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 [dǎng tóng fá yì ]
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
- 成语名称:党同伐异(dangtongfayi)
- 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
- 成语繁体:黨同伐異
- 组成汉字:党、同、伐、异
- 成语解释: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 成语示例: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
-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 成语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 百度百科:党:偏袒。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出自:《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 成语造句: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绪言》)
- 英语翻译:defend those who being to one's own faction and attak those who don't; unite only with those of the same ideas and attack the others
- 故事典故: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他当政的第二年就下一道诏书,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郡守推贤良文学之士。诏书下达后不久,各地送来了一百多个有才学的读书人。武帝命他们每人写一篇怎样治理国家的文章,其有有个名叫董仲舒的文章写得不错,武帝亲自召见他两次,问了他不少话。董仲舒回话后,又呈上两篇文章,武帝看了都非常满意。董仲舒的三篇文章,都是论述天和人关系的,所以合称为《天人三策》,又称《举贤良对策》。其中宣扬的理论,叫做“天人感应”。这种理论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神化:谁反对…
- 近义词:朋比为奸
- 反义词:不偏不倚公正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