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
- 成语名称:刚愎自用(gangbiziyong)
- 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
- 成语繁体:剛愎自用
- 组成汉字:刚、愎、自、用
- 成语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 成语示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
-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 读音正音:愎,不能读作“fù”。
- 成语易错:愎,不能写作“复”。
- 成语辨析:刚愎自用和“我行我素”;都有“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己做自己的”意思。但刚愎自用含贬义;偏重在“顽固任性;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偏重在“照平常的一套去做。”
-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 百度百科:刚愎自用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就好像铜墙铁壁铸成的思想,油盐不进,水泼不进,任何人的谈话,都听不进。【“刚愎自用”常误写为“刚复自用”,应注意。】
- 成语造句: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 英语翻译:be obstinate and self-opinionated; opinionated
- 故事典故: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时期),楚国打进郑国,郑襄公裸体牵羊迎接楚庄王,并苦苦求饶,取得了楚王的同情。当年夏,晋国派军队救援郑国。晋军南下,兵临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同楚国媾和,晋军中军主帅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国军队回国后,再出兵攻打郑国,讨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縠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由于我们而失…
- 近义词:我行我素
- 反义词:从善如流虚怀若谷