置三原县属北泉州贞观二年废三原仍改华池为三原县属雍州天授元年改隶鼎州大足元年隶京兆府【旧唐书地理志按北泉州新唐志作泉州清父南雍大记作清水谷】
渭南 武德元年隶华州五年还隶雍州天授二年析渭南庆山置鸿门县以渭南庆山等县置鸿州寻省鸿门大足元年州废开元二十五年更置【唐书地理志】天授中於零口置鸿州【渭南县志】
昭应 隋新丰县治古新丰城北埀拱二年改为庆山县神龙元年复为新丰天宝二年分新丰万年置会昌县七载省新丰县改会昌为昭应治温泉宫北【旧唐书地理志】昭应在骊山下庆山在东北【临潼县志】
高陵 隋县天授二年隶鸿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旧唐志】武德元年析置鹿苑县贞观元年省【唐书地理志】鹿台城在县南二十五里有果园名鹿苑唐置县【贾志】
同官 属宜州贞观十七年改属雍州天授二年改属宜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旧唐书地理志】
富平 隋县天授二年隶宜州大足元年还隶雍州【旧唐书地理志】开元间徙富平县於义亭城即旧县地在今富平东北十里【贾志】
蓝田 武德二年析置白鹿县三年更曰宁民又析蓝田置玉山县贞观三年皆省【唐书地理志】宁民故城在蓝田西南三十二里玉山故城在县东四十三里今名万金堡【宋敏求长安志】
鄠 京兆郡领鄠县【唐书地理志】
奉天 文明元年析醴泉置乾宁二年以县治乾州及覃王出镇又以畿内之好畤武功盩厔醴泉隶之【唐书地理志】奉天县文明元年以管乾陵分醴泉置天授二年隶稷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旧唐书地理志】唐乾宁二年改置乾州以在长安西北隅故名【贾志】
好畤 故上宜武德二年析醴泉置好畤贞观八年废上宜入岐阳二十一年省好畤岐阳复置上宜又更上宜曰好畤【唐书地理志】好畤武德二年置属雍州三年改隶稷州贞观元年复属雍州天授二年改隶稷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旧唐书地理志】唐置好畤县於漠谷东南今奉天西北六里隋太子庄陵城是【宋敏求长安志】
武功 武德三年以武功置稷州又析始平置扶风县贞观元年州废省扶风天授二年复置稷州大足元年州废【唐书地理志】武功大足元年属雍州【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置稷州因后稷所封为名贞观元年废州以县属京兆【元和志】
醴泉 武德九年析置温秀县後省醴泉贞观十年析云阳咸阳复置【唐书地理志】天授元年改隶鼎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旧唐书地理志】醴泉城在县北十里即古仲桥城贞观十一年置今为泔北镇温秀岭在县东北四十里武德元年析置温秀县【贾志】
华原 义宁元年以华原置宜君郡武德元年曰宜州贞观十七年州废以华原隶雍州垂拱二年更华原曰永安天授二年复置宜州大足元年州废神龙元年复永安曰华原天佑二年李茂贞墨制以县置耀州【唐书地理志】华原在耀州北五里【冯志】
美原 旧宜州土门县贞观十七年废咸亨二年又置改为美原县天授二年又属宜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旧唐志】天佑二年李茂贞墨制以县置鼎州【唐书地理志】富平县东北六十里有美原故城唐改土门为美原即此【耀州志】
华州华阴郡 上辅义宁元年析京兆郡之郑华阴置垂拱二年曰大州神龙元年复故名上元二年又更名大州宝应元年复故名乾宁四年曰兴德府光化三年复为州县四【唐书地理志】
郑 开皇四年县移於废华州城唐武德四年自州城移於州东一里兴元元年仍移县於州西三里官路南【县道记】
华阴 垂拱元年更名仙掌天授二年析置潼津县在关口後隶虢州圣历二年来属长安中省神龙元年复曰华阴上元二年曰太隂宝应元年复故名【唐书地理志】潼津故县令废为驿【贾志 按寰宇记作宝历中改太隂宜以唐志为正】
下邽 本隶同州垂拱元年来属【唐书地理志 按下邽在今渭南县北】栎阳 故万年隶雍州武德元年更名又析置平陵县二年更平陵曰粟邑贞观八年省天佑三年来属【唐书地理志】贞观八年废粟邑并栎阳天授三年隶鸿州大足元年还隶雍州【旧唐书地理志】粟邑废镇在栎阳县东四十里石川河东【宋敏求长安志 按栎阳在今临潼县东北】
同州冯翊郡 上辅隋冯翊郡武德元年改为同州天宝元年改冯翊郡乾元元年复为同州【旧唐书地理志】县八【唐书地理志】
冯翊 武德九年析置临沮县贞观九年省【唐书地理志】朝邑 武德三年析置河滨县贞观元年省乾元三年曰西河隶河中府大历三年复为朝邑还隶同州【唐书地理志】
韩城 武德八年徙置西韩州贞观八年州废以韩城来属天佑二年更名韩原【唐书地理志】
合阳 武德八年西韩州领合阳县贞观八年废西韩州县还属同州【旧唐书地理志】
夏阳 武德三年分合阳置河西县又於县置西韩州贞观八年废州以县属同州乾元三年改为夏阳【元和志】乾元三年隶河中府後复来属【唐地理志】夏阳故城在合阳县东南四十里【合阳县志】
白水 白水隋县【旧唐书地理志】唐冯翊郡白水县【唐书地理志】澄城 武德三年析置长宁县贞观八年省【唐书地理志】长宁城在澄城西北四十里长宁河南故址犹存【澄城县志】
奉先 本属同州开元四年以县置桥陵改为奉先县属京兆【元和志】天佑三年来属【唐书地理志】奉先故城在蒲城县东三十里今名奉先里【贾志】
商州上洛郡 隋上洛郡武德元年改为商州天宝元年改上洛郡乾元元年复为商州【旧唐书地理志】县六【唐书地理志 除上津一县在今湖广郧阳府界余五县在陕省境内】
上洛 商州上洛郡治上洛县【唐书地理志】
丰阳 丰阳旧治吉川城麟德元年移理丰阳川【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自故丰阳川移於商州南百六十里甲水西五十步麟德元年又移於新理【寰宇记 按丰阳即山阳县】
洛南 旧治拒阳川显庆三年移理清川【旧唐书地理志】商洛 武关西一百二十里有商城谓故邑城也唐武德二年移於新所【荆州记】商洛在商州东八十里【九域志】
乾元 本安业县万岁通天元年析丰阳置景龙三年隶雍州景云元年来属乾元元年更名隶京兆寻还属【唐书地理志】永泰元年徙治县西北六十里长庆二年复徙於县治光启二年又徙县於县西王峪龙纪元年复归旧县【宋敏求长安志】唐始分丰阳立安业即镇安境【山阳县志】
凤翔府扶风郡 上辅本岐州至德元年更郡曰凤翔二载复郡故名号西京为府上元二年罢京元年曰西都未几复罢都县九【唐书地理志 按唐书肃宗本纪宝应元年以凤翔为西都唐志元年上遗宝应二字】武德元年为岐州至德元年改为凤翔郡乾元元年改凤翔府【元和志】
天兴 本雍县至德二载曰凤翔析置天兴县宝应元年省凤翔入天兴【唐书地理志】雍县至德二载分置凤翔县永泰元年废改雍县为天兴县【元和志】至德二载析置天兴县於城南七里【凤翔县志】
岐山 贞观七年析岐山及上宜置岐阳县八年省上宜入岐山永徽五年复置元和三年省【唐书地理志】岐山旧县在今岐山县龙尾镇北五里有遗址武德初析置岐阳县於龙尾坡贞观八年又移猪泉驿南十里至德中仍名岐山即今县【贾志】
扶风 本汉美阳县地武德二年分岐山县置围川县属岐州【按县以湋水取名俗讹湋为围】四年隶稷州贞观元年废稷州以县属岐州八年改为扶风【元和志】武德初置湋川县即今治【贾志】
麟游 隋麟游郡武德元年改麟州贞观元年废州以县隶岐州【旧唐书地理志】县初治仁寿宫贞观六年自宫城移於县理【寰宇记】
普润 本属麟州贞观元年来属【旧唐书地理志】普润在麟游县西一百二十里【贾志 按在西北】
宝鸡 隋陈仓县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为凤翔县十八日改为宝鸡【旧唐书地理志】陈仓城在县东二十里【贾志】
虢 隋县贞观八年废入岐山县天授二年复分岐山置虢县【旧唐书地理志】故城在宝鸡县东六十里【明一统志】
郿 义宁二年置郿城郡又析置凤泉武德元年曰郇州三年州废以郿隶稷州七年来属贞观八年省凤泉【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移县於郇州【寰宇记】斜城在渭水南斜口武德初置郇州城址尚在【贾志 按唐以前郿县俱治渭北自唐始移渭南】
盩厔 本隶雍州武德二年析置终南县贞观八年省天宝元年更名宜寿至德二载复故名乾宁中隶乾州天复元年米属【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属稷州贞观二年还雍州天授二年属稷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旧唐书地理志】宜寿城在县西一里【宋敏求长安志】武德二年於盩厔故城置终南县【雍大纪】终南故城在盩厔县东三十里旧县谷【贾志】
邠州新平郡 隋新平郡武德元年改为豳州天宝元年改新平郡乾元元年复为邠州【旧唐书地理志】县四【唐书地理志】开元十二年以豳字与幽字相涉诏改为邠【元和志】长武魏曰浅水贞观中裁县而隶於邠【三水县志】
新平 武德元年属豳州【元和志】漆县唐为新平县【禹贡锥指】广德元年吐蕃焚略移县东北三十里职田镇元和四年复移旧治陇川堡盖即寰宇记所云陇堡矣【新平县志 按新平今邠州】
三水 开皇三年属邠州唐因之【元和志】在州东北六十里【九域志】
永寿 武德二年分新平置神龙三年改属雍州景龙元年复属邠州【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二年分新平县南界於县理北三十里永寿原西置永寿县贞观二年移於州东南八十里兴元元年又移於顺义店即县理是也【元和志】武德四年南移於义丰塠【寰宇记】
宜禄 贞观二年分新平置宜禄县後魏旧名也浅水原即县理所【元和志 按宜禄今长武】
陇州汧阳郡 隋置陇东郡武德元年改陇州天宝元年改汧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陇州【旧唐书地理志】县三【唐书地理志】
汧源 陇州汧阳郡治汧源县【唐志】汉汧县唐为汧源县【禹贡锥指 按汧源即今陇州治】
汧阳 陇州领汧阳县【唐书地理志】县西五里晖河西北有旧城乃隋唐旧治【汧阳县志】
吴山 本长蛇义宁二年置贞观元年更名上元二年曰华山寻复曰吴山武德元年以南由县置含州四年州废元和三年省入焉【唐书地理志】贞观元年治槐衙堡上元元年移治龙盘城【旧唐书地理志】吴山县故城今为县头镇本汉隃麋县【陇蜀余闻】吴山县在陇州东南一百二十里【贾志】
