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 [sān gāng wǔ cháng ]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 gushiedu.com>
  • 成语名称:三纲五常(sangangwuchang)
  • 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
  • 成汉字:
  • 成语解释: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 成语示例: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
  •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 读音正音:常,不能读作“cánɡ”。
  • 成语易错:纲,不能写作“刚”。
  • 成语出处:《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汉·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智、信也。”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百度百科: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则在宋明以后。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的观点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这种说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份。
  • 成语造句: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 英语翻译: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fidelity) as specified i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
  • 故事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 近义词:三从四德清规戒律
  • 反义词:大逆不道离经叛道
  • < gushied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