鄜州洛交郡 隋上郡武德元年改为鄜州天宝元年改洛交郡乾元初复为鄜州【旧唐书地理志】县五【唐书地理志】
洛交 隋置洛交县【旧唐志】唐鄜州洛交郡领洛川县【唐书地理志】
三川 鄜州洛交郡领三川县以华池水黑水洛水三水会同因名【旧唐书地理志】三川县西北至州六十里本汉翟道县地【元和志 按有三川镇在州南六十里即故县】
直罗 隋直罗城武德三年分三川洛交二县於此置县因城为名【元和志】鄜州西百二十里有直罗巡司即旧直罗县【鄜州志】
甘泉 武德元年分洛交县於伏陆城置县取城为名天宝元年改为甘泉县本汉雕隂县城在今县南四十里【元和志】有甘泉在县南五里唐改县名甘泉因此【甘泉县志】
坊州中部郡 周天和七年元皇帝作牧鄜州於此置马坊武德二年分鄜州置坊州以马坊为名天宝元年改中部郡乾元元年复为坊州【旧唐书地理志】坊州武德二年析鄜州之中部鄜城置县四【唐书地理志 按坊州在今中部】
中部 隋曰内部武德元年属鄜州二年改中部属坊州【旧唐书地理志】
宜君 本隶宜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县亦省二十年复置县隶雍州永徽二年县又省龙朔三年析中部同官复置来属【唐书地理志】三年复置宜君县理古祋祤城北【旧唐书地理志】
昇平 天宝十二载析宜君置宝应元年省後复置【唐书地理志】唐分宜君昇平等乡置以乡为名东南去宜君三十五里寻以吐蕃侵破移县在横林川东【寰宇记】
鄜城 隋县武德元年属鄜州二年改属坊州【旧唐书地理志】唐末以县置翟州【唐书地理志】鄜城在洛川县东南七十里【贾志】
丹州咸宁郡 义宁元年於义川置丹阳郡武德元年改为丹州天宝元年改咸宁郡乾元元年复为丹州【旧唐书地理志】县四【唐书地理志】永徽二年移於赤石川【元和志】故丹州城在宜川县东北二十九里【寰宇记】
义川 义宁元年於旧城置丹阳郡县在城内永徽初移新里【元和志】
云岩 武德元年析义川置【唐书地理志】云岩县开皇三年移就废乐川县後废唐初复置於回城堡咸亨四年移居库利川开元三年移於东南百步即理所【寰宇记按云岩鎭在宜川县西北即故云岩县】
汾川 西南至州七十里大业二年属延州武德元年属丹州【元和志】隋移土壁堡开皇二十三年移於甘泉坊即县理【寰宇记】
咸宁 隋县治白水川景龙二年移长松川【旧唐书地理志 按咸寜在宜川东北】
延州延安郡 隋延安郡武德元年改为延州天宝元年改延安郡乾元元年复为延州【旧唐书地理志】开元二年为都督府寻罢府为州【元和志】县十【唐书地理志】
肤施 隋属延安郡唐因之【元和志】魏东夏州治广武唐改延州治肤施【通监注】
延长 本延安武德二年以县置北连州并置义乡齐明二县以隶之贞观二年州废省二县入延安来属广德二年更名【唐书地理志】延安大业末废贞观六年又置移於府北去斤川广德二年改为延长【元和志】
临真 武德元年隶东夏州贞观二年州废来属【唐书地理志】大业二年移就葛鸡城武德三年又移就流川【寰宇记】汉定阳县唐为延州临真县【通监注】临真废县在甘泉县东一百八十里【贾志】
金明 金明隋废县武德二年置北武州领开远全义崇德永安安义五县复分肤施置金明县贞观二年废北武州以开远等五县并入金明县【旧唐书地理志】金明故城在延州北五十里【寰宇记 按金明县在今安塞县北永安县後为永安鎭】
丰林 武德四年侨置云州及云中榆林龙泉三县八年州废省龙泉入临真省云中榆林入丰林【唐书地理志】丰林隋末废武德元年复置【寰宇记】丰林镇即古丰林县在肤施东南【肤施县旧志按在县东】
延川 武德二年招慰稽胡置基州又置义门县以义门置南平州三年析绥州之城平置魏平县四年废南平州省义门魏平五年更基州曰北基州贞观八年州废来属【唐书地理志】
敷政 隋因城县武德二年移治於金城镇改为金城县又於界内置永州领金城洛盘新昌土塠四县贞观四年移永州於洛源县八年废洛盘等三县并入金城属延州天宝元年改金城为敷政【旧唐书地理志】敷政废县在安塞县西南一百三十里置巡检司【明一统志】西县堡即敷政县故基其街舍遗蹟尚存【安塞县志按金志肤施县有乐盘镇即唐废落盘县故址】
延昌 武德二年置北平州贞观三年废十年於废州置罢交县天宝元年改名为延昌县【旧唐书地理志按北平州新唐志作北仁州】本汉高奴地贞观十年置罢交县取城北罢交谷为名【元和志】延昌县在今安塞县北一百三十里【安塞县旧志】
延水 武德二年分延川县置西和州领安人修文桑原三县贞观二年废西和州以修文桑原并入安人属北基州二十二年改为弘风县神龙元年改为延水【旧唐书地理志】延水县在延川县东南七十里【延安府志】
门山 隋废县武德三年分汾川县置治宋斯堡总章二年移治库利川【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隶丹州广德二年来属【唐书地理志】门山县在今县北一百里门山村有古城二十余丈【宜川县志】
夏州朔方郡 县三【唐书地理志】朔方郡隋末为梁师都所据贞观二年讨平之改为夏州天宝元年改为朔方郡乾元元年复为夏州【元和志】贞观七年於德静县置长州十三年废长州以德静长泽二县来属【旧唐书地理志】榆溪州在卫城西四十里有废址俗名古城儿【贾志按明一统志谓夏州即寜夏卫故诸志相沿俱譌今按通典及元和志夏州东至银州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延州四百里又续通典绥州北至夏州二百六十里以地界考之夏州在今榆林府界内无疑明一统志及诸说俱谬】
朔方 隋岩緑县贞观二年改为朔方县永徽五年分置寜朔县长安二年废开元四年又置九年又废还并入朔方【旧唐书地理志 按朔方在今榆林府怀远县】
德静 隋县贞观七年属北开州八年改北开州为化州十三年废化州以县属夏州【旧唐书地理志】德静县西南至州八十里【元和志 按德静在今怀远县界】
寜朔 武德六年置南夏州贞观二年州废县省入朔方五年复置来属长安二年省开元四年又置九年省其後又置【唐书地理志】寜朔县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元和志 按寜朔在今榆林县界】
绥州上郡 本雕阴郡地唐初没梁师都武德三年以归民於延州丰林县侨置六年徙治延川境七年徙治魏平贞观二年师都平归治上县天宝元年更郡名县五【唐书地理志】唐末蕃寇侵扰所管五县并废【寰宇记】
龙泉 本上县天宝元年更名【唐书地理志】唐龙泉县以龙泉为名【寰宇记】龙泉县在绥州东三里【延安府志】
延福 武德六年析置北吉州并置归义洛阳二县又析置罗州并置石罗开善万福三县又析置匡州并置安定源泉二县贞观二年州县皆废【唐书地理志】延福县在吴堡县城北三十里杨家原唐长庆间置故址犹存【葭州志】匡州城在延福县西北五十里武德中置【寰宇记 按延福在今吴堡界为地几何寜堪析置三州七县乎武德之初梁师都尚未平即葭州亦未归版图不过权设州县虚存名号是以故蹟多不可考云】
绥德 隋县武德二年复置六年又分置云州领信义淳义二县龙州领风乡义良二县贞观二年二州及县俱废地并入绥德【旧唐书地理志】後魏分上郡南界丘尼谷置县武德二年移於吐延水北即县理也【元和志按绥德在今清涧界】
城平 隋旧县武德三年又置魏平县属南平州又置魏州领安故安泉二县七年又於魏平城中置绥州并大斌县贞观二年废南平州清州【按清州恐系魏州之讹】及魏平安故安泉三县移绥州治於上县大斌治於今所【旧唐书地理志】寛州名胜志云在绥州废城平县内今清涧县东三十里有石城故寛州也县志云即今山後砦唐初置【贾志 按新旧唐志并无寛州只云武德三年置魏州或系唐末改建】
大斌 武德七年徙治魏平城取稽胡怀化文武杂半以名【唐书地理志】贞观二年移治今所【旧唐书地理志按大斌在今绥德州西北】
银州银川郡 隋雕隂郡之儒林县贞观二年平梁师都置银州【隋旧名】天宝元年改为银川郡乾元元年复为银州【旧唐书地理志】贞观二年析绥州之儒林真乡置县四【唐地理志】
儒林 大业二年废银州县属雕隂贞观二年重置银州县又属焉【元和志 按儒林在今米脂县界】
真乡 周属银州唐因之【元和志】在米脂县东北一百五十里【延安府志】唐贞州置於银州真乡县【葭州志】
开光 隋县贞观二年属绥州八年改属柘州十三年柘州废属银州【旧唐书地理志】开光县大业中废入真乡贞观二年平梁师都复置【寰宇记】开光故城在葭州北一百里【葭州志】
抚寜 隋旧县贞观二年属绥州八年改属银州治龙泉川开元二年移於今所【旧唐书地理志】抚寜县在州东南八十里【寰宇记 按抚寜今米脂地又延安府志云吴堡县唐为石州定胡县地】
麟州新秦郡 开元十二年析胜州之连谷银城置十四年废天宝元年复置县三【唐地理志】天宝元年王嗣忠奏割胜州连谷银城两县置麟州其年改为新秦郡乾元元年复为麟州【旧唐书地理志】麟州在城北六十里本汉新秦地唐置麟州今在塞外【神木县志】
新秦 开元二年置七年又置铁麟县十四年州废皆省天宝元年复置新秦【唐地理志 按唐志云新秦县开元二年置至麟州又云开元十二年置或先置县而後始置州郡耶否则十字系衍文】
连谷 贞观八年置连谷县属胜州天宝元年割属麟州【元和志】连谷在神木县北六十里【冯志】连谷县在麟州北十里【神木县志】
银城 贞观二年置四年隶银州八年隶胜州【唐志】旧属胜州天宝元年来属【旧唐书地理志】银城县在城南四十里本魏石城【神木县志】
胜州榆林郡 隋置胜州大业为榆林郡武德中复置胜州天宝元年复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为胜州领县二【旧唐书地理志】
榆林 胜州治榆林县本汉沙南县地西近榆林即汉之榆溪塞因名【元和志 按榆林在今府谷东北河套中】
河滨 隋榆林郡地贞观三年置云州於河滨因置河滨县四年改为威州八年州废河滨属胜州【旧唐书地理志】贞观三年置河滨县东临河岸因以为名黄河在县东一十五步渡河处名君子津【元和志】县在州南一百九十里【寰宇记 按河滨在今府谷东北河套中】
丰州九原郡 隋文帝置後废贞观四年以突厥降附置丰州不领县二十一年废入灵州二十二年又改丰州天宝元年改九原郡乾元元年复为丰州领县二【旧唐书地理志】东南至夏州七百五十里西北至河西城八十里又废丰安县在州东南四十里开皇六年置镇麟德元年改为安丰县天宝末废【元和志】
九原 永徽四年於郭下置九原县又九原本汉之广牧旧地【元和志 按汉广牧在榆林府西北河套中】
永丰 隋县武德六年省永徽元年复置【旧唐书地理志】永丰县在州西一百十六里本汉临戌旧地【元和志】
安北都护府 本燕然都护府龙朔三年曰翰海都督府总章二年更名开元二年治中受降城十年徙治丰胜二州之境十二年徙治天德军县二【唐书地理志】天德旧城在西城正东微南一百八十里其处见有两城本是永清栅即隋氏大同城旧理去本城约三里【元和志 按在榆林府北河北岸】
隂山 天宝元年置【唐书地理志 按隂山县在榆林府北河北岸】
通济 安北大都护府领通济县【唐书地理志 按通济在榆林府北河北岸】
宥州 调露元年於灵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鲁丽含塞依契州谓之六胡州长安四年并为匡长二州神龙三年置兰池都督府分六州为县开元十年复置鲁丽契塞四州十八年复置匡长二州二十六年置宥州及延恩等县其後侨治经略军至德二载更郡曰怀德乾元元年复故名宝应後废元和九年於经略军复置距故州东北三百五十里十五年徙治长泽为吐蕃所破长庆四年复置县二【唐书地理志】废宥州在盐州东北三百里在夏州西北三百里【元和志 按宥州在今靖边北河套中】
延恩 开元二十六年以故匡州地置又以故塞门县地置怀德县以故兰州之长泉县地置归仁县宝应後皆省元和九年复置延恩【唐书地理志】
长泽 本隶夏州贞观七年置长州十三年州废隶夏州元和十五年来属【唐书地理志】长泽县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元和志 按长泽在今靖边界又定边县唐爲盐州五原郡地】
中受降城 三受降城景云三年张仁愿所置也先是朔方军与突厥以河爲界仁愿取漠南地於河北筑三受降城以拂云祠爲中城与东西两城相去各四百余里又中受降城本秦九原郡地【元和志】宋祈曰中城南直朔方【通监注】中城在废夏州北八百里【禹贡锥指 按中城在榆林府北河北岸】
西受降城 在丰州西北八十里汉朔方郡临河县故理处开元初为河水所坏十年总管张说於故城东别置新城【元和志 按东受降城在山西大同界】西城在丰州北黄河外八十里【通监注】
大同城 自十贲故城十里至寜远镇又五十里至安乐戍其东壖有古大同城今大同城故永济栅也【唐书地理志 按唐大同城在中受降城西二百二十里西南去永清栅五里在今榆林府西北河北岸】
金州汉隂郡 属山南东道隋西城郡武德元年改为金州天宝元年改为安康郡至德二载改为汉南郡【按新唐志作汉隂郡】乾元元年复为金州领六县【旧唐书地理志 按山南东道治襄州领州府十七惟金州一州隶陕西故不録】
西城 州所理【旧唐书地理志按西城今兴安州】
洵阳 汉县名武德元年置洵州又分洵阳置洵城驴川二县七年废洵州三县属金州贞观二年省驴川八年省洵城并入洵阳【旧唐书地理志】驴川县旬阳县西三十里与闾川水相近即今闾川舖【洵阳县旧志 按驴川县一作闾川】
淯阳 本黄土天宝元年更名大历六年省入汉隂永贞元年复置【唐地理志 按淯阳在今洵阳县】
石泉 圣历元年曰武安神龙元年复故名大历六年省入汉隂永贞元年复置【唐地理志】大历六年以户口散落并入汉隂永贞元年姜公辅於旧所复立【寰宇记】姜公辅於州西九十里石泉坝更置石泉县【兴安州志】
汉隂 安康县武德元年置西安州立寜都广德二年改西安州为直州州废省寜都广德二县入安康至德二年改为汉隂县【旧唐书地理志】紫阳唐汉隂县地【雍胜略】宁都故城在汉隂县东南七十里【汉隂县旧志 按新唐志作宁郁】
平利 武德元年以故吉安置大历六年省入西城长庆初复置【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於上廉城置平利县八年又移於古声口戍南声水之东黄洋之北即县治也【寰宇记】平利县旧基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女娲山之东【马志 按以上六县属金州】
丰利 魏分锡县置武德元年属上州贞观十年州废属均州【旧唐志】丰利城在平利县东北一百七十里【平利县旧志】
山南西道 山南道古荆梁二州之域唐金梁洋凤兴等州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据商华之南【唐六典】太宗元年分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分山南东西道【唐地理志】山南西道治汉中【郑樵通志】
兴元府汉中郡 隋汉川郡武德元年置梁州开元十三年改褒州二十年又为梁州天宝元年改汉中郡乾元元年复为梁州兴元元年升兴元府领县五【旧唐书地理志】开元十三年以梁凉声相近更名褒州【唐书地理志】
南郑 梁州兴元府南郑县州所理【旧唐书地理志】
褒城 义寜三年改为褒中贞观三年复为褒城【旧唐书地理志 按有黑水废县在县西北马道西百里天复二年西川将王宗播攻兴元破黑水堡城砦即此】
城固 武德二年更名唐固三年析置白云县九年省贞观二年复故名【唐书地理志】白云县在县东北三十里白云山【城固县志】
西 武德二年以县置褒州析利州之绵谷置金牛县八年州废二县来属宝历元年省金牛县入焉【唐书地理志】金牛县汉褒县地开元十八年自褒城县西四十里故县移就白土店置即县治南临东汉水西临陈平水【寰宇记】白土店即金牛镇今为驿在宁羌州东北七十里【禹贡锥指 按西县在今沔县西四十里】
三泉 武德四年分绵谷县置南安州领三泉嘉牟二县八年废南安州及嘉牟县以三泉属利州天宝元年改属梁州移治沙溪之东【旧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自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故县移理於嘉陵江东一里关城仓陌沙水西即县理【寰宇记 三泉在今宁羌州西北嘉牟县在州南入四川境】
洋州洋川郡 隋汉川郡西乡县武德元年割梁州三县置洋州天宝元年改为洋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洋州【洋州旧志】武德元年析梁州之西乡黄金兴势置天宝十五载徙治兴道县四
兴道 隋兴势县贞观二十三年改为兴道【旧唐书地理志】洋州在古洋州今西乡境天宝初徙治於今洋县即兴道故城【禹贡锥指】兴道废县在洋州城东门内【明一统志】
西乡 武德四年析置洋源县宝历元年省【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复於西乡立洋州复移理兴道以县属焉【元和志】洋源县在西乡县南二十里【马志】
黄金 黄金县隋治巴岭镇贞观三年移於今治【旧唐书地理志】广德後因羌乱权移於蚌湍元和以後仍移旧理【寰宇记】县西南至洋州一百三十里【元和志 按贾志云在今洋县东八十里黄金谷】
真符 本华阳开元十八年析兴道置天宝三载省八载复置因凿山得玉册更名隶京兆府十一载来属【唐地理志】本安阳县地初置於棃园北以去州偏远移县就桑坪店北【寰宇记】真符县在洋县东六十里【贾志】
凤州河池郡 武德元年改为凤州天宝元年复为河池郡乾元元年复为凤州【旧唐书地理志】县三【唐书地理志按两当河池二县在巩昌界】
梁泉 州郡治武德元年析置黄花县宝历元年省【唐书地理志 按旧唐志作武德四年置】黄花故城在凤州北六十里本汉故道县地梁泉县之梁道乡也其东有黄花川故名【寰宇记】
兴州顺政郡 隋顺政郡武德元年改为兴州天宝元年改为顺政郡乾元元年复置兴州【旧唐书地理志】领县二【唐地理志 按修城县唐省】
顺政 武德元年复置兴州治顺政县本汉沮县地【元和志】今略阳县治武兴故城唐为兴州顺政县【禹贡锥指】
长举 隋长举县本治盘头城贞观二年移於今所【旧唐书地理志】鸣水县长庆元年省入【唐书地理志】长举废县先在沔州北八十二里贞观二年移治在州西一百二十里【元一统志】
右唐録道三府四州二十郡二十二县暨城一百二十其中更有置而复废废而复置而仍废者不在此数盖唐於关中为畿内地高祖崛兴权置既多武后伪立纷更弥甚故较隋氏郡县更为过之今合新旧唐书兼采元和诸志一代建置斯为备矣
五代
唐自僖宗以来日益割裂五代世乱文字不完时有废省不可考究其详其可见者具之如谱又州县凡唐故而废於五代若五代所置而见於後及县之割隶後因之者皆列以备职方之考【职方考 按唐书地理志不録方镇而五代史録之然军主兵戎非职方所掌也今非废州府而特置之军不録】
京兆府 唐上都昭宗迁洛废为佑国军梁初改京兆府曰大安唐复为西京晋废为晋昌军汉改曰永兴周因之【职方考】梁开平元年复京兆府为雍州【五代史梁本纪】唐同光元年复以大安府为西京京兆府【通监】汉府名仍旧【游城南纪注 按书地理志京兆郡领县二十五代割五县隶耀州凡未经改割者悉仍唐旧】
大年 梁开平中改大年後唐同光元年复故【寰宇记】大安 梁改大安县後唐复旧【续通典】
咸阳 兴平 泾阳 昭应 高陵 蓝田 □【以上七县悉仍唐旧】
好畤 乾宁中割属威胜军後唐天成三年还属京兆府【寰宇记】同光中隶凤翔府长兴元年还隶京兆【马志按好畤在今乾州】
武功 同光中割属凤翔长兴元年却还京兆【寰宇记】後晋置武功郡後周复为县【武功县志】
醴泉 乾宁中割属乾州同光中还属京兆【寰宇记】梁乾化中以醴泉隶威胜军後唐同光二年隶京兆【县志】
奉先 梁以京兆之奉先属同州唐以奉先还隶京兆【通考】周属京兆府【西安府志】
乾佑 商州乾元汉改曰乾佑割隶京兆【职方考】汉乾佑二年又以年号名县属京兆【寰宇记】乾佑县在镇安县北七十里汉乾佑二年置【冯志 按即今旧县关】
三水 晋属晋昌军後唐及汉俱属京兆府【三水县志】永寿 唐乾寜中割属威胜军後唐同光中改属京兆府【寰宇记】
乾州 李茂贞以京兆奉天县置乾州领县一梁为威胜军【通考】同光中属凤翔府【寰宇记】梁改威胜军後唐复为乾州【乾州志】
奉天 乾州李茂贞置治奉天【职方考】
耀州 唐末李茂贞以京兆华原县置耀州领县一梁改崇州後唐复为耀州以京兆之富平三原云阳同州之同官美原五县来属【通考】李茂贞以华原置茂州寻改耀州【通监注】
华原 耀州李茂贞置治华原县【职方考】
云阳 唐京兆郡领云阳县【唐地理志】後唐同光中割属耀州在州南七十里【寰宇记】
三原 後唐割属耀州在州南五十里【寰宇记】
同官 故属京兆府【职方考】梁开平二年改属同州後唐同光元年属耀州【宋敏求长安志 按同官在州北少东六十里】
富平 五代梁属耀州【明一统志】後唐自雍州隶耀州【耀州志】美原 故属同州李茂贞尝置鼎州而治之梁改为裕州後不见其废时同光三年割隶耀州【职方考】美原梁改裕州後唐废裕州以美原属同州又改属耀州【通考】
华州 五代俱有【职方考】唐同光元年为镇国军周显德元年降为州【寰宇记】
郑 华隂 下邽 栎阳 【按以上四县俱仍唐旧】
渭南 显德三年自京兆割隶华州【寰宇记】
同州 五代俱有【职方考】
冯翊 同州儒学东冯翊废县为五代邑治【同州志按冯翊今同州】
朝邑 大历初属同州五代仍旧【明一统志】
韩城 梁以韩城隶河中府唐以韩城还隶同州【通考】合阳 梁以合阳属河中府唐以合阳还隶【通考】梁割属河中府天成元年复故【寰宇记】
澄城 梁割属河中府後唐同光初复旧【寰宇记】
夏阳 白水 【按以上二县俱仍唐旧】
商州 五代俱有【职方考】开平三年商州军乱【五代史梁本纪】上洛 丰阳 商洛 【按以上三县皆仍唐旧】
洛南 故属华州周割隶商州【职方考】
岐州凤翔府 昭宗景福元年李茂贞攻兴元取其地诏以茂贞为凤翔兼山南西道节度使茂贞於是尽有凤翔兴洋十五州之地【唐书昭宗本纪】岐为凤翔唐晋汉周俱有【职方考】乾佑元年蜀改凤翔曰岐阳军【通监】
天兴 岐山 扶风 麟游 普润 宝鸡 虢 郿
【按以上八县皆仍唐旧】
盩厔 唐同光元年割属凤翔【寰宇记】梁开平中隶大安府後唐隶京兆府後晋天福元年隶凤翔北汉仍隶凤翔【凤翔县志】
邠州 五代俱有岐为静难军晋罢军【职方考】李茂贞开平已後邠鄜坊入於梁【五代史李茂贞传】
新平 三水 宜禄 【按以上三县俱仍唐旧】
陇州 岐唐晋汉周俱有【职方考】通正元年王建遣王宗绾攻岐取陇州【五代史蜀世家】
汧源 汧阳 吴山 【按以上三县俱仍唐旧】
鄜州 岐五代俱有【职方考】梁开平三年刘知俊克鄜州【五代史梁本纪 按唐鄜领县五後唐又割坊州鄜城来属领县六】
洛交 洛川 三川 直罗 甘泉 【按以上五县俱仍唐旧】鄜城 在鄜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唐末李茂贞建为翟州梁开平三年改曰禧州又改县曰昭化後唐同光元年复曰鄜城属鄜州【寰宇记 按鄜城在洛川东南】
坊州 岐五代俱有【职方考】梁开平三年刘知俊克坊州【五代史梁本纪 按唐坊州领县四後唐割鄜城隷鄜州领县三】
中部 宜君 昇平 【按以上三县皆仍唐旧】
丹州 岐五代俱有咸宁县周废【职方考】高万兴降梁梁取鄜坊丹延【五代史高万兴传 按唐丹州领县四周废咸宁领县三】
义川 云岩 汾川 【按以上三县俱仍唐旧】
延州 岐五代俱有【职方考】延州有东西二城其中限以深涧【薛史】开平二年延州高万兴叛於岐【五代史梁本纪 按唐延州领县十五代时省延昌领县九】
肤施 临真 金明 丰林 延川 敷政 延水门山 【按以上八县俱仍唐旧】
延长 唐武德二年移於濯筋川西南後唐天成三年遭大水移就旧县北一百步緑坡置【寰宇记】
夏州 五代有【职方考】唐末拓跋思?镇夏州世有夏银绥宥之地【通考 按唐夏州领三县】
朔方 静德 宁朔 【按以上三县皆仍唐旧】
绥州 五代有【职方考 按唐绥州领五县】
龙泉 延福 绥德 城平 大斌 【按以上五县皆仍唐旧】银州 五代有【职方考 按唐银州领四县】
儒林 真乡 开光 抚寜 【按以上四县皆仍唐旧】
宥州 五代有【职方考 宥州侨治长泽】
长泽 【按长泽县仍唐旧】
麟州 唐晋汉周北汉俱有【职方考】广顺四年北汉麟州刺史举城降【通监】周显德二年移垒小堡【元一统志按唐麟州领三县】
新秦 连谷 银城【按以上三县皆仍唐】
府州 唐庄宗时折从阮招回纥归国诏以府谷县建府州以契丹侵扰移州於留得人堡即今州理汉高祖升府州为永安军【寰宇记】府州领府谷一县後唐以麟州东北河滨地置【通监注】
府谷 本河西府谷镇後唐天佑七年升镇为府谷县八年升建府州【续通典】唐末置府谷镇属麟州【通考】
金州 故属山东南道唐末入於蜀晋高祖置怀德军寻罢【职方考 按唐金州领六县】
西城 洵阳 淯阳 石泉 汉隂 平利【按以上六县皆仍唐旧】
丰利 【按唐属均州五代仍旧】
兴州兴元府 蜀为山南西道唐有寻属後蜀【职方考】李茂贞被梁围兴元遂入於蜀【五代史李茂贞传】王蜀改兴元府为天义军後复故【通考 按梁州唐领五县】
南郑 襃城 城固 西 三泉【按以上五县皆仍唐旧】
源州 蜀有唐有寻属後蜀【职方考】李思敬以洋州降於王建【编遗録】蜀避知祥讳改洋州为源州【寰宇记 按唐洋州领四县】
兴道 西乡 黄金 真符【按以上四县皆仍唐旧】
凤州 岐蜀唐晋汉周俱有【职方考】李茂贞开平已後凤州入於蜀【五代史李茂贞传】後蜀广政十二年遣孙汉昭攻下凤州悉有王衍故地十八年周世宗伐蜀秦凤复入於周【五代史後蜀世家按凤州领县一】
梁泉 【按梁泉县仍唐旧】
兴州 属蜀唐有寻属後蜀【职方考】
顺政 长举【按以上二县仍唐旧】
右五代録府三州二十三县一百一十二夫五十余年间国更五姓力疲於战攻故制阙於经理关中州县大抵多沿唐旧少所建革而欧史职方一考尤极简略今所编次悉依唐书地理志以县系州其有改革则分注之庶几传之宋代有所稽考
宋
五季迭兴?县分裂兴国五年天下既一至道三年分为十五路元丰又析为二十三曰京西南曰永兴曰秦凤曰河东曰利州大抵宋有天下州郡沿革无大增省【宋史地理志】宋为陕西路及河东路内夏银绥盐诸郡为西夏所据庆历初分陕西缘边为秦凤鄜延路熙寜五年为永兴等路绍兴初置川陕等路富平之败陕西五路俱陷於金【通考】
永兴路 有二京兆【除河中府在山西界】州十五延同华耀邠鄜商坊丹【除陕解等六州在河南山西省界】军一保安其後延州改府又增银州醴州及绥德军【宋史地理志】
京兆府京兆郡 宣和二年诏永兴军守臣等衔不用军额称京兆府县十三【宋史地理志 按武功後改隶醴州】
长安 梁改大安後唐复旧宋因之【续文献通考】
樊川 旧万年县宣和七年改【宋史地理志 按樊川今咸寜县】□ 唐宋俱属京兆府【西安府志】
蓝田 唐属京兆府宋因之【冯志】
咸阳 唐属京兆郡宋仍旧【明一统志】
泾阳 宋京兆府领泾阳县【宋史地理志】
栎阳 宋京兆府领栎阳县【宋史地理志 按栎阳在临潼东北七十里】高陵 唐属雍州宋属永兴军【冯志】
兴平 唐兴平县宋因之【西安府志】
临潼 县西至府五十里大中祥符八年避玉清昭应宫名改县曰临潼【宋敏求长安志】
醴泉 後唐同光二年以醴泉隶京兆政和八年改隶醴州【醴泉县志】
乾佑 汉乾佑县宋因之【续通考】旧县在镇安县北八十里【贾志】
清平军 本凤翔府盩厔县清平鎭大观元年升为军隶京兆府清平军使兼知终南县事县一【宋史地理志】
终南 大观元年置终南县【宋史地理志】终南故城在盩厔县东三十里即汉盩厔城也【马志】
商州上洛郡 领县五【宋史地理志 按除上津在湖广界】绍兴二年守臣以商虢降刘豫六年邵隆收复十二年金人求商州乃割商秦之半存上津丰阳三十一年王彦复商州【通考】
上洛 商州治上洛【通考】
商洛 商州领商洛县【宋史地理志 按商洛在今商州东】
洛南 隋洛南县宋因之属商州上洛郡【冯志】绍兴三年割商秦之半畀金商之半即洛南地也【雒南县志】
丰阳 本属商州绍兴四年改属金州【宋史地理志】绍兴中割商秦之半畀金以鹘岭为界止存丰阳【通监注】
同州冯翊郡 领县六【宋史地理志】永兴路建炎元年没於金【通考】
澄城 後唐属同州宋仍旧【续通考】
朝邑 唐朝邑宋仍旧【续通考】
合阳 宁四年省夏阳为镇入焉【宋史地理志】
白水 唐省入奉先县宋复置【续通考】
韩城 元佑二年置【宋史地理志】
华州华隂郡 领县五【宋史地理志】建炎元年没於金【通考】郑 华州治郑县【通考】
下邽 宋华州领下邽县【通考 按下邽在渭南县北】
蒲城 唐奉先县开宝四年改建隆中自京兆隶同州天禧三年自同州来隶【宋史地理志】开宝四年改同州奉先为蒲城县【隆平集】
华隂 宋华州领华阴县【宋史地理志】在华州东六十五里太华山在县南八里【雍録】
渭南 宁六年省为镇入郑元丰元年复为县旧自京兆府来隶【宋地理志】
耀州华原郡 领县六【宋史地理志】太平兴国初改耀州为武德军元佑三年复为耀州【雍大记】
华原 耀州治华原有祋祤城【通考】
富平 梁属耀州宋仍旧【续通考】
三原 宋时三原县治在今县治东北三十里张家里遗址尚存【林洪博三原改隶西安记】
云阳 宋华原郡领云阳县【宋史地理志 按续通典谓云阳县宋属京兆悮】同官 五代唐属耀州宋仍旧【续通考】
美原 宋美原属耀州【通监注】
邠州新平郡 属永兴军路绍兴後没於金县五【通考按除定平县属西省】
新平 邠州治新平县【通考 按新平即今邠州】
宜禄 邠州领宜禄县有长武城【通志 按宜禄即今长武县】三水 本淳化县地宋淳化十四年析置【续通考】
淳化 淳化四年升耀州黎园镇为县宣和元年自耀州来隶【宋志】宋太宗改元淳化立县之始即以为名【淳化县志】
醴州 本京兆奉天县旧置乾州熙寜五年废以奉天还隶府政和七年复以县为州更名曰醴八年割属环庆路县五【宋史地理志】
奉天 乾州治奉天【通考】熙宁三年废州以县属永兴军【宋敏求长安志】
永寿 乾德三年省邠州来隶熙寜五年废乾州永寿隶邠州政和八年来隶【宋史地理志】
武功 县本属京兆府政和八年割属醴州【宋史地理志】醴泉 县本属京兆府政和八年割属醴州【宋史地理志】好畤 熙宁五年废乾州以好畤县隶凤翔政和八年又以好畤隶醴州【宋史地理志】宋好畤即上宜在乾州西北三十五里【寰宇记】
延安府延安郡 本延州元佑四年升为府旧置鄜延路统延鄜丹坊保安四州一军其後增置绥德军又置银州凡五州二军银州寻废县七【宋史地理志】延州城旧在延水东庆历五年改卜水西【元一统志】哲宗自延安郡王升储升延州为延安府【挥麈前録】
肤施 熙寜五年省丰林县为镇金明县为砦并入焉【宋史地理志】延安府治肤施县【通考】
延川 熙宁八年省延木县为镇入焉【宋史地理志】
延长 唐属延州宋属延安府【贾志】
门山 延安府领门山县【宋史地理志】
临真 宋临真县在甘泉县东一百八十里今为镇【甘泉县志】
敷政 延安府领敷政县【宋史地理志】敷政在安塞县西一百二十里【贾志】
甘泉 唐属鄜州宋属延安【续通考】
鄜州洛交郡 属永兴军路建炎三年没於金领县五【通考 按唐鄜州领洛交等五县至金尚存而宋志鄜州止领宜川一县并无洛交等县且宜川原属丹州从未割隶鄜州明系宋史遗简今据通考补正】
洛交 鄜州治洛交县【通考 按洛交即今州治】
洛川 宋鄜州领洛川县【通考】隋属鄜州唐宋皆仍旧【明一统志】
三川 唐为三川县宋因之明改三川驿【马志 按三川县在鄜州西南六十里】
直罗 宋鄜州领直罗县【通考 按直罗县在鄜州西一百二十里】
鄜城 宋鄜州领鄜城县【通考】康定二年即鄜城县置康定军【九域志 按鄜城县在洛川县东南七十里】
坊州中部郡 坊州领县二【宋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建炎後没於金【通志】
中部 坊州治中部县【通考】唐中部县宋仍旧【贾志】
宜君 熙宁元年省昇平县为镇入焉【宋史地理志】
丹州咸宁郡 宋属永兴军路领县三【通考 按有汾川云岩二县寻废领县一又宋志前永兴军领州十五原有丹州後乃不列州名惟以丹州所治之宜川县属鄜州亦史有脱悮今据通考改正】
宜川 後魏义川县太平兴国中改名以鄜州废咸宁县入焉熙寜三年省汾川县七年省云岩县为镇入焉【宋志】宋丹州治宜川县【通考】
保安军 本延州永安镇太平兴国二年建为军属永兴路建炎四年没於金【宋史地理志 按保安军不领县即今保安县】
绥德军 唐绥州熙寜三年收复废为城隶延州在州东北三十里元符二年改为军【宋史地理志 按宋绥德军不领县所领城砦中有米脂砦元丰四年为米脂城即今米脂县地又有清涧城宋史种世衡传言延州东北二百里有故寛州请因废垒而兴之城成赐名青涧即今青涧县地】
银州 银州银川郡领四县五代以来为西夏所有元丰四年收复五年即永乐小川筑新城距故银州二十五里旋被西人陷没崇寜四年收复仍为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宋史地理志】
秦凤路 府一凤翔州十二陇凤【宋史地理志 按余秦泾等十州俱属西省】
凤翔府扶风郡 领县九【宋地理志】
天兴 凤翔府治天兴县【通考】
岐山 宋凤翔府领岐山县【宋史地理志】
扶风 唐扶风宋仍旧【明一统志】
盩厔 大观元年以盩厔县清平镇置军【宋史地理志按析县东界置军盩厔仍属凤翔】
郿 唐属凤翔府宋因之【明一统志】
宝鸡 唐宝鸡县属凤翔府宋仍旧【贾志】
虢 凤翔府领虢县【宋史地理志 按虢县在今宝鸡县东】
麟游 唐属凤翔府宋仍旧【明一统志】
普润 宋凤翔府领普润县【宋史地理志 按普润在今麟游西北】陇州汧阳县 属秦凤路绍兴後没於金领县四【通考】汧源 汧源县唐宋为州附郭【明一统志】
汧阳 汧阳旧县在今县西八十里後周於马牢故城置宋移於此【明一统志】今县西五里晖河西北有旧城乃唐宋旧治【汧阳县治】
吴山 陇州领吴山县【宋史地理志 按吴山县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陇安 开宝元年诏陇州置陇安县【隆平集】本南由镇古南由县地开宝二年割汧阳县四乡於陇州界置陇安县从转运使李守信之奏也【寰宇记】陇安在州东南八十里【九域志 按在州南百里吴山县西以上属陇州】
长武 属泾州咸平四年升长武镇为县五年省为砦大观二年复为县【宋史地理志】咸平四年以泾州长武镇为县仍隶泾州【隆平集】
利州路 南渡後府三兴元【除隆庆同庆二府在今四川界】州十二金洋沔凤【除利阆八州在四川界】军二大安【除天水军在秦州界】建炎後分利州为东西路兴元金洋大安为东路治兴元凤兴为西路治兴州乾道四年合为一路淳熙二年复分【宋史地理志】
兴元府梁州汉中郡 兴元府领县四南渡後复增县一【宋史地理志】
南郑 兴元府治南郑县【通考】
城固 崇宁三年县尉柴炳移於今治旧县城在今城固县西十八里【汉中府志】
襃城 宋嘉佑中徙治於山河堰北【九域志】唐建县於打钟坝村宋徙山河堰【汉中府志】
西 至道三年割隶大安军三年还隶【宋志】本属兴元府宋平蜀以县当冲要直属朝廷【县道记】
廉水 绍兴四年析南郑县置以廉水为名【宋史地理志】绍兴四年宇文介奏於南郑县南路石幢修置廉水县以便民输纳【宋书宇文介传】宋兴元路领廉水县後废廉水入南郑【元志】廉水县在汉中府南五十里绍定中废【贾志按在汉水南】
洋州洋川郡 宋属利州路领县三【通考】蜀改源州宋复故【洋县志】
兴道 洋州治兴道县【通考】兴道县在洋县东门内【冯志】西乡 洋州领西乡县【宋史地理志】宋建於蒿坪山之阳未有城池【汉中府志 按续通考西乡宋端平中废】
真符 真符废县在洋县东十里其治旧在桑坪店北宋末废【明一统志】黄金县乾德四年并入真符仍移县就废黄金县【舆地纪胜】
沔州顺政郡 本兴州绍兴十四年为利州路治开禧三年吴曦僭改开德府曦平改沔州县二【宋史地理志】
顺政 开禧三年改为略阳【宋史地理志】沔州治顺政县【通考
按顺政今略赐县】
长举 宋沔州领长举县【宋史地理志 按长举在略阳县西一百里】大安军 本三泉县属兴元府乾德三年平蜀以县直属京师至道二年建为大安军三年军废县仍属京绍兴三年复升军南渡後复置三泉县隶军【宋史地理志】至道三年建三泉县为大安军以西县隶焉【隆平集】唐三泉县移治嘉陵江东一里即宋故大安军也今在宁羌州西北金牛驿西六十里【禹贡锥指 按锥指又云绍兴三年改建大安军於今沔县界即今沔县西南九十里大安驿】
金州安康郡 宋隶京西南路惟此一州未没於金建炎四年属利州六年复隶京西南路十三年复隶利州路领县五【宋史地理志】
西城 金州治西城县【通考】西城在兴安州城西四里【冯志】汉隂 绍兴二年迁治新店以旧县为镇嘉定三年升滶口镇为县【宋史地理志】旧治在石泉界汉江之南皇佑四年没於汉水绍兴初徙治新店即今治也【汉阴县志】
洵阳 乾德四年废淯阳县入焉【宋史地理志】
石泉 石泉县宋仍唐旧【续通典】
平利 熙宁六年省为镇入西城元佑复【宋史地理志】宋以平利为镇寻复置县隶云安郡後仍属金州【兴安州志】
凤州河安郡 旧属秦凤路绍兴十四年来隶县三【宋史地理志 按两当河池二县在今巩昌界】
梁泉 宋凤州治梁泉县【通考 按梁泉在今凤县东一里】
麟州新秦郡 属河东路乾德初移治吴儿堡县一【宋史地理志】靖康元年京城受围割麟府丰三州与夏人【通考】有杨家城在神木县西北四十里即麟州也【延安府志】麟州在神木北六十里【神木县志 按麟州在神木北河套中】
新秦 政和四年废银城连谷二县入焉【宋史地理志】府州荣河郡 属河东路本永安军政和五年赐郡名荣河旧置麟府路县一【宋史地理志】
府谷 府州治府谷县【宋史地理志】
丰州宁丰郡 庆历元年元昊攻陷州地嘉佑七年以府州萝泊川掌地复建为州政和五年赐郡名寜丰【宋史地理志】丰川南至府州一百十五里西南至麟州一百四十里领寨二【九域志】靖康初入夏【通考按丰州在府谷东北河套中】
晋宁军 属河东路本西界葭芦砦元丰五年收复六年并吴堡砦隶石州元佑四年以葭芦给赐夏人绍圣四年收复元符二年以葭芦砦为晋宁军大观三年以石州定胡来隶【宋史地理志 按晋宁军所领二县俱在山西界惟定胡县领吴砦即今吴堡县】
夏州 太平兴国五年李继捧来朝得州四夏银绥宥县八雍熙元年复以四州授继捧自後不复领职方【宋史地理志】西夏河南之州曰夏州【宋史西夏传 按继迁来朝四州尚领八县则夏宥等州应复领县但沿革未详夏州今榆林府】
宥州 西夏河南之州曰宥州盐州【宋史西夏传 按宥州自唐寄治长泽县在今靖边县界元昊约张子奭留於宥州即此又定边县古盐州地】
云内州 本中受降城地辽初改云内州有永济栅拂云堆县二【辽志】靖康元年夏人渡河取云内【宋史西夏传 按云内州在今榆林府北河北岸】
柔服 唐中受降城本汉九原地辽置云内州领柔服县【明一统志】
寜人 秦汉九原县地【明一统志】
天德军 本中受降城开元中置天安军於大同川乾元中改天德移永济栅今治是也辽太祖平党项遂破天德军【辽志】靖康元年夏人渡河取天德【宋史西夏传 按天德军在榆林府西北河北岸】
东胜州 唐胜州辽太祖神册元年破振武军胜州之民皆趋河东州废晋割代北来献复置统县二【辽史地理志 按辽东胜州即唐胜州旧地尚在河西岸今府谷东北】
榆林 唐胜州治榆林县後废辽复置【明一统志】
河滨 隋榆林县地唐析置此县後废辽复置属东胜州【明一统志】
金肃州 重熙十二年伐西夏置【金史地理志】靖康元年夏人由金肃渡河取天德军【宋史西夏传】有金宿城在府谷县木瓜园北寨外【延绥志 按金宿即金肃也在府谷县北河套中】
落思城 帝征西夏经落思城大掠而还【元史太祖本纪 按落思城在榆林府西北河套中】
右宋録路三府三州二十郡二十军六县暨城九十四夫宋都东京则陕为外路开国之初夏银绥宥已不领职方南渡之後永兴秦凤亦咸非版籍所存者惟利州两路陕之东南半壁而已今即宋史所载合南北终始而详其制其地有入於夏辽而可考者亦并附见焉
金
金壤地封疆包东胜接西夏逾黄河复西历葭州及米脂界又循渭至大散关并出入京兆络商州南与宋为表里【金地理志】天会九年以陕西赐齐十五年齐废天眷元年以陕西地归宋三年复取之【历代纪事年表】
京兆府路 宋为永兴军路皇统二年省并陕西六路为四曰京兆曰鄜延【除庆原熙秦二路在西省】府一郡四【金史地理志】金分陕西为五路京兆为东路【冯志】
京兆府 宋京兆郡永兴军皇统二年置总管府县十二【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路建炎二年金围长安城陷三年张浚复取旋复失【通考】
长安 倚郭【金志】後唐长安金因之【冯志】
咸寜 倚郭本万年後更名泰和四年废寻复【金史地理志】咸宁县大定二十一年改名【清类天文书】後唐咸寜宋改樊川金复为咸宁【西安府志 按金志咸寜有乾佑镇即故乾佑县】
兴平 唐兴平县金仍旧【续通考】
泾阳 金属京兆府【贾志】
临潼 宋临潼县金仍旧【续通考】
蓝田 唐属京兆府金因之【西安府志】
云阳 金京兆府领云阳县【金史地理志 按云阳在泾阳县西北二十里】高陵 宋属永兴军金属京兆府【冯志】
终南 宋清平军【金史地理志 按宋清平军领终南县故城在盩厔县东三十里金废军】栎阳 金京兆府领栎阳县【金史地理志】
鄠 宋属京兆金仍旧【续通考】
咸阳 唐属京兆金因之【西安府志】
乾州 宋尝改为醴州天德三年复县四【金史地理志】奉天 乾州治奉天县【金史地理志】
醴泉 宋隶醴州金属乾州【续通考】
武亭 本武功大定二十九年以嫌显宗讳更【金史地理志】武功金改武亭【续通考】
好畤 金乾州领好畤县【金史地理志 按好畤在今乾州】
同州 宋冯翊郡县六【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路建炎元年没於金改属陕西京兆路【通考】
冯翊 倚郭【金史地理志】
朝邑 左冯翊之东南踰三十里有县曰朝邑【金赵拚记】唐朝邑金仍旧【续通考】
白水 宋复置属同州金因之【冯志】
合阳 贞佑三年以县隶桢州【金史地理志】
澄城 唐属同州金仍旧【续通考】
韩城 贞佑三年升为桢州以合阳县隶焉【金史地理志】耀州 耀州领县四【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路建炎四年没於金金隶陕西京兆府路【通考】
华原 金耀州治华原县【金史地理志】
同官 後唐属耀州金仍旧【续通考】
美原 金省富平入美原县【富平县志】
三原 後唐属耀州金仍旧【续通典】
华州 宋华隂郡治郑国初因之县五【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建炎元年没於金改属陕西京兆路【通考】
郑 金华州治郑县【金史地理志】
华阴 宋华阴金仍旧【续通考】
下邽 金华州领下邽县【金史地理志】
蒲城 天禧四年改隶华州金因之【蒲城县志】
渭南 宋省後复置金仍旧【续通考】
商州 宋上洛郡贞佑四年改隶陕州兴定二年复来属元光二年改隶河南路县二【金史地理志】宋绍兴十二年金求商州乃割商秦之半【通考】
上洛 金商州治上洛县商洛丰阳皆旧为县贞元二年废为镇【金史地理志】
洛南 宋洛南金仍旧【续通考】
凤翔路 府二【除平凉在西省】防御二【除秦川在西省】刺郡二【俱在西省 金史地理志】
凤翔府 宋扶风郡皇统二年升为府县九【金史地理志】凤翔 倚郭旧名天兴县大定十九年更【金史地理志】金大定中以天兴县与庆衍殿字音相同改为凤翔【凤翔县志】
宝鸡 金凤翔府领宝鸡县【金史地理志】
虢 金凤翔府领虢县【金史地理志 按虢县在今宝鸡东】
郿 贞佑四年属恒州後又属京兆府路【郿县志】
盩厔 贞佑元年隶京兆府【雍大记】四年升为恒州以郿县隶焉【金史地理志按恒州寻废】
扶风 国初作扶兴【金史地理志按後仍为扶凤】
岐山 金属凤翔府【续通考】
普润 凤翔府领普润县【金史地理志 按普润在今麟游界】
麟游 唐属凤翔宋金并仍旧【冯志】
陇州 宋汧阳郡海陵时隶熙秦路大定二十七年来属县三【金史地理志增一县】
汧阳 倚郭【金史地理志 按唐宋陇州俱治汧源惟金治汧阳似自金徙治】
汧源 金陇州领汧源县有吴山镇【金史地理志】
陇安 太和八年以陇安寨升【金史地理志 按陇安本宋县或废为寨金复置耳】
吴山 大定二十七年增吴山镇为县【续通考 按吴山县金志未载今增入】
鄜延路 府一领节镇一刺郡四【金史地理志】
延安府 宋延安郡皇统二年置彰武军总管府县七【金史地理志】
肤施 延安府治肤施县【金史地理志】
延川 宋属延安府金仍旧【贾志】
延长 延长古高奴地大定二十二年勘定延长县治西北依山陇东南为平城【金张廷桢筑城记】大定时县令董成务筑延长城移建县治【延长县志】
临真 金延安府领临真县【金史地理志】唐临真县在州东南一百十里金因之【九域志 按在甘泉东百八十里】
甘泉 宋属延安府金仍旧【明一统志】
敷政 金延安府领敷政县【金史地理志 按敷政在今安塞县西南】门山 金延安府领门山县【金史地理志 按门山县在今宜川界】丹州 金丹州领县一【金史地理志】
宜川 宋宜川县金属丹州【明一统志】
保安州 宋保安军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县一【金史地理志】
保安 大定十一年以保安军置【金史地理志】
绥德州 宋绥德军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县一清涧【金史地理志】宋绥德军金为州领八县【元史地理志 按金志绥德州领县一元志作领八县考八县中多宋时堡砦或金末置为县今据元志补入】
绥德 金绥德州领绥德县【元史地理志 按宋改绥德城为绥德军元复并绥德县入本州金之绥德或即州附郭县】
清涧 本宋清涧城大定二十二年升【金史地理志】金绥德州领清涧县【元史地理志 按元史惟此一县与金志合但清涧元作青涧】
米脂 金绥德州领米脂县【元史地理志】
绥平 金绥德州领绥平县【元史地理志 按宋绥德军领绥平砦东至绥德八十里或金因砦置县】
怀宁 金绥德州领怀寜县【元史地理志 按宋绥德军领怀寜砦东至军四十里】
定戎 金绥德州领定戎县【金史地理志 按宋志绥德军领克戎城东至军六十里或即金定戎地】
义合 金绥德州领义合县【元史地理志】义合废县在绥德州东北五十里今为驿【延安府志】
嗣武 金绥德州领嗣武县【元史地理志 按宋绥德军领嗣武砦南至米脂三十里】
鄜州 宋洛交郡国初因之县四【金史地理志】
洛交 倚郭【金史地理志】
直罗 唐直罗县金因之【九域志 按直罗在今鄜州西】
鄜城 康定二年即鄜城县置康定军今因之【九域志】洛川 宋洛川金仍旧【续通考】
坊州 宋中部郡县二【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路建炎後没於金金隶陕西鄜延路【通考】
中部 坊州治中部县【金史地理志】唐中部县金仍旧【续通考】宜君 唐宜君属坊州金仍旧【续通考】
邠州 宋新平郡靖难军国初因之县五【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路金隶庆原路【通考】
新平 倚郭【金史地理志 按新平即今邠州】
淳化 宋属邠州金因之【贾志】
宜禄 金邠州领宜禄县【金史地理志】
永夀 宋隶醴州【金史地理志】宋属醴州金属邠州【续通考】三水 唐属邠州金因之【西安府志 按以上五县属邠州】
长武 金泾州领长武县【金史地理志】
葭州 本晋宁军贞元中隶汾州大定二十二年升爲晋宁州二十四年更今名兴定二年改隶延安府【金史地理志】葭州金初为夏人所践皇统三年复立军治後为州正大三年改属鄜延路【元一统志】旧州址在州南二百步【马志 按金志葭州不领县今据元一统志补县五】
通秦 金正大三年葭州领通秦县至元六年省入州【元一统志】通秦寨在葭州北少西五十里【延安府志】在双山堡南一百里【延绥志 按葭州志云州西北百里碑记云古定西州也或金宋间置】
弥川 金正大三年葭州领弥川县至元六年并入州【元一统志】弥川故砦在葭州北一百四十里【延安府志】
太和 金葭州领太和县至元六年并入神木【元一统志】有旧县城在神木县西南五十里即太和寨也【延安府志】
建寜 金末葭州领建宁县本宋银城县地至元六年并入府谷【元一统志】建宁堡在府谷西北七十里【葭州旧志】
吴堡 葭州金正大三年领吴堡县本吴堡寨【元一统志】元丰五年置吴堡砦金改为吴堡县【延安府志 按宋志有麟州在神木北元一统志云麟州金陷西夏】
丰州 属西京路丰州天德军辽尝更名应天寻复金因之【金史地理志】
富民 在古丰州境本汉临戎县地【明一统志 按富民在今定边县北河套中】
云内州 属西京路领县二【金史地理志 按云内州本中受降城地在今榆林府北河北岸】
柔服 金云内州旧领柔服县【元史地理志】宁人旧县大定後废为镇【金地理志】
云川 本曷董镇後升为裕民县皇统九年复废大统二十九年复升更为今名【金史地理志】
右金録路三府二州十五县八十有三夫金取陕地始而畀齐旋复归宋继复取之其地北包东胜西抵大散南络商州与宋相为表里惟金商汉中之地终非其有宋史所谓以鹘岭为界也至於省郡并州渐归简要後世亦多因之云
元
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大率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元史地理志】
陕西行中书省 路四【除脱思麻路在四川】府五【除巩平临庆四府在西省】州二十七属州十二【除泾州等二十六州在西省四川】中统三年立陕西四川行省治京兆至元二十三年改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
奉元路 至元十六年改京兆为安西路皇庆元年改安西为奉元路领县十一州五【元史地理志】
咸宁 金咸宁县元仍旧【明一统志】天佑初韩建筑新城後为奉元路治【咸寜县志】
长安 後唐长安县元仍旧【明一统志】金属京兆元属奉元路【西安府志】
咸阳 元省入兴平寻复置【续通考】
兴平 唐兴平县元仍旧【明一统志】元属奉先路【冯志】
临潼 至元四年省安西路栎阳县入临潼【元史世祖本纪】蓝田 元属奉元路【冯志】
泾阳 至元二年并入高陵县三年复立【元史地理志】至元十四年以云阳县并入泾阳【冯志】
高陵 元属奉元路【西安府志】
□县 元属奉元路【西安府志】
盩厔 至元初并终南入盩厔又废恒州以盩厔隶安西路【元史地理志】
郿 旧为郿州添置柿林县至元元年省郿州为郿县废柿林【元地理志】元初为郿州隶平凉府至元中废州为县属安西路【郿县志】柿林废县在县东四十里元时置郿州遗址犹存【马志】
同州 宋定国军元仍为同州领县五【元史地理志】至元六年省冯翊县并同州隶安西路【同州志】
朝邑 元同州领朝邑县【元史地理志】元属安西路【西安府志】白水 宋复置元仍旧【续通考】古城在县南五里今名南寨堡元同佥陆大用筑【贾志】
合阳 元初属桢州後仍旧【明一统志】
澄城 後唐属同州元仍旧【续通考】
韩城 唐宋为韩城县金曰桢州至元元年州废二年再立六年州又废止设县【元史地理志】韩故城在薛封土岭下天文志云至元二年复置桢州兼管韩城合阳据此韩之旧城升为桢州土岭为韩又建一城故今有遗迹也【韩城县志】
华州 领三县【元史地理志】郑县元始省入州【郡国记】至元十二年复华州郑县【元史世祖本纪 按本纪似郑县废而寻复但志未载】
华隂 唐改太阴宋元仍旧【续通考】
蒲城 元中统初省至元二年复置【华隂县志】
渭南 元省下邽县入渭南名曰并管下邽【渭南县志】耀州 元至元元年并华原县入州又并美原入富平领三县【元志】辉州古耀州也【纲目集览】元改耀州为辉州隶奉元路【三原县志】
三原 三原县治南有城在清河南元至元时自东原下旧县徙此其城盖徙时筑也【马理修新城记】至元二十四年徙三原县於龙桥镇即今县治【三原县志】
富平 至元元年并美原入富平【元史地理志】金省富平入美原元复富平又以美原入之【富平县志】
同官 五代唐属耀州元仍旧【续通考】
乾州 宋醴州金复改乾州至元元年并奉天县入州五年复置奉天省好畤入焉又割永寿来属後又改奉天为醴泉领三县【元史地理志 按元本有醴泉县元志云改奉天为醴泉疑悮】
醴泉 金隶乾州元因之【醴泉县志】
武功 金改武亭县元复武功属乾州【续通考】
永寿 宋金属邠州至元十五年徙县治於麻亭【元史地理志】宋隶邠州今属乾州【元单鹄学记】
商州 领一县【元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路元属安西路【明一统志】
洛南 乾佑县至元丙子改为乾佑巡检司至壬辰仍复县於旧地甲午裁革【雍大记】山阳古丰阳也碑记大元商州丰阳县後遭兵燹废【新建县治记】
延安路 金鄜延路元改延安路领县八州三【元史地理志】延州城旧在延水东宋改卜水西即今路城【元一统志】
肤施 元延安路治肤施县【元史地理志】
甘泉 临真县至元二年并入甘泉【元一统志】
宜川 至元六年并丹州入宜川县属延安路【元一统志】元省门山县入宜川【贾志】
延长 广德初改延长元仍旧【续通考】
延川 元延安路领延川【元史地理志】
安定 本宋旧堡元壬子年升为安定县至元元年析置丹头县四年并丹头入本县【元史地理志】在今安定县东宋安定堡元升为县【贾志】丹头城在县东六十里後废为镇【安定县旧志】
安塞 本金旧堡壬子年升为县【元史地理志】元省敷政县合为一【安塞县志】
保安 金为保安州至元六年降为县【元史地理志】
鄜州 旧领四县元至元四年并鄜城入洛川又并洛交直罗入州六年废坊州以中部宜君二县来属领三县【元史地理志】
洛川 本汉鄜县地金元皆仍旧【续通考】
中部 元废坊州以县属鄜州【续通考】坊州在中部西南元省入中部县【冯志】
宜君 元废坊州以县属鄜州【续通考】
绥德州 宋为绥德军金为州至元四年并义合绥德入本州领二县【元史地理志】
清涧 归附後并绥平入怀寜至元四年并怀寜入清涧【元史地理志】元属绥德州又改隶延安路【清涧县志】
米脂 归附後并嗣武入米脂至元四年又并定戎入米脂【元史地理志】宋置米脂城金升为县元以嗣武克戌二县省入【续通考】榆林卫元为米脂县地【禹贡锥指】
葭州 金葭州元至元六年并通秦弥川葭芦入州领三县【元史地理志】
神木 元初立云州於麟州之神木寨至元六年废州为县又并太和入神木【元史地理志】云州故城在今县东三里巽山【明一统志】元碑载至正八年改云州为神木县因巽山有神树二株故名【神木县志】
吴堡 至正元年省二年复置【元一统志】元世祖辛卯改吴州乙未复为吴堡【葭州志】
府谷 後唐为府州元初建州治至元六年废为县又并建寜入府谷【元史地理志】金皇统八年麟府为西夏所据元初收附复建府州治改属延安路至元元年州废二十六年县属葭州【元一统志】
兴元路 唐兴元府元立兴元路以凤金洋三州隶焉元初割西县属沔州以洋州西乡县来属领县四州二【元史地理志】
南郑 兴元路治【元史地理志】
城固 唐城固宋元仍旧【续通考】
襃城 元徙治於山河堰东南五里【续通考】
西乡 宋端平中废元复置【续通考】宋改建於蒿坪之阳百步元皇槶公屯戍西乡改迁今治去蒿坪一里许【西郡县志】
凤州 至元五年以在郭梁泉县并入州隶兴元路【元史地理志】
洋州 宋洋州至元二年省兴道真符二县入州【元史地理志】
金州 宋升为金房开达四州路元为散州【元史地理志】州初治汉江北去水百步後移南【元旧志】平利洵阳汉隂石泉元并省入金州【续通考】元改平利洵阳汉阴为巡检司改武安为石泉巡检司既而复汉阴为县故老相传元人杀戮殆尽县尽改巡司【兴安州志 按西城县亦元省入州】
凤翔府 元初立凤翔路至元九年更为散府领县五【元志】凤翔府属陕西行省【凤翔府志 按元志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治凤翔】
凤翔 金凤翔县元仍旧【续通考】
扶风 唐扶风县元仍旧【贾志】
岐山 元凤翔府领岐山县【元史地理志】
宝鸡 虢县元省入宝鸡故城在县东六十里【明一统志】麟游 元废普润入麟游【明一统志】
邠州 金领宜禄永寿三水等五县元领二县【续通考】初属庄浪路寻改属凤翔府又直隶陕西行省【邠州志按元志至元二十一年以邠州隶汉中道宣慰司】
新平 元邠州治新平县【元史地理志】
淳化 至元七年并三水入本县【元史地理志】宋淳化县元移县治於三水改为三水县至正十八年知县贾克礼移治为今淳化县【邠州志 按长武元并入泾州】
陇州 属巩昌府旧领四县元领县二【元史地理志】
汧源 元至元七年省吴山陇安入汧源【元史地理志】延佑四年并汧源县入陇州【元史仁宗本纪】
汧阳 古城在北山麓唐太和中所筑元至元二年因圮坏移建新城在汧晖二河之间【汧阳县志】
沔州 宋沔州至元四年隶广元路二十年废襃州止设铎水县迁沔州而治焉领三县【元史地理志】壬子年复立沔州於旧治至元二十年迁州治铎水县略阳属焉【元一统志】
铎水 沔州治铎水县本西县旧镇也戊午年以其地升为襃州改镇为县至元二十年废襃州移沔州来治後省县入州东北至襃城县六十里【元一统志】
大安 初为大安州至元十二年降为大安县属沔州寻并三泉县入之【元一统志 按大安即寜羌州】
略阳 至元二十年并长举及西县入焉【元史地理志】元移沔州治铎水仍以略阳为属县【续通考】
丰州 属大同路唐丰州金为天德军元复为丰州旧有富民县元至元四年省入州【元史地理志 按元丰州仍唐旧地在今榆林府定边县北河套中】
云内州 属大同路唐天德军即中受降城之地金为云内州旧领云川柔服二县元初废云川至元四年省柔服入州【元史地理志 按唐榆林郡元为东胜州地】
右元録省一路三府一州十六县五十八夫元当统一之後北据朔方五原南有兴商汉沔关中土宇较宋与金增其式廓矣而陕右建置反略於两代岂真存要去闲哉盖缘兵燹之後土旷人稀故朔漠丰云空建州名东南金洋邈无属县亦稍荒略矣因辑而録之以志其槩云
明
陕西布政司 明初立陕西行中书洪武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领八府一州【贾志 按除平庆巩临四府在西省】明置都指挥使领榆林潼关等卫【续文献通考】
西安府 洪武二年徐达入奉元路改西安府【名山藏】明初西安府领州五县二十六景泰三年增置县一【镇安】成化十三年增置州一【商】县三【山阳商南三水】万历十一年又增县一【长武】乃领州六县三十一【西安府志】
长安 元属奉元路明为西安府附郭县【西安府志】城自天佑间袭唐之旧而约其制洪武初始增修之【咸寜县志】县在城西门外洪武四年移於今治【雍大记】
咸宁 明与长安俱为西安府附郭【西安府志】县在城东门外洪武三年移於今治【雍大记】
咸阳 在府城西北五十里【明一统志】洪武二年井邑丘墟於东原之阪就民居为县四年县丞孔文郁始迁邑复故址【李炳迁县记】
兴平 在府城西一百里宋元仍旧明因之【明一统志】临潼 在府城东五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泾阳 在府城西北七十里【明一统志】元复置明因之【续通考】高陵 在府城东北八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奉元路明隶西安府【贾志】明析东南数里於临潼县於是?小【高陵县志】
鄠 在府城西南七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蓝田 在府城东南九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贾志】
盩厔 在府城西南一百六十里【明一统志】元隶奉元路明洪武二年隶西安府【雍大记】
三原 在府城北九十里【明一统志】旧隶耀州弘治四年改隶【明会典】弘治三年本县民巨海陈请三原隶耀州转运不便因改隶西安府【三原县志】
渭南 在府城东七十里【明一统志】旧隶华州嘉靖三十八年改隶【明会典】洪武十四年始革并管下邽名隶华州【渭南县志】
醴泉 在乾州东七十里【明一统志】旧隶乾州嘉靖三十八年改隶【明会典】御史梁汝魁改隶西安府【醴泉县志】
商州 在府城东南二百六十里【明一统志】洪武七年降州为县隶西安府成化十三年盗王彪平巡抚原杰议析商县东为商南县南为山阳县升商县为州并洛南镇安属焉隶西安府又商州治因元之旧【商州志】
镇安 在府城南二百五十里【明一统志】镇安县洪武八年立乾佑巡检司属咸寜县景泰三年先建於野猪坪後迁谢家湾即今县治【雍大记】景泰三年置镇安县属西安府成化八年改属商州【西安府志】乾佑县元废明於废县北二十里置镇安县【明一统志】
雒南 在府城南二百里【明一统志】明初降商州为县割本县属华州成化十三年升商县为州复属商州天啓初讳洛为雒【雒南县志】
山阳 在州城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山阳古丰阳也明以户口鲜少降丰阳为巡检司【山阳县志】成化十三年徙巡检司於曼川於丰阳故址置山阳县又以在北山之南故名【山阳县旧志】
商南 在州城东六十里【明一统志】成化十三年巡抚原杰奏分商县以东地置商南县初置层峯驿寻徙沐水西即今治【商南县旧志】商南地面对羣山左跨沐水成化十七年巡抚余子俊创建兹邑【黄俨建商南县碑记按二说不同大抵原创置县於层峯驿余徙治於沐水西】
同州 在府城东北二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领五县明因之【续通考】明州县皆仍元旧隶西安府【同州志】
朝邑 在州城东三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安西路明属同州【西安府志】
合阳 在州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同州明因之【续通考】
澄城 在州城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
白水 在州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旧城在县南五里明洪武初移於今治【旧县志】元末兵乱寄治於南临川张既至谓南临川阻河傍谷不免冲激始反旧治【白水县志】
韩城 在州东北二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废桢州止设县明因之【续通考】
华州 在府城东二百里【明一统志】隶西安府领四县成化间改洛南隶商州嘉靖间改渭南隶西安【华州志】
华阴 在州城东七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华州明因之【西安府志】蒲城 在州城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至元二年复置明因之属华州【西安府志】
耀州 在府城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改耀州为辉州洪武二年仍改耀州【三原志】耀州属西安府领四县後宜君改隶延安弘治三年改三原隶西安【耀州志】
同官 在州城北七十五里元属耀州明因之【明一统志】富平 在州城东南七十五里【明一统志】元张思道据县依窑桥险居徐达经略关中即以为县隶耀州故城在县东北十里【富平县志】本名窑桥头元徙治於此景泰初知县张应举始筑城【贾志】
乾州 在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领三县嘉靖三十八年以醴泉隶西安【乾州志】
武功 在州城西南六十里【明一统志】元隶奉元路明隶乾州【雍大记】
永寿 在州城北九十里【明一统志】元属乾州明因之【续通考】元徙县於麻亭镇明末城郭倾颓因结寨於虎头山【永寿县志】
邠州 在府城西北三百五十里【明一统志】元领二县明以新平省入州复置三水长武二县并淳化领县三属西安府【续通考】
淳化 在州东二百里【明一统志】元并三水入县明因之【明一统志】
三水 在州城东四十里【明一统志】元以三水并入淳化成化十四年始割淳化十六里为此邑【三原县志】成化丁酉余子俊奏复故县【雍大记】
长武 宜禄县明省入邠州改宜禄镇万历十一年复置长武县属邠州【西安府志】取县西长武故城为名【长武县志】
凤翔府 元属凤翔路明为凤翔府领州一县七【明一统志】凤翔 凤翔府附郭【明一统志】
岐山 在府城东五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凤翔府明因之【续通考】
宝鸡 在府城西南九十里元仍旧明因之【明一统志】扶风 在府城东一百一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隶凤翔府【贾志】
郿 在府城东一百四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安西路明隶凤翔府【郿县志】
麟游 在府城东北一百二十里元仍旧明因之【明一统志】陇州 在府城西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领县二明以汧源省入改属凤翔府领汧阳一县【续通考】汧源县为州之附郭洪武初始归并本州【陇州志】
汧阳 在州城东九十里【明一统志】汧阳废县在县西五里嘉靖二十六年为大水冲陷明年始移今治【汧阳县志】旧隶陇州嘉靖三十八年改隶【明会典】
汉中府 元立兴元路洪武三年改为汉中府领寜羌兴安二州十四县【续通考】万历二十三年兴安州改直隶割六县隶州府领州一县八【汉中府志】
南郑 汉中府附郭【明一统志】县治旧在城西南隅洪武八年改创城中【雍大记】
襃城 在府城西北四十五里【明一统志】元徙治於山河堰东明因之【续通考 按襃城县志有云雾废县在县西一百七十里未详所始】
城固 在府城东七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隶汉中府【贾志】
洋 在府城东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省兴道真符入洋州明省为县【续通考】
西乡 在府城东南二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兴元路明属汉中府【冯志】
凤 在府城西北三百八十里【明一统志】洪武三年仍为凤州隶凤翔府四年改隶汉中七年降州为县【汉中府志】县之南岐山凤曾翔集遂以名县【汉中府志】
沔 在府城西北一百一十里【明一统志】旧隶寜羌州嘉靖三十八年改隶【明会典】洪武二年仍为沔州七年降州为县成化二十二年改属寜羌州嘉靖三十八年属汉中府【沔县志 按汉中府志作崇祯间始隶府】明初改州为县洪武四年知州王昱移於今治旧治在今县东二十里置舖又县以沔水为名【汉中府志】
略阳 在府城西北三百一十里【明一统志】洪武七年废沔州长举总为略阳县隶寜羌州崇祯间隶汉中府明初属沔州洪武七年改属汉中府成化二十二年隶寜羌州【贾志】用武之地曰略象山之南曰阳因平氐羌之乱南北朝以此为名【略阳县志】
寜羌州 在府城西三百里【明一统志】本沔阳县地名羊鹿坪洪武三十年建寜羌卫成化二十二年巡抚郑时以地僻山险奏设州於卫治南领沔县略阳崇祯间以县去州远不领县以寜羌为名欲羌之永寜耳【汉中府志】
兴安州 明初为金州属汉中府万历中改兴安州领六县【续通考】万历十一年大水城坏分守刘致中筑新城於赵台山下易名兴安州属汉中府二十年州人以十不便条议复以兴安直隶陕西布政司仍以石泉汉隂二县属焉又州初治汉水北後移水南万历十一年移治於故城南原三里许【兴安州志】
平利 在州南九十里【明一统志】元改为巡检司隶兴元路洪武五年仍为平利县属汉中府嘉靖二十九年复隶金州万历十一年隶兴安州又洪武五年改迁平利县先是平利县旧治在白土关东既而迁於石牛河口至是始改迁於女娲山西灌河口【兴安州志】
石泉 在州西八十里【明一统志】元省入金州明复置【续通考】旧隶金州嘉靖二十八年改隶汉中府【明会典】万历二十四年还属兴安州【兴安州志】
洵阳 在州东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并入金州洪武三年复置隶兴安州【贾志】
紫阳 在州城西二百二十五里【明一统志】正德七年添设【明会典】本汉隂县之东南隅正德五年立紫阳堡六年总制洪钟奏升为县又县治初设於紫阳滩之左是为旧县无城垣嘉靖三十五年知县张亨甫迁於紫阳滩之右是为新县【紫阳县志】
汉隂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明一统志】元省入金州明复置【续通考】汉隂县旧隶金州嘉靖三十八年改隶汉中府【明会典】万历二十四年复改属兴安州【兴安州志】
白河 在州南二百一十里【明一统志】成化十三年添设【明会典】成化八年立白河堡十二年巡抚原杰置白河县隶郧阳府後改属兴安州【州志】成化中原公抚安流逋割洵阳地三分之一为白河县【洵阳县志】白河县後移治唐家洲【册说】
延安府 元延安路明洪武二年复为延安府【雍大记】领绥鄜葭三州十六县【续通考】
肤施 元属鄜延路明为延安府附郭【肤施县志】
安塞 在州城西北四十里元置安塞县明因之【明一统志】邑城本秦汉高奴故地嘉靖间因城北水患邑令韩震等移南就北规模悉遵旧制【安塞县志】
甘泉 在府城西南九十里【明一统志】元甘泉县明因之隶延安府【贾志】
安定 在府城北一百九十里【明一统志】金安定堡元升为县洪武三年仍为安定县【马志】
保安 在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降州为县明因之【续文献通考】
宜川 在府城东南二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隶延安路明因之隶延安府【贾志】
延川 在府城东二百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延长 在府城东一百五十里【明一统志】上城在县北二百步高部山四面陡絶明末避乱建县治
清涧 在绥德州城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旧隶绥德州嘉靖四十一年改隶【明会典】元隶延安路洪武二年隶绥德州弘治九年知县岳玉引元制复隶延安府【清涧县志】
鄜州 在府城南一百八十里元鄜州属延安路明因之领县三【明一统志】
洛川 在州城东六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中部 在州城南一百四十里【明一统志】明初元县丞伯顔以城降仍为中部【中部县志】明末乱起西北陷城自中部始姚侯因城上城即古坊州【王相业修城记】
宜君 在州城南二百一十里【明一统志】元属鄜州明因之【续通考】
绥德州 在府城东北三百六十里【明一统志】元领二县明改清涧属延安领米脂一县【续通考】洪武四年领清涧米脂葭县三县八年升葭县为州弘治九年清涧隶延安府止领一县【绥德州志】
米脂 在州城北八十里金米脂县属绥德州明因之【明一统志】
葭州 在府城北五百八十里【明一统志】金葭州隶延安府明仍隶延安领县三【贾志】洪武四年改为葭县隶绥德州八年复曰葭州【雍大记】
吴堡 在州城南八十里【明一统志】元吴堡县洪武十年主簿苏守正言县事不敷并绥德州十四年寻复属葭州【吴堡县志】
神木 在州城东北三百里【明一统志】元神木县洪武六年废十四年复属葭州【葭州志】元县在城东三里正统八年徙今治【神木县志】
府谷 在州城东北五百里【明一统志】元府谷县洪武六年省十四年复置属葭州【延安府志 按马志有芭州城在府谷县北九十里未详所始】
陕西都指挥使司 领卫二十六守御千户所四【贾志按都司治西安除十八卫及工所在西省】
西安前卫 在西安府治东南洪武初建【明一统志】
西安後卫 在西安府治东南洪武中建【明一统志】
西安左卫 在西安府治东南【明官制 按亦洪武中建】
西安右卫 在西安府治东为秦府置【明官制 按亦洪武中置今徙置西省】
延安卫 属陕西都司在延安府治北洪武二年建【明一统志】
塞门所 塞门守御百户所属延安卫在安塞县北一百五十里洪武十二年建【明一统志】
安定所 安定守御百户所属延安卫在保安县治北洪武二年建【明一统志】
保安所 保安守御百户所属延安卫在保安县治南洪武十二年建【明一统志】
绥德卫 属陕西都司在绥德州治北洪武六年建【明一统志】
镇羌所 镇羌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在神木县治西正德二年建【明一统志】
榆林卫 属陕西都指挥使【贾志】明初为榆林庄本绥德卫屯所东胜失守始筑榆林城成化间余子俊移绥延镇於榆林庄置榆林卫分东中西三路为守中路属镇城堡十东有双山常乐西有保寜响水波罗怀远威武清平至归德鱼河则在镇南西路堡十有龙州镇靖镇罗靖边寜塞柳树涧安边砖井定边盐塲【图书编】河套元末为王保保所据明初追逐之筑东胜等城正统间失东胜退守黄河套中成化八年筑榆林三路边墙遂弃河守墙【九边考】天顺二年毛里孩等始入居河套汉朔方五原二郡遂不登版图【禹贡锥指】
凤翔所 凤翔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在凤翔府治东洪武二年建卫四年改为所【明一统志】
汉中卫 属陕西都司在汉中府治西洪武四年建【明一统志】
宁羌卫 在寜羌州城内【明一统志】洪武三十年建【汉中府志】沔县右所 守御沔县右千户所在县治东洪武中隶汉中卫【明一统志】
金州所 属陕西都司【贾志】金州守御千户所在州治西洪武间建【明一统志】
潼关卫 初设潼关守御千户所隶陕西都司後改潼关卫隶河南都司复改隶中军都督府【贾志】南京中军都督府领河南都司旧有潼关卫後属直隶【明会典按司卫所後多废改】
右明録司一府四州十二县六十六卫八所七洪武二年始命徐达经理关中凡郡县系金元省并者多仍其旧惟改奉元路为陕西布政司以统四府又以府统州以州统县使相维相制至於关中厄塞兼置卫所即宋之军也名掌军戎职同守令亦职方之所当考因并详其制以备前朝典故云
陕西通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